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7409发布日期:2019-12-13 18:38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屋顶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屋顶散热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能能够在屋顶直接进行拆卸安装维修的屋顶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铁皮屋式的厂房,其建造时大约会有2至3层楼高。为预防铁皮屋顶受长时间日晒所导致热空气集中在铁皮屋内的情况下,就有业者开发出一种铁皮屋顶散热构造,如图1所示,其主要在屋顶浪板1适当处开设有一通气口10,以供中空状筒身11能组设于该屋顶浪板1处;而该中空状筒身11内部架设有固定支架12,且于该固定支架12的轴部120处能套接有一轴杆13(即轴部120与轴杆13间夹置有一轴承为最佳,图中未示),该轴杆13的另一端则套接于固定板14(即固定板14与轴杆13间夹置有另一轴承为最佳,图中未示),且于该固定板14的外侧组设有数片呈等距离等角度的环状排列的扇片15,并使该扇片15的另一端能位于筒身11外侧;于该屋顶浪板1的通气口10下方另组设有一支架16,且于该支架16处组设有一抽风马达17,并于该抽风马达17的轴杆170处组设有风扇18,以使该风扇18能对齐于该通气口10处;如此一来,当屋内温度提高至一定温度后,开启抽风马达17带动风扇18转动,而能将热空气抽吸上升至通气口10,并流经中空状筒身11内部后再从环状排列的两相邻扇片15之间排出至屋顶浪板1的外侧,以达到将屋内降温的目的。

上述铁皮屋顶散热构造虽能达成原先所设定的创作目的,而深受业界及一般操作者所赞许,但是其尚有下列问题犹待进一步改善:

当已悬挂于约2至3楼高的屋顶浪板1处的抽风马达17产生故障时,就必须请专业人士进行更换维修,更是要配合专业人士的排程来维修,同时由于屋顶散热构造所需的抽风马达17及支架16均有一定的体积及重量,再加上,其安装位置位处于屋顶下方(即无任何支撑)之下,往往需要多人同时进行折卸、维修或更换,如此一来,其不但会使停止抽风的时间较长,而造成屋内的空气过热,而致使其内的作业人员有中暑或脱水的现象外,同时,也使维修人员无安全稳固的站立位置,以致使不易施力来拆卸及安装,而造成其所需的维修时间及人力成本均大幅提高。

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能提供给维修人员更稳固的站立位置及易施力的工作场域,以使其具有简便快速的拆卸安装维修更换的作用,已经成为业者当前极需优先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能够在屋顶直接进行拆卸安装维修的屋顶散热装置。

技术方案:屋顶散热装置,其能够拆卸及安装固定于屋顶处,而该屋顶散热装置至少更包括:一架设安装于该屋顶处的外罩体、组设于该外罩体一端处的阻隔板、以及一组设于该阻隔板处的风机组,其中:

该外罩体与该阻隔板间组合形成有一中空状空间部,以供该风机组的机壳能容置于该空间部内;该外罩体设有朝外凸伸的凸片,该凸片的上方能另外架设有第一填缝板,且该第一填缝板的竖立面会形成有缺口部,并使该缺口部能套接紧邻于波浪状屋顶表面,以致使该第一填缝板能同时分别组设固定于该凸片及该波浪状屋顶处,且使该外罩体安装固设于该屋顶处之用;

该阻隔板至少包括一连通至该空间部处的出气孔、位于该出气孔外围处的定凹槽、以及设置于该定凹槽与该出气孔间的螺孔;该阻隔板的外侧另组设有一角铁条,且该角铁条系能同时组设在该阻隔板处及已位于波浪状屋顶底面的主梁处,以确保其结合性能更加稳固;另,该阻隔板与该角铁条间夹设有第二填缝板,且该第二填缝板的底端组设固定于波浪状屋顶处,以增加其支撑强度之用;

