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80449发布日期:2019-12-21 03:16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系统主要包括中央空调和单机空调,无论中央空调还是单机空调,都是楼体建成后进行安装。对于中央空调,安装时需要在房间内布设管路和线路,而且需要做室内机的隐蔽设计,室外机需要专门的安装位置和空间。对于单机空调的情况,则需要在室内安装室内机,在室外墙体上外挂室外机。无论是中央空调还是单机空调,一方面高层楼宇施工难度高,危险系数大,另一方面,高层外挂室外机如果不按标准施工,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容易发生高空坠物。

如何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在楼体建造过程中将空调系统集成到墙体中,节省楼体建成后的安装环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以解决传统空调系统都是楼体建成后进行安装施工,需要布置管路线路以及安装室内机和室外机的问题。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包括:

设置在墙体外侧的室外盘管和外壳体,设置在墙体内侧的室内盘管和内壳体,以及设置在墙体夹层中的压缩机、四通阀、冷媒管路、电气线路和控制器;压缩机通过冷媒管路和四通阀与室内盘管和室外盘管相连接,控制器控制压缩机工作频率和四通阀换向;

还包括室外水箱,室外水箱中设置室外盘管,室外水箱出水管路与家庭生活用水热水管路相连接,室外水箱的入水管路与家庭生活用水冷水管路相连接,室外水箱设置有保温结构;

还包括地下水箱,地下水箱设置在地面以下大于等于2米的位置,地下水箱与室外水箱之间设置循环管路,地下水箱通过循环管路与室外水箱进行水循环,实现热量交换;

还包括冷凝水收集系统,冷凝水收集系统被配置为收集室内盘管上生成的冷凝水,并将收集的冷凝水输送到预设位置。

可选地,所述室外水箱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当空调系统运行在制冷模式时,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地下水箱与室外水箱的循环管路开通,当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地下水箱与室外水箱的循环管路关闭。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与实时环境温度相关。

可选地,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与实时环境温度相关。

可选地,所述室外水箱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当空调系统运行在制热模式时,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低于第三预设温度时,控制地下水箱与室外水箱的循环管路开通,当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高于第四预设温度时,控制地下水箱与室外水箱的循环管路关闭。

可选地,所述室外水箱中设置有加热管。

可选地,所述室外水箱和地下水箱之间的循环管路设置有水泵,由水泵提供室外水箱与地下水箱之间水循环的动力。

可选地,当空调系统运行在制冷模式时,地下水箱存储热量并通过地下水箱周围的土壤存储热量。

可选地,当空调系统运行在制热模式时,地下水箱通过循环管路与室外水箱相连接,为室外水箱提供热量。

可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热水器与所述地下水箱相连接并进行热量交换,地下水箱存储热量并通过地下水箱周围的土壤存储热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空调系统的各个部件以分立的形式设置,空调系统的安装施工过程为楼体建造过程中提前预置在墙体上,可以保证按照统一标准施工,而且省略了楼体建成后的空调系统安装环节;

(2)楼体施工过程有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可以保证空调系统安装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3)室内盘管和室外盘管为平铺式结构,可以省略内外风机,制热或者制冷效果更好;

(4)蜂窝模块可以使得空调系统迅速输出冷风,大大缩短了空调系统的开机等待时间;

(5)由室外水箱给室外盘管提供散热,同时室外水箱的热水供生活使用,可以提高能效比。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集成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系统的原理图;

