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79445发布日期:2019-04-12 23:41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柜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空调柜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空调舒适度要求也不断提升,现有传统的空调器室内机的贯流风道设计有局限性,大多数室内机的贯流风道的进风端口与换热组件的出风端是连在一起,且正对设置的,这样使得从换热组件中出来的风直接进入贯流风道,导致贯流风道中的风速较大,进而导致出风口的风速过大,易产生噪音,影响用户使用。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空调柜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空调柜机出风口处的出风速度大,易产生噪音等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调柜机,其中,所述空调柜机包括:

所述机壳包括后壳体与前壳体,所述后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前壳体上设置有若干出风口;

机壳和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若干贯流风机,所述贯流风机包括由蜗壳与蜗舌形成的贯流风道和设置在所述贯流风道内的贯流风轮,相邻两个贯流风机之间通过隔板隔开,所述贯流风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具有多个出风口,有效解决现有柜机送风方式单一的问题,通过隔板将贯流风机隔开,内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并能解决送风舒适性差和冷风直吹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空调柜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空调柜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空调柜机的双出风口直吹送风模式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空调柜机的双出风口环抱送风模式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空调柜机的直吹送风+斜吹送风模式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空调柜机的扫风+斜吹送风模式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空调柜机的双出风口扫风模式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空调柜机的双出风口定向扫风模式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空调柜机的单出风口直吹送风模式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空调柜机的单出风口斜吹送风模式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空调柜机的单出风口扫风模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柜机中的换热组件的出风端与贯流风道的进风端口是呈正对设置的,并且是连接在一起,这样使得从换热组件中出来的风直接进入贯流风道,导致贯流风道中的风速较大,进而导致出风口的风速大,易产生噪音,影响用户使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的一些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空调柜机,机壳10内设置有多个贯流风机,并且相邻的贯流风机之间采用隔板60隔开。空调室内机具有多个出风口,有效解决现有柜机送风方式单一的问题,通过隔板将贯流风机隔开,内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并能解决送风舒适性差和冷风直吹的问题。如图1中所示,图1中示出的实施例是在机壳10内设置两个贯流风机,每一个贯流风机中均设置有独立的贯流风轮40,且每个贯流风轮40由独立的电机进行控制。此种双出风口结构,可提供足够的出风角度,避免风只吹人体,提高舒适性,且结构更加紧凑且避免成本的浪费。本实施例中的两个贯流风机共用同一个蜗舌30,且隔板60是设置在该共用的蜗舌30上,有利于节约机壳10的内部结构。较佳地,如图3中所示,共用的蜗舌30包括有两个侧段310(两个侧段310的形状没有严格限制,可以是图1的弯折结构,也可以是均匀变化的弧面结构)和连接两个侧段310的中间段320(类似于图1中的“几”字型)。较佳地,两个侧段310对称位于两个贯流风机内,即在两个贯流风机内的形状及大小一致,以便在制造时可以批量制作,节省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述侧段310包括从中间段320向前壳体102延伸的第一段311,从所述前壳体102向所述贯流风轮40延伸的第二段312,所述第一段311靠近所述前壳体102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段312靠近所述前壳体102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三段连接313,因此,第一段311、第二段312以及第三段313围合形成一个缓流凹槽,由于换热组件50的出风端与贯流风道100的进风端口是呈非正对设置的,因此,当风从换热组件50的出风端吹出后,通过第一段311、第二段312以及第三段313围合形成的缓流凹槽对风速进行缓冲,并使得风折转进入贯流风道100内,起到避免风直吹、降低出风速度,从而提高出风的舒适性。