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54118发布日期:2020-03-24 20:23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窗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窗式空调器制造用材少,成本低,具有一定的优势。为了保证窗式空调器的稳定运行,通常设置有环境温度传感器,包括用于检测室内温度的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检测室外温度的室外温度传感器。然而,相关技术中,窗式空调器的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都是直接将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固定到蒸发器上。如此,换热器的温度容易影响环境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准确性,且不能实现实时检测。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旨在解决上述提出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窗式空调器包括机壳及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

所述机壳上设有进风口;

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机壳上,且位于所述进风口的进风方向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处设有支撑筋条,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支撑筋条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第一防水套,所述第一防水套包括对应所述支撑筋条设置的第一段,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防水套的第一段内,所述第一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撑筋条的延伸方向相一致,且连接于所述支撑筋条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筋条沿横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防水套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段的第二段,所述第二段伸出所述支撑筋条设置,所述机壳上设还有扣线卡,所述第二段卡接于所述扣线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筋条的内壁面设有卡扣结构,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卡接于所述卡扣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结构包括两相对且间隔设置的卡持臂,两所述卡持臂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卡接于所述安装空间,两所述卡持臂之间的间距自所述支撑筋条与所述卡扣结构的连接壁面向所述卡扣结构的自由端呈逐渐减小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机壳内的电控盒,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控盒电连接;或,

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机壳的显示盒,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显示盒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安装于所述机壳的室外侧,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与所述电控盒电连接的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电控盒,且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电控盒,以检测室外环境的温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的内部设有扣位件,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通过所述扣位件卡接于所述电控盒,且自所述电控盒的接线口伸出所述电控盒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第二防水套,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防水套内,所述扣位件沿所述第二防水套的延伸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防水套卡设于多个所述扣位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电控盒及与所述电控盒电连接的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机壳上,且位于所述机壳的室外侧进风方向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与所述电控盒电连接的室内换热器温度传感器、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压缩机温度传感器,及安装于所述机壳内的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和压缩机;

所述室内换热器温度传感器通过第一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管;

所述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通过第二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冷媒管;

所述压缩机温度传感器通过第三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弹性夹及连接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管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弹性夹插置于所述第一套筒内,所述室内换热器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套筒内,且夹设于所述第一弹性夹与所述第一套筒内壁面之间;和/或,

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第二弹性夹及连接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冷媒管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弹性夹插置于所述第二套筒内,所述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套筒内,且夹设于所述第二弹性夹与所述第二套筒内壁面之间;和/或,

所述第三固定装置包括第三弹性夹及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的第三套筒,所述第三弹性夹插置于所述第三套筒内,所述压缩机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三套筒内,且夹设于所述第三弹性夹与所述第三套筒内壁面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窗式空调器的底盘上设有接水盘,所述底盘上设有避开接水盘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走线槽及第二走线槽,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及所述室内换热器温度传感器的引线通过所述第一走线槽与所述电控盒电连接,所述压缩机温度传感器的引线通过所述第二走线槽与所述电控盒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壳上构造有供位于墙体窗口处的遮挡件伸入的分隔槽,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分隔槽,所述密封件适用于通过活动以在收纳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其中,

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密封件收纳于所述分隔槽内;

在所述工作状态下,所述密封件从所述分隔槽侧向伸出,适用于供所述遮挡件和/或所述窗口的内壁抵持。

本发明窗式空调器通过将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机壳上,相较于将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直接安装在室内换热器上,在保证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室内环境温度的前提下,不会受到室内换热器的温度影响,进而提高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准确性。另外,通过将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机壳的进风口的进风方向上,则室内气流先流经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再流入室内换热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精度。且由于进风口吹入的气流为实时流动的室内气流,使得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还能够实现实时检测室内环境温度,进而能够实现实时监控,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窗式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密封装置处于收纳状态;

图2为图1中窗式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机壳被移除;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窗式空调器的前箱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前箱体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沿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5中沿c-c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窗式空调器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10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图10中第一固定装置装配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窗式空调器的电控盒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h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本发明窗式空调器的电控盒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沿i-i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窗式空调器又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中窗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密封组件处于工作状态。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本发明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图4至图9所示,该窗式空调器包括机壳100及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所述机壳100上设有进风口131;电控盒300安装于所述机壳100内。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安装于所述机壳100上,且位于所述进风口131的进风方向上。