图1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蜂窝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d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蜂窝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室内盘管或室外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室内盘管或室外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盛水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盛水装置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蓄水箱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蓄水箱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外墙体;2、内墙体;3、夹层;10、室外盘管;11、外壳体;12、保温层;13、室外水箱;14、地下水箱;20、室内盘管;21、内壳体;22、隔板;30、压缩机;40、四通阀;50、控制器;60、冷媒管路;85、蜂窝模块;86、风机;90、蓄水箱;100、集成墙体;110、盘管模块;111、冷媒入口;112、冷媒出口;113、连接件;210、进风通路;211、第一进风口;212、第二进风口;219、空气换热器;220、出风通路;221、第一出风口;222、第二出风口;701、水槽;702、上盖;702-1、上盖口;703、下盖;703-1、下盖口;704、滤环;705、支撑筒;80、汇水装置;801、外圆柱体;802、内圆柱体;802-1、上空腔;802-2、下空腔;803、密封圈;804、第一弹簧;805、隔板;805-1、凹槽;805-2、通水孔;806、连杆;807、第二弹簧;808、挡板;851、蜂窝单元;852、蜂窝模块入水口;853、蜂窝模块分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文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文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被用来将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元素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实际上第一元素也能够被称为第二元素,反之亦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结构、装置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结构、装置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结构、装置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的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文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文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本文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文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本文中,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包括室外盘管、室内盘管、压缩机、四通阀、冷媒管路、电气线路和控制器,压缩机、四通阀、冷媒管路、电气线路(电气线路包括电源供电线和信号控制线)和控制器设置在墙体中。

如图1a所示,空调系统集成在墙体100中,墙体100包括:外墙体1和内墙体2;外墙体1和内墙体2之间固定连接且保持预设距离,形成夹层3。可选地,外墙体1和内墙体2通过设置在顶部和/或底部的连接板固定连接。可选地,外墙体1和内墙体2通过设置在二者之间的一个或者多个连接筋固定连接。上述电气线路包括电源供电线和信号控制线。

空调系统包括设置在墙体100外侧的室外盘管10和外壳体11,设置在墙体内侧的室内盘管20和内壳体21,空调系统的压缩机30、四通阀40、冷媒管路60、电气线路和控制器50设置在外墙体和内墙体之间的夹层3中。上述电气线路包括电源供电线和信号控制线。

外墙体1包括保温层12,外壳体11设置在整个墙体100最外侧,保温层12设置在室外盘管10和夹层3之间。内墙体还包括隔板22,隔板22设置室内盘管20与夹层之间,内壳体21设置在整个墙体100最内侧。可选地,隔板22为保温层。当然,图1a中墙体结构仅为示意性的,墙体100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实现。

如图1a和图1c所示,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外水箱13,室外水箱13中设置室外盘管10,室外水箱出水管路与家庭生活用水热水管路相连接,室外水箱的入水管路与家庭生活用水冷水管路相连接,室外水箱设置有保温结构,例如保温结构是设置在室外水箱内侧或者外侧或者中间层的保温层。

空调系统还包括地下水箱14,地下水箱14设置在地面以下大于等于2米的位置,地下水箱14与室外水箱13之间设置循环管路,地下水箱通过循环管路与室外水箱进行水循环,实现热量交换。可选地,地下水箱14与自来水管路相连接,用于补充水。

可选地,所述室外水箱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当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温度检测装置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地下水箱与室外水箱的循环管路开关开通,当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温度检测装置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地下水箱与室外水箱的循环管路开关关闭。可选地,上述第一预设温度为提前预设的温度。可选地,上述第一预设温度为与实时环境温度相关,例如,第一预设温度为实时环境温度,再例如,第一预设温度与实时环境温度成正比,再例如,第一预设温度与实时环境温度相差固定的温度。采用上述可选实施例,当室外水箱的水温高于第一预设温度时,会影响室外盘管散热,降低空调系统能效比,通过开通循环管路实现地下水箱与室外水箱的水循环,进而实现地下水箱与室外水箱的热量交换,降低室外水箱的水温,提高室外盘管的散热效率,同时将热量存储到地下水箱中。当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时,室外水箱的水温可以实现室外盘管的较好散热,温度检测装置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地下水箱与室外水箱的循环管路开关关闭。可选地,上述第二预设温度为提前预设的温度。可选地,上述第二预设温度为与实时环境温度相关,例如,第二预设温度与实时环境温度成正比,再例如,第二预设温度与实时环境温度相差固定的温度。

夏季时,空调系统运行在制冷模式,室外水箱中的水被加热,当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温度检测装置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地下水箱与室外水箱的循环管路开关开通,热量由室外水箱传递到地下水箱,地下水箱由于埋设在地下2米以下的位置,保温性能良好,而且地下水箱周围土壤实现了热量存储的功能,该部分热量存储效果好。地下水箱一方面实现了对室外水箱的热量传递,提高室外盘管散热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深层土壤的保温效果好,地下水箱可以实现对热量的存储,待冬季时提取使用。

