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7651发布日期:2020-01-21 22:34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湿器,具体是一种便携式加湿器。



背景技术:

现有加湿器,有部分通过电磁阀控制雾化腔的进水,即当雾化腔需要加水时,电磁阀中的线圈通电再配合金属棒产生磁场,磁场驱动阀芯活动,以打开储水腔与雾化腔之间的水口,实现雾化腔的补水;完成加水后,线圈断电,磁场消失,阀芯在弹簧的作用下弹性复位;实际使用过程中,水会流经金属棒、阀芯或弹簧,长时间使用后金属棒和阀芯容易被腐蚀,弹簧容易生锈,阀腔内容易结垢,上述种种问题缺陷都会造成电磁阀失效,导致储水腔漏水或补水困难。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携式加湿器,该加湿器中电磁阀采用上置式结构,有效避免水对电磁阀内部零件造成影响,保证电磁阀的性能可靠,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便携式加湿器,包括可折叠的外壳组件、及设置于外壳组件底部的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通过下壳体连接底座组件,上壳体内腔与下壳体内腔共同构成储水腔;折叠状态下,底座组件收纳于上壳体内腔,下壳体置于上壳体内壁与底座组件外壁之间;所述底座组件上设有雾化腔,雾化腔上方设置有电磁阀;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储水腔与雾化腔之间的储水底板,储水底板上设置有连通储水腔的腔体进水口,电磁阀设置于储水底板上,腔体进水口通过输水管连接电磁阀上的阀体进水口,电磁阀上的阀体出水口连通雾化腔。

所述电磁阀包括主阀体、导磁件和阀芯;所述阀体进水口和阀体出水口分别设置于主阀体下部;所述导磁件固定设置于主阀体内腔上部,导磁件外侧绕设有电磁线圈;所述阀芯活动式设置于主阀体内腔,阀芯位于导磁件与阀体进水口和/或阀体出水口之间,阀芯顶端与导磁件底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件,阀芯底端向下弹性复位、以密封封闭阀体进水口和/或阀体出水口。

所述阀芯外壁与主阀体内壁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圈相互密封配合。

所述阀芯底端设置有密封件,主阀体内腔设有与阀体进水口和/或阀体出水口对应的环形凸台,密封件挤压于所述环形凸台上,以密封封闭所述阀体进水口和/或阀体出水口。

所述储水底板上设有用于容纳电磁阀的安装腔,安装腔的封闭端向储水腔凸起,安装腔的开口朝向雾化腔,安装腔的开口处封闭有安装盖,安装盖与电磁阀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所述下壳体为由软质材料制成的套筒体,下壳体至少在折叠时外翻至上壳体与底座组件之间。

下壳体可以有以下方案:

方案一,所述下壳体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和/或底座组件连接处设有壁薄易变形的折叠部。

方案二,所述下壳体为由硬质材料制成的套筒体,下壳体的结构适于伸入上壳体内腔且适于套设于底座组件外侧;所述上壳体底部与下壳体顶部之间设置第一卡扣结构,上壳体与下壳体至少在展开状态下通过第一卡扣结构相互稳固卡扣连接;所述下壳体与底座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扣结构,下壳体与底座组件至少在展开状态下通过第二卡扣结构相互稳固卡扣连接。所述上壳体底部与下壳体顶部之间通过第三密封圈相互密封配合;所述下壳体底部与底座组件之间通过第四密封圈相互密封配合。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包括设置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第一凸环和第一卡槽,第二卡扣结构包括设置于下壳体与底座组件之间的第二凸环和第二卡槽,至少在展开状态下第一凸环卡入第一卡槽上,第二凸环卡入第二卡槽上;可选择的: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第三卡槽,至少在折叠状态下第一凸环卡入第三卡槽上;和/或,所述底座组件上设置有第四卡槽,至少在折叠状态下第二凸环卡入第四卡槽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电磁阀设置于雾化腔上方,补水时水源经阀体进水口进入电磁阀后随即从阀体出水口离开,期间水源不会经过电磁阀内部的导磁件、电磁线圈、弹性件、阀芯等,即有效隔绝水源进入电磁阀内部,避免长时间使用后水源对电磁阀内部零件造成损坏,进而保证电磁阀的性能稳定可靠,并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本加湿器具有可折叠功能,折叠状态下底座组件整体可收纳至上壳体内腔,使加湿器折叠状态下的体积最小化,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便携式加湿器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外壳组件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便携式加湿器展开状态的截面图。

图4为图3中j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便携式加湿器展开状态又一方位的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便携式加湿器折叠状态的截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便携式加湿器展开状态的截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便携式加湿器折叠状态的截面图。