在本实施例中,机壳100的形状可以呈方形、筒形等,可根据具体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通常,为了方便制造和成型,机壳100的形状大致呈方形设置。机壳100具体可由底盘120及设于底盘120上的前箱体130和后箱体140组成。前箱体130和后箱体140可以间隔设置、贴合设置、连通或一体设置。底盘120安装在窗口,前箱体130放置于室内,构成窗式空调器的室内侧,后箱体140放置于室外,构成窗式空调器的室外侧。前箱体130内形成有室内换热风道,室内换热风道内可设置室内换热器210及室内风机,后箱体140形成有室外换热风道,室外换热风道内设置室外换热器220及室外风机。

机壳100上还设有进风口131及出风口,室内换热风道的进风端与进风口131连通,室内换热风道的出风端与出风口连通。进风口131具体可以设置在前箱体130的前侧面、顶面、及左右两侧面。出风口可设置在前箱体130的前侧面、顶面或前侧面与顶面的连接处。通常,为了保证进风面积及吹风效果,使得进风口131设置在前箱体130的前侧面上,出风口设置在前侧面与顶面的连接处,使得出风口吹出的气流朝斜上方吹出。从而提升进风量,且使得出风口吹出的气流辐射范围广,送风距离远。

可以理解的是,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用于检测室内环境的温度。在实际使用中,窗式空调器还包括电控盒300及显示盒,电控盒300可以安装在前箱体130或后箱体140内,显示盒通常安装在前箱体130上,显示盒包括显示面板及pcb板,显示面板用以显示窗式空调的一些参数。显示盒与电控盒300可以电连接,显示盒的控制信号与电控盒300的电信号相互连通。在一实施例中,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与电控盒300电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与显示盒的电路板电连接。由于室内进风口131设置在前箱体上,而显示盒也设置在前箱体130上。通过将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与显示盒电连接,使得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相比于电控盒300更加邻近显示盒,从而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的电连接线路更短,简化了走线结构。

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能够将电信号传输给电控盒300或显示盒,以作为整机系统运行时的参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可以通过卡扣、螺钉、绑带、磁吸、粘接等方式安装在机壳100上,只需能够实现将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安装在机壳100上即可,在此对具体的安装方式不做限定。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具体可以安装在机壳100的进风口131处,如进风口131边缘、进风口131中部等,或者在进风口131的进风方向上,使得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安装在机壳100的进风口131的下游或上游。为了进一步降低室内换热器210对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的检测精确度的影响,可以使得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设置在较为远离室内换热器210的位置,或者是与室内换热器210具有一定的间隔。

本发明窗式空调器通过将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安装在机壳100上,相较于将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直接安装在室内换热器210上,在保证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能够检测室内环境温度的前提下,不会受到室内换热器210的温度影响,进而提高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的测量准确性。另外,通过将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设置在机壳100的进风口131的进风方向上,则室内气流先流经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再流入室内换热器210,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的检测精度。且由于进风口131吹入的气流为实时流动的室内气流,使得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还能够实现实时检测室内环境温度,进而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进风口131处设有支撑筋条150,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设于所述支撑筋条150上。进风口131处通常设置有支撑过滤网的支撑筋条150。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具体可以通过绑带、磁吸、卡扣、粘接等方式固定在支撑筋条150上。通过将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设置在支撑筋条150上,能够充分利用支撑筋条150,不用另外设置支撑架安装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从而简化整体结构。同时,将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设置在进风口131中部的支撑筋条150,相比于将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设置在进风口131的边缘或进风口131的上游或下游,能够避免气流交换盲区,使得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的测量更加准确。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一并参照图7至图9,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第一防水套510,所述第一防水套510包括对应所述支撑筋条150设置的第一段511,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设于所述第一防水套510的第一段511内,所述第一段5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撑筋条150的延伸方向相一致,且连接于所述支撑筋条150上。

在本实施例中,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的感温探头设于所述第一防水套510的第一段511内,也即设置在进风口131处,从而更加有利于检测室内环境温度。第一防水套510可以为塑料管,起到防水及绝缘的作用,第一防水套510能够包裹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及其引线,从而能够保证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的工作可靠性。第一防水套510具体可以采用厚度为1mm的pvc管。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防水套510的第一段511与支撑筋条150的延伸方向相一致,此处的一致可以为完全一致,也可以有一定的角度偏斜,例如,两者延伸方向相差不超过10度等。如此,使得支撑筋条150能够部分或全部遮挡设置在支撑筋条150上的第一防水套510。支撑筋条150具体可以为横向延伸、纵向延伸、斜向延伸等,只需实现能够安装过滤网及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即可。

