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组件、线控器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88101发布日期:2019-10-29 20:23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面板组件、线控器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面板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面板组件、线控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空调多联机领域,室内机组通常会标配线控器或者手操器来替代传统的遥控器。由于人们对装修风格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线控器的外观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线控器显示部分,通常会采用液晶屏或触摸屏来提高外观档次,但是这两者的成本比较高。故,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相关技术中提出了通过LED来实现显示的线控器。但,该LED线控器在灯不亮时无法看清楚显示内容,致使用户在使用线控器时不清楚线控器具体有什么工作模式,调风速时又不太清楚有多少个风档位,进而造成用户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面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线控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面板组件,用于线控器,包括:透光本体;透光层,设置于透光本体的一侧;遮光层,设置于透光层上,遮光层设置有第一镂空显示区;透光层被划分为相连接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与第一镂空显示区相对而设,第二区域的厚度大于等于第一区域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板组件包括:透光本体、透光层和遮光层。通过合理设置透光层的结构,使得透光层被划分为相连接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并使第一区域与第一镂空显示区相对而设,第二区域的厚度大于等于第一区域的厚度,这样,在保证面板组件整体外形尺寸及使用性能的情况下,减薄了与第一镂空显示区相对应的第一区域的厚度,且由于第一区域具有透光作用,故,在线控器的灯光罩未被点亮的情况下,用户仍可通过面板组件看到显示的字符图案;进一步地,而当灯光罩被点亮时,光线在遮光层的非显示区被吸收,光线只能通过第一镂空显示区,故,通过第一镂空显示区限制了光线的投射区域,有利于防止不必要的光线被反射至透光本体,同时可避免非显示区的电子器件等透过遮光层显露出来,保证了面板组件的外观可视性及美观性,而后,通过第一镂空显示区的光线投射到第一区域上,由于第一区域在具有透光性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挡光作用,故,透光层可吸收多余光线,进而减少经过透光本体的光线中的散射光,避免显示的字符图案出现重影和光晕的问题,提高了产品显示的清晰度。其中,透光层设置于透光本体朝向线控器的灯光罩的一侧。

同时,亦可整体减薄透光层的厚度,使得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等厚,即,在保证面板组件的使用性能及整体外形尺寸的情况下,最大化地减小透光层的厚度,这样,就可利用透光层的透光性来实现在灯光罩未被点亮的情况下,用户仍可通过面板组件看到显示的字符图案的目的。且由于减薄了透光层或第一区域的厚度,因而减少了材料的投入,进而可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地,透光层全部覆盖透光本体的一侧;遮光层的外边缘与透光层的外边缘对应设置。其中,透光本体为亚克力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面板组件,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基于第二区域的厚度大于第一区域的厚度的情况下,第一区域为透光层朝向遮光层的一侧和/或透光层朝向透光本体的一侧局部凹陷所形成的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第二区域的厚度大于第一区域的厚度的情况下,通过设置使得第一区域为透光层朝向遮光层的一侧和/或透光层朝向透光本体的一侧局部凹陷所形成的结构,即,可根据具体实际使用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第一区域的结构,如,第一区域为透光层朝向遮光层的一侧局部凹陷所形成的结构,或第一区域为透光层朝向透光本体的一侧局部凹陷所形成的结构,或第一区域为第一区域为透光层朝向遮光层的一侧及透光层朝向透光本体的一侧局部凹陷所形成的结构,局部凹陷来实现减薄第一区域的厚度的目的,进而使得第二区域的厚度大于第一区域的厚度。

具体地,在透光本体的一侧涂覆透光层,并进行烘干处理;在透光层上涂覆遮光层,并进行烘干处理;利用镭雕加工的方式按照显示图案镭雕出第一镂空显示区和去除部分透光层,进而形成第一区域,这样就能达到在灯光罩未被点亮的情况下用户可通过面板组件看到显示的字符图案的目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基于第二区域的厚度大于第一区域的厚度的情况下,透光层包括:第一透光层,第一透光层设置有与第一镂空显示区相对应的第二镂空显示区;第二透光层,第一透光层位于第二透光层和遮光层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第二区域的厚度大于第一区域的厚度的情况下,透光层包括第一透光层和第二透光层,通过使第一透光层的第二镂空显示区与第一镂空显示区相对而设,以减薄与第一镂空显示区相对应的透光层的厚度,由于第二透光层具有透光作用,故,在线控器的灯光罩未被点亮的情况下,用户仍可通过面板组件看到显示的字符图案。

