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风门上电复位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18598060发布日期:2019-09-03 22:17阅读:6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风门上电复位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风门上电复位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空调在关机状态下导风门处于可靠的闭合状态,和开机状态下导风角度准确,目前空调做法均是在首次接通电源上电时,进行导风门复位处理,复位角度一般是空调导风门最大开度与过盈角度之和。

但是有些情况下,空调导风门会处于闭合状态,如果此时空调掉电后再上电,导风门在复位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处于闭合卡死状态,此时导风电机会处于堵转状态,出现发热、失步问题,这样会影响电机寿命,可靠性下降;且导风门容易受力变形,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空调导风门闭合状态下上电复位会出现上时间堵转状态。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导风门上电复位控制方法,其包括:

获取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

根据所述开合状态数据判断所述导风门的开合状态;

在所述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时控制所述导风门进行第一角度复位。

这样,对导风门的闭合状态进行了判断,如果处于闭合状态就将复位角度设置为第一角度,而不是将复位角度设置为空调导风门最大开度与过盈角度之和;这样,导风门的闭合卡死状态就会很短,进而避免了因闭合卡死导致的导风门受力变形以及导风电机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下降的问题。

较佳的,所述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为:导风口位置处的光照强度参数或者所述导风门对导风口的压力参数或者所述导风门与导风口的距离参数。

这样,直接反映导风门的开合状态,从而减少了间接对应关系造成的可能风险。

较佳的,所述根据所述开合状态数据判断所述导风门的开合状态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导风门处于开启状态时控制所述导风门进行第二角度复位。

这样,对导风门的开启状态进行了判断,如果处于开启状态就将复位角度设置为大角度;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复位角度不足造成的导风门的无法闭合卡死,无法实现复位的问题。

较佳的,所述在所述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时控制所述导风门进行第一角度复位,包括:

将所述导风门的复位角度调整为过盈角度;

控制所述导风门按照所述复位角度进行复位。

这样,可以将闭合状态的导风门的复位角度调整为最小,从而使得导风门的闭合卡死状态很短,进而避免了因闭合卡死导致的导风门受力变形以及导风电机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下降的问题。

较佳的,所述在所述导风门处于开启状态时控制所述导风门进行第二角度复位,包括:

判断是否可以获取导风门的当前开度;

若是,则获取所述当前开度并将所述导风门的复位角度调整为所述当前开度与过盈角度之和;

若否,则获取所述导风门的最大开度并将所述导风门的复位角度调整为所述最大开度与所述过盈角度之和;

控制所述导风门按照所述复位角度进行复位。

这样,可以根据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获取导风门的当前开度,自动调整(减小)导风门复位角度,保证导风门可靠关闭,同时减小导风电机堵转和导风门受力形变风险;另外,在无法获取当前开度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导风门可靠关闭,同时减小导风电机堵转和导风门受力形变风险。

较佳的,所述获取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中,所述开合状态数据为周期性获取。

较佳的,所述根据所述开合状态数据判断所述导风门的开合状态,包括:

判断所述开合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若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

若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判断所述开合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无交集;

若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导风门处于开启状态。

较佳的,所述若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判断所述开合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之后还包括:

若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则所述导风门维持当前判定状态并重新执行所述获取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

这样,在开合状态数据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时,维持导风门的当前判定状态不改变,从而作为中间余量,防止中间波动。

较佳的,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

导风口位置处的光照强度参数小于第二光强阈值;

或者,所述导风门对导风口的压力参数大于第一压力阈值;

或者,所述导风门与导风口的距离参数小于第二距离阈值。

较佳的,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

所述光照强度参数大于第一光强阈值,所述第一光强阈值大于所述第二光强阈值;

或者,所述压力参数小于第二压力阈值,所述第一压力阈值大于所述第二压力阈值;

或者,所述距离参数大于第一距离阈值,所述第一距离阈值大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

其次提供一种导风门上电复位控制装置,其包括:

获取单元,其用于获取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

判断单元,其用于根据所述开合状态数据判断所述导风门的开合状态;

