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卡式空调的换热器和卡式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2594发布日期:2019-05-15 21:36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卡式空调的换热器和卡式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卡式空调的换热器和卡式空调。



背景技术:

卡式空调又名吊顶式空调,是商用空调中的一种。相较于家用空调,其稳定性更好,制冷能力更强,温度也更可控,多用于一些办公室和商铺中。现有技术中,卡式空调的中间换热部为平面结构用于空调向室内送风,但是这种结构会导致空调送风系统散热不畅,从而导致换热效率较低,浪费电能,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卡式空调的换热器和卡式空调,以解决空卡式调换热效率较低的问题。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卡式空调的换热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换热器包括:

设于两侧的、互相呈夹角设置的侧换热部;

设于两个侧换热部之间的中间换热部,中间换热部为背向两个侧换部的夹角朝向的内凹结构。

可选地,中间换热部的内凹结构的两个内凹侧边之间的夹角范围为90度-141度。

可选地,中间换热部的内凹结构的内凹深度为0-125mm。

可选地,中间换热部的内凹结构的最大度为宽127mm-162mm。

可选地,中间换热部的内凹侧边与其对应一侧的侧换热部垂直设置。

可选地,中间换热部的内凹侧边与其对应一侧的侧换热部通过弧形段平滑过渡连接。

可选地,中间换热部的每一侧的内凹侧边与其对应一侧的侧换热部为一体结构。

可选地,换热器为对称结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卡式空调。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上述卡式空调具有如上述任意可选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换热器的两个侧换热部对应卡式空调的进风口设置,中间换热部对应卡式空调的出风口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改变卡式空调的换热器的换热部结构,使卡式空调的送风系统散热更加顺畅,从而提高换热效率,更加节省电能,使客户使用更佳。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加湿系统应用于卡式空调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加湿系统应用于卡式空调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文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文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被用来将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元素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实际上第一元素也能够被称为第二元素,反之亦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结构、装置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结构、装置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结构、装置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的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文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文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本文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文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本文中,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卡式空调的换热器,包括设于两侧的、互相呈夹角设置的侧换热部1;和设于两个侧换热部1之间的中间换热部2,中间换热部2为背向两个侧换部的夹角朝向的内凹结构。

可选地,侧换热部1可以为卡式空调的出风部,中间换热部2可以为卡式空调的回风部,或者也可以侧换热部1为卡式空调的回风部,中间换热部2为卡式空调的出风部。

本文中,侧换热部1设于中间换热部2的两侧,两个侧换热部1呈夹角设置是指,即若假设其中一个侧换热部1不动,将另一侧换热部1向其方向移动,当两个侧换热部1有一个边交叉时,两个侧换热部1的不能整个平面重合,其两平面呈一定的角度,这里,对该角度不作限定。

可选地,该中间换热部2的结构包括第一中间换热部21和第二中间换热部22,第一中间换热部21与第二中间换热部22可以为对称结构,该两个侧换热部1结构包括第一侧换热部11和第二侧换热部12,第一侧换热部11与第二侧换热部12可以为对称结构。

可选地,侧换热部1和中间换热部2均可以设有通风孔,当通过侧换热部1的通风孔进风时,由于两个侧换热部1呈一定的角度,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利用cfd仿真风速场,设置当第一中间换热部21和第二中间换热部22在同一个平面时,即第一中间换热部21和第二中间换热部22夹角为180度时,设置第一中间换热部21与第一侧换热部11夹角为144.9度,第二中间换热部22与第二侧换热部12夹角为144.8度,当经第一侧换热部11和第二侧换热部12的进风风速为1.6米每秒时,测得经第一中间换热部21和第二中间换热部22的流出风速只为0.6米每秒,说明当中间换热部2为一个平面时,卡式空调内部循环不畅,换热效率较低,会导致浪费电能。通过调整第一中间换热部21和第二中间换热部22的角度为90度,保持第一侧换热部11和第二侧换热部12的角度不变,此时第一中间换热部21和第二中间换热部22夹角为90度时,设置第一中间换热部21与第一侧换热部11夹角为99.9度,第二中间换热部22与第二侧换热部12夹角为99.8度,当经第一侧换热部11和第二侧换热部12的进风风速为1.48米每秒时,测得经第一中间换热部21和第二中间换热部22的流出风速分别为1.32米每秒和1.33米每秒。这样,通过改变卡式空调的换热器的换热部结构,使卡式空调的送风系统散热更加顺畅,从而提高卡式空调的换热效率,更加节省电能,使客户使用更佳。

可选地,中间换热部2的内凹结构的两个内凹侧边之间的夹角为141度时,当经第一侧换热部11和第二侧换热部12的进风风速为1.58米每秒时,测得经第一中间换热部21和第二中间换热部22的流出风速只为1.2米每秒。这样,通过改变卡式空调的换热器的换热部结构,使卡式空调的送风系统散热更加顺畅,从而提高卡式空调的换热效率,更加节省电能,使客户使用更佳。

可选地,中间换热部2的内凹结构的内凹深度为0mm,此时第一中间换热部21和第二中间换热部22在同一个平面时,即第一中间换热部21和第二中间换热部22夹角为180度时,设置第一中间换热部21与第一侧换热部11夹角为144.9度,第二中间换热部22与第二侧换热部12夹角为144.8度,当经第一侧换热部11和第二侧换热部12的进风风速为1.6米每秒时,测得经第一中间换热部21和第二中间换热部22的流出风速只为0.6米每秒,说明当中间换热部2为一个平面时,卡式空调内部循环不畅,换热效率较低,会导致浪费电能。