可选地,室外水箱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当空调系统运行在制热模式时,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低于第三预设温度时,控制地下水箱与室外水箱的循环管路开通,当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高于第四预设温度时,控制地下水箱与室外水箱的循环管路关闭。可选地,上述第三预设温度和第四预设温度为预设的固定温度,第四预设温度高于第三预设温度,保证室外水箱中的水不结冰。冬季时,空调系统运行在制热模式,室外水箱中的水由于室外盘管散发的冷量会结冰,地下水箱通过循环管路与室外水箱进行水循环,进而实现热量交换,防止室外水箱结冰,提高空调系统能效比。可选地,当空调系统运行在制热模式时,室外水箱的出水管路关闭。

可选地,所述室外水箱和冷却水箱之间的循环管路设置有水泵,由水泵提供室外水箱与冷却水箱之间水交换的动力,水泵的开通或关闭由设置在室外水箱的液位传感器或者流量传感器控制,或者由上述温度检测装置控制。

如图1a和图1b所示,压缩机30通过冷媒管路60和四通阀40与室外盘管10和室内盘管20相连接,控制器50控制压缩机30的工作频率和四通阀40换向。上述压缩机、冷媒管路、四通阀、室内盘管、室外盘管和控制器构成的空调系统,其工作原理(制热或者制冷)与现有空调器相同。上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节流元件41,用于控制空调系统的运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申请的教导,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采用现有的空调器控制器件对上述空调系统进行控制。

可选地,墙体内侧或者墙体外侧开设有检修口,用于检修压缩机、四通阀、冷媒管路和控制器。

当空调系统运行在制冷模式,室外盘管10浸没在室外水箱13中,通过室外水箱13散热,室外水箱13中存储的水被室外盘管10加热。由于室外水箱出水管路与家庭生活用水热水管路相连接,用户开启热水阀门时,室外水箱出水管路输出热水。采用上述实施例,室外盘管的热量被室外水箱收集,再用于家庭日常使用,例如洗澡等,提高了能效比。

地下水箱由于埋设在地下至少2米处,保温效果好,而且周围土壤也可以实现蓄热,可以实现跨季度储能。冬季时,当空调系统运行在制热模式,地下水箱与室外水箱进行水循环,实现热量传递,防止室外水箱结冰,提高空调系统能效比。

可选地,室外水箱中还设置有加热管,对室外水箱的水进行加热,以防止室外水箱结冰。可选地,外壳体11外侧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给上述加热管供电。

可选地,夹层3预置有压缩机、四通阀、冷媒管路、电气线路、蓄水箱和控制器的安装空间,其余空间填充保温材料。可选地,上述保温材料为聚氨酯发泡材料。可选地,上述保温材料为保温棉。

可选地,压缩机30可以设置在夹层3的顶部、中部或者底部。

空调系统还包括冷凝水收集系统,冷凝水收集系统被配置为收集室内盘管20上生成的冷凝水,收集的冷凝水汇集到预设位置,例如通过排水管直接排出,或者,汇集到蓄水箱中存储。

如图1a所示,空调系统还包括新风系统,新风系统包括进风通路210、出风通路220和空气换能器219,进风通路210包括设置在外壳体的第一进风口211和设置在内壳体的第二进风口212,出风通路220包括设置在设置在内壳体的第一出风口221和设置在外壳体的第二出风口222;进风通过第一进风口211、空气换能器219和第二进风口212进入室内,出风通过第一出风口221、空气换能器219和第二出风口222排出室外。上述内壳体或外壳体开口位置处,内墙体或外墙体相应的位置处也开口。

可选地,冷却水箱14设置在墙体外侧,第二出风口222设置在冷却水箱处。

在换气过程中,室内的出风会带走室内的热量或者冷量,通过出风通路上的空气换能器实现热量或者冷量的储存,空气换能器再与进风实现热量或者冷量交换,提高空调系统能效比。

采用上述实施例,由于第二出风口222设置在冷却水箱14处,换气过程中从室内经第二出风口排出的出风朝向冷却水箱14排放,空调系统运行在制冷模式时,出风为冷风,可以为冷却水箱14降温;空调系统运行在制热模式时,出风为热风,可以为冷却水箱14升温,进而防止冷却水箱14结冰,因此,可以提高空调系统能效比。

