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框组件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3222发布日期:2019-11-08 23:08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后面框组件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后面框组件及一种空调。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空调,其后面框组件大致分成上壳体组件1、下壳体组件3和上壳体组件1与下壳体组件3上下之间的中间支撑部件2这三部分,上壳体组件1与下壳体组件3之间通过中间支撑部件2相连,中间支撑部件2的内部形成有供下壳体组件3内的空气处理模块向室内排风的新风风道,这样的结构组成零部件多,装配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面框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后面框组件的空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面框组件,用于空调,所述后面框组件包括:新风风道;后面框,所述新风风道设于所述后面框的内侧,其中,所述后面框的内侧形成有适于容纳温度调节模块的第一空间和适于容纳空气处理模块的第二空间,所述新风风道位于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之间,且所述新风风道配置为供所述空气处理模块排风。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后面框组件,在后面框的内侧容置有新风风道,且后面框的内侧形成空间用于安装空气处理模块和温度调节模块,较现有技术中下壳体组件、上壳体组件和中间支撑部件拼合形成的结构而言,在实现装配、容纳、导风目的的同时,结构更简单,零部件更少,且组装也更方便。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后面框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之间上下分布;所述后面框组件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二空间及所述新风风道对应,且所述加强件对应于所述第一空间的部位及所述加强件对应于所述第二空间的部位分别与所述后面框相连。

在本方案中,后面框组件还包括加强件,加强件对应于第一空间的部位及加强件对应于第二空间的部位分别与后面框相连,这样,一方面,加强件可对后面框进行上下支撑加强,使得后面框抗弯折力能力提升,不容易产生塌陷、弯曲等变形,产品质量更好,且本结构在向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中位于上侧的一个内安装相应的空气处理模块或温度调节模块时,由于后面框通过加强件得到刚度强化,从而无需再另外安排工人把扶固定后面框,组装更加便捷,也降低了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利用加强件还对新风风道有效地避空防护,防止空调内位于新风风道上侧的零部件的重力作用到新风风道上,这样一来,新风风道受到的压紧作用减小,对新风风道的强度要求也相应降低,使得新风风道可以更灵活地选材,利于降低产品成本,且这也使得新风风道的受损风险性也极大地降低,利于提升产品的良品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后面框具有框口,所述后面框在所述框口相对的两侧的侧边上分别设有所述加强件。

在本方案中,后面框在框口相对的两侧的侧边上分别设有加强件,对于后面框的抗弯折强化效果更好,且也更方便于对加强件与后面框组装。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新风风道上形成有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所述第一连接边与所述后面框相连,所述第二连接边与所述加强件相连。

在本方案中,新风风道通过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实现与后面框及加强件相连,一方面,使得新风风道的固定更可靠,另一方面,利用新风风道与后面框的连接,可以利于保证新风风道与空气处理模块的衔接精度及与后面框上的新风出风口之间的衔接精度,这样可以相应降低漏风风险,利用新风风道与加强件连接,这样,可使得加强件与新风风道的相对位置精度更有保障,使得加强件对新风风道的避空防护效果更可靠,降低新风风道的压损风险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后面框上设有凸耳,所述新风风道上形成有凸边,所述凸边搭靠在所述凸耳上,使所述后面框支撑所述新风风道。

在本方案中,凸边搭靠在凸耳上,使后面框支撑新风风道,这样,新风风道与后面框的连接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有利于提升组装速度,缩短安装时间。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新风风道具有供气流通过的通道,所述通道具有进口和出口,且沿所述进口向所述出口的方向,所述通道的流通面积先减小后增大。

在本方案中,新风风道具有供气流通过的通道,通道为气流提供流通导向,且沿进口向出口的方向通道的流通面积先减小后增大,这样可以起到顺风整流的效果,降低新风风道内的气流噪音,且可形成文丘里效应,提升新风风道的导风效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通道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通道的内壁面的交线形成为所述通道的型线,所述型线包括第一弧线段、第二弧线段及直线段,所述直线段位于所述第一弧线段与第二弧线段之间。

在本方案中,设置通道的型线包括直线段和位于直线段两端的第一弧线段和第二弧线段,使得流经通道的气流在通道的壁面上形成弧线-直线-弧线的流动形态,利于气流理顺,实现降低新风风道内的气流噪音。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弧线段比所述第二弧线段靠近于所述进口,所述第二弧线段比所述第一弧线段靠近于所述出口,其中,所述第一弧线段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弧线段的曲率。

