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区域性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空调控制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8560495发布日期:2019-08-30 23:13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区域性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空调控制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区域性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空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roomairconditioner),调节温度、湿度、挂式空调是一种用于给空间区域(一般为密闭)提供处理空气温度变化的机组。它的功能是对该房间(或封闭空间、区域)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空气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以满足人体舒适或工艺过程的要求。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空调越来越人性化且越来越智能。而现有的空调不够智能,操作步骤繁琐。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智能空调,简化用户操作,提高空调的操作效率。

在实际情况下,由于房屋朝向、墙壁面积、窗户面积、室内实际空间大小以及外界温度的不同,会影响实际的制冷效率,从而导致在相同的功率下,制冷所需的时间过长从而导致能源消耗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

针对由于房屋朝向、墙壁面积、窗户面积、室内实际空间大小以及外界温度的不同,会影响实际的制冷效率,从而导致在相同的功率下,制冷所需的时间过长从而导致能源消耗增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区域性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空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方案:

一种区域性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空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获取屋内墙壁面积,标注墙壁方向;

s02:获取墙壁上窗户面积;

s03:扣除墙壁面积中窗户的面积;

s04:计算各个墙壁以及窗户之间面积比例;

s05:根据各个墙壁以及窗户之间的面积比例加权计算总体制冷量;

s06:摄取屋内物体的影像;

s07:计算所有摄取物体的总体积;

s08:获取相应总体制冷量的历史记录;

s09:获取相应总体制冷量的历史记录中摄取物体的总体积一致的记录;

s10:根据记录值调整空调的功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步骤s09中还包括:

s091:获取住宅区域位置信息;

s092:获取区域位置信息中相同户型信息;

s093:获取相同户型信息的制冷历史记录;

s094:计算相同户型信息的制冷历史记录的离散状况;

s095:根据离散状况获取离散程度最低的总体制冷量历史记录值并计算平均值。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步骤s09中还包括:

s096:获取室外温度的总体制冷量历史记录值;

s097:根据当前室外温度从室外温度的总体制冷量历史记录值获取相应的制冷历史记录;

s098:在相应的制冷历史记录下计算制冷历史记录的离散情况;

s099:根据离散情况选择适当的总体制冷量历史记录值。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步骤s10中还包括:

s101:获取相同户型的离散程度最低的总体制冷量历史记录值的平均值;

s102:在历史记录中寻找总体制冷量历史记录值的平均值对应的历史记录;

s103:在历史记录平均值所对应的历史记录中获取室外温度离散程度较低的历史记录;

s104:计算室外温度离散程度较低的历史记录的平均值并调整空调的功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步骤s10中还包括:

s105:以1℃的间隔获取当前室外温度对应的室外温度历史记录对应的总体制冷量历史记录值并计算平均值;

s106:在历史记录中寻找总体制冷量历史记录值离散程度较小的历史记录;

s107:在历史纪录值离散程度较小的历史记录中寻找相同的户型;

s108:计算相同户型下的总体制冷量历史记录的平均值并调整空调的功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对于所述步骤s05,通过不同方向的墙壁以及玻璃对应的单位面积制冷量计算相应面积下的总体制冷量,进而根据各个墙壁以及窗户之间的面积比例加权计算总体制冷量。

一种区域性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空调控制系统,采用上述的一种区域性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空调控制方法,包括:

数据库,用于储存各个墙壁的面积以及窗户面积、各个墙壁以及窗户的单位面积制冷量、住宅户型信息以及对应的制冷历史记录、室外温度信息以及对应的制冷历史记录、总制冷量的历史记录;

第一摄像装置、第二摄像装置、第三摄像装置,分别用于拍摄物体的三个方向上的表面;

处理装置,用于进行相应的计算以及发送控制指令;

控制装置,用于调整空调功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处理装置外接互联网,所述第一摄像装置、第二摄像装置、第三摄像装置摄取物体的形象,所述处理装置根据所述物体的形象在所述物联网寻找所述物体的信息,所述处理装置根据所述物体信息调整当前总体制冷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处理装置包括计时装置,所述计时装置用于对室内环境温度趋于平稳的时间进行记录,所述处理装置根据时间记录以及平均功率计算实际总体制冷量,所述处理装置将实际总体制冷量写入所述数据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室内环境温度趋于平稳的间隔为1℃。

本发明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同区域同户型的房屋的制冷历史记录对当前环境下制冷要求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干预,使得制冷效率提高,降低资源消耗。

2.通过室外温度浮动较小的制冷历史记录对当前环境下制冷要求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干预,使得制冷效率提高,降低资源消耗。

3.通过对室外温度条件、户型条件、室内有效制冷空间的计算,获取相应条件下的最优制冷效率,降低资源消耗。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方法步骤图;

图2为s09步骤图;

图3为s10步骤图;

图4为系统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考图为图1-4。一种区域性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空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获取屋内墙壁面积,标注墙壁方向;

s02:获取墙壁上窗户面积;

s03:扣除墙壁面积中窗户的面积;

s04:计算各个墙壁以及窗户之间面积比例;

s05:根据各个墙壁以及窗户之间的面积比例加权计算总体制冷量;

s06:摄取屋内物体的影像;

s07:计算所有摄取物体的总体积;

s08:获取相应总体制冷量的历史记录;

s09:获取相应总体制冷量的历史记录中摄取物体的总体积一致的记录;

s10:根据记录值调整空调的功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步骤s09中还包括:

s091:获取住宅区域位置信息;

s092:获取区域位置信息中相同户型信息;

s093:获取相同户型信息的制冷历史记录;

s094:计算相同户型信息的制冷历史记录的离散状况;