可选地,所述第二出风口222设置在冷却水箱14中部位置。从第二出风口222排出的出风向冷却水箱14两侧分散,实现对冷却水箱14整体覆盖。

可选地,所述进风通路210相比于所述出风通路220更短。采用该实施例,可以提高新风系统的能效比。

可选地,所述第一进风口211设置在外壳体底部,所述第二进风口212设置在内壳体底部。可选地,所述空气散热器219设置在夹层底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221设置在内壳体顶部。采用该实施例,出风口与进风口间隔一定距离,可以保证换气更加均匀。

当然,上述新风系统还包括过滤模块等组成部分,其工作原理与现有的新风系统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c和图1d所示,内壳体21的室内侧还设置有蜂窝模块85,蜂窝模块包括多个蜂窝单元851,蜂窝单元由吸水材料制成;蜂窝模块85包括入水口852和分水口853,蜂窝模块的入水口852与冷凝水收集系统相连接,蜂窝模块的分水口853设置在蜂窝单元的顶部,从入水口852输入的冷凝水通过分水口853自上而下流过各个蜂窝单元,蜂窝模块还包括风机86,风机86设置在蜂窝单元851的其中一个侧面向蜂窝单元出风。可选地,风机86的出风方向与蜂窝单元851的风道方向相同。

可选地,蜂窝模块的分水口853为多个,分布在蜂窝单元顶部。蜂窝模块可以使得空调系统迅速输出冷风,大大缩短了空调系统的开机等待时间。可选地,蜂窝单元由聚丙烯酸钠纤维制成。可选地,蜂窝单元由pvc制成。

可选地,内壳体21在蜂窝模块85的安装位置预留内嵌的安装位,蜂窝模块安装在内嵌的安装位中。可选地,蜂窝模块85的外表面与内壳体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平面。采用上述可选实施例,可以保证蜂窝模块与内壳体整体的美观性。可选地,蜂窝模块85的安装位中设置进风口。可选地,进风口设置在内壳体上。

可选地,蜂窝模块85设置在内壳体21的室内侧。

可选地,蜂窝模块85设置在内壳体的顶部。可选地,蜂窝模块85设置在内壳体的底部。可选地,蜂窝模块85设置在内壳体的中部。

可选地,如图1a所示,上述冷凝水收集系统还包括蓄水箱90,蓄水箱设置在墙体的夹层中,收集的冷凝水汇集到蓄水箱90。可选地,上述蜂窝模块85的入水口852与蓄水箱90相连接。

可选地,蜂窝模块85设置有湿度检测器,当蜂窝模块的湿度低于预设值时蓄水箱90向蜂窝模块85输送冷凝水。可选地,蓄水箱90设置有水泵,当蜂窝模块85的湿度低于预设值时水泵向蜂窝模块输送冷凝水。

可选地,蓄水箱90设置在墙体的夹层3中,收集的冷凝水汇集到蓄水箱90。

可选地,蓄水箱90可以设置在夹层3的顶部、中部或者底部。可选地,蓄水箱90设置在夹层3的底部,收集的冷凝水通过重力汇集到蓄水箱90中。可选地,冷凝水收集系统还包括水泵,收集的冷凝水通过水泵汇集到蓄水箱90中。因此,蓄水箱90的位置可以更加灵活,例如设置在夹层3的中上部。

可选地,蓄水箱设置有溢流装置,当蓄水箱水位高于预设水位时,冷凝水通过溢流装置导流到预设位置。

可选地,蓄水箱的单侧或多侧设置保温层。例如,蓄水箱设置在夹层的底部,蓄水箱的顶部设置保温层,以实现蓄水箱与夹层其余空间的隔离,避免蓄水箱中的冷凝水与夹层空间内的空气进行热传递,进而避免蓄水箱中的冷凝水与室内盘管或室外盘管发生热传递。再例如,蓄水箱设置在夹层的顶部,蓄水箱的底部设置保温层,以实现蓄水箱与其余空间的隔离。再例如,蓄水箱设置在夹层的中部,蓄水箱的上下两个侧面设置保温层,以实现蓄水箱与其余空间的隔离。再例如,蓄水箱的六个侧面设置保温层,保温层将蓄水箱包裹,以实现蓄水箱与其余空间的隔离。