具体地,在透光本体的一侧通过网版丝印的方式涂覆白色透光层,并进行烘干处理,使得透光本体为白色透光本体,即,保证了面板组件的外观颜色为白色,并通过烘干的方式使得涂覆的白色透光层干燥后再进行后续层的涂覆;进一步地,在白色透光层的一侧通过网版丝印的方式涂覆第二透光层,并进行烘干处理;进一步地,在第二透光层的一侧通过网版丝印的方式涂覆第一透光层,并进行烘干处理。第一透光层设置有第二镂空显示区,第一镂空显示区与第二镂空显示区对应设置,以避免通过面板组件显示的字符图案产生重影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基于第二区域的厚度等于第一区域的厚度的情况下,透光层包括:第三透光层;第四透光层,第三透光层位于第四透光层和遮光层之间;其中,第三透光层的厚度不等于第四透光层的厚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第二区域的厚度等于第一区域的厚度的情况下,透光层包括第三透光层和第四透光层,由于第三透光层的厚度不等于第四透光层的厚度,故,在保证面板组件的使用性能及整体外形尺寸的情况下,最大化地减薄了透光层的厚度,这样,就可利用第三透光层和第四透光层的透光性来实现在线控器的灯光罩未被点亮的情况下,用户仍可通过面板组件看到显示的字符图案的目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基于第二区域的厚度大于第一区域的厚度的情况下,第二区域的厚度与第一区域的厚度比值大于1,且小于等于2。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第二区域的厚度大于第一区域的厚度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设置第二区域的厚度与第一区域的厚度的比值,使得比值大于1,且小于等于2,这样,可在保证面板组件整体外框厚度及使用性能的情况下减薄了第一区域的厚度。若第二区域的厚度与第一区域的厚度的比值大于2,说明第一区域的厚度过薄,这样,在灯光罩被点亮时会减弱第一区域对光线的阻挡作用,故,通过面板组件看到的字符图案具有重影和光晕的问题,致使用户体验差。具体地,第二区域的厚度与第一区域的厚度比值为1.3。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区域的厚度与遮光层的厚度的比值满足:1至1.8。

在该技术方案中,若第一区域的厚度与遮光层的厚度的比值小于1,则第一区域的厚度较薄,这样,在灯光罩被点亮时会减弱第一区域对光线的阻挡作用,故,通过面板组件看到的字符图案具有重影和光晕的问题,致使用户体验差;若第一区域的厚度与遮光层的厚度的比值大于1.8,则第一区域的厚度较厚,第一区域的透光性随之变差,故,无法实现在灯光罩未被点亮的情况下,用户仍可通过面板组件看到显示的字符图案的目的。具体地,第一区域的厚度与遮光层的厚度的比值为1.5。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透光层包括白色透光层;遮光层包括黑色遮光层。

在该技术方案中,透光层包括白色透光层,在保证透光层的透光作用的情况下使得透光本体为白色透光本体,即,保证了面板组件的外观颜色为白色,提升了面板组件的外观可视性及整洁性;遮光层包括黑色遮光层,黑色遮光层具有吸光的作用,故,经过黑色遮光层的非显示区的光线被吸收,进而使得光线只能透过第一镂空显示区,该结构设置有利于防止不必要的光线被反射至透光本体,同时可避免非显示区的电子器件等透过遮光层显露出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透光本体为塑料透光本体或玻璃透光本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塑料透光本体或玻璃透光本体具有很好的透光性,且材料易得,生产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线控器,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面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控器,因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面板组件,因此具有上述面板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做一一陈述。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面板组件;或如第二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线控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因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面板组件或如第二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线控器,因此具有上述面板组件或线控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做一一陈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面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面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线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面板组件,10透光层,102第二镂空显示区,104第一白色透光层,106第二白色透光层,108第三透光层,110第四透光层,112第一区域,114第二区域,20遮光层,202第一镂空显示区,2线控器,21后盖,22前盖,23主控板,24灯光罩,25 PCB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面板组件1、线控器2、及空调器。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面板组件1,用于线控器2,包括:透光本体;透光层10,设置于透光本体的一侧;遮光层20,设置于透光层10上,遮光层20设置有第一镂空显示区202;透光层10被划分为相连接的第一区域112和第二区域114,第一区域112与第一镂空显示区202相对而设,第二区域114的厚度大于等于第一区域112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板组件1包括:透光本体、透光层10和遮光层20。通过合理设置透光层10的结构,使得透光层10被划分为相连接的第一区域112和第二区域114,并使第一区域112与第一镂空显示区202相对而设,第二区域114的厚度大于等于第一区域112的厚度,这样,在保证面板组件1整体外形尺寸及使用性能的情况下,减薄了与第一镂空显示区202相对应的第一区域112的厚度,且由于第一区域112具有透光作用,故,在线控器2的灯光罩24未被点亮的情况下,用户仍可通过面板组件1看到显示的字符图案;进一步地,而当灯光罩24被点亮时,光线在遮光层20的非显示区被吸收,光线只能通过第一镂空显示区202,故,通过第一镂空显示区202限制了光线的投射区域,有利于防止不必要的光线被反射至透光本体,同时可避免非显示区的电子器件等透过遮光层20显露出来,保证了面板组件1的外观可视性及美观性,而后,通过第一镂空显示区202的光线投射到第一区域112上,由于第一区域112在具有透光性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挡光作用,故,透光层10可吸收多余光线,进而减少经过透光本体的光线中的散射光,避免显示的字符图案出现重影和光晕的问题,提高了产品显示的清晰度。