通过使得第一防水套510对应支撑筋条150部分的延伸方向与支撑筋条150的延伸方向一致,则充分利用支撑筋条150,一方面使得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直接处于进风口131上,更加靠近室内,从而检测到的室内环境温度更加精确,另一方面,支撑筋条150能够遮挡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从而避免用户直接观测到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保持整体外观一致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支撑筋条150沿横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防水套510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段511的第二段512,所述第二段512伸出所述支撑筋条150设置,所述机壳100上设还有扣线卡600,所述第二段512卡接于所述扣线卡600。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的引线需要从前箱体130的前侧面经过室内换热器210的端部(可为底端、顶端或侧端)与电控盒300电连接;或者是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的引线从前箱体130的前侧面直接引至显示盒上。因此,第一防水套510需要与引线的长度相适配。即第一防水套510先沿横向延伸隐藏在支撑筋条150后方,然后纵向走线至前箱体130的前侧壁面的侧边未开设出风口的位置,穿过扣线卡600,随后自室内换热器210的端部连接至电控盒300上,或直接引至显示盒上。因此,第一防水套510除了对应支撑筋条150设置的第一段511外,还设有连接电控盒300或显示盒的第二段512。第二段512的延伸方向可根据实际的走线进行确定,如可以为横向延伸、竖向延伸、斜向延伸、弯折延伸等。扣线卡600的结构可以与卡扣结构110相同,也可以不同,可采用常规的扣位结构、线夹或利用机壳100上的扣位结构,限制第一防水套510脱离前箱体130。扣线卡600具体可以为一个、两个、多个等。通过使得第一防水套510的第一段511固定在支撑筋条150上,第二段512卡接在扣线卡600上,则使得第一防水套510在长度方向上均有固定结构,从而第一防水套510在机壳100上的走线更加整齐,且与前箱体130的连接更加稳固。通过使得支撑筋条150沿横向延伸,则能够充分利用机壳100长度方向的空间,便于安装过滤网及第一防水套510。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至图9,所述支撑筋条150的内壁面设有卡扣结构110,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卡接于所述卡扣结构110。

在本实施例中,机壳100上设置的卡扣结构110可以与机壳100一体设置,也可以分体设置,为了保持连接稳定性,可以选择将卡扣结构110与机壳100一体设置。卡扣结构110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只需能够将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卡接至支撑筋条150上即可。通过将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通过卡扣结构110卡接在机壳100上,相比于将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通过传感器固定夹设置在换热器的冷媒管上,卡扣结构110的设置和成型更加方便,不用单独开模成型传感器固定卡,提高了整体效率,且,安装空间112更大,使得传感器的安装方便,更加易于操作。可以理解的是,在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包裹在第一防水套510内时,应使得第一防水套510卡接在卡扣结构110上,实现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卡接固定在支撑筋条150上。

具体而言,请参照图4至图7,所述卡扣结构110包括两相对且间隔设置的卡持臂111,两所述卡持臂111之间形成安装空间112,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卡接于所述安装空间112,两所述卡持臂111之间的间距自所述支撑筋条150与所述卡扣结构110的连接壁面向所述卡扣结构110的自由端呈逐渐减小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得卡接结构的两卡持臂111设计为入口小内部大的结构,则能够防止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卡接在卡接结构后弹出,使得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与机壳100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可以将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从卡扣结构110的侧边插入安装空间112内,还可以使得两卡持臂111具有一定的弹性,则在需要安装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时,只需将两个卡持臂111掰开,将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放入安装空间112内,然后卡持臂111紧紧卡住室内温度传感器,避免其松脱。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4至图17所示,所述电控盒300安装于所述机壳100的室外侧,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与所述电控盒300电连接的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安装于所述电控盒300,且至少部分外露于室外。

在本实施例中,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用于检测室外环境的温度室外环境。由于电控盒300需要外部走线,因此,温度传感器可以通过电控盒300的接线口伸出至室外,则可检测室外环境的温度。电控盒300能够接收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的电信号。通过接收到的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及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的温度值,电控盒300可以对温度值做出综合分析,得出系统运行所需数据,提高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使得室外环境温度安装在电控盒300上,相比于将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安装在室外换热器220的冷媒管上,一方面,使得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远离室外换热器220设置,则避免室外换热器220的温度影响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的检测数值,从而使得室外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精确性更高,另一方面,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直接设置在电控盒300上,使得走线更短,从而能够避免繁杂的走线,简化整体走线结构。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电控盒300及与所述电控盒300电连接的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安装于所述机壳100上,且位于所述机壳100的室外侧进风方向上。此时,电控盒300可以设置在前箱体130内。