采用上述实施例,空调系统的各个部件以分立的形式预置在墙体中,实现了空调系统与墙体的集成,实现了空调系统管路和线路的隐蔽设计,楼体建成后无需进行空调系统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安装,而且室外盘管安装牢固,使用寿命长,省略了现有空调器室外机安装需要进行高空作业的操作步骤,一方面节省人力,另一方面提高安全性。

由于上述空调系统采用平铺的室内盘管作为室内散热器,可以省略传统空调器中的室内风机,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大大节省了空调系统的安装空间。而且,空调系统采用室外盘管和室外水箱作为室外散热器,室外水箱与家庭生活用水管路相连接,室外水箱中的热水供生活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能效比。

可选地,上述压缩机外部还设置有罩壳。可选地,上述四通阀外部设置有罩壳。可选地,上述控制器外部设置有罩壳。可选地,上述压缩机、四通阀和控制器设置在墙体外侧。可选地,上述压缩机、四通阀和控制器设置在夹层中。可选地,上述压缩机、四通阀和控制器设置在一个罩壳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室外盘管10和室外水箱13以平铺的方式设置在墙体外侧。可选地,室外盘管为一体结构,室外盘管为一根金属管,该金属管分布式盘设在墙体外侧的预设区域,室外水箱包裹外室外盘管外侧。可选地,室外盘管为分段式串联结构。可选地,室外盘管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盘管模块,各个盘管模块串联连接。可选地,盘管模块包括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盘管模块之间为冷媒入口与冷媒出口相连接。可选地,上述盘管模块为正方形、或者长方形、或者圆形。可选地,上述盘管模块为异形结构,多个异形结构可以组合为常规形状,例如盘管模块为l形结构或者t形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多个盘管模块可以组合为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可选地,盘管模块的尺寸为多种,根据预设区域的面积和形状进行配置。采用上述实施例,根据墙体外侧预设区域的面积,布设相应数量的盘管模块,并根据预设区域的形状,设置盘管模块的排列组合方式,实现室外盘管的模块化组装,当需要维修室外盘管时,只需要将需要维修或者替换的盘管模块用备用的盘管模块替换即可,维修简单,不需要拆卸整体室外盘管。可选地,上述预设区域为墙体外侧的非窗区域。例如,对于窗占比较小的设计,窗户相对较小,室外盘管设置在墙体外侧的非窗区域。可选地,上述预设区域为窗框。例如,对于玻璃幕墙设计,窗户相对较大,室外盘管设置在窗框上。可选地,室外水箱也相应设置为分段式串联结构。可选地,室外水箱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水箱模块,各个水箱模块串联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室内盘管以平铺的方式设置在墙体内侧。可选地,室内盘管为一体结构,室内盘管为一根金属管,该金属管分布式盘设在墙体内侧的预设区域。可选地,室内盘管为分段式串联结构。可选地,室内盘管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盘管模块,各个盘管模块串联连接。可选地,盘管模块包括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盘管模块之间为冷媒入口与冷媒出口相连接。可选地,上述盘管模块为正方形、或者长方形、或者圆形。可选地,上述盘管模块为异形结构,多个异形结构可以组合为常规形状,例如盘管模块为l形结构或者t形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多个盘管模块可以组合为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可选地,盘管模块的尺寸为多种,根据预设区域的面积和形状进行配置。采用上述实施例,根据墙体内侧预设区域的面积,布设相应数量的盘管模块,并根据预设区域的形状,设置盘管模块的排列组合方式,实现室内盘管的模块化组装,当需要维修室内盘管时,只需要将需要维修或者替换的盘管模块用备用的盘管模块替换即可,维修简单,不需要拆卸整体室内盘管。可选地,上述预设区域为墙体内侧的非窗区域。例如,对于窗占比较小的设计,窗户相对较小,室内盘管设置在墙体内侧的非窗区域。可选地,上述预设区域为窗框。例如,对于玻璃幕墙设计,窗户相对较大,室内盘管设置在窗框上。