在本方案中,第一弧线段的曲率大于第二弧线段的曲率,这样,可使通道内邻近于进口处的气体静压能大于邻近于出口处的气体静压能,利用压差进一步促进气流流动,提升导风效率,同时,降低风阻噪音。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新风风道上形成有供所述新风风道插接装配的第一插接环和第二插接环,所述第一插接环限定出所述进口,所述第二插接环限定出所述出口。

本方案中,第一插接环限定出进口,第二插接环限定出出口,这样,实现新风风道通过第一插接环及第二插接环进行插接组装的同时,可使得新风风道在进口和出口处的衔接过渡更自然,保证产品装配方便性的同时,避免进、出口噪音激增问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新风风道为注塑件。

在本方案中,新风风道为注塑件,可以降低产品成本,也利于新风风道、后面框组件甚至空调减重,且其中,通过将新风风道设于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利用加强件对新风风道形成避空防护,这样,随着新风风道的受载情况的改善,注塑件足以满足对新风风道的强度需求,也不会出现新风风道被压损的问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后面框为一体成型部件。

在本方案中,后面框为一体成型部件,较现有的后面框为上壳体组件、下壳体组件及中间支撑部件所组成的三段式组合结构而言,省去了后面框的组装步骤,使得产品的生产工艺更简化,产品生产效率更高,同时具有外观连续性更好、更美观的优点。

且本结构利用加强件对该一体成型的后面框进行上下支撑加强,使得后面框抗弯折力能力提升,后面框不容易产生塌陷、弯曲变形,产品质量更好,且本结构在向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中位于上侧的一个内安装相应的空气处理模块或温度调节模块时,由于后面框通过加强件得到刚度强化,从而无需再另外安排工人把扶固定后面框,组装更加便捷,也降低了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后面框组件;温度调节模块,设在所述后面框组件的第一空间中;空气处理模块,设在所述后面框组件的第二空间中。

可选地,温度调节模块包括蒸发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后面框组件,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现有后面框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后面框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后面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所示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所示后面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所示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所示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中所示E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2中所示加强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所示F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2中所示新风风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2中所示新风风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所示C-C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的部分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其中,图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上壳体组件1,中间支撑部件2,下壳体组件3。

其中,图2至图17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新风风道100,第一连接边110,第二连接边120,第一凸边130A,第二凸边130B,通道140,进口141,出口142,型线150,第一弧线段151,第二弧线段152,直线段153,第一插接环161,第二插接环162,

后面框200,第一空间210,第二空间220,框口230,侧边231,第一凸耳250A,第二凸耳250B,滑槽251,连接耳252,连接孔2521,连接柱260,螺纹孔261,插舌270,台阶部281,固定孔282,

加强件300,通孔310,插口320,避让孔330,

格栅400,

空调500,第一前面框510,第二前面框520,装饰板530,温度调节模块540,蒸发器541,风机542,导风罩550,开口56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2至图1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后面框组件及空调500。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后面框组件,包括:新风风道100及后面框200。

具体地,如图2所示,后面框组件用于空调,其中新风风道100为一体成型部件;新风风道100设于后面框200的内侧,其中,后面框200的内侧形成有适于容纳温度调节模块540的第一空间210和适于容纳空气处理模块的第二空间220,新风风道100位于第一空间210与第二空间220之间,且新风风道100配置为供空气处理模块排风。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后面框组件,在后面框200的内侧容置有新风风道100,且后面框200的内侧形成空间用于安装空气处理模块和温度调节模块,较现有技术中下壳体组件3、上壳体组件1和中间支撑部件2拼合形成的结构而言,在实现装配、容纳、导风目的的同时,结构更简单,零部件更少,且组装也更方便。

在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新风风道100为一体成型部件。

更具体而言,现有的中间支撑部件2是由多个部件拼合形式的组合件,且中间支撑部件2内所形成的新风风道也相应为拼合形成的多段式组合结构,存在新风风道装配工艺复杂、密封性不可靠、导风性能差等问题。

在本方案中,后面框200的内侧设置一体成型的新风风道100用于供空气处理模块排风这样,较现有技术中拼合形成的多段式新风风道结构而言,一体式的新风风道100结构更简单,无需繁琐的拼装过程,使得产品的组装工艺改善,利于提高产品的装配效率,也更利于保证新风风道100与后面框200的组装适配精度,避免新风风道100与后面框200的适配性受新风风道100拼合精度干扰,从而实现新风风道100在后面框200的内侧更精确地装配,使得新风风道100导风精确性提升,同时,一体成型的新风风道100的内表面基本不会出现接缝,这使得新风风道100内的风阻及风阻噪音较小,提升了新风风道100的导风性能,也避免了接缝位置漏风的问题。

