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93938发布日期:2019-05-03 22:12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取暖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取暖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采暖通常有三种方式:

一种是暖风,即通过内置的电热器件加热,靠风机实现热对流;一种是电油汀,即通过电热元件加热导热油,再辅以风扇的形式对流散热,以上两种形式主要是热对流取暖,另外一种内部采用电热膜或电热板为发热材料,它可以实现热辐射和热对流同时供暖。

但是,暖风机、电热油汀和空调等热对流方式,对空气的湿度影响较大,取暖过程中会带走空气中的水分,人体感觉很干燥,舒适性差。

以热辐射形式为主的电热膜取暖对人体健康更有益,然而,现有的电热膜一般为碳纤维、碳晶、云母发热板等,这种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

碳纤维发热为线发热,发热不均匀,易造成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短路;碳晶通常是采用碳粉和胶黏剂压合而成,长时间使用老化衰减严重,并且在高温下会释放有害物质;云母发热板是当前使用较多的电热材料,它能耐受较高的温度,但容易释放粉尘,从而形成粉尘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暖器,其旨在改善现有的取暖装置取暖过程中对空气湿度影响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取暖器,取暖器包括:

石墨烯发热体组件;

雾化加湿组件;

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环境温度、湿度以及有无物体在取暖器周围移动,并输出检测信号;以及

电控组件,石墨烯发热体组件、雾化加湿组件以及检测组件均电连接于电控组件;

其中,电控组件根据检测信号控制石墨烯发热体组件启动加热或者停止加热并控制雾化加湿组件启动雾化加湿或者停止雾化加湿。

石墨烯发热体组件能够释放与人体十分接近的远红外线,从而与人体形成同频共振,有益身体微循环,这种远红外线取暖方式对空气湿度影响小。雾化加湿组件,能够进一步精确地对环境空气进行雾化加湿,进一步地解决了传统的暖风机、电热油汀和空调等热对流方式,对空气的湿度影响较大的技术问题。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检测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于电控组件;

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环境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电控组件控制石墨烯发热体组件启动,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环境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电控组件控制石墨烯发热体组件停止工作。

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能够精准地检测环境温度,从而调整石墨烯发热体组件的加热温度,使得整个取暖器更加地智能化。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检测组件还包括湿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位移传感器均电连接于电控组件;

当位移传感器检测到有物体在取暖器周围移动,且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环境湿度低于第一预设湿度时,电控组件控制雾化加湿组件启动,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环境湿度高于第二预设湿度时,电控组件控制雾化加湿组件停止工作。

通过设置湿度传感器,能够精准地检测环境湿度,从而调整雾化加湿组件的雾化加湿效果,使得整个取暖器更加地智能化。通过设置位移传感器,能够避免在无人的时候进行雾化加湿,节约能源,进一步地提高整个取暖器的智能化程度,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石墨烯发热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石墨烯发热体;

至少一个石墨烯发热体包括至少一个石墨烯电热膜片;

当每一个石墨烯发热体均包括多个石墨烯电热膜片时,多个石墨烯电热膜片串联或者并联。

石墨烯电热膜片能够释放与人体十分接近的远红外线,从而与人体形成同频共振,有益身体微循环,这种远红外线取暖方式对空气湿度影响小,不会带走空气中的水分,使得使用者的舒适度提高。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每一个石墨烯电热膜片内均设置有导线,导线电连接于电控组件。

采用导线连接对每一个石墨烯电热膜片进行加热安全可靠。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当石墨烯发热体组件包括多个石墨烯发热体时,每相邻的两个石墨烯发热体之间设置有隔热体,隔热体的表面设置有反射涂层,用于向远离隔热体的方向反射相邻的两个石墨烯发热体发出的热辐射。

通过设置多个石墨烯发热体,使得整个取暖器的加热效果增强,通过设置隔热体,使得多个石墨烯发热体之间的相互影响降低,通过设置反射涂层,能够增强热辐射效果。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取暖器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无线通讯模块电连接于电控组件。

通过设置无线通讯模块,使得整个取暖器能够实现远程控制。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电控组件包括电路板和电源模块,电路板和电源模块电性连接;石墨烯发热体组件、雾化加湿组件以及检测组件均电连接于电路板。

电路板和电源模块的设置保证了石墨烯发热体组件的发热作用的正常运行,安全可靠,使得整个取暖器结构紧凑。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取暖器还包括前罩面板和背板组件,石墨烯发热体组件设置在前罩面板和背板组件形成的容置空间内,雾化加湿组件和电控组件设置在背板组件上,前罩面板上设置有散热孔;位移传感器设置在前罩面板上。

通过设置前罩面板和背板组件,保证了整个取暖器使用的安全性,保护了石墨烯发热体组件。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取暖器,取暖器包括:

石墨烯发热体组件;

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和湿度,并输出检测信号;以及

电控组件,石墨烯发热体组件和检测组件均电连接于电控组件;

其中,电控组件根据检测信号控制石墨烯发热体组件启动加热或者停止加热。

该取暖器利用石墨烯发热体组件能够释放与人体十分接近的远红外线,从而与人体形成同频共振,有益身体微循环,这种远红外线取暖方式对空气湿度影响小,取暖过程中不会带走空气中的水分,从而能够解决传统的暖风机、电热油汀和空调等热对流方式,对空气的湿度影响较大,取暖过程中会带走空气中的水分,使得人体感觉很干燥,舒适性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的石墨烯发热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的石墨烯发热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ⅳ处的放大图。

图标:100-取暖器;110-石墨烯发热体组件;111-第一石墨烯发热体;112-第二石墨烯发热体;113-隔热体;1131-第一表面;1132-第二表面;114-组装支架;130-电控组件;140-前罩面板;141-散热孔;142-控制面板和感应区;150-背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器100,该取暖器100包括石墨烯发热体组件110、雾化加湿组件(图未示)、检测组件(图未示)以及电控组件130。

该取暖器100通过设置石墨烯发热体组件110,能够释放与人体十分接近的远红外线,从而与人体形成同频共振,有益身体微循环,这种远红外线取暖方式对空气湿度影响小,取暖过程中不会带走空气中的水分,从而能够解决传统的暖风机、电热油汀和空调等热对流方式,对空气的湿度影响较大,取暖过程中会带走空气中的水分,使得人体感觉很干燥,舒适性差的问题。

进一步地,该取暖器100通过设置雾化加湿组件,能够进一步地检测环境空气中的湿度值,从而精确地对环境空气进行雾化加湿,进一步地解决了传统的暖风机、电热油汀和空调等热对流方式,对空气的湿度影响较大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地,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环境温度、湿度以及有无物体在取暖器100周围移动,并输出检测信号。电控组件130根据检测信号控制石墨烯发热体组件110启动加热或者停止加热并控制雾化加湿组件启动雾化加湿或者停止雾化加湿。

通过设置检测组件,能够精准地检测环境状态,从而与石墨烯发热体组件110和雾化加湿组件配合,更加精准地进行取暖和雾化加湿,从而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检测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于电控组件130。

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环境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电控组件130控制石墨烯发热体组件110启动,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环境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电控组件130控制石墨烯发热体组件110停止工作。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检测组件还包括湿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位移传感器均电连接于电控组件130。

当位移传感器检测到有物体在取暖器100周围移动,且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环境湿度低于第一预设湿度时,电控组件130控制雾化加湿组件启动,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环境湿度高于第二预设湿度时,电控组件130控制雾化加湿组件停止工作。

示例性地,在本申请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湿度为30%;第一预设湿度为70%。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环境湿度低于30%时,且取暖器100面前感应到物体移动时,雾化加湿组件开启,当湿度高于70%时,雾化加湿装置停止工作。

示例性地,在本申请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为18℃。第二预设温度为26℃。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环境温度低于18℃,石墨烯发热体组件110启动加热;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环境温度高于26℃,石墨烯发热体组件110进入待机状态。

应理解,在本申请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预设湿度、第二预设湿度、第一预设温度以及第二预设温度可以根据不同使用者的需求选择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的位移传感器可以选择本领域常见的用于检测物体移动的位移传感器,例如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自整角机、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电涡流式位移传感器、霍尔式位移传感器等。

通过设置位移传感器能够准确地检测出是否有人在取暖器100的周围移动,从而当有人在取暖器100的周围移动时,且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环境湿度低于预设湿度时,电控组件130控制雾化加湿组件启动,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环境湿度高于预设湿度时,电控组件130控制雾化加湿组件停止工作。

由于设置了上述的位移传感器,能够避免当取暖器100旁边没有人时,雾化加湿组件的工作,节约了能源,使得整个取暖器100的使用更加地智能化。

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3,石墨烯发热体组件110包括至少一个石墨烯发热体。

至少一个石墨烯发热体包括至少一个石墨烯电热膜片。进一步地,石墨烯电热膜片内设置有导线,通过导线将石墨烯电热膜片与电控组件130电连接。从而能够通过电控组件130控制对石墨烯电热膜片的加热或者停止加热。

进一步可选地,当每一个石墨烯发热体均包括多个石墨烯电热膜片时,多个石墨烯电热膜片串联或者并联。同样地,每一个石墨烯电热膜片内设置有导线,通过导线将多个石墨烯电热膜片实现串联或者并联后,再整体与电控组件130电连接。从而能够通过电控组件130控制对石墨烯电热膜片的加热或者停止加热。