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中,盘管模块110为正方形,包括冷媒入口111和冷媒出口112,下一级盘管模块的冷媒入口与上一级盘管模块的冷媒出口通过连接件113相连接。

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中,盘管模块的形状为圆形,下一级盘管模块的冷媒入口与上一级盘管模块的冷媒出口通过连接件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内风机,被配置为对室内盘管进行热量或者冷量的流通。可选地,室内风机设置在室内盘管的顶部、或者左侧、或者右侧、或者底部,室内风机朝向室内盘管出风。采用上述实施例,通过室内风机可以更好的实现室内盘管热量或者冷量的流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冷凝水收集系统,冷凝水收集系统被配置为收集室内盘管上生成的冷凝水。可选地,如图1所示,上述冷凝水收集系统包括盛水装置701和汇水装置80,盛水装置701设置在室内盘管下方,被配置为收集室内盘管上滴落的冷凝水,汇水装置80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盛水装置701相连接,被配置为将盛水装置收集的冷凝水汇集到预设位置,例如汇水装置80将盛水装置收集的冷凝水汇集到蓄水箱90。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盛水装置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设置在盘管下方的弧形水槽701,水槽701沿盘管长度方向延伸,被配置为盛接盘管上滴落的冷凝水。可选地,上述水槽701底部开设出水口与汇水装置80相连接。可选地,水槽701的宽度略大于室内盘管或者室外盘管的直径。可选地,水槽701由一端向另一端倾斜,水槽位置较低的一端开设出水口与汇水装置相连接。

可选地,外壳体11的底部和顶部开设有扩散热量或冷量的风道。可选地,内壳体21的底部和顶部开设有扩散热量或冷量的风道。采用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室外盘管或室内盘管热量或冷量的快速扩散。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净水装置,净水装置与蓄水箱相连接,被配置为对冷凝水进行过滤,输出纯净水。可选地,上述集成墙体内侧还设置有纯净水出水口,被配置为输出纯净水。可选地,上述净水装置还包括过滤装置,过滤装置设置在上述盛水装置的出水口处,被配置为对汇集的冷凝水进行初步过滤,防止较大的杂质进入蓄水箱。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装置包括上盖702、下盖703、滤环704和支撑筒705,滤环704由单层或者多层滤网环绕构成,滤环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上盖702和下盖703相连。支撑筒705的数量为一个或一个以上,支撑筒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滤环704的内侧壁上,滤环通过支撑筒支撑防止其变形。可选地,支撑筒705由一圈或一圈以上的滤网围绕形成,支撑筒也起到过滤的作用。可选地,上盖702的直径和下盖703的直径相同,由滤网环绕而成的滤环704的直径小于上盖的直径,目的在于减少滤环与盛水装置出口处内侧壁的摩擦,延长滤网的使用寿命;如此设计,通过滤环外侧壁的水最终也会经过滤环过滤通过下盖口703-1排出。

采用上述实施例,冷凝水通过上盖口进入过滤装置,大部分水由中间支撑筒过滤,当水流达到一定流量或者中间被阻塞时,边缘的滤环可以起到过滤作用;除此之外,冷凝水在流经支撑筒时会产生飞溅的情况,飞溅的水流触碰到滤环时可能飞出滤网,边缘的滤网对飞溅的水流也起到过滤作用;水流经过支撑筒和滤环的过滤,最终通过下盖口排出,支撑筒和滤环配合使用,使得过滤面积增大,有助于防止较大型异物直接将过滤口堵塞,从而导致冷凝水无法通过过滤装置流出。可选地,多个支撑筒之间上下交错设置,即上下位置的支撑筒投影相交叠。采用该实施例,多个支撑筒层叠设置增加了冷凝水的过滤次数。可选地,上盖的直径大于等于管道的直径,下盖的直径小于等于管道的直径。采用该实施例,便于过滤装置安装取放。

