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溢出型电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0817发布日期:2019-12-03 18:19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溢出型电锅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锅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溢出型电锅炉。



背景技术:

北方农村的冬季取暖,一般都是采用燃煤取暖,燃煤取暖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粉尘,给大气污染带来危害,国家已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也一直在强调环境治理,因此在一些新建小区,集中取暖都采用天然气取暖,减少了烟气的排放,但在城市的棚户区和农村地区,采暖一般还是单户模式,而且天燃气没有完全开通到这些地方,采用天燃气取暖无法推广,由于电网覆盖面广,且电加热模式无污染,因此现在大多采用电加热取暖,电锅炉作为北方燃煤取暖改造的首选,电锅炉的原理跟燃气采暖炉的原理相同,通过电或者燃气加热炉内的水,通过小循环泵的循环,使与电锅炉相联通的室内暖气片内的水升温,从而达到加热室内空气的目的。

然而,现有的电锅炉在加热时会产生水蒸气,这些水蒸气会在加热元件中增大压力,当压力值到达一个定值时,则把这些水蒸气逸散出去,这些溢出去的水蒸气,造成了热能浪费,不够节能,浪费电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溢出型电锅炉,具备对溢出的水蒸气再利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电锅炉在加热时会产生水蒸气,这些水蒸气会在加热元件中增大压力,当压力值到达一个定值时,则把这些水蒸气逸散出去,这些溢出去的水蒸气,造成了热能浪费,不够节能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对溢出的水蒸气再利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溢出型电锅炉,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控制元件和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温控器,在加热元件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水管,在加热元件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进水管的外侧且位于加热元件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空心集水壳,所述加热元件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四个分布均匀的蒸汽管。

所述空心集水壳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四个分布均匀的锥形座,在锥形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引流杆,在引流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滴水球,所述空心集水壳的内壁与进水管外侧上均固定连接有分布均匀的引流毛针,所述空心集水壳的内底壁上穿插有四个漏斗管,所述漏斗管的底部与加热元件的内部连通,所述漏斗管的内部设置有浮球,在浮球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隔板。

优选的,所述隔板的外侧开设成倾斜面,且倾斜面与漏斗管的内壁相切,确保漏斗管内部的水没有收集足够时,防止水蒸气从漏斗管的底部通口灌入进入空心集水壳的内部。

优选的,四个所述引流杆均向外侧倾斜,且每个引流杆均与蒸汽管的出口相对应,确保水蒸气正好的吹在引流杆上,一来可以将悬浮在引流杆的水吹掉,而来,水蒸气遇到引流杆也可以液化一部分。

优选的,所述滴水球位于浮球的正上方,可以使水准确的滴落漏斗管的内部,在且两者之间的间距在一至三厘米之间,可以防止浮球过渡的向上漂浮,防止浮球脱离漏斗管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引流毛针呈倒倾斜状,且每个引流毛针的端部均可以将液化的水珠集中起来,并利用重力,水珠快速的低落下来并收集,所述空心集水壳的内底壁上固定安装有倾斜凸台,倾斜凸台的斜面可以加快水珠的滑落,加快对水珠的收集。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远离加热元件的一端均贯穿并延伸至壳体的外侧,便于外接管道的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溢出型电锅炉,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防溢出型电锅炉,冷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加热元件中进行加热,当水温加热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有水蒸气的产生,根据热气上升的原理,水蒸气通过蒸汽管进入空心集水壳的内部,水蒸气首先喷在引流杆上,进行简单的液化,然后水蒸气喷到了进水管的表面上,因为进水管的内部一直都是冷水的进入,所以水蒸气一旦触碰到进水管表面就会快速的液化,液化后的水珠,会随着倒倾斜的引流毛针,慢慢的滑落下来,同时,空心集水壳的内壁也可以液化部分的水蒸气,液化的水珠也会随着倒倾斜的引流毛针滑落下来,最终液化的水珠,因为重力的因素,集中的流入漏斗管中,初始时,水量不足,不能够使浮球漂浮起来,当漏斗管中的水量收集至滴水球的水平位置时,浮球就开始慢慢的上升,同时也会带着隔板上升,因为漏斗管的下端的口径小,上端的口径大,所以漏斗管下端的流速小,再加上持续不断的进入水蒸气,会增加空心集水壳中压力,这种压力会对水量的排出增加一个助力,最终将漏水管中的水量,慢慢的导入加热元件中,防止水蒸气的逸散,实现对水蒸气再次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心集水壳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1壳体、2控制元件、3加热元件、4温控器、5进水管、6出水管、7水泵、8空心集水壳、81锥形座、82引流杆、83滴水球、84引流毛针、85漏斗管、86浮球、87安装座、88隔板、9蒸汽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防溢出型电锅炉,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控制元件2和加热元件3,控制元件2是能够对整个电锅炉进行一个整体的控制,属于现有的技术,加热元件3能够对进去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元件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温控器4,温控器4可以控制加热元件3中的水温,同时也可以保证水的温度是恒温的,在加热元件3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水管5,进水管5是冷水的入口,可以与外接管道相连接,在加热元件3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出水管6,出水管6的热水的出口,同时出水管6可以通过三通接口连接至不同的管道,同时进水管5与出水管6远离加热元件3的一端均贯穿并延伸至壳体1的外侧,便于外接管道的连接,进水管5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水泵7,进水管5的外侧且位于加热元件3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空心集水壳8,空心集水壳8的内底壁上固定安装有倾斜凸台,倾斜凸台的斜面可以加快水珠的滑落,加快对水珠的收集,加热元件3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四个分布均匀的蒸汽管9,蒸汽管9能够将加热元件3中的水蒸气引导至空心集水壳8的内部进行液化。