进一步地,当石墨烯发热体组件110包括多个石墨烯发热体时,每相邻的两个石墨烯发热体之间设置有隔热体113,隔热体113的表面设置有反射涂层,用于向远离隔热体113的方向反射相邻的两个石墨烯发热体发出的热辐射。通过在隔热体113的表面设置反射涂层,能够增强发热体向两侧辐射热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反射涂层可以选择本领域常见侧具有反射作用的涂层制成。

通过设置多个石墨烯发热体,能够使得整个取暖器100的热辐射量增加,并且向不同的方向辐射,增加整个取暖器100的取暖效果。

进一步地,通过在每相邻的两个石墨烯发热体之间设置隔热体113,能够防止相邻的两个石墨烯发热体之间的热量相互辐射,避免相邻的两个石墨烯发热体之间的相互热辐射对石墨烯发热体本身的损坏。

在本申请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该石墨烯发热体组件110包括第一石墨烯发热体111、第二石墨烯发热体112以及隔热体113。隔热体113位于第一石墨烯发热体111和第二石墨烯发热体112之间。进一步可选地,隔热体113为板状,第一石墨烯发热体111和第二石墨烯发热体112也为板状,隔热体113设置在第一石墨烯发热体111和第二石墨烯发热体112中间,且第一石墨烯发热体111和第二石墨烯发热体112分别位于隔热体113的第一表面1131和第二表面1132对应的一侧。由此,使得隔热体113将第一石墨烯发热体111和第二石墨烯发热体112之间进行隔离,从而使得第一石墨烯发热体111和第二石墨烯发热体112能够相互独立地向不同方向辐射热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隔热体113可以选择本领域常见的隔热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前述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石墨烯发热体111和第二石墨烯发热体112上,从而能够精准地检测加热温度。

进一步可选地,该石墨烯发热体组件110还包括组装支架114,通过组装支架114将第一石墨烯发热体111和第二石墨烯发热体112连接在一起,便于安装。

进一步地,该取暖器100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无线通讯模块电连接于电控组件130。

通过设置无线通讯模块,能够实现对该取暖器100的远程控制。

上述的无线通讯模块可以选择本领域常见的无线通讯模块,例如:wifi、蓝牙等。

应理解,在本申请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该取暖器100也可以选择不设置无线通讯模块,采用手动控制的方式启动或者关闭。

进一步地,前述的电控组件130包括电路板和电源模块,电路板和电源模块电性连接。石墨烯发热体组件110、雾化加湿组件以及检测组件均电连接于电路板,从而能够控制石墨烯发热体组件110、雾化加湿组件以及检测组件的启动或者关闭。

进一步地,取暖器100还包括前罩面板140和背板组件150,石墨烯发热体组件110设置在前罩面板140和背板组件150形成的容置空间内,雾化加湿组件和电控组件130设置在背板组件150上,前罩面板140上设置有散热孔141。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前罩面板140选择弧面结构,从而能够增强辐射效果。

在本申请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前罩面板140也可以选择平面结构。

进一步可选地,上述的前罩面板140的材质选择玻璃、金属、pc、或者亚克力等耐温型材。耐热性能更好,也能够更好地保证内部设置的石墨烯发热体组件110。

进一步可选地,上述的前罩面板140上设置有控制面板和感应区142,前述的位移传感器设置在该感应区,从而能够更加方便地检测有无人在该取暖器100前方移动。通过在前罩面板140上设置控制面板,便于启动或者关闭该取暖器100。

进一步地,上述的背板组件150上可以选择设置散热孔141或者不设置散热孔141。

进一步地,前述的无线通讯模块和电控组件130均可以选择安装在背板组件150上,从而使得整个取暖器100的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前述的雾化加湿组件的储水仓及进水口和雾化出口均设置在该背板组件150上,方便雾化加湿组件进行雾化加湿,进一步使得整个取暖器100的结构更加紧凑。

本申请其他可选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取暖器,该取暖器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100结构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该取暖器不包括雾化加湿组件。具体而言,该取暖器包括石墨烯发热体组件、检测组件以及电控组件。其中,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和湿度,并输出检测信号。石墨烯发热体组件和检测组件均电连接于电控组件。电控组件根据检测信号控制石墨烯发热体组件启动加热或者停止加热。

该取暖器通过石墨烯发热体组件,利用石墨烯发热体组件能够释放与人体十分接近的远红外线,从而与人体形成同频共振,有益身体微循环,这种远红外线取暖方式对空气湿度影响小,取暖过程中不会带走空气中的水分,从而能够解决传统的暖风机、电热油汀和空调等热对流方式,对空气的湿度影响较大,取暖过程中会带走空气中的水分,使得人体感觉很干燥,舒适性差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