图9为图7中k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l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8中p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6,本便携式加湿器,包括可折叠的外壳组件、及设置于外壳组件底部的底座组件7;外壳组件包括上壳体2和下壳体4,上壳体2通过下壳体4连接底座组件7,上壳体2内腔与下壳体4内腔至少在展开状态下共同构成储水腔a;折叠状态下,底座组件7收纳于上壳体2内腔,下壳体4置于上壳体2内壁与底座组件7外壁之间,以使折叠效果达到最小化,更加方便携带;底座组件7内设有雾化腔b,雾化腔b上方设置有电磁阀5、下方设置有连通雾化腔b的雾化器13,电磁阀5和雾化器13分别由底座组件7内的电控板控制工作;外壳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储水腔a与雾化腔b之间的储水底板6,储水底板6封闭下壳体4底部;储水底板6上一体成型有连通储水腔a的腔体进水口601,腔体进水口601向雾化腔b延伸,电磁阀5固定设置于储水底板6上,腔体进水口601通过输水管8连接电磁阀5下部的阀体进水口5011,电磁阀5下部的阀体出水口5012连通雾化腔b。本便携式加湿器中,电磁阀5设置于雾化腔b上方,补水时水源经阀体进水口5011进入电磁阀5后随即从阀体出水口5012离开,期间水源不会经过电磁阀5内部,有效隔绝水源,避免长时间使用后水源对电磁阀5内部零件造成损坏,进而保证电磁阀5的性能稳定可靠,并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本加湿器具有可折叠功能,折叠状态下底座组件7整体可收纳至上壳体2内腔,使加湿器折叠状态下的体积最小化,方便携带。

进一步地,电磁阀5包括主阀体501、导磁件502和阀芯505;阀体进水口5011和阀体出水口5012分别一体成型于主阀体501下部;导磁件502固定设置于主阀体501内腔上部,导磁件502外侧绕设有电磁线圈503;阀芯505上下活动式设置于主阀体501内腔,阀芯505位于导磁件502与阀体出水口5012之间,阀芯505顶端与导磁件502底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件504(弹性件504优选螺旋弹簧),在弹性件504的作用下,阀芯505底端向下弹性复位、以密封封闭阀体出水口5012,进而切断储水腔a与雾化腔b之间的水路。

进一步地,阀芯505外壁与主阀体501内壁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圈506相互密封配合,第一密封圈506的设置能进一步防止水源向上窜,以隔绝水源,确保电磁阀5中的导磁件502、电磁线圈503、弹性件504和阀芯505不受水源影响,保证电磁阀5性能可靠,延长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阀芯505底端设置有橡胶材质的密封件507,主阀体501内腔设有与阀体出水口5012对应的环形凸台5013,密封件507挤压于环形凸台5013上,以密封封闭阀体出水口5012;环形凸台5013的设置及与密封件507相互挤压,能有效提升对阀体出水口5012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储水底板6上一体成型有用于容纳电磁阀5的安装腔602,安装腔602的封闭端向储水腔a凸起,安装腔602的开口朝向雾化腔b,安装腔602的开口处封闭有安装盖10,安装盖10与电磁阀5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9。

进一步地,下壳体4为由软质材料(优选橡胶材料)制成的套筒体,下壳体4至少在折叠时外翻至上壳体2与底座组件7之间;为使下壳体4的外翻动作可轻松实现,下壳体4与上壳体2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壁薄易变形的折叠部401。

工作原理

补水时,电磁线圈503得电,导磁件502周围产生磁场,导磁件502形成磁体并对阀芯505产生大于弹性件504弹力的磁吸作用力,使阀芯505向上活动,此时密封件507打开阀体出水口5012,阀体进水口5011与阀体出水口5012连通,储水腔a内的水随即经阀体进水口5011和阀体出水口5012进入雾化腔b,实现补水。

完成补水后,电磁线圈503失电,导磁件502周围的磁场消失,进而使导磁件502对阀芯505的磁吸作用力消失,随后弹性件504驱动阀芯505向下弹性复位活动,此时密封件507挤压封闭阀体出水口5012,使储水腔a与雾化腔b之间的水路切断,储水腔a内的水不再进入雾化腔b。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7-图11,本便携式加湿器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下壳体4为由硬质材料(优选塑料材料等)制成的套筒体,下壳体4的结构适于伸入上壳体2内腔且适于套设于底座组件7外侧;上壳体2底部与下壳体4顶部之间设置第一卡扣结构,上壳体2与下壳体4至少在展开状态下通过第一卡扣结构相互稳固卡扣连接;下壳体4与底座组件7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扣结构,下壳体4与底座组件7至少在展开状态下通过第二卡扣结构相互稳固卡扣连接;通过相应的卡扣结构使加湿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为提高密封性避免漏水,上壳体2底部与下壳体4顶部之间通过第三密封圈11相互密封配合,下壳体4底部与底座组件7之间通过第四密封圈12相互密封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卡扣结构包括设置于上壳体2下部内壁的第一卡槽201、及设置于下壳体4上部外壁的第一凸环402,第二卡扣结构包括设置于下壳体4下部内壁的第二凸环403、及设置于底座组件7上部外壁的第二卡槽701,至少在展开状态下第一凸环402卡入第一卡槽201内侧,第二凸环403卡入第二卡槽701内侧。

进一步地,为使加湿器折叠状态下同样稳定可靠,上壳体2上部内壁设置有第三卡槽(图中未标示),至少在折叠状态下第一凸环402卡入第三卡槽内侧;和/或,底座组件下部外壁设置有第四卡槽702,至少在折叠状态下第二凸环403卡入第四卡槽702内侧。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