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手术室的均流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7615发布日期:2019-09-03 19:58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手术室的均流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均流通风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手术室的均流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手术室应与手术科室相接连,还要与血库、监护室、麻醉复苏室等临近。抓好手术切口感染四条途径的环节管理,即:手术室的空气;手术所需的物品;医生护士的手指及病人的皮肤,防止感染,确保手术成功率。要求设计合理,设备齐全,护士工作反应灵敏、快捷,有高效的工作效率。

根据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当人体需要进行手术时,必然会产生创伤和切口,在正常情况下,由于人体具有免疫力,所以切口不会被细菌感染,当空气中的细菌达到一定的浓度或人体免疫力降低的情况下,创口就容易被感染因此必须控制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浓度来控制切口感染。

为了保持手术室高度洁净,就需要对流入手术室的空气进行严格的净化和消毒处理。目前,空气净化可达百级的层流系统,是利用分布均匀和流速适当的气流将微粒、尘埃通过回风口带出手术室,不产生涡流,没有浮动的尘埃,净化度随换气次数的增加而提高。

通常在对手术室进行送风过程中,空气经过均流板后形成一股均匀、单向和平行的气流进入手术区,确保手术区的空气始终保持洁净;但是,要做到每个出风口送出的风量一致十分不易,如果出风口的送风量有太大的偏差则会导致送风口的气流压强不一致,气流产生乱流,最终导致手术区域无法保持洁净,然而传统的都是通过人工手动调节出风口风量,调节后也无法实时监测,存在很大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手术室的均流通风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通过人工手动调节出风口风量,调节后也无法实时监测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手术室的均流通风装置,包括主通风管和通风分管,所述主通风管的下部固定连接不少于两个通风分管,所述主通风管的进风口处固定安装有阻流板,所述阻流板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散流板;所述通风分管为方形,所述通风分管包括左板、前板、右板和后板,所述左板上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内设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通过支架设置在左板上,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内孔内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圆型套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部与轴承固定连接,轴承固定在左板上,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轴向上开有长条通槽,长条通槽内设有限流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板和后板上均水平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限流组件包括移动柱、固定柱和薄膜,所述固定柱为圆柱形,所述固定柱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前板和后板上的第二凹槽上,所述固定柱的中部固定有薄膜,所述薄膜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为圆柱形,所述移动柱的左右两端滚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可滚动的卡在第一凹槽内,所述移动柱、固定柱和薄膜均横穿第二连接件的长条通槽中,所述移动柱还固定设置在长条通槽中靠近通风分管的中部一侧,所述固定柱与长条通槽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右板上的部件与左板上的部件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右板上还额外设置有流量感应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阻流板为双层轻质铝板,其上下两层上均布有网孔,网孔分布均匀且密集,上下两层之间间距为25mm-3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风分管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均流板,所述均流板上均匀布有通孔,通孔为长度20mm-30mm的立体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通风管的侧面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流量感应器和步进电机电性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手术室的均流通风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阻流板可以阻挡气流直接穿过,有效地降低风速,设置有阻流组件和流量感应器可以实时监测和调整风量,从而使每个出风口送出的风量一致,为手术室提供最佳的通风效果,解决了传统的通过人工手动调节出风口风量,调节后也无法实时监测的问题,提高了手术室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通风分管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后板与限流组件示意图。

图中:1、主通风管;2、通风分管;21、左板;22、前板;23、右板;24、后板;211、第一凹槽;212、第二凹槽;3、阻流板;4、散流板;5、保护罩;6、步进电机;7、第一锥齿轮;8、第二锥齿轮;9、第一连接件;10、第二连接件;101、长条通槽;11、限流组件;111、移动柱;112、固定柱;113,薄膜;114、滚轮;12、均流板;13、控制器; 14、流量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照图1到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手术室的均流通风装置,包括主通风管1和通风分管2,所述主通风管1的下部固定连接不少于两个通风分管2,所述主通风管1的进风口处固定安装有阻流板3,所述阻流板3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散流板4;所述通风分管2为方形,所述通风分管2包括左板21、前板22、右板23和后板24,所述左板21上设有保护罩5,所述保护罩5内设有步进电机6,所述步进电机6通过支架设置在左板21上,所述步进电机6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7,所述第一锥齿轮7与第二锥齿轮8相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8与第一锥齿轮7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锥齿轮8的内孔内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件9,所述第一连接件9为圆型套件,所述第一连接件9的外部与轴承固定连接,轴承固定在左板21上,所述第一连接件9与第二连接件10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10的轴向上开有长条通槽101,长条通槽101内设有限流组件11。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板22和后板24上均水平设置有第二凹槽212,所述第二凹槽212 上设置有第一凹槽211,所述限流组件11包括移动柱111、固定柱112和薄膜113,所述固定柱112为圆柱形,所述固定柱112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前板22和后板24上的第二凹槽212上,所述固定柱112的中部固定有薄膜113,所述薄膜1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柱111,所述移动柱111为圆柱形,所述移动柱111的左右两端滚动连接有滚轮114,所述滚轮114可滚动的卡在第一凹槽211内,所述移动柱111、固定柱112和薄膜113均横穿第二连接件10的长条通槽101中,所述移动柱111还固定设置在长条通槽101中靠近通风分管2的中部一侧,所述固定柱112与长条通槽101滑动连接。

如图1,所述右板23上的部件与左板21上的部件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右板23上还额外设置有流量感应器14,可实施监控通风流量。

其中,所述阻流板3为双层轻质铝板,其上下两层上均布有网孔,网孔分布均匀且密集,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速,上下两层之间间距为25mm-30mm,使得气流进入阻流板3后进行混合,使得经散流板4排出的空气更加均匀。

其中,所述通风分管2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均流板12,所述均流板12上均匀布有通孔,通孔为长度20mm-30mm的立体结构,立体结构的通风孔送出的风更加均匀,平行度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通风管1的侧面设有控制器13,所述控制器13与流量感应器14 和步进电机6电性相连,由控制器13自动控制,使得控制更加智能化。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经过处理的洁净的风从主通风管1的进风口进入,依次经过阻流板3和散流4后再进入通风分管2中,设置在通风分管2中的流量感应器14可实时监测风量,通常情况下进入到通风分管2中的风量略高于控制器13上的设定值,此时控制器13控制步进电机6进行工作,步进电机6的主轴带动第一锥齿轮7转动,第一锥齿轮7带动第二锥齿轮8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接件9进行转动,第一连接件9的转动可转变为第二连接件10的直线运动,第二连接件10的移动带动移动柱111的移动,从而带动薄膜113的移动,通过薄膜113从而控制风量,再经过通风分管2的均流板12形成均匀的风送入手术室。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