控制单元,其用于在所述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时控制所述导风门进行第一角度复位。

这样,对导风门的闭合状态进行了判断,如果处于闭合状态就将复位角度设置为第一角度,而不是将复位角度设置为空调导风门最大开度与过盈角度之和;这样,导风门的闭合卡死状态就会很短,进而避免了因闭合卡死导致的导风门受力变形以及导风电机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下降的问题。

再次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所述的导风门上电复位控制装置。

较佳的,所述获取单元为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空调器的导风口处,且所述光电传感器适于在所述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时被所述导风门遮盖。

这样,通过在空调器的导风口处设置光电传感器来获取导风口位置处的光照强度参数,且使得光照强度与导风门的开合状态相对应。

较佳的,所述获取单元为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空调器的导风口处,且所述压力传感器适于在所述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时被所述导风门压紧。

这样,通过在空调器的导风口处设置压力传感器来获取所述导风门对导风口的压力参数,且使得压力参数与导风门的开合状态相对应。

较佳的,所述获取单元为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空调器的导风口处。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导风门上电复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导风门上电复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门上电复位控制方法步骤300的流程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导风门上电复位控制方法步骤400的流程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导风门上电复位控制方法步骤400的流程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导风门上电复位控制方法步骤200的流程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导风门上电复位控制方法步骤200的流程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门上电复位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获取单元,2-判断单元,3-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需要阐明的是,本发明中,空调器在断电重启或者初次使用时,为了保证空调在关机状态下导风门处于可靠的闭合状态,和开机状态下导风角度准确,需要在空调器首次接通电源上电时,对导风门进行上电复位操作,这种复位操作,其实质上就是在导风门已经闭合的情况下,控制导风门的驱动电机(导风电机)继续运转一段时间,从而保证导风门达到完全闭合的状态。其中,导风电机继续运转的一段时间,其对应的导风门的旋转角度,即为本发明中的过盈角度。

如图1所示,其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导风门上电复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其公开了一种导风门上电复位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由导风门上电复位控制装置来执行,该导风门上电复位控制装置可以集成在空调器等电子设备中。其中,所述导风门上电复位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00,获取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

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是可以直接或间接反映导风门开启或闭合状态的数据;比如,导风电机在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时会堵转,此时导风电机的电流会急速增大,因此可以认为导风电机的电流可以间接反映导风门开启或闭合,可以作为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再比如,将导风门的驱动电机设置为步进电机,则步进电机的运转步数和导风门的开合状态会对应起来,因此可以将步进电机的运转步数作为间接反映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

较佳的,所述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为:导风口位置处的光照强度参数或者所述导风门对导风口的压力参数或者所述导风门与导风口的距离参数。这其中,导风口位置处的光照强度是受到导风门的开合状态影响的,在导风门开启状态,导风口位置处的光照强度较强;在导风门闭合状态,导风口位置处被导风门遮挡,光照强度较弱;相似的,所述导风门对导风口的压力参数也受到导风门的开合状态影响,在导风门开启状态,导风门对导风口的压力较小或不存在压力;在导风门闭合状态,导风门对导风口的压力较大;另外,导风门与导风口的距离参数可以直接反映导风门的开合状态,在导风门闭合状态,导风门上运动部分(在导风门开合时移动的部分)与导风口的距离为零;在导风门闭合状态,导风门上运动部分(在导风门开合时移动的部分)与导风口的距离不为零。

这样,可以通过导风口位置处的光照强度参数或者所述导风门对导风口的压力参数或者所述导风门与导风口的距离参数来直接反映导风门的开合状态,从而减少了间接对应关系造成的可能风险(通过电机的状态间接反映导风门的开合状态,在电机出现误差或者电机与导风门对应关系出现误差的情况下,都会导致该对应关系不成立,从而可能导致导风门无法复位的结果)。

步骤200,根据所述开合状态数据判断所述导风门的开合状态;

本申请中,可以通过所述开合状态数据判断所述导风门的是开启状态还是闭合状态,也可以通过开合状态数据进一步判断所述导风门的开度(是否判断导风门的开度,根据实际需要或者开合状态数据的特点进行选择)。

