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4481发布日期:2019-08-16 22:17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建筑,特别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绿色建筑中,通常会在墙体上设置多个通风窗户,以此来充分利用自然风,使自然风与室内空气充分流通,以达到调节室温的目的。

在实际使用中,部分绿色建筑周边高楼较多,自然风流通不畅,对自然风的利用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它具有较好的通风能力,能够充分利用自然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包括设置于绿色建筑本体侧壁上的引风组件以及设置于绿色建筑本体顶部的排风风机,引风组件包括设置于绿色建筑本体侧壁上且连通内部和外部的引风风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引风风机开始工作,引动外界的自然风进入室内,然后在室内混合后由排风风机排出。引风风机可以主动引入自然风,引入风量相较从窗户自然流入的风量要大,同时其会在绿色建筑周围形成微负压环境,更利于建筑周围的自然风涌入,最终使得绿色建筑内部能充分利用自然风来调节室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风风机通向绿色建筑本体外侧的一侧连通有过滤筒,在过滤筒背离引风风机的开口端设置有起封堵作用的封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使用中,有时外界会出现沙尘天气,这样在引风风机工作时会连带沙尘进入,使用较为不便。为此设置过滤筒和封盖,使用时,自然风会受到过滤筒的过滤,然后再进入室内,进入室内的空气较为清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筒包括外网筒、位于外网筒内的内网筒、填充于外网筒和内网筒之间的过滤棉以及固定于外网筒、内网筒和过滤棉端部的护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自然风通过外网筒的初步过滤,再依次经过过滤棉和内网筒的过滤,过滤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盖的一侧与护板铰接,且另一侧固定有插板,在护板对应插板的部位处开设有供插板插入的插孔,在护板对应插孔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件,定位件中有部件能穿透插孔并抵接于插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使用中,当外界空气质量较好时,通过过滤筒进风速度较慢,为此将封盖设置为可开闭的结构。改进后,使用时,当封盖转动闭合后,插板插入插孔中,这时定位件中部件抵接于插板上,阻止插板退出,进而使得封盖保持在闭合状态;当需要打开封盖时,操作定位件使其部件远离插板,这时可以将封盖转动打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件包括顶杆、一端开口且以封闭端套设于顶杆上的扣盖、固定于顶杆上且位于扣盖内的挡板、套设于顶杆且固定于扣盖开口端的封板以及套设于顶杆上位于扣盖内向封板方向挤压挡板的弹簧,封板与护板的侧边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弹簧推动挡板,挡板带动顶杆穿过护板插入插孔中,限制插板抽出,进而限制封盖的开启;要打开封盖时,人手向外拉拔顶杆的另一端使得弹簧压缩,顶杆端部远离插板,这时可以将封盖打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杆背离插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顶杆的拉拔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风风机上面罩设有挡雨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雨雪阳光影响排风风机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雨罩通过四根固定杆固定于绿色建筑本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之间形成空气流通的通道,固定较为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使用时,引风风机开始工作,引动外界的自然风进入室内,然后在室内混合后由排风风机排出,引风风机可以主动引入自然风,引入风量相较从窗户自然流入的风量要大,同时其会在绿色建筑周围形成微负压环境,更利于建筑周围的自然风涌入,最终使得绿色建筑内部能充分利用自然风来调节室温;

2. 设置过滤筒,使得本系统在沙尘天气下依然可以充分利用自然风。

附图说明

图1是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引风组件中封盖处于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引风组件中封盖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过滤筒去除护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定位件的剖视图。

图中,1、绿色建筑本体;2、引风组件;20、引风风机;21、过滤筒;210、外网筒;211、内网筒;212、过滤棉;213、护板;22、封盖;220、插板;23、定位件;230、顶杆;231、扣盖;232、挡板;233、封板;234、弹簧;235、把手;3、排风风机;4、挡雨罩;40、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包括设置于绿色建筑本体1侧壁上的引风组件2以及设置于绿色建筑本体1顶部的排风风机3,引风组件2包括设置于绿色建筑本体1侧壁上且连通内部和外部的引风风机20。

使用时,引风风机20开始工作,引动外界的自然风进入室内,然后在室内混合后由排风风机3排出。引风风机20可以主动引入自然风,引入风量相较从窗户自然流入的风量要大,同时其会在绿色建筑周围形成微负压环境,更利于建筑周围的自然风涌入,最终使得绿色建筑内部能充分利用自然风来调节室温。

实际使用中,有时外界会出现沙尘天气,这样在引风风机20工作时会连带沙尘进入,使用较为不便。为此在引风风机20通向绿色建筑本体1外侧的一侧连通过滤筒21,在过滤筒21背离引风风机20的开口端设置起封堵作用的封盖22。

使用时,自然风会受到过滤筒21的过滤,然后再进入室内,进入室内的空气较为清洁。

参照图3、图4,具体的,过滤筒21包括外网筒210、位于外网筒210内的内网筒211、填充于外网筒210和内网筒211之间的过滤棉212以及固定于外网筒210、内网筒211和过滤棉212端部的护板213。

使用时,自然风通过外网筒210的初步过滤,再依次经过过滤棉212和内网筒211的过滤,过滤效果较好。

参照图1,为了避免雨雪阳光影响排风风机3的使用,在排风风机3上面罩设有挡雨罩4。挡雨罩4通过四根固定杆40固定于绿色建筑本体1上,固定杆40之间形成空气流通的通道。

参照图2、图3,实际使用中,当外界空气质量较好时,通过过滤筒21进风速度较慢,为此将封盖22设置为可开闭的结构。封盖22的一侧与护板213铰接,且另一侧固定有插板220,在护板213对应插板220的部位处开设有供插板220插入的插孔,在护板213对应插孔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件23,定位件23中有部件能穿透插孔并抵接于插板220上。

使用时,当封盖22转动闭合后,插板220插入插孔中,这时定位件23中部件抵接于插板220上,阻止插板220退出,进而使得封盖22保持在闭合状态;当需要打开封盖22时,操作定位件23使其部件远离插板220,这时可以将封盖22转动打开。封盖22通过合页与护板213铰接。

在插板220的中部开设有通孔,使得定位件23的部件能够嵌入,定位效果更好。

结合图5,定位件23包括顶杆230、一端开口且以封闭端套设于顶杆230上的扣盖231、固定于顶杆230上且位于扣盖231内的挡板232、套设于顶杆230且固定于扣盖231开口端的封板233以及套设于顶杆230上位于扣盖231内向封板233方向挤压挡板232的弹簧234,封板233与护板213的侧边固定连接。

使用时,弹簧234推动挡板232,挡板232带动顶杆230穿过护板213插入插孔中,限制插板220抽出,进而限制封盖22的开启;要打开封盖22时,人手向外拉拔顶杆230的另一端使得弹簧234压缩,顶杆230端部远离插板220,这时可以将封盖22打开。

为了使得顶杆230的拉拔更为方便,在顶杆230背离插板220的一端固定连接把手235。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