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54079发布日期:2020-03-24 20:23阅读:89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器通过只能从空调器的下部出风,不能从上部出风,这样无论制冷或制热均只能向下出风,影响用户的舒适性和换热效果。现在有一些能够切换上下出风的空调器,但是对原有空调器的改动很大,内部结构复杂,例如需要设置复杂的风道和多个风机,因此导致了空调器的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以在实现空调器可上下切换出风的同时,降低空调器的制造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下端具有下风口;下导风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风口处,所述下导风板相对于所述壳体具有预设的配合位置;引风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引风结构可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移动,以移动到引风位置或收起位置;其中,所述引风结构处于所述引风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引风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壳体的外壁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的上端具有上风口,所述上风口位于所述下风口的上方,所述引风结构处于所述收起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引风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壳体的外壁抵接;所述空调器具有下出风模式和上出风模式,其中,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下出风模式的情况下,所述引风结构处于所述收起位置,从所述下风口输出的风直接输出到所述空调器的外部;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上出风模式的情况下,所述引风结构处于所述引风位置,所述下导风板处于所述配合位置,所述下导风板与所述引风结构的下部配合以将所述第二风道和所述第一风道连通,从所述下风口输出的风通过所述上风口输出到所述空调器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引风结构包括第一伸缩板、第二伸缩板和引风板,所述第一伸缩板和所述第二伸缩板间隔设置,所述引风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伸缩板和所述第二伸缩板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板和所述第二伸缩板均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引风结构处于所述引风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伸缩板、所述引风板、所述第二伸缩板和所述壳体的外壁围绕形成所述第二风道;所述引风结构处于所述收起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引风板与所述壳体的外壁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上出风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伸缩板、所述引风板、所述第二伸缩板均和所述下导风板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导风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上出风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伸缩板的下端卡入所述第一密封槽内,所述第二伸缩板的下端卡入所述第二密封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槽的径向截面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伸缩板的下端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密封槽的形状匹配;所述第二密封槽的径向截面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二伸缩板的下端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密封槽的形状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下导风板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伸缩板的下边沿为弧形结构,以与所述下导风板匹配;所述第二伸缩板的下边沿为弧形结构,以与所述下导风板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引风板包括相互连接的侧板和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的下端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之间具有夹角,所述侧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伸缩板和所述第二伸缩板连接,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伸缩板和所述第二伸缩板连接;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上出风模式的情况下,所述下导风板的长度方向的边部与所述底板的边部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设置在所述底壳上的面板,所述第一风道位于所述底壳和所述面板之间,所述底壳的两端具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伸缩板可伸出或缩回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二伸缩板可伸出或缩回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上导风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部,所述上导风板用于对从所述上风口吹出的风进行引导。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驱动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驱动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可移动地设置,所述驱动结构与所述引风结构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引风结构移动。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空调器中设置有壳体、下导风板和引风结构,壳体内具有第一风道;下导风板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的下风口处;引风结构设置在壳体上,引风结构处于引风位置的情况下,引风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与壳体的外壁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风道,第二风道的上端具有上风口,引风结构处于收起位置的情况下,引风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与壳体的外壁抵接;空调器具有下出风模式和上出风模式,空调器处于下出风模式的情况下,引风结构处于收起位置,从下风口输出的风直接输出到空调器的外部;空调器处于上出风模式的情况下,引风结构处于引风位置,下导风板与引风结构的下部配合以将第二风道和第一风道连通,从下风口输出的风通过上风口输出到空调器的外部。采用上述设置,可通过调整引风结构和下导风板的位置,实现空调器的上出风和下出风的切换。并且,此种设置不会过多改变现有空调器的内部结构,实现方式简单,从而可以在实现空调器上下切换出风的同时,降低了空调器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处于下出风模式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器处于上出风模式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下导风板和引风结构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20、下导风板;21、第一密封槽;30、引风结构;31、第一伸缩板;32、第二伸缩板;33、引风板;34、侧板;35、底板;40、上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10,壳体10内具有第一风道,第一风道的下端具有下风口;下导风板20,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10的下风口处,下导风板20相对于壳体10具有预设的配合位置;引风结构30,设置在壳体10上,引风结构30可向靠近或远离壳体10的方向移动,以移动到引风位置或收起位置;其中,引风结构30处于引风位置的情况下,引风结构30的至少一部分与壳体10的外壁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风道,第二风道的上端具有上风口,上风口位于下风口的上方,引风结构30处于收起位置的情况下,引风结构30的至少一部分与壳体10的外壁抵接;空调器具有下出风模式和上出风模式,其中,空调器处于下出风模式的情况下,引风结构30处于收起位置,从下风口输出的风直接输出到空调器的外部;空调器处于上出风模式的情况下,引风结构30处于引风位置,下导风板20处于配合位置,下导风板20与引风结构30的下部配合以将第二风道和第一风道连通,从下风口输出的风通过上风口输出到空调器的外部。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空调器中设置有壳体10、下导风板20和引风结构30,壳体10内具有第一风道;下导风板20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10的下风口处;引风结构30设置在壳体10上,引风结构30处于引风位置的情况下,引风结构30的至少一部分与壳体10的外壁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风道,第二风道的上端具有上风口,引风结构30处于收起位置的情况下,引风结构30的至少一部分与壳体10的外壁抵接;空调器具有下出风模式和上出风模式,空调器处于下出风模式的情况下,引风结构30处于收起位置,从下风口输出的风直接输出到空调器的外部;空调器处于上出风模式的情况下,引风结构30处于引风位置,下导风板20与引风结构30的下部配合以将第二风道和第一风道连通,从下风口输出的风通过上风口输出到空调器的外部。采用上述设置,可通过调整引风结构30和下导风板20的位置,实现空调器的上出风和下出风的切换。并且,此种设置不会过多改变现有空调器的内部结构,实现方式简单,从而可以在实现空调器上下切换出风的同时,降低了空调器的制造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引风结构30包括第一伸缩板31、第二伸缩板32和引风板33,第一伸缩板31和第二伸缩板32间隔设置,引风板3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伸缩板31和第二伸缩板32连接,第一伸缩板31和第二伸缩板32均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10上;引风结构30处于引风位置的情况下,第一伸缩板31、引风板33、第二伸缩板32和壳体10的外壁围绕形成第二风道;引风结构30处于收起位置的情况下,引风板33与壳体10的外壁抵接。通过上述设置,第一伸缩板31、引风板33、第二伸缩板32和壳体10的外壁可围绕形成空间较大的第二风道,便于通风。而且,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可选地,引风板33为弧形板,壳体10的朝向引风板33的外壁为弧形板,壳体10的朝向引风板33的外壁和引风板33的形状匹配,这样可使得第二风道内壁光滑,减小风阻。而且,使得空调器的外表比较美观。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处于上出风模式的情况下,第一伸缩板31、引风板33、第二伸缩板32均和下导风板20密封连接。这样可避免在上出风时,下导风板20与引风结构30的连接处漏风,提高引风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下导风板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槽21和第二密封槽,空调器处于上出风模式的情况下,第一伸缩板31的下端卡入第一密封槽21内,第二伸缩板32的下端卡入第二密封槽内。通过设置第一密封槽21和第二密封槽,可以提高密封效果,避免泄漏。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槽21的径向截面为弧形结构,第一伸缩板31的下端的形状与第一密封槽21的形状匹配;第二密封槽的径向截面为弧形结构,第二伸缩板32的下端的形状与第二密封槽的形状匹配。这样可以增加第一伸缩板31与第一密封槽21的接触面积,第二伸缩板32与第二密封槽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

