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储能水箱的双加热地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0198发布日期:2019-12-03 18:14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带储能水箱的双加热地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领域,尤其涉及带储能水箱的双加热地暖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地暖系统只能通过单一的加热源供暖,当供暖装置发生故障时,整体地暖系统以及生活用水的热水供应就完全中断,给用户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此外,单一加热源加热需要较高的功率,提高了整体用电负担;同时,随着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各种新能源使用的逐渐普及,单一加热源也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给用户带来了生活成本的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带储能水箱的双加热地暖系统,包括加热器、储能水箱、电动转换系统和地暖组件,

所述加热器上开设有回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储能水箱上开设有水箱进水口、水箱出水口、生活用水出水口和管道回水口,所述储能水箱内间隔设置有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

所述第一盘管分别连通所述水箱进水口和所述水箱出水口,所述第二盘管连通有其他加热能源接口,

所述电动转换系统内设置有阀体,所述阀体设置有多个阀体接口,

所述地暖组件设置有循环进水口和循环出水口,

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水箱进水口,所述水箱出水口、所述循环进水口、所述循环出水口和所述回水口分别连通对应的所述阀体接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解决了供暖系统无法集成多加热方案的问题,充分利用多种加热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阀体为四通阀,每个阀体接口上设置有单独的电磁控制结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器上还开设有补水口。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采用铜质材料制成且间隔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盘管位于所述第二盘管上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能水箱上还开设有自来水接入口和排污口。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能水箱中还设置有水温传感器,所述水温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储能水箱中储能水体的温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地暖组件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供暖管。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地暖联动控制器,所述地暖联动控制器分别单独控制所述供暖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带储能水箱的双加热地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带储能水箱的双加热地暖系统,包括加热器1、储能水箱2、电动转换系统3和地暖组件4。加热器1上开设有回水口12和出水口14。储能水箱2上开设有水箱进水口22、水箱出水口24、生活用水出水口26和管道回水口28,储能水箱2内间隔设置有第一盘管21和第二盘管23。第一盘管21分别连通水箱进水口22和水箱出水口24,第二盘管23连通有其他加热能源接口。电动转换系统3内设置有阀体,阀体设置有多个阀体接口。地暖组件4设置有循环进水口42和循环出水口44。出水口14连通水箱进水口22,水箱出水口24、循环进水口42、循环出水口44和回水口12分别连通对应的阀体接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解决了供暖系统无法集成多加热方案的问题,充分利用多种加热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在加热器1产生的热水无人使用时,储能水箱2延长了热水的温降时间,减少了加热器1的启动次数,降低了能源消耗。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的储能水箱2中填充有自来水,第一盘管21和第二盘管23浸泡在自来水中。自来水处于低温时,第一盘管21和第二盘管23向自来水中传递热量,使储能水箱2中的自来水升温并储存热量;自来水达到储能温度后,对第一盘管21和第二盘管23进行保温同时向第一盘管21和第二盘管23中传递热量,加热第一盘管21和第二盘管23中的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阀体为四通阀,每个阀体接口上设置有单独的电磁控制结构。

如此,每个阀体接口可由单独的电磁控制结构控制开闭,实现水流方向的调整。

具体地,加热器1加热后的热水经储能水箱2中的第一盘管21进入电动转换系统3,达到供暖温度的热水由阀体控制流向地暖系统进行供暖;没有达到供暖温度的热水则由阀体控制流回加热器1。地暖组件4中的热水循环流至电动转换系统3后,如果热水温度仍然满足供暖要求,则由阀体控制流回地暖组件4继续供暖;如果热水温度低于供暖温度,则由阀体控制流向加热器1进行加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加热器1上还开设有补水口16。

如此,可通过补水口16向整体地暖系统内输入自来水,补充用掉的热水,保持整体地暖系统内的水量充足和水压恒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盘管21和第二盘管23采用铜质材料制成且间隔设置。

由于铜的导热性能较佳,因此加热器1加热产生的热水流至第一盘管21中或其他加热源产生的热水流至第二盘管23中后,第一盘管21和第二盘管23能较快地将热量传递到储能水箱2中的水中,加热储能水箱2中的水,储存热量,对后续经过第一盘管21的水进行保温或加热。

此外,第一盘管21和第二盘管23间隔设置,便于第一盘管21和第二盘管23中的热量均匀地传递到储能水箱2中的水中,提高储能水箱2中的水的升温速度以及保温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盘管21位于第二盘管23上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储能水箱2上还开设有自来水接入口25和排污口27。

如此,能通过自来水接入口25向储能水箱2中补充水。排污口27便于清理储能水箱2中产生的水垢等杂质,保证储能水箱2的保温效果和加热效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储能水箱2中还设置有水温传感器29,水温传感器29用于检测储能水箱2中储能水体的温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地暖组件4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供暖管46。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地暖联动控制器5,地暖联动控制器5分别单独控制供暖管46。

如此,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各供暖管46的工作状态,既能满足取暖需求,又降低了能源消耗。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