进一步地,所述侧段310还包括从所述第二段312靠近贯流风轮40的一端沿所述贯流风轮40边缘向出风口延伸的第四段314,从所述第四段314靠近所述出风口120一端向所述出风口120一端延伸的第五段315,从图2中可以看出,第四段314与贯流风轮40之间形成间隙,用于出风,且第五段315与蜗壳20以及壳体10形成贯流风道100的后端,从而使得风经过出风口120吹出。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侧段310分别与蜗壳20形成两个贯流风道100,隔板60就设置在中间段上。优选地,为了使得隔板60能够更加稳定,本实施例中的隔板60的两侧设置有支撑件来对隔板60进行支撑,以使该隔板60更加稳定。本实施例中的两个贯流风道100均设置对应的出风口120,且出风口120呈平行设置,有利于各个贯流风道100实现平行送风,形成双出风空调柜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具体如图1中所示,包括机壳10,该机壳10包括相对设置的后壳体101以及前壳体102,后壳体101上设置有进风口,前壳体102上设置有出风口120。本实施例中的机壳10的进风口与出风口120处均设置有格棚,该格棚用于防止进风口与出风口120进入异物,还可以避免安全隐患。机壳10内设置有贯流风机,该贯流风机包括由蜗壳20与蜗舌30形成的贯流风道100和设置在所述贯流风道100内的贯流风轮40,该贯流风轮40位于蜗壳20与蜗舌30之间,并且贯流风道100与出风口120连通。进一步地,在靠近后壳体101的进风口出设置有一换热组件50,该换热组件50设置在贯流风机与所述后壳体101之间,用于对从进风口的风进行热交换,进而向贯流风道100内输送。本实施例中换热组件50的出风端(即远离进风口101的一面)与贯流风道100的进风端口是呈非正对设置的,也就说,本实施例中并不像传统设计的那样将换热组件50的出风端与贯流风道100的进风端口正对设置,而是将换热组件50的出风端与贯流风道100的进风端口之间设置成错位、偏移等形式。因此,从换热组件50中出来的风是需要经过转弯或者从侧向进入贯流风道的,而不是直接正对进入贯流风道,这样就导致进入贯流风道的风速会降低,从而使得进入贯流风道内的风更加柔和,保证出风口120处的出风平稳均匀。具体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换热组件50的出风端的朝向隔板60(右下方),而贯流风道100的进风端口也是朝向隔板60(右上方),两者之间非正对设置,因此风路是如图3中的箭头所表示的,从换热组件50中出来的风是需要折转才能进入贯流风道100,而在折转的过程中,势必会对风速进行缓冲,因此减低了风速,使得出风均匀平稳,降低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贯流风道100可以为圆弧通道,圆弧通道可以进一步地对贯流风道100中的风速进行缓冲,如图1中所示的,蜗壳20设置成圆弧形,当风进入贯流风道100内后,经过圆弧形的蜗壳20过渡,使得在贯流风道100内的风是平稳输送的,从而进一步保证出风更加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换热组件50是可以沿着后壳体101形状来设置,并且靠近后壳体101,从使得后壳体101的进风口能与换热组件50挨近,以便进风口进来风都能经过换热组件50,提高换热效率。较佳地,为了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本实施例中换热组件50横跨两个贯流风机设置,使得两个贯流风机共用一个换热组件50,不但有效提高了换热效率,而且有效节省了成本。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换热组件50包括换热器510和安装在换热器510上靠近所述出风口120一侧的加热器520。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组件50中的换热器510是安装在横架530上,并且呈弧形弯折状,换热器510上设置有弯折凸出部511,该弯折凸出部511即为换热组件50的出风端,加热器520是设置弯折凸出部511的内侧,以便出风端送出的风工作。优选地,该弯折凸出部511是凸向进风口,使得换热组件50的制热或者制冷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当然,由于图1中的有两个贯流风机,因此换热器510上对应设置有两个弯折凸出部511,即换热组件50在每一个贯流风机内均设置有出风端。重新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的两个贯流风机中的换热组件50的出风端与贯流风道100的进风端口均分别朝向所述隔板60设置,即图1中所示的,左边的贯流风机内的换热组件50的出风端的朝向是斜向右下方,而贯流风道100的进风端口是斜向右上方;右边的贯流风机内的换热组件50的出风端的朝向是斜向左下方,而贯流风道100的进风端口是斜向左上方,由于隔板60是设置在两个贯流风机之间,恰好形成两个贯流风机中的换热组件50的出风端与贯流风道100的进风端口均分别朝向所述隔板60设置,这样也就使得两个贯流风机中从换热组件50的出风端出来的风都会经过转弯,然后从侧向进入贯流风道100的进风端口,从而使得风速降低。并且,由于两个贯流风机中的换热组件50的出风端均是朝向隔板60的,因此从换热组件50出来的风,会向隔板60的方向吹去,再由隔板60使风路转向,然后从侧向进入贯流风道100的进风端口,而在隔板60使风路转向的过程中会使风发散以及缓冲风速,从而进一步提高出风均匀性。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加热器520用于制热模式下辅助加热空气以提高制热效率,可以为电阻丝加热装置、ptc(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加热装置或者其他形式的加热装置。

当然,图1中所示的在机壳10内设置两个贯流风机的形式仅仅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机壳10内可以设置有四个贯流风机,每一个贯流风机中均设置有独立的贯流风道,且都对应有独立的出风口且对向四面设置,这样就可以实现四面出风。

