一种油烟机油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48260发布日期:2019-12-31 14:11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烟机油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网,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油网。



背景技术:

油烟机内置的多翼离心风机运行时,产生的噪声通过如下3种途径传入室内:1、噪声经油烟机风道从入口进入室内;2、噪声经风道壁面反射经风道入口进入室内;3、噪声经风道出口传入室内。经过测试,油网入口处的噪音,比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噪音大13db。因而,降低油烟机入口处的噪音,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油烟机的噪音。而现有的吸油烟机过滤网一般为单层或双层或多层结构,主要起过滤和冷凝油烟的作用,基于此,如何提出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油网,是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油烟机的风机噪音大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油网,可以将噪音反射,降低了传入至室内的噪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油网,包括第一油网和第二油网,所述第二油网设置在所述第一油网上方,所述第一油网和第二油网分别形成有导油柱,相邻两导油柱之间具有容空气通过的间隙,所述导油柱为开口朝上的凹弧面结构。

进一步的,第一油网的导油柱和第二油网的导油柱呈错齿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导油柱的横断面呈抛物线形,抛物线方程为x²=2py,p的取值范围为1.1mm—1.8mm。

进一步的,所述导油柱的口部的宽度为l,两根导油柱之间的间距为0.9l—1.1l,其中,l>0。

进一步的,所述导油柱的口部的宽度为l,所述第一油网与第二油网之间的间距为7l—1.1l,其中,l>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油网的下方设置有一圈闭合的油槽,从所述第一油网上滴落的油落入所述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油网和第二油网为平面结构、锥台状结构或者倒锥台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油网和第二油网为锥台状结构时,所述第一油网的下端部向外翻折形成外翻边,所述第二油网的下端部具有一圈竖边,所述竖边搭接在所述外翻边上,所述外翻边上开设有若干导油孔,所述导油孔朝向所述油槽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外翻边的上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带有内螺纹的凸台,所述竖边上具有与所述凸台一一对应设置的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开设有螺钉孔,螺钉穿过所述螺钉孔旋入至所述凸台的内螺纹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油网和第二油网之间还设置有过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油网通过将导油柱设计为开口朝上的凹弧面结构,弧面结构更有利于反射和折射阻挡噪音,吸油烟机工作时,风机产生的噪声声波射到第一油网的反射壁面后,大部分经壁面反射回风道,部分噪声经过第一油网到达第二油网,由第二油网的反射壁面进行反射,只有少量的声波进入室内,可以有效降低噪声。同时弧面结构对气体的阻力小,往上升腾的气流先进入第一油网,沿着导油柱外表面斜向上运动,遇到第二油网的导油柱外表面时,气流产生二次拐弯,一部分顺着第二层导油柱的外型斜向上运动,被吸入主风机,另一部分气流流动到第一层油网导油柱的内表面,产生回旋后,继续向上,被吸入主风机。通过这样的气体运动路径,增大了油烟气体和油网导油柱的接触面积,油液与空气分离的效果更好,分离的油滴可以顺着导油柱向四周导下来,直接经过油路系统,滴入油杯里,不存在穿孔滴油的情况。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用新型提出的油烟机油网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部放大图;

图4是图1的c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导油柱的横断面视图;

图6是图5中导油柱的气流仿真图;

图7是图2中第一油网和第二油网的导油柱的横断面视图;

图8是图7中导油柱的气流仿真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油烟机油网的又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油烟机油网的再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油烟机油网,如图1-图5所示,包括第一油网11和第二油网12,第二油网12设置在第一油网11上方,第一油网11具有导油柱110,第二油网12具有导油柱120,相邻两导油柱之间具有容空气通过的间隙,第一油网11的相邻两导油柱之间形成第一间隙111,第二油网12的相邻两导油柱之间形成第二间隙121,第一油网11的导油柱和第二油网12的导油柱均为开口朝上的凹弧面结构。本油网通过将导油柱设计为开口朝上的凹弧面结构,弧面结构更有利于反射和折射阻挡噪音,同时弧面对气体的阻力最小,吸油烟机工作时,风机产生的噪声声波射到第一油网11的导油柱后,大部分经第一油网11的导油柱的弧面反射回风道,部分噪声通过第一间隙111到达第二油网,由第二油网的导油柱的弧面进行反射,被反射的声波经第一间隙反射回至风道,最终只有少量的声波经第二间隙112进入室内,可以有效降低噪声。如图6所示,往上升腾的气流部分直接经过导油柱之间的间隙直接通过,另外一部分上升至导油柱,由于导油柱的圆滑的弧面结构,气流沿着导油柱弧形外表面斜向上运动,导油柱的弧面结构对气体的阻力最小。

第一油网11的导油柱和第二油网12的导油柱呈错齿分布,如图7、图8所示,气流沿着导油柱弧形外表面斜向上运动,往上升腾的气流首先经过第一油网11,一部分气流升至第一油网的导油柱,气流沿着该导油柱弧形外表面斜向上运动并穿过第一间隙111继续上升,另外一部分气流直接经过第一间隙111直接通过第一油网11,由于第一油网11的导油柱和第二油网12的导油柱呈错齿分布,该部分气流穿过第一间隙111后会遇到第二油网12的导油柱,遇到第二油网的导油柱弧形外表面时,气流产生二次拐弯,一部分顺着第二油网的导油柱的外型斜向上运动,被吸入主风机,另一部分气流流动到第一层油网导油柱的内表面,产生回旋后,继续向上,被吸入主风机。通过这样的气体运动路径,增大了油烟气体和油网导油柱的接触面积,油液与空气分离的效果更好,分离的油滴可以顺着导油柱向四周导下来,直接经过油路系统,滴入油杯里,不存在穿孔滴油的情况。