步骤300,在所述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时控制所述导风门进行第一角度复位。

本发明中,相比空调导风门最大开度与过盈角度之和,所述第一角度为比所述的角度之和更小的角度。优选的,所述第一角度为过盈角度。

本发明导风门上电复位控制方法,其在空调上电后,获取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其中的空调上电,是在空调停电,空调拔电源线或者其他断电方式后启动空调进行的空调上电;根据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来判断导风门的开合状态,如果导风门是闭合状态,则控制导风门进行第一角度的复位;这样,对导风门的闭合状态进行了判断,如果处于闭合状态就将复位角度设置为第一角度,而不是将复位角度设置为空调导风门最大开度与过盈角度之和;这样,导风门的闭合卡死状态就会很短(导风电机很短时间内的堵转,不会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进而避免了因闭合卡死导致的导风门受力变形以及导风电机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下降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器的上电复位,其实质上是在导风门闭合卡死后继续运转导风电机,从而确认将导风门复位到了闭合状态;因此,导风门的闭合卡死是上电复位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本申请的目的,是将长时间的闭合卡死修改为短时间(甚至是一瞬间,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闭合卡死,从而避免因导风门长时间的闭合卡死以及导风电机长时间处于堵转状态造成的导风门受力变形以及导风电机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下降的问题。

较佳的,结合图2所示,所述步骤200之后,还包括:

步骤400,在所述导风门处于开启状态时控制所述导风门进行第二角度复位。

本发明中,所述第二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

根据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来判断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时,如果导风门是开启状态,则控制导风门进行第二角度的复位;这样,对导风门的开启状态进行了判断,如果处于开启状态就将复位角度设置为第二角度;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复位角度不足造成的导风门的无法闭合卡死,无法实现复位的问题。

较佳的,结合图3所示,所述步骤300包括:

步骤310,将所述导风门的复位角度调整为过盈角度;

该过盈角度为背景技术中记载的过盈角度,其目的在于在空调导风门已经闭合(该闭合可能是由于轻微变形或其他情况造成的误差闭合)的情况下,继续关闭该过盈角度,从而确使导风门回复到闭合状态(该闭合状态为空调原始闭合的状态)。

较佳的,所述过盈角度可以为10°,从而保证导风门能够回复到原始的闭合状态。

步骤320,控制所述导风门按照所述复位角度进行复位。

其中,本步骤中的按照所述复位角度进行复位,可以直接控制导风电机转动与复位角度对应的角度,也可以是根据实际情况下,导风门转过复位角度需要的时间,来控制导风电机转动对应的时间;也可以是其他的实现方式,只要其可以达到复位的目的即可。

这样,可以将闭合状态的导风门的复位角度调整为最小,从而使得导风门的闭合卡死状态很短,进而避免了因闭合卡死导致的导风门受力变形以及导风电机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下降的问题。

可选的,结合图4所示,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400,在所述导风门处于开启状态时控制所述导风门进行第二角度复位,包括:

步骤410,判断是否可以获取导风门的当前开度;

其中,导风门的当前开度,是指导风门在获取开合状态数据时的打开角度,该打开角度是介于导风门的最大打开角度和导风门的闭合角度(0°)之间的。

本步骤中,是对不同的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进行的;不同的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不同,有些开合状态数据,可以反映出导风门的当前开度,有些开合状态数据,则仅能反映出导风门是开启状态还是闭合状态,但是并不能进一步反映出开启状态的导风门的当前开度。

本申请中,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至少为:导风口位置处的光照强度参数、所述导风门对导风口的压力参数、所述导风门与导风口的距离参数中的任意一个。这其中,对于导风口位置处的光照强度参数,所述导风门与导风口的距离参数来说,导风门的最大开度(即最大打开角度)对应一个光照强度参数(或者一个光照强度参数范围)或者对应一个距离参数;导风门的闭合状态对应一个光照强度参数(或者一个光照强度参数范围)或者对应一个距离参数;在上述两个光照强度参数(或者两个光照强度参数范围)之间的光照强度参数(或者光照强度参数范围)则会对应一个导风门的开度;在上述两个距离参数之间的距离参数,则也会对应一个导风门的开度;因此,在获取导风口位置处的光照强度参数或者获取所述导风门与导风口的距离参数的情况下,是可以根据光照强度参数(或者光照强度参数属于的光照强度参数范围)或者距离参数来确定导风门的当前开度的。

