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49030发布日期:2019-08-27 21:59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采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暖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煤改电”政策的出台,取暖设备中的电暖器受到人们欢迎。如何改善电暖器的取暖效果,是目前面临的最关键问题,而如何颠覆传统外观,打造新型电暖器也成为一项研究课题。

现有的电暖器采用辐射和对流的散热方式,如以辐射为主的小太阳,以自然对流为主的快热炉,以强制对流为主的暖风机和辐射、自然对流相结合的电热膜电暖器。而在外观上多采用立式手提式的样式,不仅占用空间,还需要人为进行移动,使用不够灵活。

现有电暖器的技术中,有一些采用强制对流增强取暖效果,例如专利cn204285607u中所示,为一种对流方式可变的ptc热敏陶瓷电暖器,其发热体为ptc热敏陶瓷加热模块,采用强制对流和自然对流两种可切换的加热模式,适用于不同供暖场合,升温快,电热转化效率高。但此种设计存在热气流直接上浮的问题,导致活动区人员有“头热脚冷”感觉,且电暖器不可移动。

有一些采用不同的热载体,如专利cn207394956u中通过加热器对水进行加热,产生蒸汽进入蒸汽管,通过散热翅片将蒸汽中的热量散发出去,取暖加热的方式更加的温和,可以有效的减少取暖器造成的辐射,使用更加的环保健康。但由于用水蒸汽作为热载体,可能会导致室内环境中湿度增大,对于阴冷潮湿的中部地区(如湖南、湖北等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电暖器存在出风风向单一、吹风范围较窄、导致对房间内部的制热效果较差;且底部制热效果不佳、用户存在“头热脚冷”的情况;并且不能根据人体的具体位置进行移动、智能控制效果差、人体制热舒适度较差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发明研究设计出一种电暖器。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电暖器存在出风风向单一、吹风范围较窄、导致对房间内部的制热效果较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电暖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暖器,其包括:机身和设置于所述机身上的出风口,所述机身为具有内部容纳空间的壳体,所述出风口为多个、沿所述机身的周向方向分布布置。

优选地,

在所述机身内还设置有旋流装置,能够使得进入所述机身内部的气流经过所述旋流装置后沿所述内部容纳空间的四周分散开。

优选地,

所述旋流装置包括叶片和中心轴,所述叶片为多个,多个所述叶片沿圆周方向分布,多个所述叶片分别与所述中心轴连接,所述中心轴能被驱动转动从而带动多个所述叶片一体转动。

优选地,

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中心轴连接;和/或,多个所述叶片呈锥体状。

优选地,

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机身的下部位置;和/或,所述出风口为矩形孔,其最长边的长度在10-20mm之间。

优选地,

所述机身为圆柱筒体结构,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机身的周面上、相对靠近所述机身的底部的位置。

优选地,

所述机身的顶部还连接设置有顶板,在所述顶板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为多个、在所述顶板上分散布置。

优选地,

所述进风口为圆孔,所述圆孔的直径在5-10mm之间。

优选地,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身内部的风机;和/或,所述机身内部还设置有发热元件。

优选地,

当包括旋流装置时,所述风机位于所述旋流装置的沿气流流动方向的上游一侧;和/或,当包括驱动装置时,所述风机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优选地,

所述机身的底部还连接设置有底板,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滚动轮。

优选地,

还包括传感驱动装置,所述传感驱动装置能够检测人体的位置,所述传感驱动装置与所述滚动轮电连接,以根据人体的位置而驱动所述滚动轮朝人体的方向运动或远离人体的方向运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暖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电暖器机身上的出风口设置为多个、沿机身的周向方向分布,能够使得经过电暖器后的气流沿周向方向出热风,有效解决出风风向单一、出风范围较窄的问题,有效改变出风风向并增大出风范围,提高对房间内部的制热效果;通过设置旋流装置、能够使得进入所述机身内部的气流经过所述旋流装置后沿空间的四周分散开,实现360°方向分散出风,进一步提高出风风向和出风范围;通过旋流装置包括多个叶片和中心轴,能够通过中心轴转动而带动叶片一体转动,从而实现对气流的360°方向旋转地分散出风,进一步提高了出风风向和出风范围;将出风口设置于机身的下部位置能够从下侧面出风,有效改善热气流直接上浮的问题,提高近地面空气温度,解决“头热脚冷”的问题;通过机身底部的底板以及其上设置的滚动轮,能够使得整个电暖器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移动,并且通过其上设置的传感驱动装置、能够检测出人体的位置,从而进一步根据检测的人体位置进行灵活移动,实现伴随式取暖,提高人体舒适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暖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电暖器的顶部示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电暖器的底部示图;