在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第一空间210与第二空间220之间上下分布;后面框组件还包括加强件300,加强件300与第一空间210、第二空间220及新风风道100对应,且加强件300对应于第一空间210的部位及加强件300对应于第二空间220的部位分别与后面框200相连。这样,一方面,加强件300可对后面框200进行上下支撑加强,使得后面框200抗弯折力能力提升,不容易产生塌陷、弯曲等变形,产品质量更好,且本结构在向第一空间210和第二空间220中位于上侧的一个内安装相应的空气处理模块或温度调节模块540时,由于后面框200通过加强件300得到刚度强化,从而无需再另外安排工人把扶固定后面框,组装更加便捷,也降低了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利用加强件300还对新风风道100有效地避空防护,防止空调内位于新风风道100上侧的零部件的重力作用到新风风道100上,这样一来,新风风道100受到的压紧作用减小,对新风风道100的强度要求也相应降低,使得新风风道100可以更灵活地选材,利于降低产品成本,且这也使得新风风道100的受损风险性也极大地降低,利于提升产品的良品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后面框200为中部向后凹陷、左右两条侧边231向前延伸的凹腔结构,后面框200的左右两条侧边231之间间隔限定出框口230,后面框200的左右两条侧边231上分别设有加强件300。这样,两个加强件300对后面框200上下支撑可以基本保证后面框200稳定,使得后面框200的抗弯折强化效果更好,且也更方便于对加强件300与后面框200组装。

具体地,如图6和图9所示,后面框200上设有螺纹孔261,如图11所示,加强件300上设有通孔310,螺纹紧固件穿过通孔310并与螺纹孔261螺纹连接,将加强件300锁定于后面框200,有效保证后面框200与加强件300的连接可靠性,产品的稳定性更好。

更详细地,如图9所示,后面框200上一体成型有连接柱260,螺纹孔261设于连接柱260上。这样更利于保障螺纹连接件与螺纹孔261的配合长度,提升加强件300与后面框200的螺纹连接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6、图9和图10所示,后面框200上设有插舌270,如图11所示,加强件300上设有插口320,插舌270插接于插口320。便于加强件300与后面框200之间快速便捷地进行定位和预固定,提升产品的组装便利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后面框200上设有凸耳,新风风道100上形成有凸边,凸边搭靠在凸耳上,使后面框200支撑新风风道100。这样,凸边搭靠在凸耳上,使后面框200支撑新风风道100,这样,新风风道100与后面框200的连接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有利于提升组装速度,缩短安装时间。

更详细地,如图6所示,后面框200的内壁面位于第一空间210与第二空间220之间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凸耳250A和第二凸耳250B,第一凸耳250A位于第二凸耳250B的上方且与第二凸耳250B之间上下间隔以限定出滑槽251,新风风道100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向侧方凸伸的凸边,新风风道100上端的凸边搭靠于第一凸耳250A,新风风道100下端的凸边搭靠于第二凸耳250B,使得新风风道100可以沿第一凸耳250A和第二凸耳250B滑入安装于后面框200的内侧,并且实现后面框200对新风风道100支撑。

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凸耳250A为两段式结构,第一凸耳250A的两段对应设于后面框200相对的两个侧壁面上,且第一凸耳250A的两段与后面框200位于第一凸耳250A的两段之间的部位平滑过渡,并与新风风道100的外周轮廓适配,这样,新风风道100与滑槽251形成嵌插适配,使得新风风道100在滑槽251内自动定位,且使得新风风道100在滑槽251内不易晃动,从而提升新风风道100的装配精度和装配稳定性。

进一步地,加强件300的部分位于滑槽251的侧方,并与滑槽251连接。这样,加强件300对后面框200的滑槽251部位相应起到定型支撑作用,可以更可靠地对新风风道100避空防护。

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强件300与滑槽251之间也可不连接。

更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第一凸耳250A和第二凸耳250B上分别构造有台阶部281,台阶部281上设有固定孔282,加强件300对应于台阶部281的部位与台阶部281的适配,且如图10所示,加强件300上设有对应于固定孔282的避让孔330,螺钉穿过避让孔330后旋入固定孔282内,以锁定加强件300与台阶部281。通过将加强件300靠压在台阶部281上并与台阶部281的形状保持契合,这样可利于强化加强件300与滑槽251的连接稳定性,且可使得避让孔330与固定孔282之间快速定位,简化产品的组装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新风风道100与后面框200连接,且与加强件300连接。

