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型结构布置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1293发布日期:2019-10-19 03:37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V型结构布置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V型结构布置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一些特殊的使用场合,由于设备空间尺寸问题冷却器在长宽方向受限制,普通结构布置的冷却器因换热面积或者冷却空气压降等原因,已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冷却装置具有占地面积大、安装不便、空间利用率低,同时运输和安装时吊取不便,劳动强度大,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极大增加换热面积同时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的冷却装置来满足这一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V型结构布置冷却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在冷却装置具有占地面积大、安装不便、空间利用率低,同时运输和安装时吊取不便,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外侧设有机架,机架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冷却器框,机架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二冷却器框,第一冷却器框和第二冷却器框的内侧安装有冷却器,机架一侧的中部通过螺栓安装有侧门,侧门的中部固定有把手,机架顶端的四角均焊接有吊环,机架顶端的中部设有风筒,风筒的外侧边缘均匀焊接有加强条,机架的底端设有底座,底座的四角均开设有螺栓孔。

所述底座的外侧设有壳体,壳体的内部设有内腔,内腔的内部均匀安装有弹簧钢,弹簧钢的顶端连接有安装块,安装块的两侧设有第一限位块,壳体顶部对应第一限位块位置处设有第二限位块。

所述把手的外侧套接有软套,且软套上设有防滑纹。

所述冷却器的外侧安装有防尘网,且防尘网通过螺栓固定。

所述吊环的底部设有加固块,加固块焊接在机架上。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占地面积小,安装灵活,空间利用率高,便于吊取运输和安装,可同时满足多个换热器的换热要求,且具有较好的减震降噪功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由图1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的外侧设有机架2,机架2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冷却器框3,机架2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二冷却器框4,第一冷却器框3和第二冷却器框4的内侧安装有冷却器5,机架2一侧的中部通过螺栓6安装有侧门7,侧门7的中部固定有把手8,机架2顶端的四角均焊接有吊环9,机架2顶端的中部设有风筒10,风筒10的外侧边缘均匀焊接有加强条11,机架2的底端设有底座12,底座12的四角均开设有螺栓孔13。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2给出,底座12的外侧设有壳体14,壳体14的内部设有内腔15,内腔15的内部均匀安装有弹簧钢16,弹簧钢16的顶端连接有安装块17,安装块17的两侧设有第一限位块18,壳体14顶部对应第一限位块18位置处设有第二限位块19,安装时,将弹簧钢16均匀安装在壳体14内的内腔15,再将安装块17插接在壳体14内部,并通过第一限位块18与第二限位块19的配合进行限位,使用时,装置产生的振动会传递给弹簧钢16,经弹簧钢16对产生的振动进行吸收缓冲,可有效的进行减震降噪。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给出,把手8的外侧套接有软套,且软套上设有防滑纹,提高把手8的实用舒适度,并增大表面摩擦力。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给出,冷却器5的外侧安装有防尘网,且防尘网通过螺栓固定,防尘网用来进行防尘且便于安装和拆卸。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给出,吊环9的底部设有加固块,加固块焊接在机架2上,提高吊环9连接处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安装时,通过螺栓穿过底座12上的螺栓孔13来进行固定,第一冷却器框3和第二冷却器框4内的冷却器5成V子型对称安装,这样一方面可使得冷却装置本体1占地面积小,安装灵活,空间利用率高,在运输吊取或安装吊取时,可将吊钩勾在设置的吊环9内,通过吊车将装置本体1吊起,便于装置本体1的运输和安装,风机安装在风筒10的顶端,设置的风筒10保证出风通畅,采用的第一冷却器框3和第二冷却器框4内的冷却器5成V子型对称安装的形式,可同时满足多个换热器的换热要求,同时装置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会传递给弹簧钢16,经弹簧钢16对产生的振动进行吸收缓冲,可有效的进行减震降噪。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占地面积小,安装灵活,空间利用率高,便于吊取运输和安装,可同时满足多个换热器的换热要求,且具有较好的减震降噪功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