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5375发布日期:2020-01-24 11:36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冷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冷空调。



背景技术:

水冷空调又叫环保空调、冷风机,是一种近年来兴起的利用自来水的温度来达到冷却室内温度的空调机。水冷空调采用水蒸发效应原理,用物理的方法实现降温,解决了普通空调“氟里昂”排放超标的问题。水冷空调属于蒸发式冷却,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水冷空调现已经在全国各地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水冷空调利用自来水的温度来实现对室内温度的降低,所以自来水的温度决定水冷空调的降温幅度,现有的水冷空调大多是直接往水冷空调的循环管路内通入自来水,然后自来水流经散热水帘来进行降温,由于夏天自来水自身温度相对较高,所以导致水冷空调降温幅度有限,甚至达不到降温的效果,限制了水冷空调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降低水的温度,从而提高水冷空调的降温幅度,扩大水冷空调的使用范围,减少能源消耗,增强客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冷空调,包括外壳、水箱、水泵、散热风机、水冷出风机构和散热管,水箱、散热管、水泵和散热风机均安装于外壳内,水泵的一端通过散热管与水箱或者水冷出风机构中的一个连接,另一端与水箱或者水冷出风机构中的另一个连接,水泵能够将水箱内的水抽取至水冷出风机构,以供水冷出风机构吹出冷风,散热风机的位置与散热管的位置相对应,散热风机能够对散热管进行散热冷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冷空调由于采用了与水泵连接的散热管以及与散热管位置相对应的散热风机,所以能够对散热管内的水进行散热降温,从而提高水冷空调的降温幅度,扩大水冷空调的使用范围,减少能源消耗,增强客户体验。

进一步地,水冷空调还包括隔离筒,外壳相对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隔离筒套设于散热管外,隔离筒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孔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安装孔连通,散热风机安装于第一安装孔内。水在散热管内流动,水的热量会传递到散热管上,散热风机能够带动空气在隔离筒内流动,以对散热管进行风冷,带走散热管上的热量,从而实现对散热管内流动水的散热降温。

进一步地,散热管呈螺旋状,隔离筒呈直筒状,隔离筒的轴线与散热管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以增加隔离筒内散热管的长度,从而增加隔离筒内流动水的体积,使得散热风机能够在同一时间对较多的流动水进行散热降温,并且流动水在隔离筒内流动的时间较长,进行风冷散热的时间也较长,散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

进一步地,散热管的外侧壁与隔离筒的内侧壁抵持。以使散热管的热量能够传递到隔离筒上,散热风机能够带动空气对隔离筒进行风冷散热,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水冷空调还包括两个防尘网,一个防尘网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孔内,另一个防尘网固定安装于第二安装孔内。以防止外界的灰尘或者杂质被吸入隔离筒并附着于散热管上,避免影响散热管的散热,能够起到阻隔和保护的效果。

进一步地,水冷空调还包括进水管,进水管与水箱连接,进水管上设置有开关阀。进水管用于外接水管,以便于向水箱内充水,开关阀能够方便用户打开或者关闭进水管,从而控制进水功能的开启或者暂停,实用性强。

进一步地,水冷出风机构包括壳体、空气压缩机和水冷降温器,空气压缩机和水冷降温器均安装于壳体内,水冷降温器与水泵连接,空气压缩机的位置与水冷降温器的位置相对应,水冷降温器能够对空气压缩机吹出的空气进行水冷。水泵能够将水箱内的水抽取到水冷降温器内,空气压缩机吹出的空气在经过水冷降温器的过程中,水冷降温器利用降温后的水对其进行散热,使其降温后再输出到室内,以降低室内气温。

进一步地,水冷降温器为降温水帘或者重力热管。降温水帘能够在对空气进行降温的过程中增加空气的湿度,重力热管能够吸收空气的热量,提高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水冷出风机构还包括回流管,回流管的一端与水冷降温器连接,另一端与水箱连接。水冷降温器使用后的水能够沿着回流管回流到水箱内,以实现水的循环利用,降低能源消耗。