同时,如图1所示,可以通过设置使得第一区域112的厚度小于第二区域114的厚度。亦可整体减薄透光层10的厚度,如图2所示,使得第一区域112和第二区域114等厚,即,在保证面板组件1的使用性能及整体外形尺寸的情况下,最大化地减小透光层10的厚度,这样,就可利用透光层10的透光性来实现在灯光罩24未被点亮的情况下,用户仍可通过面板组件1看到显示的字符图案的目的。且由于减薄了透光层10或第一区域112的厚度,因而减少了材料的投入,进而可降低生产成本。其中,如图3所示,透光层10设置于透光本体朝向灯光罩24的一侧。

具体地,透光层10全部覆盖透光本体的一侧;遮光层20的外边缘与透光层10的外边缘对应设置。其中,透光本体为亚克力板,灯光罩24为LED灯光罩。

具体地,多个第一镂空显示区202的形状各不相同,或多个第一镂空显示区202中的部分第一镂空显示区的形状相同,或多个第一镂空显示区202的形状相同。当然,亦可第一镂空显示区202的数量为1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基于第二区域114的厚度大于第一区域112的厚度的情况下,第一区域112为透光层10朝向遮光层20的一侧和/或透光层10朝向透光本体的一侧局部凹陷所形成的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基于第二区域114的厚度大于第一区域112的厚度的情况下,通过设置使得第一区域112为透光层10朝向遮光层20的一侧和/或透光层10朝向透光本体的一侧局部凹陷所形成的结构,即,可根据具体实际使用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第一区域112的结构,如,第一区域112为透光层10朝向遮光层20的一侧局部凹陷所形成的结构,或第一区域112为透光层10朝向透光本体的一侧局部凹陷所形成的结构,或第一区域112为第一区域112为透光层10朝向遮光层20的一侧及透光层10朝向透光本体的一侧局部凹陷所形成的结构,局部凹陷来实现减薄第一区域112的厚度的目的,进而使得第二区域114的厚度大于第一区域112的厚度。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透光本体的一侧涂覆第二白色透光层106,并进行烘干处理;在第二白色透光层106上涂覆第一白色透光层104,并进行烘干处理;在第一白色透光层104上涂覆遮光层20,并进行烘干处理。利用镭雕加工的方式按照显示图案镭雕出第一镂空显示区202及镭雕去除部分第一白色透光层104,进而形成第一区域112,如,使得第一区域112的厚度与第二区域114的厚度的比值为0.75,这样就能达到在灯光罩24未被点亮的情况下用户可通过面板组件1看到显示的字符图案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基于第二区域114的厚度大于第一区域112的厚度的情况下,透光层10包括:第一透光层,第一透光层设置有与第一镂空显示区202相对应的第二镂空显示区102;第二透光层,第一透光层位于第二透光层和遮光层20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基于第二区域114的厚度大于第一区域112的厚度的情况下,透光层10包括第一透光层和第二透光层,通过使第一透光层的第二镂空显示区102与第一镂空显示区202相对而设,以减薄与第一镂空显示区202相对应的透光层10的厚度,由于第二透光层具有透光作用,故,在线控器2的灯光罩24未被点亮的情况下,用户仍可通过面板组件1看到显示的字符图案。