如图5所示,优选导油柱的横断面呈抛物线形,其中,导油柱是指第一油网11的导油柱和/或第二油网12导油柱,当第一油网11的导油柱和第二油网12导油柱均为抛物线形时,效果最佳,抛物线方程为x²=2py,其中,x轴沿水平方向,且垂直于导油柱长度方向,y轴沿竖直方向且过导油柱的中轴线,p的取值范围为1.1mm—1.8mm。经实验表明,按照本抛物线方程设置的导油柱形状,比起单纯的圆弧或者直线,对气体的阻力小,更有利于通过反射和折射阻挡噪音。

结合油烟机的尺寸,油网的尺寸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如图5、图7所示,为了便于实际中油网的加工和减少油网对气流的阻力,抛物线的开口尺寸l的最佳取值范围为6mm-8mm。其既能够留有足够的间隙不挡风,又保证与油烟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进行油烟分离。

第一油网11和第二油网12的形状可以为如图10所示的平面结构、锥台状结构或者图9所示的倒锥台状结构,其可以根据油烟机集烟罩的选型构造做相适应的设计,当油网采用锥台状结构或者倒锥台状结构时,其至少具有4个倾斜的侧面,每个侧面上按照列向布设有若干个导油柱,前面所提到的相邻两导油柱之间具有容油烟通过的间隙是指位于同一油网侧面上的相邻两导油柱之间,位于不同侧面上的相邻两导油柱之间为该两个侧面的连接部位,无需开设间隙。位于同一平面上不同位置处的导油柱的长度可能不同,其根据其所在平面的形状合理设置。

导油柱具有两侧弧边,相邻近的两条弧边的端部通过连接边连接,该两条弧边分别位于相邻近的两个导油柱上,如图2所示,以第一油网为例,导油柱110与导油柱112相邻,导油柱110具有弧边110a和110b,导油柱112具有弧边112a和112b,弧边110b与弧边112a相邻近,且该两条弧边分别位于不同的两个导油柱(导油柱110、导油柱112)上,弧边110b与弧边112a通过连接边115连接,如图2所示,弧边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边,因此两条相邻弧边以及两端的端边组成闭合的结构,能够更好的对油烟起到导向作用,同时有利于增加与油烟的接触面积,最大化的将油烟分离。

优选的,如图5所示,相邻两根导油柱之间的间距为m,m的最佳取值范围是0.9l—1.1l。相邻两根导油柱之间的间距也即该两根导油柱之间的间隙端口部的宽度。该宽度值范围内既不会产生较大风阻,又保证了导油柱的弧面面积,更充分的与油烟接触。

第一油网11与第二油网12之间的最佳间距为7l—1.1l,其中,l为导油柱的口部的宽度。

以锥台状结构的油网为例,第一油网11和第二油网12的导油柱与油烟接触,将油烟中的油凝集形成油珠,顺着导油柱流动,在第一油网11的下方设置有一圈闭合的油槽13,从第一油网11上流下的油滴落入油槽13内,防止其滴落在橱柜台面上增加清洁负担。

油槽13为一圈闭合的结构,不方便拆卸清洗,优选油槽13连接有油杯(图中未示出),油槽13中的油汇聚流入至油杯中,油杯较油槽体积小,便于装配和拆卸,清洁方便。

仍然以第一油网和第二油网为锥台状结构为例,第一油网11的下端部向外翻折形成外翻边113,第二油网12的下端部具有一圈竖边122,第二油网12的竖边122搭接在外翻边113上,外翻边113上开设有若干导油孔114,导油孔朝向油槽1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油槽13内。第二油网12凝集的油滴顺着其导油柱向下流动,由于竖边122搭接在外翻边113上,因此第二油网的油滴顺着竖边继续向下流动至外翻边113上,同时第一油网凝集的油滴顺着其导油柱向下流动至外翻边113上,油滴再通过导油孔落入在油槽13中,导油孔的数量和尺寸根据第一油网11的尺寸和形状而定,在此不做限定。导油孔的周围可较外翻边113的其他位置低,有利于汇聚油滴。

第二油网12固定在集烟罩上,第一油网11可与集烟罩固定,也可与第二油网固定,当第一油网11与第二油网12固定时,外翻边113的上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带有内螺纹的凸台116,竖边122上具有与凸台116一一对应设置的连接耳123,连接耳123上开设有螺钉孔124,螺钉穿过螺钉孔124旋入至凸台116的内螺纹中,进而将第一油网11与第二油网固定。凸台116可以通过焊接或者压铆的形式,固定在第一油网11上。螺钉孔124可以为通孔或者沉头孔,螺钉孔124的数量与凸台116的数量一致,凸台116的数量可以根据外翻边113的尺寸和形状而定,同时要对导油孔114进行避让。

第一油网11和第二油网12之间,可以根据需要增加过滤网14,过滤网14的形式可以多样,例如活性炭,金属丝网或者金属网孔板。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