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捣打料可塑料筑炉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81379发布日期:2019-12-21 03:22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耐火材料筑炉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捣打料可塑料筑炉工艺。



背景技术:

耐火材料被广泛应用到传统的铸造冶炼行业中的冲天炉,中频炉,中转铁水包等,传统的筑炉工艺较为复杂,施工起来比较麻烦,制作成品含有杂质,同时长期高温后容易开裂,甚至发生分层,影响炉体的使用寿命,同时使用的捣打料可塑料质量不过关,严重影响制作出来的质量,亟待一种更优的筑炉工艺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缺点,提供一种捣打料可塑料筑炉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捣打料可塑料筑炉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s1、筑炉:确定好炉底的厚度,使用捣打料或可塑料,炉底要求一次性加料,一次性捣打振动;炉壁分次加料,分次捣打振动,一次加料10cm-15cm,一层一层的振动均匀,一层振动后,最上层的表面层划破,再进行振动加料,避免分层现象,直至振实为止;

s2、烘炉:

(一)、坩埚内加冶炼材料必须一次性加满,前三炉要求使用低碳、低合金、无锈或少锈的清净炉料,使炉衬不受侵蚀,表面光滑,便于烧结,加料时要求炉壁一周用东西盖好,防止加料将铁屑或杂物掉入未筑好的炉壁内,造成人为的筑炉不成功的损失;

(二)、加热:在加热烘炉前盖好坩埚,防止在烘炉时散发热量,以防炉口上面烧结不够理想以及受热不均匀,直流电流0-100a通电一小时、100-200a通电一小时、300-500a通电一小时、500-600a通电五小时,控制在未熔化铁水的熔点之间,这时的直流电压在80-100v之间,8小时的烘炉时间要保证,电炉3-10吨的还需要进行延长烘炉时间3-5小时;

(三)、开始冶炼烘炉8小时后,一开始慢慢逐渐加大电流700-800a十五分钟,850-1000a十五分钟,然后再适当加大一定电流进行冶炼,补充坩埚内的炉料。

进一步的,所述捣打料采用al2o3-sic-c质捣打料。

进一步的,所述可塑料采用致密电熔灰刚玉、低钠a-al2o3微粉、绿sic粉、c-197鳞片石墨为主原料和树脂粉、六胺、一级苏州白泥、广西土、铝粉、硅线石为结合剂、添加剂经混练加工而成,具有耐火度高,耐压强度高,抗渣性能好和高温体积稳定等特点,质量稳定,延长炉龄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筑炉前先清理干净筑炉部位的挂渣及杂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筑炉时,每次投料后,首先用铁棒或风镐均匀戳击,再用铁锤均匀夯实,如此反复进行至所需筑炉尺寸。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中捣打料可塑料即取即用,不需另外配比调和,有效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省时省力,相比传统的石英砂和粘土修补,该材料强度高,更不易污染钢水,提高铁水的合格率,保证铸件产品的优等质量。

另外,本发明的筑炉具有以下特点:1、不易挂渣,便于拆炉清理和修补。2、不含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的沥青成份。3、对铁水成份不产生负面影响,能有效提高铸件合格率。4、保质期长,长达一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合理的坩埚设计有利延长寿命,减少裂纹。①坩埚下部(象脚锥形)增加锥拔;②坩埚表面的透气孔;

2、筑炉工具:合理的筑炉工具使材料达到最佳紧实度,延长使用寿命。

筑炉及烘炉工艺

1、筑炉:

首先确定好炉底的厚度,炉底要求一次性加料,一次性捣打振动,炉壁分次加料,分次捣打振动为宜。一次一般加料10cm-15cm,一层一层的振动均匀,知道振实为止,不能不均匀的振动,一层振动后,最上层的表面层划破,再进行振动加料,避免分层现象,依次类推,筑好为止。注:要求铁水口的炉壁要比其他周边的炉壁厚1.5cm。

2、烘炉

(一)坩埚内加冶炼材料必须一次性加满。前三炉要求使用低碳、低合金、无锈或少锈的清净炉料,使炉衬不受侵蚀,表面光滑,便于烧结,加料时要求炉壁一周用东西盖好,防止加料将铁屑或杂物掉入未筑好的炉壁内,造成人为的筑炉不成功的损失。

(二)加热:在加热烘炉前盖好坩埚,防止在烘炉时散发热量,炉口上面烧结不够理想,以及受热不均匀。直流电流0-100一小时、100-200一小时、300-500一小时、500-600五小时,必须控制在未熔化铁水的熔点之间,这时的直流电压在80-100之间。8小时的烘炉时间必须要保证,电炉3-10吨的还需要进行延长烘炉时间3-5小时。

(三)开始冶炼烘炉8小时后,一开始慢慢逐渐加大电流700-800十五分钟,850-1000十五分钟,然后再适当加大一定电流进行冶炼,补充坩埚内的炉料。

养炉:当第一炉铁水冶炼满时,这时必须养炉烧结非常关键,要求铁水在炉中养炉1.5-2小时(3-10吨的电炉养炉时间还需延长2小时左右),用温度枪测量炉中的铁水温度控制在1300-1500度之间比较好,这时稳定好电流和电压,达到养炉的时间最佳。

(四)出第一炉铁水注意事项

①出炉前准备。出炉前要做好下一炉炉料内的准备工作,要求下一次炉料到位再出炉,炉料小的材料放在上一批次的上面,以便开始加料时执行先加小料后加大料,不能砸坏炉衬的原则。

②第一次炉体内出铁水,一般分两次最好,第一次出铁水30-50%,然后再加料冶炼,满后再出,但以后每炉铁水必须留底150-200公斤,不要全部出光,这样能加快下一炉次冶炼时间,如果今天不再生产,把铁水全部出光,如果继续生产,将进入正常功率,开始正常的冶炼工作。

冷炉启动:冷炉起动必须慢慢逐渐升温2-3小时,电流、电压逐渐加大,加料时,本着先加小料后加大料、小心轻放、不能砸坏炉衬的原则进行作业。

注意:

1.1、筑炉前先清理干净筑炉部位的挂渣及杂物。

1.2、检查al203-sic-c质捣打料、可塑料的塑性是否满足施工要求,严禁使用变干硬的捣打料、可塑料,一般情况下,请按材料生产日期先后顺序使用。

1.3、筑炉区温度降至35-15c时,有利于施工和充分保证材料的理化性能不受影响。

1.4、孔洞部位筑炉要先在孔洞底部(或一端)临时搭装固定基,便于施工。

1.5、筑炉采用边投料边捣打的方式进行,每次投料高度不应超过5cm(在筑炉捣打方向上)。

1.6、每次投料后,首先用铁棒(约直径16、端头略尖)均匀戳击,再用铁锤均匀夯实,如此反复进行至所需筑炉尺寸,有条件用风镐操作效果更佳。

1.7、对筑炉区的边、角及结构复杂部位要进行重点捣打,确保夯实。

1.8、al203-sic-c质可塑料作为捣打料的修补料,可参照捣打料的施工方法执行。

2、筑炉烘烤部分。

2.1、为控制烘烤升温速度,确保材料合理烧洁,要在烧炉区内安装双铂铑热电偶示温、记录。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