具体地,在透光本体的一侧通过网版丝印的方式涂覆白色透光层,并进行烘干处理,使得透光本体为白色透光本体,即,保证了面板组件1的外观颜色为白色,并通过烘干的方式使得涂覆的白色透光层干燥后再进行后续层的涂覆;进一步地,在白色透光层的一侧通过网版丝印的方式涂覆第二透光层,并进行烘干处理;进一步地,在第二透光层的一侧通过网版丝印的方式涂覆第一透光层,并进行烘干处理。第一透光层设置有第二镂空显示区102,第一镂空显示区202与第二镂空显示区102对应设置,以避免通过面板组件1显示的字符图案产生重影的情况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基于第二区域114的厚度等于第一区域112的厚度的情况下,透光层10包括:第三透光层108;第四透光层110,第三透光层108位于第四透光层110和遮光层20之间;其中,第三透光层108的厚度不等于第四透光层110的厚度。

在该实施例中,基于第二区域114的厚度等于第一区域112的厚度的情况下,透光层10包括第三透光层108和第四透光层110,由于第三透光层108的厚度不等于第四透光层110的厚度,故,在保证面板组件1的使用性能及整体外形尺寸的情况下,最大化地减薄了透光层10的厚度,这样,就可利用第三透光层108和第四透光层110的透光性来实现在线控器2的灯光罩24未被点亮的情况下,用户仍可通过面板组件1看到显示的字符图案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基于第二区域114的厚度大于第一区域112的厚度的情况下,第二区域114的厚度与第一区域112的厚度比值大于1,且小于等于2。

在该实施例中,基于第二区域114的厚度大于第一区域112的厚度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设置第二区域114的厚度与第一区域112的厚度的比值,使得比值大于1,且小于等于2,这样,可在保证面板组件1整体外框厚度及使用性能的情况下减薄了第一区域112的厚度。若第二区域114的厚度与第一区域112的厚度的比值大于2,说明第一区域112的厚度过薄,这样,在灯光罩24被点亮时会减弱第一区域112对光线的阻挡作用,故,通过面板组件1看到的字符图案具有重影和光晕的问题,致使用户体验差。具体地,第二区域114的厚度与第一区域112的厚度比值为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区域112的厚度与遮光层20的厚度的比值满足:1至1.8。

在该实施例中,若第一区域112的厚度与遮光层20的厚度的比值小于1,则第一区域112的厚度较薄,这样,在灯光罩24被点亮时会减弱第一区域112对光线的阻挡作用,故,通过面板组件1看到的字符图案具有重影和光晕的问题,致使用户体验差;若第一区域112的厚度与遮光层20的厚度的比值大于1.8,则第一区域112的厚度较厚,第一区域112的透光性随之变差,故,无法实现在灯光罩24未被点亮的情况下,用户仍可通过面板组件1看到显示的字符图案的目的。具体地,第一区域112的厚度与遮光层20的厚度的比值为1.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透光层10包括白色透光层;遮光层20包括黑色遮光层。

在该实施例中,透光层10包括白色透光层,在保证透光层10的透光作用的情况下使得透光本体为白色透光本体,即,保证了面板组件1的外观颜色为白色,提升了面板组件1的外观可视性及整洁性;遮光层20包括黑色遮光层,黑色遮光层具有吸光的作用,故,经过黑色遮光层的非显示区的光线被吸收,进而使得光线只能透过第一镂空显示区202,该结构设置有利于防止不必要的光线被反射至透光本体,同时可避免非显示区的电子器件等透过遮光层20显露出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透光本体为塑料透光本体或玻璃透光本体。

在该实施例中,塑料透光本体或玻璃透光本体具有很好的透光性,且材料易得,生产成本低。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线控器2,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面板组件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控器2,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面板组件1,因此具有上述面板组件1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做一一陈述。

具体实施例中,线控器2包括:后盖21、前盖22、主控板23、灯光罩24及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板。其中,后盖21通过卡扣与前盖22固定在一起;主控板23通过螺钉和卡扣固定在前盖22内;灯光罩24固定在主板上;PCB板25为触摸PCB板,触摸PCB板粘贴在面板组件1上;面板组件1粘贴在前盖22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三方面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面板组件1;或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线控器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面板组件1,或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线控器2,因此具有上述面板组件1或线控器2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做一一陈述。

具体实施例中,面板组件1或线控器2还可以用于任何需要具有显示功能的家用电器上。例如,微波炉、冰箱、洗衣机、抽湿机及加湿器等等。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