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水介质的蓄冷式冷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1762发布日期:2019-05-24 21:00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采用水介质的蓄冷式冷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制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采用水介质的蓄冷式冷风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已经成为电力消费大国,由于目前电力生产还无法完全满足人民用电需求,在某些时段、某些地区会出现电力紧张的问题。造成电力紧张的诸多原因中,居民家庭电器用电,特别是空调用电的大幅度增长不可忽视。

目前冰箱和空调两项的耗电量,占家庭用电的85%。仅家用空调一项年耗电量就为400亿kwh以上,相当于三峡水电站最高发电量的50%,超过电网负荷的30%。

城镇用电量的不断增加使得我国电力峰谷差不断扩大,家用空调的普及与使用时间的集中性更加剧了供电的峰谷矛盾。应运而生的冰蓄冷空调技术则具有明显的移峰填谷效果,因而受到政府和电力部门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因减少电费支出而受到用户欢迎。随着冰蓄冷空调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其在大型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削峰填谷”作用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用于工、矿、商厦的大中型冰蓄冷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16107776440,名称为:一种小型冰蓄冷温度调节风扇系统,该系统公开了一种制冷子系统,蓄冰子系统和释冷子系统,但是该系统没有具体的位置结构,且该专利的释冷子系统是通过热管装置自然传导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热管下部从蓄冷槽中吸收冷量是被动传导,传热速度慢,不能完全吸收冷量。2、冷量从热管下部传导到上部(风机处)距离较长,热管的特性是距离越大传热性能越差,造成风口释放的冷量小,环境温度与出风口温度间温差小,人体冷气使用效果不理想,不能视为正真意义上的空调器,对于蓄冷槽内的冷气没有充分的利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目前的冰蓄冷系统为了提升效率,大多向着大型化、复杂化发展,而适合家用的小型冰蓄冷空调技术研究还不多,同时多数冰蓄冷空调在用户负荷端带有比较复杂的制冷剂循环回路,使得冰蓄冷空调的小型化有一定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采用水介质的蓄冷式冷风扇,来解决现有的技术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于蓄冷槽内的冷气进行最大化利用,最大化节能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采用水介质的蓄冷式冷风扇,包括制冷系统、蓄冷系统和放冷系统,制冷系统工作时,把生产的冷量储存在蓄冷系统中,蓄冷系统包括一个密封的容器,所述的容器内充注蓄冷介质,所述的蓄冷介质为水,蓄冷系统内设置有放冷系统,放冷系统包括泵,泵上方连接管道,管道连通至换热器,当冷气使用时,泵抽取水,水经过管道,到达换热器,最终回归容器,换热器释放出冷气,容器的上盖上开设有孔,管道从孔内进入,容器内的水最多占容器体积的0.75.,所述的泵位于容器的底部,所述的蒸发器在容器内,不与容器的底部相接触,且高于泵的最高位置。机器具有制冷系统和蓄冷系统以及直接的放冷系统,制冷系统工作时把生成的冷量储存在蓄冷系统中,蓄冷介质采用比热容较大、常温为液态、制冷系统工作后逐渐降低温度最后相变为固态。当使用冷气时,在蓄冷系统中的放冷系统通过泵和管道把容器中所储存的冷量逐渐释放出来,容器中的蓄冷介质逐渐升高温度最后由固态相变为液态,介质中所储存的冷量通过热交换器降低流经的空气温度,使风扇吹出是冷风。

作为优选,所述的制冷系统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设置有风机,所述的换热器位于制冷系统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采用同一个进风口和出风口,进一步减小装置的体积,使其更加的家用化,灵活化。