该风机组,其至少包括一组设于该阻隔板处的基底板、一组设于该基底板另侧面处的机壳、一由该机壳与该基底板间所组成的中空状容室、一自该基底板处向外侧凸伸形成的接合部、一贯穿于该接合部处及连通该容室处的排气孔、位于该机壳处及连通至该容室处的进气孔、一组设于该机壳处的马达、以及一组设于该马达轴心杆处及容置位于该容室内的扇片;该基底板的最大尺寸系大于相对位置的该出气孔的最大尺寸,且该出气孔的最大尺寸必须大于相对位置的该风机组的机壳的最大尺寸。

借由上述构造,利用该风机组的机壳从阻隔板的出气孔外侧朝向其内的空间部置入,再借由螺栓的锁合作用而将该风机组的基底板紧固设于该阻隔板处,当该风机组的马达或风扇呈故障时,维修人员能轻易从屋顶处进行拆卸维修更换,以大大地提升其维修效率及减少排放热对流的等待时间,进而能大大地降低维修更换的所需工时及成本者为其进步性的主张。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散热构造的局部组合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屋顶处的立体组合剖面图。

图3为图2的分解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作动后的组合剖面图。

图5为图2作动后的另一组合剖面示意图。

其中:

2-屋顶

21-主梁22-透气口

3-屋顶散热装置

30-外罩体

301-凸片302-孔

31-阻隔板

310-出气孔311-定凹槽

312-螺孔

32-空间部

33-第一填缝板

330-竖立面331-缺口部

332-定孔

34-第二填缝板

35-角铁条

350-第一穿孔351-第二穿孔

36-风机组

360-基底板

3601-接合部3602-排气孔

3603-环凸部3604-穿孔

361-机壳

3611-进气孔

362-马达

3621-轴心杆

363-扇片365-容室

390-第一螺栓391-第二螺栓

392-第三螺栓393-第四螺栓

a-基底板的最大尺寸b-出气孔的最大尺寸

c-机壳的最大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屋顶散热装置,请参阅图2至图5图,屋顶散热装置3能够拆卸及安装固定于屋顶2处,而该屋顶散热装置3至少更包括:一架设安装于该屋顶2处的外罩体30、组设于该外罩体30一端处的阻隔板31、以及一组设于该阻隔板31处的风机组36,其中:

该外罩体30与该阻隔板31间组合形成有一中空状的空间部32,以供该风机组36的机壳361能容置于该空间部32内;该外罩体30设有朝外凸伸的凸片301,且该凸片301适当处设有若干个孔302,而该凸片301的上方能另架设有第一填缝板33,且该第一填缝板33的竖立面330会形成有缺口部331及其水平面设有定孔332,并使该缺口部331能套接紧邻于波浪状的屋顶2表面,以借由第一螺栓390一端穿过该定孔332及该孔302后而直接螺合于该波浪状屋顶2处,而致使该第一填缝板33能同时组设固定于该凸片301及该波浪状屋顶2处,以使得该外罩体30能紧密安装固设于该屋顶2处(如图4所示);又,该阻隔板31至少包括一连通至该空间部32处的出气孔310、位于该出气孔310外围处的定凹槽311、以及设置于该定凹槽311与该出气孔310间的螺孔312;该阻隔板31的外侧另借由第二螺栓391的螺合方式而使第二填缝板34及角铁条35同时组设于该阻隔板31处,且使该第二填缝板34能被夹置于该阻隔板31及该角铁条35之间,并使该第二填缝板34的底端能抵顶于波浪状屋顶2处,以增加该外罩体30的支撑强度之用;另,该角铁条35的水平面适当处设有第一穿孔350及其竖立面设有第二穿孔351,借由第二螺栓391、第三螺栓392能分别穿过第一穿孔350、第二穿孔351后而分别锁固于该阻隔板31处及已位于波浪状屋顶2底面的主梁21处(如图4所示),以确保其结合性能更加稳固;

