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连续作业电磁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50168发布日期:2020-07-04 01:2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连续作业电磁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电磁加热炉的加热装置结构,尤其是指一种立式电磁加热炉的加热装置的系统结构,该种立式电磁加热炉的加热装置可以省去常规的电磁加热炉内的发热体,提高电磁加热效率;属于电磁加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磁加热是一种目前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加热方式;现在普遍采用的电磁加热炉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化成热能的装置,电磁加热控制器将220v,50/60hz的交流电整流变成直流电,再将直流电转成频率为20-40khz的高频高压电,或者是380v50/60hz的三相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再将直流电转换成10~30khz的高频低压大电流电,用来对工业产品进行加热。现在的电磁加热炉分为卧式和立式,其中立式电磁加热炉由于具有方便连续作业的特点,进来采用越来越多;但是现有的立式电磁加热炉,都是在炉内设置有一个发热体(或发热圈),电磁加热炉的电磁加热线圈先对发热体进行加热,再通过发热体对通过立式电磁加热炉的发热体进行加热;这样具有两方面的不足,一是设置在立式电磁加热炉内的发热体是固定安装在炉内的,而这种发热体在加热过程中很容易被烧损,因此经常要进行发热体的更换,可设置在立式电磁加热炉内的发热体要更换时是十分不方便的,因此要造成许多人力物力的消耗;其次由于现有的电磁加热炉的加热方式是先通过电磁加热线圈对发热体进行加热,再通过发热体对通过立式电磁加热炉的发热体进行加热的加热方式,这样热效率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对此加以改进。

通过专利检索没发现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技术的专利文献报道,与本实用新型有一定关系的专利主要有以下几个:

1、专利号为cn201010120322.1,名称为“感应加热超高温连续碳化炉”,申请人为:株洲弗拉德科技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感应加热超高温连续碳化炉,该碳化炉包括由上炉体、中间水冷连接套和下炉体三部分所形成一个垂直通道和一个水平通道,上下炉体之间通过中间水冷连接套连通,上炉体主要承担加热等任务;中间水冷连接套是垂直通道的冷却区部分;下炉体主要承担冷却、出料等任务,将装有物料的舟皿依次重叠步进进入炉体垂直通道,通过机械手将碳化完毕的物料舟皿推入水平通道并步进顶出炉体外。

2、专利号为cn201210460289.6,名称为“一种碳化钨粉末连续制备方法”,申请人为:株洲弗拉德科技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碳化钨粉末连续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舟皿与发热体之间为非接触相对运动方式、温度为1200—2600℃均匀温度场的感应加热立式连续碳化炉连续制备碳化钨粉末;将钨粉与碳粉均匀混合物料置于相互上下叠置舟皿中,物料舟皿从上而下依次步进通过连续碳化炉,在炉内通有保护气体环境下、以及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可调控状况下完成连续碳化加热,经冷却后获得碳化钨产品;舟皿每步进一次,从碳化炉上方进一个舟皿,下方出一个舟皿,实现了连续制备碳化钨粉末。

3、专利号为cn201210459898.x,名称为“一种立式感应加热连续碳化炉”,申请人为:株洲弗拉德科技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立式感应加热连续碳化炉,包括相互上下叠置的物料舟皿和疏通舟皿,以及由圆柱筒发热体和分别同轴心布置在发热体上下方的圆筒式套筒组成的炉膛;将物料置于载料舟皿和疏通舟皿中,每间隔一定载料舟皿数量放置一个疏通舟皿,载料舟皿间隔数量多少与疏通时间间隔成正比,通过定位套筒内腔凹形定位槽与疏通舟皿外侧凸形疏通齿间隙配合,以及疏通舟皿与上下定位套筒之间的相对运动过程,疏通舟皿将工作通道中的粉尘及障碍物带出工作通道,起到疏通工作通道的作用,实现了定时间自动疏通工作通道的工艺要求,消除了炉内挥发物堵塞工作通道现象,延长了碳化炉设备连续工作时间和使用寿命。