如图12所示,新风风道100上形成有第一连接边110和第二连接边120,第一连接边110与后面框200相连,第二连接边120与加强件300相连。一方面,使得新风风道100的固定更可靠,另一方面,利用新风风道100与后面框200的连接,可以利于保证新风风道100与空气处理模块的对应衔接精度及新风风道100与新风出风口之间的对应衔接精度,这样可以相应降低漏风风险,利用新风风道100与加强件300连接,这样,可使得加强件300与新风风道100的相对位置精度更有保障,使得加强件300对新风风道100的避空防护效果更可靠,降低新风风道100的压损风险性。

具体地,第一连接边110与第二连接边120分别通过螺钉与后面框200及加强件300固定。当然,本方案也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设计第一连接边110与后面框200之间卡接连接,第二连接边120与加强件300之间卡接连接。

更详细地,如图8所示,后面框200在第二凸耳250B上设有连接耳252,连接耳252上形成有连接孔2521,第一连接边110形成于新风风道100的后端,新风风道100在滑槽251内安装到位时,连接耳252刚好对应第一连接边110,利用螺钉穿过连接孔2521将连接耳252与第一连接边110固定,以锁定新风风道100与后面框200。

另外,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二连接边120可具体包括形成于新风风道100的前端左右两侧的翻边,新风风道100在滑槽251内安装到位时,第二连接边120刚好搭靠在后面框200左右两侧的加强件300上,利用螺钉将加强件300与第二连接边120固定,以锁定新风风道100与加强件300。

更优选地,如图12所示,新风风道100的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连接边120,新风风道100的下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连接边120,新风风道100上端和下端的第二连接边120分别与加强件300连接,这样,加强件300可对新风风道100上下支撑加强,避免新风风道100受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4所示,新风风道100具有供气流通过的通道140,通道140具有进口141和出口142,且沿进口141向出口142的方向,通道140的流通面积先减小后增大。利用通道140可为气流提供流通导向,其中,通过设计沿进口141向出口142的方向通道140的流通面积先减小后增大,这样,可以起到顺风整流的效果,降低新风风道100内的气流噪音,且可形成文丘里效应,提升新风风道100的导风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4所示,通道140的中心线(或称轴线)所在的平面与通道140的内壁面的交线形成为通道140的型线150,型线150包括第一弧线段151、第二弧线段152及直线段153,直线段153位于第一弧线段151与第二弧线段152之间。设置通道140的型线150包括直线段153和位于直线段153两端的第一弧线段151和第二弧线段152,使得流经通道140的气流在通道140的壁面上形成弧线-直线-弧线的流动形态,利于气流理顺,实现降低新风风道100内的气流噪音。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第一弧线段151比第二弧线段152更靠近于进口141,第二弧线段152比第一弧线段151更靠近于出口142,其中,第一弧线段151的曲率大于第二弧线段152的曲率。这样,可使通道140内邻近于进口141处的气体静压能大于邻近于出口142处的气体静压能,利用压差进一步促进气流流动,提升导风效率,同时,降低风阻噪音。

更详细地,如图14所示,第一弧线段151部位以S1示意出,第二弧线段152以S2示意出,直线段153以S3示意出,直线段153在第一弧线段151与第二弧线段152之间并与第一弧线段151及第二弧线段152衔接,其中,第一弧线段151从其衔接于直线段153的一端向其另一端逐渐远离通道140的中心线,使得通道140位于第一弧线段151的部位呈喇叭形,且沿靠近进口141的方向该喇叭形的开口逐渐增大;第二弧线段152从其衔接于直线段153的一端向其另一端逐渐远离通道140的中心线(或称轴线),使得通道140位于第二弧线段152的部位呈喇叭形,且沿靠近出口142的方向该喇叭形的开口逐渐增大。从而使得整个通道140呈现为直线段153部位流通面积最小、向两端(两端即进口141端和出口142端)开口逐渐增大的结构,也即,沿进口141向出口142的方向通道的流通面积先减小后增大。可以进一步强化顺风整流的效果及高导风效率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新风风道100上形成有供新风风道100插接装配的第一插接环161和第二插接环162,第一插接环161限定出进口141,第二插接环162限定出出口142。这样,实现新风风道100通过第一插接环161及第二插接环162进行插接组装的同时,可使得新风风道100在进口141和出口142处的衔接过渡更自然,保证产品装配方便性的同时,避免进、出口噪音激增问题。