在一些实施例中,蓄水箱的进水口处还设置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控制蓄水箱的开启与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控制装置包括外圆柱体801、内圆柱体802、密封圈803和第一弹簧804。外圆柱体801的外侧壁与汇水装置的出水口螺纹连接,外圆柱体801的内侧壁与输水管螺纹连接。内圆柱体802内部设有空腔和隔板805,隔板805横向设置,内圆柱体内部的空腔被隔板805分为上空腔802-1和下空腔802-2。隔板805上设置有用于连通上空腔与下空腔的通水孔805-2,可选地,通水孔805-2的数量为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一弹簧804设置于隔板向下开设的凹槽805-1内,其一端与凹槽805-1的顶壁相连,另一端与密封圈803的上端面相连。密封圈803整体为π形圆柱结构,在第一弹簧804的拉力作用下,密封圈803的上端面与下空腔802-2的顶壁相抵且不遮挡上述通水孔805-2,密封圈803的下边缘与内圆柱体802底部相抵。第一弹簧804的拉力大于等于密封圈803自身的重力。上空腔802-1的目的是用来蓄积冷凝水,冷凝水通过通水孔汇集在密封圈与下空腔802-2之间的空间,当水压及密封圈的重力之和大于第一弹簧的弹力时,密封圈803离开内圆柱体底部边缘,汇集的水流出从而达到释放的目的,除此之外,在密封圈与内圆柱体相接触处于关闭状态时,有助于防止外界的异物、异常气流及灰尘等侵入冷凝水收集系统。由于汇水装置的出水口与蓄水箱入水口相连接,即,控制装置相当于蓄水箱的开关,开启和关闭通过汇集的冷凝水的水压控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上述控制装置包括外圆柱体801、内圆柱体802、密封圈803、连杆806、第二弹簧807和挡板808,外圆柱体801的外侧壁与汇水装置的出水口螺纹连接,外圆柱体的内侧壁与输水管螺纹连接。内圆柱体802内部设有空腔和隔板805,隔板805横向设置,内圆柱体内部的空腔被隔板805分为上空腔802-1和下空腔802-2。隔板805上设置有用于连通上空腔与下空腔的通水孔805-2,可选地,通水孔805-2的数量为一个或一个以上。连杆806通过贯通孔贯穿隔板805,连杆底部大于贯通孔孔径。密封圈803整体为π形圆柱结构,密封圈803的上端面固接于连杆底部上端面且与下空腔802-2的顶壁相抵且不遮挡上述通水孔805-2,密封圈803的下边缘与内圆柱体802底部相抵。第二弹簧807套装于连杆上,且位于上空腔内;连杆顶部设置挡板,挡板的直径大于上空腔的直径,挡板通过第二弹簧的弹力与内圆柱体相分离,且使得密封圈803在连杆806的拉力作用下,上端面与下空腔802-2的顶壁相抵,密封圈803的下边缘与内圆柱体802底部相抵。汇集的水通过通水孔805-2汇集在密封圈与下空腔之间的空间,当水压、密封圈803的重力、连杆806的重力及挡板808的重力之和大于第二弹簧807的弹力时,密封圈的下边缘离开内圆柱体底部,汇集的水流出从而达到释放的目的,挡板起到阻止上流的冷凝水继续汇聚在上空腔,保证冷凝水分批次排出。除此之外,在密封圈与内圆柱体相抵触处于关闭状态时,有助于防止外界的异物、异常气流及灰尘等侵入冷凝水收集系统。

本申请的空调系统,可以装配在单层或者多层楼体中,例如住宅或者写字楼,可以在房间的一面墙体中装配上述空调系统,也可以在房间的多面墙体中装配一套或者多套上述空调系统。

本申请的空调系统也可以应用于临时建筑,例如工地板房,可以在房间的一面墙体中装配上述空调系统,也可以在房间的多面墙体中装配一套或者多套上述空调系统,一方面方便装配,另一方面,可以整体拆卸,实现循环利用。对于野外板房的应用,本申请的空调系统可以解决驻扎人员的日常饮水问题,尤其对于缺水地区,例如沙漠或者干旱地区,室内盘管以冷凝水形式收集空气中的水分,由于采用平铺的盘管结构,增加了收集的冷凝水量,可供日常使用。

本申请的空调系统与墙体组合完成后,墙体可以通过外挂或者内嵌的方式与楼体的上下楼板相固定。

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