通过对上述这些专利的仔细分析,这些专利虽然都涉及立式电磁加热炉的加热方式及结构,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技术方案,但通过仔细分析,该些改进都不涉及到电磁加热的主要加热方式的改变,仍都是采用先通过电磁加热线圈对发热体进行加热,再通过发热体对通过立式电磁加热炉的发热体进行加热的加热方式,因此前面所述的问题都依然存在,所以仍有待进一步加以研究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立式电磁加热方式存在都是先通过电磁加热线圈对发热体进行加热,再通过发热体对通过立式电磁加热炉的发热体进行加热的加热方式,导致存在发热体更换消耗大,电磁加热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立式电磁加热连续作业的系统装置,该种立式电磁加热连续作业的系统装置可以有效解决发热体更换的问题,且电磁加热热转化效率高。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连续作业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立式的外壳,在外壳内设有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为直接对通过电磁加热装置的移动待加热物体进行加热的结构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直接对通过电磁加热装置的移动待加热物体进行加热的结构布置为在外壳内设有电磁加热装置,移动待加热物体从上至下穿过电磁加热装置,并在移动待加热物体穿过电磁加热装置中由电磁加热装置直接对移动待加热物体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为电磁加热圈,电磁加热圈为环形状垂直布置,使得电磁加热圈中间形成供待加热物体移动通过的空腔;在移动待加热物体从上至下穿过电磁加热圈中间所形成的空腔时,由电磁加热圈直接对移动待加热物体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的单边或两边包裹有绝缘层,而且其中内面层的绝缘层内还设有保温层,并在保温层内留有供待加热物体移动通过的空腔;待加热物体从立式电磁加热圈的上方进入电磁加热圈的空腔内,从电磁加热圈的底部出炉,并在待加热物体从上往下移动的过程中,由电磁加热圈对待加热物体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的待加热物体为具有接收电磁线圈所发出交变磁场,并能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待加热物体自身内部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的吸收电磁波材料制作的半开口箱体;通过半开口箱体把电磁炉所发出的电能转化为磁能,使待加热物体自身表面产生感应涡流,达到加热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的半开口箱体从上至下垂直堆码起来,使得一个一个半开口箱体垂直叠加在一起,再通过输送系统装置从上往下穿过立式电磁加热炉,使得每一个待加热物体穿过立式电磁加热炉的电磁加热线圈的中心从上至下移动,并在穿过立式电磁加热炉时通过立式电磁加热炉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所发出的电磁波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壳的顶部设有盖板,盖板上安装有定位导管,定位导管从外壳的盖板连接法兰处往电磁加热炉内延伸,定位导管的底部与电磁加热线圈内的保温层相接触,并且定位导管的底部端口嵌入到保温层内,形成待加热物体从上至下移动时的定位导向。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壳的底部设有待加热物体移动导料装置,导料装置与外壳的底板连接在一起;通过导料装置控制待加热物体的上下移动方向,保证待加热物体从上至下能顺利移动,并从底部的出口移出,防止出现卡死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磁加热感应线圈直接对通过电磁炉的移动发热体进行加热,省去了常规的在电磁炉的内腔设置的固定发热体;将以往先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加热发热体,再通过发热体对穿过炉内的舟皿进行加热,再由舟皿对产品进行加热方式,改变为直接对通过电磁炉的吸收电磁波发热体加热,再由吸收电磁波发热体对发热体内的产品进行加热,这样既可以解决发热体在加热过程中造成的损耗,需要不定期对发热体进行更换的难题,还可以大大电磁加热炉的效率,而且发热体作为发热元件也可作为装料舟皿使用,大大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附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热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末材料立式电磁加热连续精制系统装置,包括电磁加热炉1、用于盛装粉料的石墨发热体2和输送发热体的输送系统3;所述的立式电磁加热炉1包括外壳5,在外壳5内设有电磁加热圈4,电磁加热圈4的单边或两边包裹有绝缘层12,而且其中内面层的绝缘层内还设有保温层7,并在保温层7内留有供石墨发热体2穿过的空腔15;石墨发热体2从立式电磁加热炉1的上方20进入电磁加热炉1的空腔15内,从立式电磁加热炉1的底部6出炉;所述的石墨发热体2通过输送系统3从立式电磁加热炉的上方送到电磁加热炉1的入口,再从上往下穿过立式电磁加热炉1的空腔15,从立式电磁加热炉1的底部输出;所述的石墨发热体2为吸收电磁波的石墨发热体,吸收电磁波的石墨发热体在穿过立式电磁加热炉时,由立式电磁加热炉1的电磁加热线圈4直接对吸收电磁波的石墨发热体2进行加热。