在本实施例中,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可以通过卡扣、螺钉、绑带、磁吸、粘接等方式安装在机壳100上,只需能够实现将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安装在机壳100上即可,在此对具体的安装方式不做限定。机壳100的后箱体140开设有室外进风口,气流从室外进风口进入后箱体140内对室外换热器220进行散热。室外侧进风方向也即室外进风口的进风方向。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具体可以安装在机壳100的室外进风口处,如室外进风口的边缘、室外进风口的中部等,或者在室外进风口的进风方向上,使得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安装在机壳100的室外出风口的下游或上游,如后箱体的后围板、后侧板、左右两侧板等位置。为了进一步降低室外换热器220对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的检测精确度的影响,可以使得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设置在较为远离室外换热器220的位置,或者是与室外换热器220具有一定的间隔。

通过将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安装在机壳100上,相较于将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直接安装在室外换热器220上,在保证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能够检测室外环境温度的前提下,不会受到室外换热器220的温度影响,进而提高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的测量准确性。另外,通过将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设置在机壳100的室外进风侧的进风方向上,由于室外进风口吹入的气流为实时流动的室外气流,使得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还能够实现实时检测室外环境温度,进而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6,所述电控盒300的内部设有扣位件310,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通过所述扣位件310卡接于所述电控盒300,且自所述电控盒300的接线口伸出所述电控盒300外。扣位件310可以采用与卡扣结构110或扣线卡600相同的结构,只需能够限位固定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即可,在此不限定扣位件310的具体结构。扣位件310可与电控盒300的壳体一体设置。使得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通过扣位件310卡接在电控盒300内部,连接稳固可靠,易于实现,不必单独开模制造传感器固定卡,提高整体效率。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通过电控盒300的接线口伸出电控盒300外,也即伸出至室外,从而能够精确的检测到室外的环境温度。

在一实施例中,请一并参照图17,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第二防水套520,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设于所述第二防水套520内,所述扣位件310沿所述第二防水套52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防水套520卡设于多个所述扣位件31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防水套520可以为塑料管,起到防水及绝缘的作用,第二防水套520能够包裹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及其引线,从而能够保证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的工作可靠性。第二防水套520具体可以采用厚度为1mm的pvc管。多个扣位件310能够更好的卡紧固定包裹有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的第二防水套520。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与电控盒300电连接,则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的引线从电控盒300内部走线。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10至图13所示,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与所述电控盒300电连接的室内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30、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40、压缩机温度传感器450,及安装于所述机壳100内的室内换热器210、室外换热器220和压缩机700;

所述室内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30通过第一固定装置810固定于所述室内换热器210的冷媒管;

所述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40通过第二固定装置820固定于所述室外换热器220的冷媒管;

所述压缩机温度传感器450通过第三固定装置830固定于所述压缩机700的排气管。

在本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30用于检测室外换热器220的温度,室内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30用于检测室内换热器210的温度。压缩机温度传感器450具体可以固定在压缩机700的排气管上,用于检测压缩机700的排气温度,当排气温度过高时,压缩机700可以处于高温保护状态,从而确保整机系统处于安全可靠的状态。在窗式空调器开启后,控制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室内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30、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40、压缩机温度传感器450进行检测,电控盒300接收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420、室内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30、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40、压缩机温度传感器450的电信号后,获得所需数据,如得到检测温度所对应的压缩机700频率,从而分析出所需数据,如压缩机700的最小运行频率。从而保证压缩机700及空调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第一固定装置810、第二固定装置820、第三固定装置830具体可以为卡扣结构110、套筒结构等,只需能够将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40固定至室外换热器220的冷媒管,将室内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30固定至室内换热器210的冷媒管,将压缩机温度传感器450固定至压缩机700的排气管即可。

