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态化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23133发布日期:2019-11-13 01:51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态化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包装带生产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流态化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包装带生产需要的原料通过烘干筒进行热风烘干后就直接进入熔融筒中进行熔融。而烘干筒内,通过缓慢的热风进行烘干,往往会有原料密集区使得热风无法达到,这部分的原料湿度较大。湿度较大的物料进入到熔融筒之后,水分蒸发形成水蒸气泡,在粘度较大的熔融物料中流动,有时会发生气爆。而更直接的是,可能形成弥散态小气泡,导致后续生产出来的包装带物理性能较差。

现有的部分烘干筒内还设置有搅拌装置,但是搅拌装置规则性的搅拌对物料的翻动作用有限,对原料密集区的改善依然不乐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流态化烘干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流态化烘干装置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流态化烘干装置,包括壳体、搅拌部和流态化烘干部;

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搅拌烘干空间,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连通外界和所述搅拌烘干空间的入料口;

所述搅拌部设置在所述搅拌烘干空间内部靠近所述入料口的一端,所述搅拌部设置有绞龙和隔离板,所述隔离板设置在所述绞龙远离所述入料口的一侧,所述隔离板与所述壳体内壁形成用于容置所述绞龙的搅拌区;

所述搅拌区远离所述入料口的一端设置有混料漏斗,所述混料漏斗的出口处设置所述流态化烘干部;

所述流态化烘干部包括挡板、供风组件和发热组件;所述挡板与所述壳体内壁围合形成烘干区,所述烘干区朝向所述混料漏斗的一端设置有混料入口,所述供风组件设置在所述烘干区远离所述混料漏斗的一端;

所述烘干区内设置有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与所述混料入口之间还设置有过滤筛网。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网。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绞龙与所述搅拌烘干空间的径向夹角呈65-85°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烘干区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观察窗。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烘干区外侧为落料混匀区,所述壳体在所述落料混匀区远离所述入料口的一端设置有出料口,在所述落料混匀区靠近所述出料口的一端设置有振动筛。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落料混匀区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观察窗。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落料混匀区靠近所述入料口的一端。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的连接法兰。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混料漏斗的出口处设置有逆止阀。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烘干区内设置有湿度传感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流态化烘干装置,可以将包装带生产需要的原料物料进行充分的烘干,然后再进行熔融,可以避免气爆。同时流态化烘干装置具有密度筛选和粒度筛选的双重作用,避免杂质进入物料中,以进一步避免生产薄型包装袋时因为杂质原因发生断带等事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流态化烘干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流态化烘干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标:001-流态化烘干装置;100-壳体;101-搅拌烘干空间;103-搅拌区;105-烘干区;107-落料混匀区;110-入料口;130-出料口;150-连接法兰;171-第一观察窗;173-第二观察窗;190-出风口;200-搅拌部;210-绞龙;230-隔离板;250-混料漏斗;270-混料通道;290-过滤筛网;300-流态化烘干部;310-挡板;330-供风组件;350-发热组件;370-湿度传感器;400-振动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流态化烘干装置001,请参阅图1,这种流态化烘干装置001包括壳体100、搅拌部200和流态化烘干部300;

壳体100内部形成搅拌烘干空间101,壳体100的一端设置有连通外界和搅拌烘干空间101的入料口110;

搅拌部200和流态化烘干部300均设置在壳体100的搅拌烘干空间101内,通过搅拌部200对物料进行搅拌打散,如果是多种物料,即可进行物料的混匀。然后在流态化烘干部300中进行烘干和进一步的打散,便于后续物料的熔融。

搅拌部200设置在搅拌烘干空间101内部靠近入料口110的一端,搅拌部200设置有绞龙210和隔离板230,隔离板230设置在绞龙210远离入料口110的一侧,隔离板230与壳体100内壁形成用于容置绞龙210的搅拌区103;

隔离板230用于在搅拌烘干空间101内隔离出一个单独的区域,使得物料在绞龙210的搅拌时,尽量不受到流态化烘干区105内热风的影响。

绞龙210与搅拌烘干空间101的径向夹角呈65-85°设置,即,将流态化烘干装置001竖直放置时,绞龙210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25°,这样可以,保证绞龙210的搅拌效果,同时也节约了搅拌区103的占用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搅拌区103远离入料口110的一端设置有混料漏斗250,混料漏斗250的出口处设置流态化烘干部300,混料漏斗250的出口处设置有逆止阀。

通过混料漏斗250将绞龙210输出的物料送到流态化烘干区105,而逆止阀的设置可以避免热风大量涌入搅拌区103中。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使用逆止阀,漏斗形的混料漏斗250可以保证物料下坠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小热风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流态化烘干部300包括挡板310、供风组件330和发热组件350;挡板310与壳体100内壁围合形成烘干区105,烘干区105朝向混料漏斗250的一端设置有混料入口,供风组件330设置在烘干区105远离混料漏斗250的一端;

烘干区105内设置有发热组件350,发热组件350与混料入口之间还设置有过滤筛网290,在本实施例中发热组件350为发热网。烘干区105内设置有湿度传感器370,通过湿度传感器370可以监控物料的湿度,如果水分过多,需要采取预烘才能倒入流态化烘干装置001中。

通过混料漏斗250落下的物料进入到烘干区105内,供风组件330提供的风经过发热组件350形成热风从底部吹向物料,将物料吹散并在烘干区105的空中进行短暂停留,在这时间内,物料可以进行充分的烘干。

而在烘干区105内设置在的过滤筛网290可以承接密度较大的金属杂质,避免金属杂质进入到发热网上,影响发热网的正常运行。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烘干区105的底部设置承载兜,承载兜专门用于承载密度较大的金属杂质,而将发热网设置在供风组件330的进风口处,进风口从侧部吹入烘干区105内。这样同样可以避免发热网承接密度较大的金属杂质。

烘干区105外侧为落料混匀区107,壳体100在落料混匀区107远离入料口110的一端设置有出料口130,在落料混匀区107靠近出料口130的一端设置有振动筛400。出风口190设置在落料混匀区107靠近入料口110的一端,用于流态化烘干装置001内气体流出。

通过振动筛400进一步混匀物料,同时也可以筛除一些颗粒较大的杂质。

为了方便观察流态化烘干装置001的内部运行情况,在烘干区105的壳体100上设置有第一观察窗171,在落料混匀区107的壳体100上设置有第二观察窗173。

在出料口130处还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的连接法兰150。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流态化烘干装置001,可以将包装带生产需要的原料物料进行充分的烘干,然后再进行熔融,可以避免气爆。同时流态化烘干装置001具有密度筛选和粒度筛选的双重作用,避免杂质进入物料中,以进一步避免生产薄型包装袋时因为杂质原因发生断带等事故。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流态化烘干装置001,请参阅图2,这种流态化烘干装置001与实施例一提供的流态化烘干装置001的区别仅在于:

搅拌区103远离入料口110没有设置混料漏斗250,而采用混料通道270,混料通道270与烘干区105的下部连通,过滤筛网290设置在混料通道270和烘干区105的下方。

实施例二提供的流态化烘干装置001,可以通过文丘里效应自动将混料漏斗250中的物料吸入的烘干区105内进行烘干,而不需要直接冲击实施例一中的混料漏斗250。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流态化烘干装置001,可以将包装带生产需要的原料物料进行充分的烘干,然后再进行熔融,可以避免气爆。同时流态化烘干装置001具有密度筛选和粒度筛选的双重作用,避免杂质进入物料中,以进一步避免生产薄型包装袋时因为杂质原因发生断带等事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