进一步地,水冷出风机构还包括分散箱,分散箱安装于壳体内,且设置于空气压缩机和水冷降温器之间,分散箱上设置有多个通孔,通孔用于供气流通过。分散箱能够对空气压缩机吹出的空气进行分散,使得空气能够均匀地流动到水冷降温器上,便于水冷降温器对其进行散热降温,提高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水冷空调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水冷空调中外壳内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水冷空调中外壳内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水冷空调中水冷出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水冷空调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水冷空调中水冷出风机构内水冷降温器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水冷空调中水冷出风机构内水冷降温器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水冷空调;110-外壳;111-第一安装孔;112-第二安装孔;120-水箱;121-液位观察窗;130-水泵;131-抽水管;140-散热风机;150-水冷出风机构;151-壳体;152-空气压缩机;1521-进气管;153-水冷降温器;1531-放热端;1532-吸热端;1533-换热箱;154-回流管;155-分散箱;1551-通孔;156-百叶窗;157-储物箱;160-散热管;170-隔离筒;180-进水管;181-开关阀;190-防尘网;200-支撑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冷空调100,用于调节室内气温。其能够降低水的温度,从而提高水冷空调100的降温幅度,扩大水冷空调100的使用范围,减少能源消耗,增强客户体验。

水冷空调100包括外壳110、水箱120、水泵130、散热风机140、水冷出风机构150、散热管160、隔离筒170、进水管180和两个防尘网190。水箱120、散热管160、隔离筒170、水泵130、散热风机140和两个防尘网190均安装于外壳110内,外壳110用于对其进行遮蔽和保护。水泵130的一端通过散热管160与水箱120或者水冷出风机构150中的一个连接,另一端与水箱120或者水冷出风机构150中的另一个连接,水泵130能够将水箱120内的水抽取至水冷出风机构150,以供水冷出风机构150吹出冷风。散热风机140的位置与散热管160的位置相对应,散热风机140能够对散热管160进行散热冷却,以降低进入水冷出风机构150的水的温度,从而提高水冷出风机构150的降温幅度,使得水冷出风机构150吹出的冷风温度更低,增强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水泵130的一端通过散热管160与水箱120连接,另一端与水冷出风机构150连接,水箱120、散热管160、水泵130和水冷出风机构150依次连接,散热管160设置于水泵130和水箱120之间,水泵130远离散热管160的一端设置有抽水管131,抽水管131与水冷出风机构150连接,水箱120内的水在水泵130的作用下被抽入到水冷出风机构150内,水在散热管160内流动时,散热风机140对其进行散热降温。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水泵130的一端通过散热管160与水冷出风机构150连接,另一端与水箱120连接,水箱120、水泵130、散热管160和水冷出风机构150依次连接,散热管160设置于水泵130和水冷出风机构150之间,同样能够降低进入水冷出风机构150的水的温度。

值得注意的是,外壳110相对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1和第二安装孔112,隔离筒170套设于散热管160外,隔离筒170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孔111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安装孔112连通,散热风机140安装于第一安装孔111内。水在散热管160内流动,水的热量会传递到散热管160上,散热风机140能够带动空气在隔离筒170内流动,以对散热管160进行风冷,带走散热管160上的热量,从而实现对散热管160内流动水的散热降温。

本实施例中,散热风机140用于将外界空气抽入第一安装孔111,并带动空气朝靠近第二安装孔112的方向流动,最终从第二安装孔112排出,在此过程中,流动的空气能够对散热管160进行风冷散热。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散热风机140用于将外界空气抽入第二安装孔112,并使其朝靠近第一安装孔111的方向流动,最终从第一安装孔111排出,同样能够实现对散热管160的风冷。

需要说明的是,散热管160呈螺旋状,隔离筒170呈直筒状,隔离筒170的轴线与散热管160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以增加隔离筒170内散热管160的长度,从而增加隔离筒170内流动水的体积,使得散热风机140能够在同一时间对较多的流动水进行散热降温,并且流动水在隔离筒170内流动的时间较长,进行风冷散热的时间也较长,散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本实施例中,散热管160的外侧壁与隔离筒170的内侧壁抵持,以使散热管160的热量能够传递到隔离筒170上,散热风机140能够带动空气对隔离筒170进行风冷散热,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两个防尘网190均安装于外壳110的侧壁上,其中,一个防尘网190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孔111内,另一个防尘网190固定安装于第二安装孔112内。以防止外界的灰尘或者杂质被吸入隔离筒170并附着于散热管160上,避免影响散热管160的散热,能够起到阻隔和保护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进水管180与水箱120连接,进水管180上设置有开关阀181。进水管180用于外接水管,以便于向水箱120内充水,开关阀181能够方便用户打开或者关闭进水管180,从而控制进水功能的开启或者暂停,实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水箱120的侧壁上设置有液位观察窗121,液位观察窗121由透明材料制成,液位观察窗121用于供用户观察水箱120内水的多少,便于用户及时通过进水管180向水箱120内加水,方便实用。