可选地,第一密封槽21和第二密封槽内设置有弹性密封材料,以提高密封效果。或第一伸缩板31的下端和第二伸缩板32的下端设置有弹性密封材料,提高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下导风板20为弧形结构,第一伸缩板31的下边沿为弧形结构,以与下导风板20匹配;第二伸缩板32的下边沿为弧形结构,以与下导风板20匹配。通过上述设置,一方面可使得风道顺畅过渡和转向,从而可以减小风阻,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引风板33包括相互连接的侧板34和底板35,底板35与侧板34的下端连接,底板35和侧板34之间具有夹角,侧板3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伸缩板31和第二伸缩板32连接,底板3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伸缩板31和第二伸缩板32连接;空调器处于上出风模式的情况下,下导风板20的长度方向的边部与底板35的边部密封连接。这样可通过下导风板20、底板35和侧板34依次进行导风,从而减小风阻,保证风顺畅流动。

可选地,下导风板20的长度方向的边部具有第三密封槽,底板35的边部卡入第三密封槽内。这样可以提高密封效果。进一步地,第三密封槽内设置有弹性密封材料,以提高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底壳和设置在底壳上的面板,第一风道位于底壳和面板之间,底壳的两端具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一伸缩板31可伸出或缩回地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第二伸缩板32可伸出或缩回地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通过上述设置,便于第一伸缩板31和第二伸缩板32的安装和收起,避免影响空调器的外观。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上导风板40,设置在壳体10的上部,上导风板40用于对从上风口吹出的风进行引导。通过上导风板40可将从上风口吹出的风与壳体10上部的进风口隔开,以避免吹出的风直接回流到壳体10内。

可选地,上导风板40角度可调地设置,以调整出风方向。上导风板40为弧形板,以提高导风效果。

可选地,空调器还包括扫风结构,扫风结构设置在下导风板20上,扫风结构用于调整风在左右方向的风向,下导风板20用于调整风在上下方向的风向。扫风结构包括转轴和设置在转轴上的多个叶片,叶片的径向方向相对于转轴的轴线倾斜设置,通过转轴的转动带动叶片转动,从而实现改变风向。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驱动结构,设置在壳体10上,驱动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可移动地设置,驱动结构与引风结构30驱动连接,以驱动引风结构30移动。通过上述设置,可便于实现引风结构30的自动移动,便于操作。

可选地,驱动结构包括齿轮和齿条,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10内,齿条的一端与引风结构30连接,齿轮与齿条啮合,以驱动齿条作直线运动,从而驱动引风结构30移动。

可选地,壳体10内具有导向槽,齿条可移动地设置在导向槽内,以对齿条进行引导。

可选地,齿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块,以限制齿条的移动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为壁挂式空调器。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空调器中设置有壳体10、下导风板20和引风结构30,壳体10内具有第一风道;下导风板20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10的下风口处;引风结构30设置在壳体10上,引风结构30处于引风位置的情况下,引风结构30的至少一部分与壳体10的外壁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风道,第二风道的上端具有上风口,引风结构30处于收起位置的情况下,引风结构30的至少一部分与壳体10的外壁抵接;空调器具有下出风模式和上出风模式,空调器处于下出风模式的情况下,引风结构30处于收起位置,从下风口输出的风直接输出到空调器的外部;空调器处于上出风模式的情况下,引风结构30处于引风位置,下导风板20与引风结构30的下部配合以将第二风道和第一风道连通,从下风口输出的风通过上风口输出到空调器的外部。采用上述设置,可通过调整引风结构30和下导风板20的位置,实现空调器的上出风和下出风的切换。并且,此种设置不会过多改变现有空调器的内部结构,实现方式简单,从而可以在实现空调器上下切换出风的同时,降低了空调器的制造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