更详细地,如图16所示,空调500包括导风罩550,该导风罩550位于新风风道100的上方,且导风罩550的下端与第二插接环162嵌插配合并导通,空调500的后面框200或第一前面框510上设有新风出风口,导风罩550上设有与该新风出风口连通的开口560。

空调500下方设有空气处理模块,该空气处理模块上可设置适于与第一插接环161插接装配的插口,使空气处理模块与第一插接环161插接实现组装。

优选地,第一插接环161轴向的一端被连接,轴向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的结构,且从第一插接环161被连接的一端向第一插接环161的自由端,第一插接环161的壁厚逐渐减薄,这样可利于第一插接环161部位脱模,且利于提升第一插接环161的成型质量。

优选地,第二插接环162轴向的一端被连接,轴向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的结构,且从第二插接环162被连接的一端向第二插接环162的自由端,第二插接环162的壁厚逐渐减薄,这样可利于第二插接环162部位脱模,且利于提升第二插接环162的成型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新风风道100为注塑件。可以降低产品成本,也利于新风风道100、后面框组件甚至空调500减重,且其中,通过将新风风道100设于第一空间210与第二空间220之间,利用加强件300对新风风道100形成避空防护,这样,随着新风风道100的受载情况的改善,注塑件足以满足对新风风道100的强度需求,也不会出现新风风道100被压损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后面框200为一体成型部件。较现有的后面框为上壳体组件、下壳体组件及风道组件所组成的三段式组合结构而言,省去了后面框200的组装步骤,使得产品的生产工艺更简化,产品生产效率更高,同时具有外观连续性更好、更美观的优点。且本结构利用加强件300对该一体成型的后面框200进行上下支撑加强,使得后面框200抗弯折力能力提升,后面框200不容易产生塌陷、弯曲变形,产品质量更好,且本结构在向第一空间210和第二空间220中位于上侧的一个内安装相应的空气处理模块或温度调节模块540时,由于后面框200通过加强件300得到刚度强化,从而无需再另外安排工人把扶固定后面框200,组装更加便捷,也降低了人工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后面框组件还包括格栅400,格栅400设在后面框200上,并与第一空间210对应。

更详细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空间210具体配置为容纳温度调节模块540,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作为空调的温度调节模块540(又称室内机模块),其具体可包括蒸发器、风机、接水盘等部件,在形成的空调500内部,蒸发器设于第一空间210中,接水盘位于蒸发器下方,风机位于第一空间210中并与蒸发器相对,风机工作以从室内吸气,并使吸入的气流流经蒸发器后排回室内,实现对室内温度调节。通过设置格栅400与第一空间210对应,可以利用格栅400对第一空间210内的温度调节模块540防尘和防护,且可供空调500切风和导风,其中,通过将格栅400设置于后面框200,还可对后面框200起到强化的作用,提升后面框200的整体强度。

如图2所示,后面框组件还包括格栅400,格栅400设在后面框200上,并与第一空间210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14所示,后面框组件包括新风风道100及后面框200。

新风风道100为一体成型的注塑件,后面框200为一体成型部件,后面框200的内侧形成有适于容纳温度调节模块540的第一空间210和适于容纳空气处理模块的第二空间220,第一空间210与述第二空间220之间上下分布且第一空间210位于第二空间220至上,新风风道100位于第一空间210与第二空间220之间,后面框200对应于第一空间210的部位设有新风出风口,新风风道100与新风出风口连通,且新风风道100配置为供空气处理模块向新风出风口排风,当然,也可将新风出风口设在前面框(如第一前面框510或第二前面框520)上。

后面框组件还包括加强件300,加强件300与第一空间210、第二空间220及新风风道100对应,后面框200为中部向后凹陷、左右两条侧边231向前延伸的凹腔结构,后面框200的左右两条侧边231之间间隔限定出框口230,后面框200的左右两条侧边231上分别设有加强件300,两个加强件300对后面框200上下支撑可以基本保证后面框200稳定,使得后面框200的抗弯折强化效果更好,使位于第一空间210的温度调节模块540固定于后面框200并被加强件300支撑。