进一步地,重新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的两个贯流风道的出风口120处均设置有上下扫风板70以及左右导风板组件80,并且上下导风板组件70安装在贯流风道100中的蜗舌30上,且朝向出风口120;左右导风板组件80安装在贯流风道100的出风端口处,正对出风口120。较佳地,上下导风板组件70与左右导风板组件80均可采用转动连接的安装形式,例如可以采用轴孔连接的形式,以使得上下导风板组件70与左右导风板组件80通过自身的运动来对出风进行控制。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左右导风板组件80与上下扫风板70由若干活动叶片组成,并且由电机进行驱动,活动叶片可以实现左右或者上下摆动,从而实现自由配合方式大广角送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所示的贯流风道100中均安装有独立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该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均安装在机壳10的侧壁上,并且该第一电机与上下导风板组件70电性连接,第二电机与左右导风板组件80电性连接,由于本实施例中,每个贯流风机中的贯流风轮40也是由独立的电机进行控制,每个贯流风轮40之间彼此不受影响,因此通过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来对上下导风板组件70以及左右导风板组件80进行独立控制,并结合对贯流风轮40的控制,可以实现不同形式的出风模式。

例如,本实施例以图1中的两个贯流风道的空调柜机为例,通过对控制两个贯流风道中的左右导风板组件80以及贯流风轮40的工作来实现多种形式的送风模式,包括:双出风口直吹送风模式、双出风口环抱送风模式、直吹送风+斜吹送风模式、扫风+斜吹送风模式、双出风口扫风模式、双出风口定向扫风模式、单出风口直吹送风模式、单出风口斜吹送风模式以及单出风口扫风模式。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主选择相应的送风模式。

具体地,如图3中所示,图中的箭头表示送风方向,本实施例控制左右两个贯流风机中的贯流风轮40开启,并控制两个贯流风道100中的左右导风板组件80固定不动,使得两个出风口120实现双出风口直吹送风模式,两个出风口120的气流在0.5-2m处合成一股气流,直吹向室内。

如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控制左右两个贯流风机中的贯流电轮40开启,并控制左右两个贯流风道100中的左右导风板组件80向两侧导风,例如图4中的左贯流风道中的左右导风板组件80向左导风,右贯流风道中的左右导风板组件80向右侧导风,两股气流形成大角度出风,出风角度在30~140°之间,在用户使用时,每股气流可贴合墙壁流动,恒定环温,且吹不到人,实环抱式送风模式。

如图5中所示,本实施例控制左右两个贯流风机中的贯流电轮40开启,并控制一个贯流风道100的左右导风板组件80向中间固定导风,另一个贯流风道中的左右导风板组件80向右侧或者左侧固定导风,例如图5中的左侧贯流风道的左右导风板组件80固定向中间导风,右侧贯流风道的左右导风板组件80向右侧导风,实现左侧直吹,右侧斜吹的模式,实现了广区域送风。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控制左右两个贯流风机中的贯流电轮40开启,并控制一个贯流风道100的左右导风板组件80左右转动形成左右扫风,另一个贯流风道100中的左右导风板组件80向右侧或者左侧固定导风,从而形成扫风+斜吹送风模式。

如图7中所示,本实施例控制左右两个贯流风机中的贯流电轮40开启,并控制两个贯流风道100的左右导风板组件80均转动进行左右扫风,实现大范围送风。具体地,可以控制两个贯流风道100的左右导风板组件80同步向一个方向转动,也可以控制贯流风道100的左右导风板组件80同步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如图8中所示,本实施例还可以在图7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左右导风板组件80的转动范围,从而控制左右导风板组件80的送风范围,如图8中所示的,虽然两侧都进行左右扫风,但是右侧的扫风范围要小于左侧,实现双出风口定向扫风模式。

较佳地,本实施例中还可以控制一个贯流风机中的贯流电轮40关闭,使得该贯流风机不工作,只开启一侧的贯流风机中的贯流风轮40,并配合对左右导风板组件80的控制,实现单出风口直吹送风模式(如图9所示)、单出风口斜吹送风模式(如图10所示)以及单出风口扫风模式(如图11所示)。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柜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包括后壳体与前壳体,所述后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前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贯流风机,所述贯流风机包括由蜗壳与蜗舌形成的贯流风道和设置在所述贯流风道内的贯流风轮,所述贯流风道的出风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设置在所述贯流风机与所述后壳体之间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的出风端与所述贯流风道的进风端口非正对设置。本发明通过将换热组件的出风端与贯流风道的进风端口端呈非正对设置,当风从换热组件出来后,需要经过转弯或者偏移才能进入贯流风道中,有效缓冲进入贯流风道的风速,从而使得出风口出的出风更加平稳均匀,降低噪音。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