图5是本发明的电暖器的内部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电暖器的内部正面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电暖器中的旋流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电暖器中的风机部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发热元件;2、风机;3、旋流装置;31、叶片;32、中心轴;4、驱动装置;5、机身;5a、出风口;6、顶板;6a、进风口;7、底板;8、滚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暖器,其包括:机身5和设置于所述机身5上的出风口5a,所述机身5为具有内部容纳空间的壳体,所述出风口5a为多个、沿所述机身5的周向方向分布布置。

本发明通过将电暖器机身上的出风口设置为多个、沿机身的周向方向分布,能够使得经过电暖器后的气流沿周向方向出热风,有效解决出风风向单一、出风范围较窄的问题,有效改变出风风向并增大出风范围,提高对房间内部的制热效果。机身,用于封闭电暖器,机身下半部分有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出风口5a,机身通过螺钉与顶板和底板连接。

优选地,

在所述机身5内还设置有旋流装置3,能够使得进入所述机身5内部的气流经过所述旋流装置3后沿内部容纳空间的四周分散开。通过设置旋流装置、能够使得进入所述机身内部的气流经过所述旋流装置后沿所述内部容纳空间的四周分散开,实现360°方向分散出风,进一步提高出风风向和出风范围。

旋流装置,整组旋流叶片构成呈一锥体,中心轴线位于电暖器中心轴线位置,通过紧固部件与顶板连接,使气体呈圆周旋转角度方向出风。

优选地,

所述旋流装置包括叶片31和中心轴32,所述叶片31为多个,多个所述叶片31沿圆周方向分布,多个所述叶片31分别与所述中心轴32连接,所述中心轴32能被驱动转动从而带动多个所述叶片31一体转动。通过旋流装置包括多个叶片和中心轴,能够通过中心轴转动而带动叶片一体转动,从而实现对气流的360°方向旋转地分散出风,进一步改变了出风风向并增大了出风范围。

优选地,

还包括驱动装置4,所述驱动装置4与所述中心轴32连接;和/或,多个所述叶片31呈锥体状。通过驱动装置能够通过中心轴驱动叶片进行转动、实现旋转式旋流和导流作用,使得气流更加朝四周分散开来,多个叶片组合成立体的锥体状能够实现在立体空间内的三维的分散出风,进一步提高出风面积和出风范围。

驱动装置,为风机和旋流装置提供动力,与风机和旋流装置以装配的形式连接,中心轴通过连接部件固定于电暖器顶板。

优选地,

所述出风口5a设置于所述机身5的下部位置(这里的下部指相对于顶部而靠近底部的位置)、以将所述机身5内部的热气流通过所述出风口5a向外吹出至地面附近;和/或,所述出风口5a为矩形孔,其最长边的长度在10-20mm之间。将出风口设置于机身的下部位置能够从下侧面出风,有效改善热气流直接上浮的问题,提高近地面空气温度。同时设置风机和旋流装置,实现360°旋转出风且出风位置较低,可改善热气流直接上浮导致的人“头热脚冷”这一问题。

优选地,

所述机身5为圆柱筒体结构,所述出风口5a设置于所述机身5的周面上、且相对靠近所述机身5的底部的位置。相对于壳体的顶部而靠近壳体的底部。这是本发明的机身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圆柱筒体结构及其周面上分布的出风口,能够实现360°圆周方向立体的分散出风,提高出风范围并改变出风方向。

优选地,

所述机身5的顶部还连接设置有顶板6,在所述顶板6上设置有进风口6a,所述进风口6a为多个、在所述顶板6上分散布置。这是本发明的电暖器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即将进风口设置在机身相连的顶板上,能够从顶板处进行进风,并且多个进风口实现大面积进风,提高进风速率和进风面积。