所述的立式电磁加热炉1包括一个外壳5,在外壳5内设置有电磁加热线圈4,电磁加热圈4为环形圈,电磁加热线圈4与保温层7一起竖立在外壳5内,放置在立式电磁加热炉1的底板8上,形成中心为空腔的环形圈;电磁加热线圈4的内外层分别包裹有绝缘层12,并在内面紧贴绝缘层设置有保温层7。

所述电磁加热炉1的外壳5的顶部设有盖板9,盖板9上安装有定位导管10,定位导管10从外壳的盖板连接法兰11处往电磁加热炉内延伸,定位导管10的底部与电磁加热线圈4内的保温层7相接触,并且定位导管10的底部端口嵌入到保温层7内,形成石墨发热体2的定位导向。

所述的石墨发热体2为吸收电磁波石墨发热体,石墨发热体2采用具有吸收电磁波的石墨制作,使得整个发热体具有由被电磁加热的特性;石墨发热体2在穿过立式电磁加热炉时由立式电磁加热炉的电磁加热线圈4发出的电磁波加热。石墨发热体2为半开口的敞口容器,在敞口容器的腔体13内可安放坩埚或舟皿,且在石墨发热体2的底部设有上下石墨发热体2相互套叠的阶梯子口16,通过子口16使得上下石墨发热体2能相互垂直套叠堆码起来,形成垂直排列,并通过石墨发热体2上下之间的套叠,形成石墨发热体2的内部空间通过上下发热体相互套叠的阶梯子口的套叠,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便于防止外部污染物进入石墨发热体2的腔体内,保证产品的洁净度。

所述的石墨发热体2在立式电磁加热炉内为套叠方式垂直排列,并自己组成一个上下相接的连接体,通过输送系统3的堆码,在进入电磁加热炉1之前相互套叠起来,并送入到电磁加热炉的入口,从电磁加热炉1的入口进入电磁加热炉内。

在所述的立式电磁加热炉1内的底部设有发热体导料装置14,通过导料装置14控制石墨发热体2的上下移动方向,保证石墨发热体2从上至下能顺利移动,并从底部的出口移出,防止出现卡死现象。

所述的石墨发热体2在立式电磁加热炉内的上下移动的速度由输送系统3所控制,以保证粉料精制的要求为准,通过控制发热体的上下移动的速度保证发热体在立式电磁加热炉中的加热时间。

本实施例的特点在于:通过采用具有吸收电磁波的石墨制作的石墨发热体,通过石墨发热体在立式电磁加热炉内的从上至下移动,并在从上至下的移动过程中吸收电磁加热炉电磁加热线圈所发出的电磁波,在石墨发热体自身内部形成涡流发热,达到直接加热的效果。这样既可以省去原来的发热体,又可以提高发热效率。当石墨发热体出现损坏后,在从炉底出来后或进入炉体前进行更换,更换十分方便。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的原理与实施例一是一样的,只是发热体的结构上稍微有所不同,一种粉末材料立式电磁加热连续精制系统装置,包括电磁加热炉、用于盛装粉料的发热体和输送系统装置;所述的立式电磁加热炉内设有电磁加热线圈,发热体从立式电磁加热炉的上方进炉内,从立式电磁加热炉的底部出炉;所述的发热体通过输送系统装置从立式电磁加热炉的上方往下穿过立式电磁加热炉,从立式电磁加热炉的底部输出;所述的发热体为具有被电磁加热性能的不锈钢发热体,发热体在穿过立式电磁加热炉时,由立式电磁加热炉的电磁加热线圈直接对发热体进行加热。