可选地,中间换热部2的内凹结构的内凹深度为152mm,此时第一中间换热部21与第二中间换热部22的夹角为103度,此时经第一侧换热部11和第二侧换热部12的进风风速为1.48米每秒时,测得经第一中间换热部21和第二中间换热部22的流出风速分别为1.26米每秒和1.27米每秒。这样,通过改变卡式空调的换热器的换热部结构,使卡式空调的送风系统散热更加顺畅,从而提高卡式空调的换热效率,更加节省电能,使客户使用更佳。

可选地,中间换热部2的内凹结构的最大度为宽度127mm-162mm。试验表明,当中间换热部2的内凹结构宽度小于127mm或者大于162mm时,中间换热部2的流出风速将下降,换热效率降低。所以,中间换热部2的内凹结构的宽度限定为127mm-162mm。这样,通过改变卡式空调的换热器的换热部结构,使卡式空调的送风系统散热更加顺畅,从而提高卡式空调的换热效率,更加节省电能,使客户使用更佳。

可选地,中间换热部2的内凹侧边与其对应一侧的侧换热部1垂直设置。

可选地,利用cfd仿真风速场,第一中间换热部21和第二中间换热部22的角度为70.3度,保持第一侧换热部11和第二侧换热部12的角度不变,此时第一中间换热部21和第二中间换热部22夹角为70.3度时,设置第一中间换热部21与第一侧换热部11夹角为90度,第二中间换热部22与第二侧换热部12夹角为90度,当经第一侧换热部11和第二侧换热部12的进风风速为1.48米每秒时,测得经第一中间换热部21和第二中间换热部22的流出风速分别为1.34米每秒和1.34米每秒,这样,通过改变卡式空调的换热器的换热部结构,使卡式空调的送风系统散热更加顺畅,从而提高卡式空调的换热效率,更加节省电能,使客户使用更佳。

可选地,中间换热部2的内凹侧边与其对应一侧的侧换热部1通过弧形段平滑过渡连接。

可选地,中间换热部2的内凹侧边与其对应一侧的侧换热部1可以为通过弧形段平滑过渡连接,根据气体在流线型表面运动时所受的阻力较小,因为可以避免涡旋的形成,从而大大减小了气体流动时的阻力,使同样的进风速度下,出风更加顺畅,这样,通过改变卡式空调的换热器的换热部结构,使卡式空调的送风系统散热更加顺畅,从而提高卡式空调的换热效率,更加节省电能,使客户使用更佳。

可选地,中间换热部2的每一侧的内凹侧边与其对应一侧的侧换热部1为一体结构。一体结构可以在既不影响散热的情况下,使卡式空调的换热部作为一个整体,更加稳定,减小故障率,也避免了部件之间的摩擦消耗,当卡式空调工作时,中间换热部2与侧换热部1必然会产生一些微小的振动,产生闪缝,不仅杂质容易从微小缝隙中进入空调机体,还会造成卡式空调各部件间的磨损,而将第一中间换热部21第一侧换热部11制造为一体结构,第二中间换热部22第二侧换热部12也制造为一体结构,这样,通过改变卡式空调的换热器的换热部结构,使卡式空调的送风系统散热更加顺畅,从而提高卡式空调的换热效率,更加节省电能,使客户使用更佳。

可选地,换热器为对称结构。

可选地,该中间换热部2的结构包括第一中间换热部21和第二中间换热部22,第一中间换热部21与第二中间换热部22可以为对称结构,该两个侧换热部1结构包括第一侧换热部11和第二侧换热部12,第一侧换热部11与第二侧换热部12可以为对称结构。这样,通过改变卡式空调的换热器的换热部结构,使卡式空调的送风系统散热更加顺畅,从而提高卡式空调的换热效率,更加节省电能,使客户使用更佳。

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卡式空调,包括如上述任意可选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换热器的两个侧换热部1对应卡式空调的进风口设置,中间换热部2对应卡式空调的出风口设置。

可选地,换热器可以包括设于两侧的、互相呈夹角设置的侧换热部1;和设于两个侧换热部1之间的中间换热部2,中间换热部2为背向两个侧换部的夹角朝向的内凹结构,这样,通过改变卡式空调的换热器的换热部结构,使卡式空调的送风系统散热更加顺畅,从而提高卡式空调的换热效率,更加节省电能,使客户使用更佳。

可选地,该中间换热部2的结构包括第一中间换热部21和第二中间换热部22,第一中间换热部21与第二中间换热部22可以为对称结构,该两个侧换热部1结构包括第一侧换热部11和第二侧换热部12,第一侧换热部11与第二侧换热部12可以为对称结构,这样,通过改变卡式空调的换热器的换热部结构,使卡式空调的送风系统散热更加顺畅,从而提高卡式空调的换热效率,更加节省电能,使客户使用更佳。

可选地中间换热部2的内凹侧边与其对应一侧的侧换热部1可以为通过弧形段平滑过渡连接,根据气体在流线型表面运动时所受的阻力较小,因为可以避免涡旋的形成,从而大大减小了气体流动时的阻力,使同样的进风速度下,出风更加顺畅,这样,通过改变卡式空调的换热器的换热部结构,使卡式空调的送风系统散热更加顺畅,从而提高卡式空调的换热效率,更加节省电能,使客户使用更佳。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