顶板,用于封闭电暖器带有均匀分布的镂空圆孔,为进入风机回风口的空气入口6a,通过连接和紧固部件与机身连接。

优选地,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身5内部的风机2;和/或,所述机身5内部还设置有发热元件1。通过风机能够对气流进行吹风或吸风作用,提高对气流的驱动作用,通过发热元件能够对气流进行加热作用,实现对流式电暖器吹出热风以对室内和人体进行制热的作用。

风机,中心轴线位于电暖器中心轴线位置,风机通过回风盖板上的小孔实现与电暖器顶板的固定连接,连接部件为螺钉;发热元件优选ptc热敏电阻发热元件,位于电暖器底部,通过连接部件与电暖器底板连接。

优选地,

当包括旋流装置时,所述风机2位于所述旋流装置的沿气流流动方向的上游一侧;和/或,当包括驱动装置4时,所述风机2与所述驱动装置4连接。这是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即风机位于旋流装置的上游、实现驱动吹风后再进行旋流导流的作用,实现分散式出风;旋流装置和风机均可以通过驱动装置进行驱动、以进行旋转。

优选地,

所述机身5的底部还连接设置有底板7,在所述底板7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滚动轮8,优选万向轮。通过机身底部的底板以及其上设置的滚动轮,能够使得整个电暖器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移动。

优选地

还包括传感驱动装置(未示出),所述传感驱动装置能够检测人体的位置,所述传感驱动装置与所述滚动轮电连接,以根据人体的位置而驱动所述滚动轮朝人体的方向运动或远离人体的方向运动。通过其上设置的传感驱动装置、能够检测出人体的位置,从而进一步根据检测的人体位置进行灵活移动,实现伴随式取暖,提高人体舒适程度。万向轮,配有相应的传感驱动装置(未在图中示意),通过检测人体位置实现电暖器灵活移动,通过连接和紧固部件与底板连接。

本发明提出一种强制对流的智能移动式新型电暖器,底部带有万向轮和相应传感驱动装置,通过智能控制的滚动轮形成类似扫地机器人的结构,占用空间小,可以使电暖器灵活移动,实现伴随式取暖。同时采用ptc热敏电阻作为发热体,控制取暖温度在安全范围内;电暖器内部设置风机和旋流装置,可实现360°旋转出风;出风口设置为靠近底面的下部位置,改善活动区人员“头热脚冷”的问题,其具有可智能灵活移动、占用空间小、近地面旋转出风、伴随式取暖、加热快、安全、舒适的优点。

本发明工作原理如图2和图3中所示,当电暖器工作时,电暖器底部的万向轮通过相应的传感驱动装置(未在图中画出)检测人体位置,实现电暖器的灵活移动;ptc热敏电阻发热温度升高,冷空气从顶部进入电暖器内,通过风机的作用向下吹出;同时,旋流装置对上部来流气体进行旋转换向,使气体呈圆周旋转角度散开后与ptc发生均匀的对流换热,被加热的空气最终从电暖器机身下部的出风口流出。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电暖器不可移动、占用空间的问题,还改善热气流直接上浮的问题,实现近地面360°出热风,实现伴随式取暖。

如图1中所示,本发明主要适用于电暖器,所述电暖器的发热体为ptc热敏电阻元件,但不限于某一种;

电暖器内部有风机,其结构和形式不限于某一种;

风机下部设有独立的旋流装置,其直径和叶片个数不限于某一种;

机身下部带有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出风口,出风口形式和个数不限于某一种,为了满足安全性的要求,出风口的最长边长度在10-20mm之间,但不限于某一种;

顶板上带有圆形镂空进风口,个数不限于某一种,为了满足安全性的要求,其直径在5-10mm之间,但不限于某一种;

底板上带有万向轮,万向轮的个数和位置不限于某一种。

在电暖器内部空气流动设计方面,进风口位置不局限于顶板,也可以采用下进风的方式,其内部风机、旋流装置的位置布置形式也相应发生变化,具体如图中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