本实施例中,外壳110的底部设置有四个支撑底座200,四个支撑底座200间隔设置,以对外壳110进行支撑。外壳110通过支撑底座200放置于地面上,支撑底座200能够提高外壳110放置于地面上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请结合参照图4和图5,水冷出风机构150包括壳体151、空气压缩机152、水冷降温器153、回流管154和分散箱155。空气压缩机152、分散箱155和水冷降温器153均安装于壳体151内,水冷降温器153与水泵130连接,空气压缩机152的位置与水冷降温器153的位置相对应。具体地,空气压缩机152设置有进气管1521,空气压缩机152能够通过进气管1521吸入外界空气,并将其向水冷降温器153的方向吹出,水冷降温器153能够对空气压缩机152吹出的空气进行水冷。水泵130能够将水箱120内的水通过散热管160和抽水管131抽取到水冷降温器153内,空气压缩机152吹出的空气在经过水冷降温器153的过程中,水冷降温器153利用降温后的水对其进行散热,使其降温后再输出到室内,以降低室内气温。

需要说明的是,分散箱155设置于空气压缩机152和水冷降温器153之间,分散箱155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551,通孔1551用于供气流通过。分散箱155能够对空气压缩机152吹出的空气进行分散,使得空气能够均匀地流动到水冷降温器153上,便于水冷降温器153对其进行散热降温,提高散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回流管154的一端与水冷降温器153连接,另一端与水箱120连接。水冷降温器153使用后的水能够沿着回流管154回流到水箱120内,以实现水的循环利用,降低能源消耗。

本实施例中,水冷降温器153为降温水帘,降温水帘能够在对空气进行降温的过程中增加空气的湿度。水在水泵130的作用下被抽取到水冷降温器153的顶部,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水冷降温器153的表面均匀地流下,使得水冷降温器153的整个表面均匀地湿润,水流到水冷降温器153底部后,通过回流管154回流至水箱120。当空气压缩机152吹出的空气穿过水冷降温器153时,空气中大量的湿热转化为潜热,使得进入室内的空气从干球温度降低接近湿球温度,增加了空气的湿度,使得干燥的热空气变为洁净的凉爽空气,从而起到降温增湿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壳体151的侧壁上设置有百叶窗156,百叶窗156的位置与水冷降温器153的位置相对应,且设置于水冷降温器153远离分散箱155的一侧,通过水冷降温器153降温后的空气穿过百叶窗156进入室内,百叶窗156能够降低风速,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并且能够遮蔽水冷降温器153,提高美观度。

本实施例中,壳体151内设置有储物箱157,储物箱157设置于百叶窗156的下方,储物箱157用于存放物品,以增强整个水冷空调100的功能性。

本实施例中,壳体151的底部设置有四个支撑底座200,四个支撑底座200间隔设置,以对壳体151进行支撑。壳体151通过支撑底座200放置于地面上,支撑底座200能够提高壳体151放置于地面上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水冷空调100,水箱120、散热管160、水泵130和散热风机140均安装于外壳110内,水泵130的一端通过散热管160与水箱120或者水冷出风机构150中的一个连接,另一端与水箱120或者水冷出风机构150中的另一个连接,水泵130能够将水箱120内的水抽取至水冷出风机构150,以供水冷出风机构150吹出冷风,散热风机140的位置与散热管160的位置相对应,散热风机140能够对散热管160进行散热冷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冷空调100由于采用了与水泵130连接的散热管160以及与散热管160位置相对应的散热风机140,所以能够对散热管160内的水进行散热降温,从而提高水冷空调100的降温幅度,扩大水冷空调100的使用范围,减少能源消耗,增强客户体验。

第二实施例

请结合参照图6和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冷空调100。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水冷降温器153替换为重力热管。

值得注意的是,水冷降温器153为重力热管,重力热管能够吸收空气的热量,提高散热效率。水冷降温器153相对设置有放热端1531和吸热端1532,空气压缩机152的位置与吸热端1532的位置相对应,当空气压缩机152吹出的空气穿过吸热端1532时,吸热端1532能够吸收空气的热量,并将该热量传递到放热端1531,从而降低出风空气的温度。放热端1531外密封设置有换热箱1533,水箱120通过水泵130与换热箱1533连接,经过风冷散热的水在水泵130的作用下被抽入换热箱1533,并与换热箱1533内的放热端1531进行热交换,以快速吸收放热端1531的热量,实现放热端1531的快速冷却,从而提高整个水冷降温器153的散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回流管154与换热箱1533连接,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的水通过回流管154回流至水箱120,实现水的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有益效果与第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