相反地,所述导风门对导风口的压力参数,一般是在所述导风门闭合状态或者临近闭合状态下,导风门对导风口才产生压力,因此获取了所述导风门对导风口的压力参数,也只能通过压力参数判断导风门是否处于闭合状态,并不能用来进一步确定导风门的当前开度。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上述仅仅是对三种开合状态数据在原理上可能产生的判断结果进行的描述,但该种描述并非是对三种开合状态数据的实际实施过程的限制,比如,实际实施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外界环境的光照影响过大,使得导风口位置处的光照强度参数(或者光照强度参数范围)与导风门的开度的对应关系误差过大而仅仅通过光照强度参数对导风门的开启状态和闭合状态进行判断,而不在对其进一步对应的当前开度进行判断;也可能对测量导风门对导风口才产生压力的装置进行改进,如压力传感器的一端通过弹簧突出抵靠导风门,另一端设置在导风口,从而使得导风门在开启状态下也会对导风门产生不同的压力,从而进一步根据压力参数来确定导风门的当前开度。

步骤420,若是,则获取所述当前开度并将所述导风门的复位角度调整为所述当前开度与过盈角度之和;

将所述导风门的复位角度调整为所述当前开度与所述过盈角度之和,也即是将所述第二角度设置为所述当前开度与所述过盈角度之和。本步骤中,获取所述当前开度,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获取,比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导风门的开度与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之间的计算公式,这样可以通过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直接计算出导风门的当前开度;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导风门的开度与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之间的对应表格,如一个开合状态数据或者一个开合状态数据范围大致对应一个导风门的开度,从而在获取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之后,根据所述对应表格直接读取对应的开度,作为导风门的当前开度;也可以是其他的导风门的当前开度获取方式。

将所述导风门的复位角度调整为所述当前开度与过盈角度之和;可以在空调导风门已经闭合(导风门进行当前开度复位后应当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继续关闭过盈角度,从而确使导风门回复到闭合状态(该闭合状态为空调原始闭合的状态)。

较佳的,所述过盈角度可以为10°,从而保证导风门能够回复到原始的闭合状态。

步骤430,若否,则获取所述导风门的最大开度并将所述导风门的复位角度调整为所述最大开度与所述过盈角度之和;

将所述导风门的复位角度调整为所述最大开度与所述过盈角度之和,也即是将所述第二角度设置为所述最大开度与所述过盈角度之和。

其中,导风门的最大开度为导风门可以打开的最大角度;不同的空调器由于空调结构的不同,其导风门可以打开的最大角度;另外,即使相同结构的空调,由于内部的控制程序不同,也可能会设置不同的最大角度。也即是说,空调器上的导风门具有物理结构上的最大开度和程序控制的最大开度,为了便于进行确认,我们可以将物理结构上的最大开度和程序控制的最大开度之间较小(一般是程序控制的最大开度小于等于物理结构上的最大开度)的设置为本申请中导风门的最大开度。

在无法获取导风门的当前开度的情况下,将导风门的复位角度调整为所述最大开度与所述过盈角度之和,从而可以使得在空调导风门已经闭合(该闭合可能是由于轻微变形或其他情况造成的误差闭合)的情况下,继续关闭至少一个过盈角度,从而确使导风门回复到闭合状态(该闭合状态为空调原始闭合的状态)。

步骤440,控制所述导风门按照所述复位角度进行复位。

其中,本步骤中的按照所述复位角度进行复位,可以直接控制导风电机转动与复位角度对应的角度,也可以是根据实际情况下,导风门转过复位角度需要的时间,来控制导风电机转动对应的时间;也可以是其他的实现方式,只要其可以达到复位的目的即可。