该风机组36,其至少包括一组设于该阻隔板31处的基底板360、一组设于该基底板360另一面处的机壳361、一由该机壳361与该基底板360间所组成的中空状的容室365、一组设于该机壳361处的马达362、以及一组设于该马达362的轴心杆3621处以及容置位于该容室365内的扇片363,其中,该基底板360包括一自该基底板360顶面朝向外侧凸伸形成的接合部3601、一贯穿于该接合部3601处及连通该容室365处的排气孔3602、一自该基底板360底面朝向外侧凸伸及能抵顶于该定凹槽311处的环凸部3603、以及贯穿于该基底板360处的穿孔3604,借由第四螺栓393的螺合方式而将该基底板360紧固于该阻隔板31处;又,该机壳361设有一连通至该容室365处的进气孔3611,以供热空气能由此进入至该机壳361处,再流经容室365后再由排气孔3602排出至该屋顶散热装置3之外;另,该基底板360的最大尺寸a系大于相对位置的该出气孔310的最大尺寸b,且该出气孔310的最大尺寸b必须大于相对位置的该风机组36的机壳361的最大尺寸c(如图5所示)。

当欲组装成屋顶散热装置3时,由于已位于该阻隔板31处的出气孔310的最大尺寸b大于相对位置的该风机组36的机壳361的最大尺寸c,且该基底板360的最大尺寸a系大于相对位置的该出气孔310的最大尺寸b,因此,仅需先将该风机组36的机壳361从该阻隔板31的外侧朝向该出气孔310方向置入,直至该机壳361通过该出气孔310后而容置于该空间部32内为止;此时,恰使得该风机组36的基底板360处的环凸部3603能抵顶于该定凹槽311处,且能使已位于该基底板360处的穿孔3604与已位于该阻隔板31处的螺孔312对齐,再利用第四螺栓393的螺纹端穿过该穿孔3604后而直接螺合于该螺孔312处,而使得该风机组36能与该阻隔板31及该外罩体30紧固结合成一整体性的屋顶散热装置3。

当欲将该屋顶散热装置3安装于波浪状屋顶2处时,仅需将该屋顶散热装置3提取置放于已开挖有透气口22的该屋顶2处,再将该第一填缝板33置放在该屋顶散热装置3的凸片301处,而使得该第一填缝板33的水平面贴合于该凸片301表面,且使已位于该第一填缝板33的竖立面330处的缺口部331能套置于波浪状的该屋顶2处,再利用第一螺栓390直接贯穿该第一填缝板33及该凸片301后而螺固于该屋顶2处;此时,再将该第二填缝板34及该角铁条35相互套合后而置于该阻隔板31外侧,再利用第二螺栓391的螺纹段穿过该角铁条35的第二穿孔351及第二填缝板34后而直接螺合于该阻隔板31处,而形成该第二填缝板34及该角铁条35及该阻隔板31间组合成一整体状;此时,再利用该第三螺栓392的螺纹段穿过该角铁条35的第一穿孔350后而直接螺合于波浪状屋顶2及已位于该屋顶2下方的主梁21处,以致使该角铁条35与该屋顶2及该主梁21间形成一紧固的一整体状,换言之,该屋顶散热装置3系能完全固设于该波浪状屋顶2及其主梁21处。

当已安装于该风机组36内的马达362故障时,业者或维修人员只需爬上屋顶2并走动至该屋顶散热装置3处,即能在站稳后开始将第四螺栓393旋松后,而轻易地将已故障的风机组36给予分离朝外侧移动而取下维修,并将全新或维修后的风机组3重新从该出气孔310处置入,再将利用该第四螺栓393重新锁合固定,如此一来,其不但能提供维修人员能有站立稳定的施力工作环境,而大大提升其拆卸组装能力及效率外,同时,也能大大地降低维修更换的所需工时及人力成本,并缩短屋内的闷热时间。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述的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