请参阅图2-3,其中空心集水壳8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四个分布均匀的锥形座81,锥形座81呈倒立安装,便于水的液化低落,在锥形座8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引流杆82,四个引流杆82均向外侧倾斜,且每个引流杆82均与蒸汽管9的出口相对应,确保水蒸气正好的吹在引流杆82上,一来,可以将悬浮在引流杆82的水吹掉,二来,水蒸气遇到引流杆82也可以液化一部分,在引流杆8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滴水球83,滴水球83正好的将液化水滴落在浮球86的顶部,空心集水壳8的内壁与进水管5外侧上均固定连接有分布均匀的引流毛针84,引流毛针84呈倒倾斜状,且每个引流毛针84的端部均可以将液化的水珠集中起来,并利用重力,水珠快速的低落下来并收集,空心集水壳8的内底壁上穿插有四个漏斗管85,漏斗管85的底部与加热元件3的内部连通,漏斗管85用来收集液化水,并再次的导入加热元件3中,进行利用,因为漏斗管85的下端的口径小,上端的口径大,所以漏斗管85下端的流速小,水量不会一下子快速的流走,再加上持续不断的进入水蒸气,会增加空心集水壳8中压力,这种压力会对水量的排出增加一个助力,漏斗管85的内部设置有浮球86,浮球86采用密度小于水的材料制成,确保其能够悬在水面上,滴水球83位于浮球86的正上方,可以使水准确的滴落漏斗管85的内部,在且两者之间的间距在一至三厘米之间,可以防止浮球86过渡的向上漂浮,防止浮球86脱离漏斗管85的内部,在浮球8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87,安装座8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隔板88,隔板88的外侧开设成倾斜面,且倾斜面与漏斗管85的内壁相切,确保漏斗管85内部的水没有收集足够时,防止水蒸气从漏斗管85的底部通口灌入进入空心集水壳8的内部。

工作原理:冷水通过进水管5进入加热元件3中进行加热,当水温加热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有水蒸气的产生,根据热气上升的原理,水蒸气通过蒸汽管9进入空心集水壳8的内部,水蒸气首先喷在引流杆82上,进行简单的液化,然后水蒸气喷到了进水管5的表面上,因为进水管5的内部一直都是冷水的进入,所以水蒸气一旦触碰到进水管5表面就会快速的液化,液化后的水珠,会随着倒倾斜的引流毛针84,慢慢的滑落下来,同时,空心集水壳8的内壁也可以液化部分的水蒸气,液化的水珠也会随着倒倾斜的引流毛针84滑落下来,最终液化的水珠,因为重力的因素,集中的流入漏斗管85中,初始时,水量不足,不能够使浮球86漂浮起来,当漏斗管85中的水量收集至滴水球83的水平位置时,浮球86就开始慢慢的上升,同时也会带着隔板88上升,因为漏斗管85的下端的口径小,上端的口径大,所以漏斗管85下端的流速小,水量不会一下子快速的流走,再加上持续不断的进入水蒸气,会增加空心集水壳8中压力,这种压力会对水量的排出增加一个助力,最终将漏水管85中的水量,慢慢的导入加热元件3中,防止水蒸气的逸散,实现对水蒸气再次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