s095:根据离散状况获取离散程度最低的总体制冷量历史记录值并计算平均值。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步骤s09中还包括:

s096:获取室外温度的总体制冷量历史记录值;

s097:根据当前室外温度从室外温度的总体制冷量历史记录值获取相应的制冷历史记录;

s098:在相应的制冷历史记录下计算制冷历史记录的离散情况;

s099:根据离散情况选择适当的总体制冷量历史记录值。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步骤s10中还包括:

s101:获取相同户型的离散程度最低的总体制冷量历史记录值的平均值;

s102:在历史记录中寻找总体制冷量历史记录值的平均值对应的历史记录;

s103:在历史记录平均值所对应的历史记录中获取室外温度离散程度较低的历史记录;

s104:计算室外温度离散程度较低的历史记录的平均值并调整空调的功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步骤s10中还包括:

s105:以1℃的间隔获取当前室外温度对应的室外温度历史记录对应的总体制冷量历史记录值并计算平均值;

s106:在历史记录中寻找总体制冷量历史记录值离散程度较小的历史记录;

s107:在历史纪录值离散程度较小的历史记录中寻找相同的户型;

s108:计算相同户型下的总体制冷量历史记录的平均值并调整空调的功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对于所述步骤s05,通过不同方向的墙壁以及玻璃对应的单位面积制冷量计算相应面积下的总体制冷量,进而根据各个墙壁以及窗户之间的面积比例加权计算总体制冷量。

一种区域性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空调控制系统,采用上述的一种区域性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空调控制方法,包括:

数据库1,用于储存各个墙壁的面积以及窗户面积、各个墙壁以及窗户的单位面积制冷量、住宅户型信息以及对应的制冷历史记录、室外温度信息以及对应的制冷历史记录、总制冷量的历史记录;

第一摄像装置2、第二摄像装置3、第三摄像装置4,分别用于拍摄物体的三个方向上的表面;

处理装置5,用于进行相应的计算以及发送控制指令;

控制装置6,用于调整空调功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处理装置5外接互联网,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第二摄像装置3、第三摄像装置4摄取物体的形象,所述处理装置5根据所述物体的形象在所述物联网寻找所述物体的信息,所述处理装置5根据所述物体信息调整当前总体制冷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处理装置5包括计时装置7,所述计时装置7用于对室内环境温度趋于平稳的时间进行记录,所述处理装置5根据时间记录以及平均功率计算实际总体制冷量,所述处理装置5将实际总体制冷量写入所述数据库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室内环境温度趋于平稳的间隔为1℃。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假设房间高度为3米,假设东面的墙面积9平方米,则西面的墙面积也为9平方米,南面的墙面积为12平方米,则北面的墙面积也为12平方米,南面的墙上设置有2平方米的窗户,则对应的南面墙的有效面积为10平方米,假设东面的墙对应的房屋每平方米的制冷量为190w/㎡、西面为220w/㎡、南面为200w/㎡、北面为160w/㎡,窗户为300w/㎡,对于面积而言,东墙、南墙、西墙、北墙、窗户的比例为9:10:9:12:2,则加权之后计算平均的每平方米的制冷量为195.5w/㎡,从而,根据室内面积再计算出总体制冷量。

例如室内面积20㎡,则总体制冷量为3910w;再经由第一摄像装置2、第二摄像装置3、第三摄像装置4拍摄屋内的物体,由于三个摄像装置是从三个不同的且垂直的面拍摄物体,因此物体的轮廓信息可以轻易的被描绘到处理装置5内,处理装置5根据情境以及三个摄像装置分别摄取的物体外观推演出物体的体积。

值得一提的是,三个摄像头可以将物体的与空气接触的多个表面都摄取,从而使得处理装置5能够无死角的获取物体的影像,通过物体的影像在连接的互联网中寻找影像对应的物体,并获取物体作为商品的商品信息,包括材质、尺寸等等;在处理装置5计算或获取物体的总体积后,处理装置5根据体积对空间影响从而造成制冷的实际空间减小对总体制冷量进行扣除,例如总共的物体体积所占据的制冷空间的制冷量为910w,则在该情况下总体制冷量为3000w。

进而,对于相同户型的房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参考价值,因此,处理装置5获取此时房屋所在的位置的小区,并根据此房屋户型在该小区内寻找相同的户型对应的历史记录,显而易见的,该历史记录中也包含此房屋的历史记录,进而,计算所有的总制冷量的历史记录的离散状况,选取离散状况最小的历史记录并计算平均值,即基于户型的总体制冷量的平均值。

室外温度对室内制冷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处理装置5获取该户型房屋的制冷的历史记录,将所有记录中的室外温度标注,并根据此时室外温度选取相应温度下的历史记录,并计算历史记录的总体制冷量的离散状况,选取最小的历史记录并计算平均值,即基于室外温度的总体制冷量的平均值。

此时,可以将基于户型的总体制冷量的平均值与基于室外温度的总体制冷量的平均值再做平均值处理,从而得到理想的总体制冷量的平均值,即理想制冷量。

更进一步的,在基于户型的条件下选取离散状况最小的历史记录后,可以在该些记录中寻找与此时的室外温度一致的记录,并通过该些记录计算平均值,并根据平均值调整空调功率;在基于室外温度的条件下选取离散状况最小的历史记录后,可以在该些记录中寻找与此时的户型一致的记录,并通过该些记录计算平均值,并根据平均值调整空调功率。

在实际制冷中,在利用处理装置5计算得到的总体制冷量计算平均每平方米内的制冷量,进而利用该平均每平方米内的制冷量进行实际制冷,在室内温度趋于平稳后,利用计时装置7的计时结果计算实际制冷量,再存入数据库1。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