这样,可以根据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获取导风门的当前开度,自动调整(减小)导风门复位角度,保证导风门可靠关闭,同时减小导风电机堵转和导风门受力形变风险;另外,在无法获取当前开度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导风门可靠关闭,同时减小导风电机堵转和导风门受力形变风险。

可选的,结合图5所示,作为另外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400也可以包括:

步骤401,将所述导风门的复位角度调整为过盈角度与导风门的最大开度之和;

将导风门的复位角度调整为所述最大开度与所述过盈角度之和,从而可以使得在空调导风门已经闭合(该闭合可能是由于轻微变形或其他情况造成的误差闭合)的情况下,继续关闭至少一个过盈角度,从而确使导风门回复到闭合状态(该闭合状态为空调原始闭合的状态),保证导风门可靠关闭。

步骤402,控制所述导风门按照所述复位角度进行复位。

其中,本步骤中的按照所述复位角度进行复位,可以直接控制导风电机转动与复位角度对应的角度,也可以是根据实际情况下,导风门转过复位角度需要的时间,来控制导风电机转动对应的时间;也可以是其他的实现方式,只要其可以达到复位的目的即可。

这样,可以将闭合状态的导风门的复位角度调整,可以保证导风门可靠关闭,同时减小导风电机堵转和导风门受力形变风险。

较佳的,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100中,所述开合状态数据为周期性获取。

本步骤中,以一个预设时间间隔来周期性获取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这样可以在第一个周期获取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之后,(跳转到步骤200)根据第一个周期获取的开合状态数据判断导风门的开合状态,如果此次对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有明确的判断,则继续进行后续步骤;如果此次未能得出明确的判断,则(返回步骤100)在第二个周期获取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以此进行循环,直至对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有明确的判断为止。

其中,对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有明确的判断,可以是指能够明确判断出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也可以是指能够明确判断出导风门处于开启状态或者闭合状态;也可以是只能够明确判断出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或者处于开启状态以及进一步判断出导风门的当前开度。

这样,可以重复性的获取开合状态数据,从而最终明确判断出导风门的开合状态,进而可以对导风门的复位角度进行调整,可以保证导风门可靠关闭,同时减小导风电机堵转和导风门受力形变风险。

结合图6所示,所述步骤200,根据所述开合状态数据判断所述导风门的开合状态,包括:

步骤210,判断所述开合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本申请中,所述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为:导风口位置处的光照强度参数或者所述导风门对导风口的压力参数或者所述导风门与导风口的距离参数。也即是说,在判断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可以是对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直接进行判断,也就是判断光照强度参数或者压力参数或者距离参数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也可以是对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进行转化后再进行判断,比如转化成电流值的大小或者电压值的大小,再判断转化后的电流值或者电压值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

导风口位置处的光照强度参数小于第二光强阈值;

或者,所述导风门对导风口的压力参数大于第一压力阈值;

或者,所述导风门与导风口的距离参数小于第二距离阈值。

上述第一预设条件,包含了三个可能的实施例;也就是当所述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为导风口位置处的光照强度参数或者所述导风门对导风口的压力参数或者所述导风门与导风口的距离参数的三个实施例。如果开合状态数据为光照强度参数,则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导风口位置处的光照强度参数小于第二光强阈值;类似的可以确定其他两个实施例的对应关系。

导风口位置处的光照强度参数,可以通过在空调器的导风口处设置光电传感器来获取,需要明确的是,为了使光照强度与导风门的开合状态相对应,需要将光电传感器设置在特定位置,该特定位置在所述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时被所述导风门遮盖,在所述导风门处于开启状态时露出。

所述导风门对导风口的压力参数,可以通过在空调器的导风口处设置压力传感器来获取,需要明确的是,为了使压力参数与导风门的开合状态相对应,需要将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特定位置,该特定位置在所述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时被所述导风门压紧,在所述导风门处于开启状态时松开。

