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雨伞烘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0314发布日期:2019-07-27 10:25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地铁雨伞烘干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铁雨伞烘干器。



背景技术:

下雨天撑伞进入地铁时,乘客一般会顺手将雨伞进行手动甩干或者直接收起,这都会使湿雨伞上的雨水会污染地铁环境,而且湿的地铁底面会造成安全隐患,造成人们的不便。而现有的大多雨伞烘干器的结构比较复杂,成本高,烘干时间不准确,并没有专门用于地铁乘车口的雨伞烘干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铁雨伞烘干器,采用简单的装置,将湿雨伞单独烘干,占地面积小,烘干速度快,安全方便,合适于地铁这样人流量大且迅速的使用地点,方便人们出行。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地铁雨伞烘干器,其组成包括:雨伞本体1,所述的雨伞本体1放入敞口箱2内,所述的敞口箱2上开有一组通风口3,所述的通风口3与加热器4间隔设置,所述的雨伞本体1的顶端倒放放置在托盘5上,所述的托盘5上均布漏雨口6,所述的托盘5的中心开有盲孔7,所述的盲孔7配合雨伞本体1的凸起使用,所述的盲孔7的下端紧固连接联轴器8,所述的联轴器8紧固套接在电机M10的输出轴上,所述的联轴器8穿过敞口箱2,所述的敞口箱2与联轴器8之间设置密封圈9,所述的电机M10装入散热电机壳11内,

所述的敞口箱2的底面与水平呈钝角,所述的敞口箱2通过支架Ⅰ19放置在外壳12内,所述的外壳12的左侧设置吹风机13,所述的吹风机13通过支架Ⅱ14放置在外壳12内且与敞口箱2的外壁平行,

所述的敞口箱2的底面最低处连通雨水导管16,所述的雨水导管16插入雨水收集箱15,所述的雨水收集箱15设置在外壳12的右侧,所述的外壳12的右侧底端设置门17,所述的门17上设置锁18,所述的门17配合雨水收集箱15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吹风机13与加热器4均接收单片机U1的控制信号,所述的单片机U1接收定时电路的时间信号,所述的加热器4接收调温电路的控制信号,所述的定时电路接收电源开关的控制,所述的单片机U1还控制电机M10。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敞口箱内的3可以帮助吹风机的风顺利进入到雨伞本体的外表面,配合加热器使用,加速空气流动,加快雨伞的烘干效果。

2.本实用新型可以使雨伞烘至表面全干或无水滴滴落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通过调温电路实现。

3.本实用新型的电机M使雨伞本体旋转,加快烘干速度。

4.本实用新型的定是电路控制烘干时间,每次当调温电路内的电压较低时可以烘至无水滴滴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逻辑信号流程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单片机U1的电路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M的电路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复位电路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定时电路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调温电路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定时电路的电源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地铁雨伞烘干器,其组成包括:雨伞本体1,所述的雨伞本体1放入敞口箱2内,所述的敞口箱2上开有一组通风口3,所述的通风口3与加热器4间隔设置,所述的雨伞本体1的顶端倒放放置在托盘5上,所述的托盘5上均布漏雨口6,所述的托盘5的中心开有盲孔7,盲孔7定位雨伞顶端凸起,所述的盲孔7配合雨伞本体1的凸起使用,所述的盲孔7的下端紧固连接联轴器8,所述的联轴器8紧固套接在电机M10的输出轴上,所述的联轴器8穿过敞口箱2,所述的敞口箱2与联轴器8之间设置密封圈9,所述的电机M10装入散热电机壳11内,

所述的敞口箱2的底面与水平呈钝角,所述的敞口箱2通过支架Ⅰ19放置在外壳12内,所述的外壳12的左侧设置吹风机13,所述的吹风机13通过支架Ⅱ14放置在外壳12内且与敞口箱2的外壁平行,

所述的敞口箱2的底面最低处连通雨水导管16,所述的雨水导管16插入雨水收集箱15,所述的雨水收集箱15设置在外壳12的右侧,所述的外壳12的右侧底端设置门17,所述的门17上设置锁18,所述的门17配合雨水收集箱15使用。

所述的外壳12与敞口箱2之间设置限位块20,所述的限位块20使敞口箱2不能轻易移动,防止敞口箱2的丢失。

进一步的,所述的吹风机13与加热器4均接收单片机U1的控制信号,所述的单片机U1接收定时电路的时间信号,所述的加热器4接收调温电路的控制信号,所述的定时电路接收电源开关的控制,所述的单片机U1还控制电机M10。

进一步的,所述的单片机U1的3号端连接接口J1的1号端,

所述的单片机U1的4号端连接接口J1的2号端,

所述的单片机U1的5号端连接接口J1的3号端,

所述的单片机U1的6号端连接接口J1的4号端,

所述的单片机U1的20号端接地,

所述的单片机U1的28号端连接电阻R3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b,所述的三极管Q1的发射极e接地,所述的三极管Q1的集电极c连接电机MB1后连接工作电压VCC,

所述的工作电压VCC端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e,所述的三极管Q5的集电极c连接电阻R12的一端与接口J2的3号端,所述的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三极管Q5的基极b连接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0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与开关RSTK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开关RSTK的另一端后连接工作电压VCC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时电路包括555芯片,所述的555芯片的8号端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滑变器R15的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c与输出端,所述的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电压输入端+12V,

所述的三极管Q2的基极b连接电阻R16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7的一端与555芯片的3号端,

所述的滑变器R15的另一端连接555芯片的7号端、555芯片的6号端与电容C1的一端,

所述的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

所述的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555芯片的2号端与按键PB1的一端,

所述的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555芯片的4号端与按键PB2的一端,

所述的按键PB1的另一端连接按键PB2的另一端、555芯片的1号端、二极管D1的负极、电容C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e。

进一步的,所述的调温电路包括电压220V的一端连接加热器4的一端,所述的电压220V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晶闸管VT的K端、电阻R2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阻R22的一端与三极管Q5的基极b,

所述的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加热器4的另一端、晶闸管VT的A端与电阻R18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滑变器RP的一端、滑变器RP的第三端、电阻R20的一端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e,

所述的滑变器RP的另一端连接滑变器R19的一端,所述的滑变器R19的另一端连接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e与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的三极管Q5的基极b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c、电阻R22的另一端与电阻R20的另一端,

所述的三极管Q3的集电极c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b,所述的晶闸管VT的G端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e与电阻R21的另一端。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