作为优选,所述的制冷系统安装在上壳体上,所述的蓄冷系统位于制冷系统的下方,所述的上壳体内设置有组合换热模块,所述的组合换热模块紧贴进风口,所述的冷凝器为位于组合换热模块上的左侧三排铜管。通过左边三排铜管进行制冷工作时释放热量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换热器位于组合换热模块上的右侧两排铜管。右边两排铜管进行冷气使用时释放冷量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制冷系统的压缩机位于上壳体内,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压力表、冷凝器、储液器、过滤器、电磁阀、热力膨胀阀与蒸发器组成,各部件除压力表外通过管道串联形成循环回路,压力表接入回路中,蒸发器置于蓄冷系统的封闭区域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壳体内还设置有气液分离器。保护压缩机,保证压缩机吸进去的全部都是气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对容器中的蓄冷介质吸冷速度快,容器中的冷气可以完全释放,无热传导的距离影响,风口释放的冷量大,环境温度与出风口温度间温差大,人体冷气使用效果好,是正真意义上的空调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水介质的蓄冷式冷风扇,包括制冷系统1、蓄冷系统2和放冷系统3,制冷系统1工作时,把生产的冷量储存在蓄冷系统2中,蓄冷系统2包括一个密封的容器22,所述的容器22内充注蓄冷介质,所述的蓄冷介质为水,制冷系统1的压缩机11使得制冷剂被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经过冷凝器12放热,制冷剂凝结为液体,液体进入蒸发器21吸热,液体变为气体,对容器22内的水进行制冷,蓄冷系统2内设置有放冷系统3,放冷系统3包括泵31,泵31位于容器22内,泵31上方连接管道,管道连通至换热器32,当冷气使用时,泵31抽取水,水经过管道,到达换热器32,最终回归容器22,换热器32释放出冷气,容器22的上盖上开设有孔,管道从孔内进入,容器内的水最多占容器体积的0.75,所述的泵31位于容器22的底部,所述的蒸发器21在容器22内,不与容器22的底部相接触,且高于泵31的最高位置,所述的制冷系统1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设置有风机5,所述的换热器32位于制冷系统1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所述的制冷系统1安装在上壳体上,所述的蓄冷系统2位于制冷系统1的下方,所述的上壳体内设置有组合换热模块,所述的组合换热模块紧贴进风口,所述的冷凝器12为位于组合换热模块上的左侧三排铜管,所述的换热器32位于组合换热模块上的右侧两排铜管,所述的制冷系统1的压缩机11位于上壳体内,制冷系统1由压缩机11、压力表、冷凝器、储液器、过滤器、电磁阀、热力膨胀阀与蒸发器21组成,各部件除压力表外通过管道串联形成循环回路,压力表接入回路中,蒸发器置于蓄冷系统的封闭区域内部,所述的上壳体内还设置有气液分离器4。

如图1所示,包括压缩机11、压力表、冷凝器、储液器、过滤器、电磁阀、热力膨胀阀、蒸发器21、容器22。

如图1所示,制冷系统1由压缩机11、压力表、冷凝器、储液器、过滤器、电磁阀、热力膨胀阀与蒸发器21组成,各部件除压力表外通过管道串联形成循环回路,压力表接入回路中,蒸发器21置于蓄冷系统的封闭区域内部,蒸发器21回路内部充入制冷剂。

如图1所示,蓄冷系统位于制冷系统1的下方,蓄冷系统包括一个全封闭的容器22,容器22上方设置有很多孔,所述的孔用于插入一些管道,孔与管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采用普通的自来水为蓄冷介质,优点是水热容量大,容易获得,容易排放,环保不污染环境,而且制冷过程中会结冰,结冰过程中,水的体积占比会增加,因此水占容器22的体积0.75以下,结冰后也不至于把容器弄破,而且泵31于容器22的底部,蒸发器21在容器22内,不与容器22的底部相接触,且高于泵31的最高位置,这样在结冰过程中,水与蒸发器21接触的地方,也就是容器22的上部先开始结冰,其次在慢慢下降到容器22的底部,因此最下方的水还是水,不会在泵31附近结冰,保护泵的正常使用。

该装置的工作过程包括夜间谷电时段的制冷蓄冰过程以及白天的放冷过程。

制冷过程:该过程于夜间谷电时段完成。此时电磁阀打开,制冷系统形成完整回路,压缩机1工作使制冷剂被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经冷凝器放热凝结为液态,经储液器按需调节制冷剂量,经过滤器滤除杂质,经热力膨胀阀近似等熵膨胀至蒸发压力,进入蒸发器21吸热蒸发为气态完成制冷循环。

蓄冷过程:在容器22内充入蓄冷介质,蓄冷介质为纯水,蒸发器21在容器22内,蒸发器21吸热使蓄冷剂降温直至凝结,此时蓄冷介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即水变成冰,从而完成制冷蓄冰过程。

放冷过程:该过程在日间峰电时段进行。此时泵31开启,泵31抽取蓄冷介质,蓄冷介质经过管道,到达换热器32,在换热器32中做循环流动,释放出冷气,进风口在风机5的作用下吸入常温风,经过换热器32,常温风被吸热变为冷风,由出风口排出,吹向人体,泵直接在容器22内,开启后直接吸冷速度快,容器22中的冷气可以完全释放,无热传导的距离影响,风口释放的冷量大,环境温度与出风口温度间温差大,人体冷气使用效果好,是正真意义上的空调器。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