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密度板纤维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3927发布日期:2020-02-14 15:23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密度板纤维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纤维干燥系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中密度板纤维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中密度纤维板生产流程,原木材经削片、热磨后会经添胶、铺装等一系列工序后热压成型合格的中密度板产品。但在热磨工序之后,铺装工序之前,整个纤维浆料的含水量极高,而含水量过高则会导致后续工序中,纤维板无法热压成型。

在经热磨之后的纤维浆料,含水量在60%-70%左右,为将其含水量控制在10%左右,需经过干燥处理。但现有干燥过程中,多靠人工控制,很难准确控制纤维含水量在10%这一标准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中密度板纤维干燥系统,该系统可自动且有效的干燥纤维浆料并予以准确控制的一种中密度板纤维干燥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其特征在于:热磨机连接排浆管,热交换器出口处通过热风管道与所述排浆管连通,热风机、高温调节阀依次安装于所述热风管道上,干燥管一端与所述排浆管连通,一端连接第一旋风分离器,第二旋风分离器设置于第一旋风分离器下游并与之通过管道及安装于管道上的冷风机相连,料仓安装于第二旋风分离器下部并与铺装机连接,所述铺装机下游设置水分检测仪,所述高温调节阀、水分检测仪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干燥管至少长度120米。水分检测仪固定于可调节高度的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本技术方案干燥过程是利用高温热风在干燥管中与纤维浆料充分混合以对其进行干燥处理。而利用铺装机下游设置的水分检测仪、热交换器出口处的高温调节阀及控制器来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控制过程。该技术方案在干燥纤维的过程中,可自动且精确控制纤维含水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探测成型板坯含水量的控制原理图。

图面说明:1、热磨机,2、排浆管,3、热交换器,4、热风机,5、热风管道,6、高温调节阀,7、干燥管,8、第一旋风分离器,9、冷风机,10、第二旋风分离器,11、料仓,12、铺装机,13、水分检测仪,14、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技术方案结合以上附图详细描述实施例,如图1所示,热磨机1后连接排浆管2,热交换器3出口处通过热风管道5与所述排浆管连通,热风机4、高温调节阀6依次安装于所述热风管道上,干燥管7一端与所述排浆管连通,一端连接第一旋风分离器8,第二旋风分离器10设置于第一旋风分离器下游并与之通过管道及安装于管道上的冷风机9相连,料仓11安装于第二旋风分离器10下部并与铺装机12连接,所述铺装机下游设置水分检测仪13。进一步地,所述干燥管至少长度120米,以确保纤维在该输送过程中充分干燥。水分检测仪固定于可调节高度的支架14上,以便调节水分检测仪的高度,以确保测量值的准确性。如图2所示,高温调节阀、水分检测仪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枝桠材等原料加工中密度纤维板时,会依次经过削片、热磨工序。热磨之后的纤维浆料会流经排浆管2。在排浆管内,纤维浆料与高温气体混合后,共同流经干燥管7。在漫长的干燥管输送过程中,纤维浆料在高温的作用下充分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后的纤维会在第一旋风分离器8中进行分离作业,纤维下沉热气上升排出。经第一旋风分离器分离后的纤维会在冷风机9的作用下继续输送至第二旋风分离器10内再次分离。之后,纤维会被收集于料仓11之中,并在铺装机12作用下铺装成型板坯。

水分检测仪13设置于铺装机12下游,故可准确检测出铺装成型的板坯内具体含水量。水分检测仪将该检测结果发送至控制器,经控制器处理后再通过调节高温调节阀6开合程度来控制高温气体流量,以此来控制干燥管内对纤维浆料的干燥温度,直到水分检测仪检测合格时,高温调节阀不再进行调节。该过程可实时监测调节,自动化程度高,完全取代了人工操作。

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