更具体地,后面框200上设有与后面框200一体成型的多个连接柱260,多个连接柱260上形成有螺纹孔261,加强件300上设有通孔310,螺纹孔261与通孔310一一对应,螺纹紧固件穿过通孔310并与螺纹孔261螺纹连接,将加强件300锁定于后面框200,有效保证后面框200与加强件300的连接可靠性,产品的稳定性更好。

后面框200上设有插舌270,如图11所示,加强件300上设有插口320,插舌270插接于插口320。便于加强件300与后面框200之间快速便捷地进行定位和预固定,提升产品的组装便利性。

后面框200的内壁面位于第一空间210与第二空间220之间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凸耳250A和第二凸耳250B,第一凸耳250A位于第二凸耳250B的上方且与第二凸耳250B之间上下间隔以限定出滑槽251,新风风道100上设有第一凸边130A和第二凸边130B,第一凸边130A搭靠在第一凸耳250A上,第二凸边130B搭靠在第二凸耳250B上,使后面框200支撑新风风道100。

新风风道100上形成有第一连接边110和第二连接边120,第一连接边110与第二连接边120分别通过螺钉与后面框200及加强件300固定。

后面框200在第二凸耳250B上设有连接耳252,连接耳252上形成有连接孔2521,第一连接边110形成于新风风道100的后端,新风风道100在滑槽251内安装到位时,连接耳252刚好对应第一连接边110,利用螺钉穿过连接孔2521将连接耳252与第一连接边110固定,以锁定新风风道100与后面框200。

关于新风风道100,具体地,新风风道100具有供气流通过的通道,新风风道100上形成有第一插接环161和第二插接环162,第一插接环161限定出通道的进口141且进口141与空气处理模块相连,第二插接环162限定出通道的出口142且出口142与新风出风口相连通,使得新风风道100在进口141和出口142处的衔接过渡更自然,保证产品装配方便性的同时,避免进、出口噪音激增问题。

通道140的中心线所在平面与通道140的内壁面的交线形成为通道140的型线150,设置通道140的型线150包括直线段153和位于直线段153两端的第一弧线段151和第二弧线段152,使得流经通道140的气流在通道140的壁面上形成弧线-直线-弧线的流动形态,利于气流理顺,实现降低新风风道100内的气流噪音,其中,第一弧线段151更靠近进口141,第二弧线段152更靠近出口142,第一弧线段151的曲率大于第二弧线段152的曲率。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5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后面框组件;温度调节模块540,设在后面框组件的第一空间210中;空气处理模块,设在后面框组件的第二空间220中。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500,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后面框组件,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更详细地,如图15、图16所示,温度调节模块540(又称室内机模块),其具体可包括蒸发器541、风机542、接水盘等部件,蒸发器设于第一空间210中,接水盘位于蒸发器下方,风机位于第一空间210中并与蒸发器相对,风机工作以从室内吸气,并使吸入的气流流经蒸发器后排回室内,实现对室内温度调节。

空气处理模块可具体包括过滤单元、PM2.5单元等部件,用于对从室外吸入的新风进行净化处理,并将净化处理后的新风经新风风道100送入室内。当然,空气处理模块还可设置加湿单元,以用于对从室外吸入的新风进行加湿处理,并将加湿处理后的新风经新风风道100送入室内。

后面框组件中,第一空间210位于第二空间220的上方,第一空间210中容置有温度调节模块540,第二空间220中容置有空气处理模块。新风风道100设于温度调节模块540与空气处理模块之间。

进一步地,如图17所示,空调500还包括第一前面框510、第二前面框520和装饰板530,第一前面框510、第二前面框520及装饰板530位于后面框200的前侧,并与后面框200相连,使得第一前面框510、第二前面框520、装饰板530及后面框200合围出空调500的外壳,第一前面框510位于第二前面框520上的上方,并对应于第一空间210,装饰板530位于第一前面框510与第二前面框520之间,并对应于新风风道10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面框组件及空调,后面框的内侧设置一体成型的新风风道用于供空气处理模块排风,较现有技术中拼合形成的多段式新风风道结构而言,一体式的新风风道结构更简单,无需繁琐的拼装过程,使得产品的组装工艺改善,利于提高产品的装配效率,也更利于保证新风风道与后面框的组装适配精度,避免新风风道与后面框的适配性受新风风道拼合精度干扰,从而实现新风风道在后面框的内侧更精确地装配,使得新风风道导风精确性提升,同时,一体成型的新风风道的内表面基本不会出现接缝,这使得新风风道内的风阻及风阻噪音较小,提升了新风风道的导风性能,也避免了接缝位置漏风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