所述导风门与导风口的距离参数,可以通过在空调器的导风口处设置距离传感器来获取,需要明确的是,为了使距离参数与导风门的开合状态相对应,需要通过距离传感器测量导风门上的对应位置与空调器导风口的距离。导风门上的对应位置与空调器导风口的距离,可以不是导风门与空调器的最大距离或者最小距离。所述距离传感器可以为光学距离传感器、红外距离传感器、超声波距离传感器等。

其中,所述第二光强阈值、所述第一压力阈值以及所述第二距离阈值的取值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这样,通过第一预设条件,可以直接判断出导风门是否处于闭合状态,从而可以进一步在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时调整复位角度。

步骤220,若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

这样,通过步骤210-220,可以直接判断出导风门是否处于闭合状态,从而可以进一步在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时调整复位角度。

可选的,结合图6所示,所述步骤210之后还包括:

步骤230,若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判断所述开合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无交集;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无交集,是指所述开合状态数据在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不会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不会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也即是说,不会存在所述开合状态数据既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又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

这样,可以避免出现逻辑错误。

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

所述光照强度参数大于第一光强阈值,所述第一光强阈值大于所述第二光强阈值;

或者,所述压力参数小于第二压力阈值,所述第一压力阈值大于所述第二压力阈值;

或者,所述距离参数大于第一距离阈值,所述第一距离阈值大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

与上述第一预设条件类似,上述第二预设条件也包含了三个可能的实施例;也就是当所述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为导风口位置处的光照强度参数或者所述导风门对导风口的压力参数或者所述导风门与导风口的距离参数的三个实施例。如果开合状态数据为光照强度参数,则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导风口位置处的光照强度参数大于第一光强阈值;类似的可以确定其他两个实施例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光强阈值大于所述第二光强阈值、所述第一压力阈值大于所述第二压力阈值、所述第一距离阈值大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使得第一光强阈值和第二光强阈值之间、第一压力阈值和第二压力阈值之间、第一距离阈值和第二距离阈值之间有余量,从而防止所述光照强度参数、所述压力参数、所述距离参数在中间频繁波动,进而导致对导风门的开合状态在开启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反复切换。

其中,所述第一光强阈值、所述第二压力阈值以及所述第一距离阈值的取值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步骤240,若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导风门处于开启状态。

这样,通过步骤230-240,可以直接判断出导风门是否处于开启状态,从而可以进一步在导风门处于开启状态时调整复位角度。结合步骤210-220,可以对导风门的开启状态和闭合状态进行判断,从而调整复位角度,保证导风门的可靠关闭,同时减小导风电机堵转风险,减小导风门受力形变风险。

可选的,结合图6所示,所述步骤230,之后还包括:

步骤250,若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则所述导风门维持当前判定状态并重新执行所述步骤100。

其中,所述导风门的当前判定状态,是指当前时刻判断出的导风门的开合状态。例如,在第1次判断时,判断导风门为开启状态,此时导风门的当前判定状态为开启状态;在第2次(采集开合状态数据后)对导风门进行判断时,如果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则维持当前判定状态,也即是开启状态。

较佳的,若空调器上电后首次根据开合状态参数判断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时,可以先将导风门的当前判定状态默认为开启状态。

其中,所述重新执行所述步骤100,也即是说重新获取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在开合状态数据可以周期性获取的情况下,该所述重新执行所述步骤100,为在下一周期重新获取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

这样,在开合状态数据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时,维持导风门的当前判定状态不改变,从而作为中间余量,防止中间波动。

结合图7所示,作为另外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200也可以包括:

步骤201,判断所述开合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步骤202,若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

其中,所述步骤201-202的具体内容参照所述步骤210-220的描述。

若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重新执行所述步骤100。

其中,所述重新执行所述步骤100,也即是说重新获取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在开合状态数据可以周期性获取的情况下,该所述重新执行所述步骤100,为在下一周期重新获取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

这样,通过重复性的获取开合状态数据,对导风门是否处于闭合状态进行判断,直到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为止。可以直接判断出导风门是否处于闭合状态,从而可以进一步在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时调整复位角度,保证导风门的可靠关闭,同时减小导风电机堵转风险,减小导风门受力形变风险。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风门上电复位控制装置,用于执行本发明上述内容所述的导风门上电复位控制方法,以下对所述导风门上电复位控制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8所示,其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门上电复位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其中,所述导风门上电复位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1,其用于获取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