所述的发热体为吸收电磁波的不锈钢材料制作的发热体箱体,在箱体内装有用于盛装待加工产品的坩埚或舟皿,也可以直接采用不锈钢发热体作为坩埚或舟皿,直接填装待加工产品;不锈钢发热体在穿过立式电磁加热炉时由立式电磁加热炉的电磁加热线圈所加热,再由不锈钢发热体传导到装在不锈钢发热体内的坩埚或舟皿,由坩埚或舟皿对待加工产品进行加热;或直接对不锈钢发热体内的待加工产品进行加热。

所述的不锈钢发热体在立式电磁加热炉内为套叠方式垂直排列,通过输送系统装置的堆码,在进入电磁加热炉之前相互套叠起来,并送入到电磁加热炉的入口,从电磁加热炉的入口进入电磁加热炉内。

在所述的立式电磁加热炉内设有发热体导料装置,包括上导料装置和下导料装置,通过导料装置控制发热体的上下移动方向,保证发热体从上至下能顺利移动,防止出现卡死现象。

所述的发热体的上下移动的速度以保证粉料精制的要求为准,通过控制发热体的上下移动的速度保证发热体在立式电磁加热炉中的加热时间。

本实施例的特点在于:采用不锈钢制作发热体,具有发热体制作尺寸标准,便于批量生产的特点,所以容易确定发热体的堆叠的高度尺寸,便于进行发热体的输送速度控制。

上述所列实施例,只是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磁加热感应线圈直接对通过电磁炉的移动发热体进行加热,省去了常规的在电磁炉的内腔设置的固定发热体;将以往先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加热发热体,再通过发热体对穿过炉内的舟皿进行加热,再由舟皿对产品进行加热方式,改变为直接对通过电磁炉的吸收电磁波发热体加热,再由吸收电磁波发热体对发热体内的产品进行加热,这样既可以解决发热体在加热过程中造成的损耗,需要不定期对发热体进行更换的难题,还可以大大电磁加热炉的效率,而且发热体作为发热元件也可作为装料舟皿使用,大大节约成本。这样做有以下一些好处:

1、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制作电磁加热炉时,省去常规的在电磁加热炉的电磁加热线圈内设置固定的发热体,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发热体损耗经常需要更换的问题;想在每换一次发热体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更换十分麻烦;

2、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似乎缺少了发热体,会导致电磁加热效果下降,实际上无不是这样,通过我们的实际测试发现,虽然不是由电磁加热装置对固定的发热体进行加入,而是对移动的发热体进行加入,需要反复对不同的发热体进行加入;这样实际上比一直对固定的发热体进行加入还要更节能;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之前的虽是只是对固定的发热体加入,但实际上没有坩埚在离开电磁加热炉,从底部出去时,同样会带走热量;所带走的热量与移动发热体所带走的热量基本上是相等的,因此采用移动发热体所带走的热量,与常规的移动坩埚所带走的热量基本上是相等的,因此采用移动发热体并不会增加过多的能耗消耗;相反由于将发热体与坩埚直接放在了一起,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发热体对其内部坩埚进行有效热传导,会大大增加传热效果,这一点我们经过试验,已经得到证实,传热效率可以提高10%以上。

3、由于采用移动发热体,这样如果一旦某一个发热体箱体出现损坏,就很容易判别出来,也便于更换,只要在出炉后即可在任何时候进行更换即可,这样更换更加方便,而且由于是单个移动发热体进行更换,费用也相对要便宜得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