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压检测装置及电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3424发布日期:2019-11-08 23:09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压检测装置及电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压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压检测装置及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燃气采暖热水炉(后简称壁挂炉)行业内,多使用风压开关(或风压传感器)来检测风机、风道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风压开关通过风压软管连接到风机的取压口,通过检测压差的变化,来判定是否工作正常。

然而,由于壁挂炉的燃烧特性决定,燃气燃烧后的燃烧产物烟气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混合在烟气中,通过风压软管传递压差。

在部分情况下如低负荷燃烧、室外空气温度较低等情况下,水蒸气会在风压软管内凝露产生冷凝水,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冷凝水会不断积聚,最终冷凝水会导致风压软管堵塞,使得风压开关等风压检测元件无法检测风压,导致壁挂炉无法正常工作。

同时针对部分使用风压开关机型,凝露析出的冷凝水也有可能会随烟气进入风压开关,因风压开关靠触点接触,传递电信号,冷凝水的进入会导致风压开关误报故障,使壁挂炉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风压检测装置因冷凝水的影响存在风压软管堵塞,以及进入风压开关引起误报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风压软管堵塞,以及防止风压开关误报的风压检测装置及电器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压检测装置,包括:

风压检测元件,用于检测待测对象的风压,其具有两检测接口,分别为正压接口与负压接口;

蓄水盒单元,设有两套,分别为正压蓄水盒单元与负压蓄水盒单元,所述正压蓄水盒单元的第一端与待测对象的正压取压口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正压接口连接,所述负压蓄水盒单元的第一端与待测对象的负压取压口连接,第二端与所述负压接口连接;

且每一套所述蓄水盒单元包括:

蓄水盒组件,至少包括一个蓄水盒,且同一套所述蓄水盒组件中相邻两所述蓄水盒之间由第一连通管连通;

第二连通管,其一端与所述蓄水盒组件的首端的蓄水盒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所述待检测对象的对应取压口连接;

第三连通管,其一端与所述蓄水盒组件的尾端的蓄水盒连接,另一端适于与对应的所述检测接口连接;

且所述第一连通管上至少其与对应的所述蓄水盒连接的一端、第二连通管上至少其与对应的所述蓄水盒连接的一端、第三连通管上至少其与对应的所述蓄水盒连接的一端均竖直或倾斜设置,以使所述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三连通管内生成的冷凝水往下流至对应的所述蓄水盒内。

所述蓄水盒组件包括一个所述蓄水盒,所述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三连通管均与所述蓄水盒连接。

所述蓄水盒上设有排水口,还包括控制所述排水口开启或关闭的排水组件。

还包括用于检测蓄水盒内水位的水位检测装置,所述排水组件与所述水位检测装置通信连接,在收到所述水位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后,控制所述排水口排水。

所述待测对象为风机。

所述正压取压口、所述负压取压口为风机的文丘里管接口。

所述风压检测元件为风压开关。

所述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三连通管均为风压软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器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风压检测装置。

所述电器设备为热水炉。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连通管上至少其与对应的所述蓄水盒连接的一端、第二连通管上至少其与对应的所述蓄水盒连接的一端、第三连通管上至少其与对应的所述蓄水盒连接的一端均竖直或倾斜设置,以使所述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三连通管内生成的冷凝水往下流至对应的所述蓄水盒内。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冷凝水自身的重力,使第一连通、第二连通管、第三连通管内的冷凝水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往下流至对应的蓄水盒内,从而有效防止冷凝水堵塞第一连通、第二连通管、第三连通管,以及有效防止冷凝水进入风压检测元件内而引起的误报故障。

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蓄水盒组件仅包括一个所述蓄水盒,所述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三连通管均与该蓄水盒连接。由于蓄水盒组件仅包括一个蓄水盒,因此,不需要再设置第一连通管,这样的结构简单,造价低。

3、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蓄水盒上设有排水口,还包括控制所述排水口开启或关闭的排水组件。这样在蓄水盒内的水满了时,可以通过排水组件开启排水口,将蓄水盒内的水排出,在排完后,控制排水口关闭。