判断单元2,其用于根据所述开合状态数据判断所述导风门的开合状态;

控制单元3,其用于在所述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时控制所述导风门进行第一角度复位。

这样,对导风门的闭合状态进行了判断,如果处于闭合状态就将复位角度设置为第一角度,而不是将复位角度设置为空调导风门最大开度与过盈角度之和;这样,导风门的闭合卡死状态就会很短,进而避免了因闭合卡死导致的导风门受力变形以及导风电机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下降的问题。

较佳的,所述控制单元3,还用于在所述导风门处于开启状态时控制所述导风门进行第二角度复位。

这样,对导风门的开启状态进行了判断,如果处于开启状态就将复位角度设置为第二角度;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复位角度不足造成的导风门的无法闭合卡死,无法实现复位的问题。

较佳的,所述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为:导风口位置处的光照强度参数或者所述导风门对导风口的压力参数或者所述导风门与导风口的距离参数。

较佳的,所述控制单元3还用于:将所述导风门的复位角度调整为过盈角度;控制所述导风门按照所述复位角度进行复位。

较佳的,所述控制单元3还用于:判断是否可以获取导风门的当前开度;若是,则获取所述当前开度并将所述导风门的复位角度调整为所述当前开度与过盈角度之和;若否,则获取所述导风门的最大开度并将所述导风门的复位角度调整为所述最大开度与所述过盈角度之和;控制所述导风门按照所述复位角度进行复位。

较佳的,所述判断单元2还用于:判断所述开合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若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若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判断所述开合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无交集;若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导风门处于开启状态。

较佳的,所述判断单元2还用于:若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则所述导风门维持当前判定状态并重新获取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

较佳的,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导风口位置处的光照强度参数小于第二光强阈值;或者,所述导风门对导风口的压力参数大于第一压力阈值;或者,所述导风门与导风口的距离参数小于第二距离阈值。

较佳的,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光照强度参数大于第一光强阈值,所述第一光强阈值大于所述第二光强阈值;或者,所述压力参数小于第二压力阈值,所述第一压力阈值大于所述第二压力阈值;或者,所述距离参数大于第一距离阈值,所述第一距离阈值大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

另外一个实施例,所述判断单元2还用于:判断所述开合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若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判定所述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若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重新获取导风门的开合状态数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用于执行本发明上述内容所述的导风门上电复位控制方法,以下对所述空调器进行详细描述。

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述的导风门上电复位控制装置。

这样,对导风门的闭合状态进行了判断,如果处于闭合状态就将复位角度设置为第一角度,而不是将复位角度设置为空调导风门最大开度与过盈角度之和;这样,导风门的闭合卡死状态就会很短,进而避免了因闭合卡死导致的导风门受力变形以及导风电机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下降的问题。

较佳的,所述获取单元1为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空调器的导风口处,且所述光电传感器适于在所述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时被所述导风门遮盖。

这样,将光电传感器设置在特定位置,该特定位置在所述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时被所述导风门遮盖,在所述导风门处于开启状态时露出。通过在空调器的导风口处设置光电传感器来获取导风口位置处的光照强度参数,且使得光照强度与导风门的开合状态相对应。

较佳的,所述获取单元1为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空调器的导风口处,且所述压力传感器适于在所述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时被所述导风门压紧。

这样,将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特定位置,该特定位置在所述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时被所述导风门压紧,在所述导风门处于开启状态时松开。通过在空调器的导风口处设置压力传感器来获取所述导风门对导风口的压力参数,且使得压力参数与导风门的开合状态相对应。

较佳的,所述获取单元1为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空调器的导风口处。

这样,通过距离传感器测量导风门上的对应位置与空调器导风口的距离,使得距离参数与导风门的开合状态相对应。

所述距离传感器可以为光学距离传感器、红外距离传感器、超声波距离传感器等。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