具体而言,请再次参照图10至图13,所述第一固定装置810包括第一弹性夹811及连接于所述室内换热器210的冷媒管的第一套筒812,所述第一弹性夹811插置于所述第一套筒812内,所述室内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30设于所述第一套筒812内,且夹设于所述第一弹性夹811与所述第一套筒812内壁面之间。所述第二固定装置820包括第二弹性夹821及连接于所述室外换热器220的冷媒管的第二套筒822,所述第二弹性夹821插置于所述第二套筒822内,所述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40设于所述第二套筒822内,且夹设于所述第二弹性夹821与所述第二套筒822内壁面之间。所述第三固定装置830包括第三弹性夹及连接于所述压缩机700的排气管的第三套筒,所述第三弹性夹插置于所述第三套筒内,所述压缩机温度传感器450设于所述第三套筒内,且夹设于所述第三弹性夹与所述第三套筒内壁面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30、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40、压缩机温度传感器450可以安装在温度感温包内,然后紧贴冷媒管或排气管以检测温度。第一套筒812、第二套筒822、第三套筒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冷媒管或排气管上,还可以通过焊接以外的其他方式固定。通过焊接固定的方式牢固可靠,不易松脱和移位。第一套筒812、第二套筒822、第三套筒采用与冷媒管相同的材料制成,如可采用铜,以使得温度传感器可测量流动于冷媒管内部的流体温度。由于第一弹性夹811、第二弹性夹821、第三弹性夹的结构可相同或相似,此处以第一弹性夹811及第一套筒812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第一套筒812及第一弹性夹811的具体安装方式。第一弹性夹811夹持在第一套筒812的侧壁面上。第一弹性夹811具有弧形弯曲部。当室内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30插置于第一套筒812内时,第一弹性夹811的弯曲部能够将室内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30抵紧在第一套筒812的内壁面,从而避免其松脱,且可通过第一套筒812传递的温度检测到冷媒管内部的流体温度。且由于第一弹性夹811具有弹性,则在窗式空调器运输过程或运行产生振动时,能够弹性变形,使得室内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30始终与第一套筒812紧贴,从而有效的防止温度传感器因振动而松脱。通过采用套筒加弹性夹的方式,使得温度传感器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8,所述窗式空调器的底盘120上设有接水盘,所述底盘120上设有避开接水盘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走线槽121及第二走线槽122,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所述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40及所述室内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30的引线通过所述第一走线槽121与所述电控盒300电连接,所述压缩机温度传感器450的引线通过所述第二走线槽122与所述电控盒300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接水盘用于承接室内换热器210的冷凝水。在底盘120上避开接水盘的位置设置第一走线槽121及第二走线槽122,则方式接水盘中的水或水汽进入到线路中,引起线路故障。具体地,第一走线槽121及第二走线槽122设置在高于接水盘,且位于接水盘后侧的位置。通过使得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410、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40、室内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30的引线均从第一走线槽121连接至电控盒300的出线口,则使得整体的走线更加整齐、简洁。由于电控盒300及压缩机700均设置在机壳100的室外侧,因此,使得压缩机温度传感器450的引线通过第二走线槽122与电控盒300电连接,则能够缩短走线长度,使得整体线路更加简单、整齐,有利于整机测试。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19所示,所述机壳100上构造有供位于墙体窗口处的遮挡件伸入的分隔槽160,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密封件900,所述密封件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分隔槽160,所述密封件适用于通过活动以在收纳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其中,

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密封件900收纳于所述分隔槽160内;

在所述工作状态下,所述密封件从所述分隔槽160侧向伸出,适用于供所述遮挡件和/或所述窗口的内壁抵持。

在本实施例中,窗式空调器可以安装在墙体的安装口内。该安装口可以为窗口,通常设置为矩形。分隔槽160将机壳100分隔为室内侧壳体和室外侧壳体。遮挡件可以为可上下移动的下拉窗户,窗户可以与窗式空调器和安装口配合以将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间隔开,由此来确保窗式空调器的正常运行。机壳100可以包括箱体和底盘120,底盘120设置在箱体的底部并安装在安装口上,具体可以安装在安装口的窗框上。在箱体上设置下凹的分隔槽160,窗户可相对墙体上下移动,且窗户下移时至少一部分可伸入分隔槽160中,将窗式空调器的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间隔开。密封件900与安装口配合,以密封窗户的底壁与安装口的底壁之间的间隙,避免出现漏气的现象,从而提高窗式空调器的制冷和制热效率。且窗式空调器的操作方便,密封性能好,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安装口,具有极强的实用性能。密封件900可以由塑胶、橡胶、硅胶等非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为金属件,可在满足密封需求的同时根据其他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优选地,为了提升密封件900的隔热效果,还可使得密封件900为隔热材料,或在密封件900的内部填充隔热材料。

使得密封件900具有收纳状态和工作状态,则当窗式空调器在运输过程中,可以使得密封件900处于收纳状态,则密封件900可以收纳在机壳100内,由此减小密封件900的占用空间,进而减小整个窗式空调器的包装体积。当窗式空调器与安装口进行装配时,密封件900可以调节至工作状态,也即将密封件900从侧向展开,用以密封窗户与安装口之间的间隙。密封件900可以具有连接端和密封端,密封件900的连接端与机壳100通过铰接或转轴连接等方式实现转动连接,从而使得密封件900可相对机壳100转动,以切换工作状态和收纳状态。当密封件900处于工作状态时,密封件900的密封端可以与安装口的底壁面紧密贴合,从而封堵窗户与安装口之间的装配间隙,防止出现漏冷现象。可以仅在机壳100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密封件900,使得机壳10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与安装口的内壁紧密贴合。为了使得密封效果更佳,优选地,在机壳100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该密封件900,从而能够密封机壳100两侧与安装口之间的间隙。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