4、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用于检测蓄水盒内水位的水位检测装置,所述排水组件与所述水位检测装置通信连接,在收到所述水位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后,控制所述排水口排水。这样能够实现水位监控,自动排水,使用更方便,排水更有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风压检测装置用于燃气热水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二级换热器、2-风机、3-检火针、4-点火针、5-膨胀水箱、6-水泵、7-水流传感器、8-采暖回水口、9-自来水进口、10-燃气进口、11-生活热水出水口、12-采暖出水口、13-板式换热器、14-燃气比例阀、15-三通阀、16-燃烧器、17-采暖出水温度传感器、18-安全限温器、19-主换热器、20-蓄水盒、21-第三连通管、22-第二连通管、23-风压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压检测装置,包括:

风压检测元件,用于检测待测对象的风压,其具有两检测接口,分别为正压接口与负压接口;

蓄水盒单元,设有两套,分别为正压蓄水盒单元与负压蓄水盒单元,所述正压蓄水盒单元的第一端与待测对象的正压取压口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正压接口连接,所述负压蓄水盒单元的第一端与待测对象的负压取压口连接,第二端与所述负压接口连接;

且每一套所述蓄水盒单元包括:

蓄水盒组件,至少包括一个蓄水盒20,且同一套所述蓄水盒组件中相邻两所述蓄水盒20之间由第一连通管连通;

第二连通管22,其一端与所述蓄水盒组件的首端的蓄水盒20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所述待检测对象的对应取压口连接;

第三连通管21,其一端与所述蓄水盒组件的尾端的蓄水盒20连接,另一端适于与对应的所述检测接口连接;

且所述第一连通管上至少其与对应的所述蓄水盒20连接的一端、第二连通管22上至少其与对应的所述蓄水盒20连接的一端、第三连通管21上至少其与对应的所述蓄水盒20连接的一端均竖直或倾斜设置,以使所述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22、所述第三连通管21内生成的冷凝水往下流至对应的所述蓄水盒20内。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冷凝水自身的重力,使第一连通、第二连通管22、第三连通管21内的冷凝水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往下流至对应的蓄水盒20内,从而有效防止冷凝水堵塞第一连通、第二连通管22、第三连通管21,以及有效防止冷凝水进入风压检测元件内而引起的误报故障。

蓄水盒组件中蓄水盒20的个数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蓄水盒组件仅包括一个所述蓄水盒20,所述第二连通管22、所述第三连通管21均与该蓄水盒20连接。由于蓄水盒组件仅包括一个蓄水盒20,因此,不需要再设置第一连通管,这样的结构简单,造价低。如图1所示,在具体设置时,第三连通管21竖直设置,第二连通管22的与蓄水盒20连接的一点倾斜向下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盒20上设有排水口,还包括控制所述排水口开启或关闭的排水组件。这样在蓄水盒20内的水满了时,可以通过排水组件开启排水口,将蓄水盒20内的水排出,在排完后,控制排水口关闭。

优选还包括用于检测蓄水盒20内水位的水位检测装置,所述排水组件与所述水位检测装置通信连接,在收到所述水位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后,控制所述排水口排水。这样能够实现水位监控,自动排水,使用更方便,排水更有效。

优选所述待测对象为风机2。所述正压取压口、负压取压口为风机2的文丘里管接口。

优选所述风压检测元件为风压开关23。这样在检测的风压大于预设值时,可以控制电器设备的电源断开,停止工作进行检修。

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22、所述第三连通管21均为风压软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器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风压检测装置。

该电器设备可以为燃气热水炉,也可以为燃气锅炉等等,如图1所述,所述电器设备为燃气采暖热水炉,燃烧器16燃烧的热量通过主换热器19与采暖水管里的水进行换热,燃烧的烟气在风机2的抽吸作用下,进入二级换热器1内,经二级换热器换热后排出燃气采暖热水炉外,其中风压检测装置设置在燃气采暖热水炉的燃烧室的顶部,与风机2的文丘里管接口连接。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