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用智能新风净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3266发布日期:2020-05-22 21:4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窗用智能新风净化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用智能新风净化机。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富足,工业、交通工具和家庭等产生的废气使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为了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市场中出现了各种空气净化器,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多放置于室内,通过室内空气的循环交换实现净化效果。该类空气净化器一方面会占用室内空间,产品体积受限;另一方面,无法保证室内外空气的循环流通,净化后的空气新鲜度较差,净化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窗用智能新风净化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窗用智能新风净化机,包括:

净化机体,其可拆卸地卡设窗框上,所述净化机体位于室内的侧壁中部设置有第一通口,所述净化机体位于室外的侧壁上部的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进风口,该侧壁的下端开口处为第一排风口,所述净化机体内包括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包括位于所净化机体一端的第一辅助进风道和位于所述净化机体内靠近室内的第二辅助进风道,所述排风通道包括位于所述净化机体另一端的第一辅助排风道和位于所述净化机体中部且远离室内的第二辅助排风道,第二辅助排风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辅助进风道连通的第二通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三通口;

盖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口内,所述盖板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口对应的第二进风口,靠近下端的部位设置有第二排风口;

新风净化系统,其包括新风部、动力系统以及智能系统,所述新风部设置在所述净化机体并位于所述第一通口与所述第二通口之间,所述新风部包括热交换装置和设置在所述热交换装置上方的过滤复合层,所述热交换装置的排气端与所述第二通口对应,所述过滤复合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初效滤网、hepa中效滤芯以及活性炭高效滤芯;

所述动力系统设置在所述净化机体并位于所述第一通口与所述第三通口之间,所述动力系统包括进风机和位于所述进风机下方的排风机,所述进风机的第一进风端朝向所述新风部,其第一出风端朝向所述第二排风口,所述排风机的第二进风端朝向所述第三通口,其第二出风端朝向所述第一排风口;

所述智能系统设置在所述盖板朝向室内的侧板中部,所述智能系统用于控制所述进风机、所述排风机。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净化机体包括位于室内的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接且位于室外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通过两个隔热条与所述第二腔体连接,所述第二腔体的上端开口并设置有封堵板,所述第二腔体的左右侧壁上均开设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腔体的左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凸耳,右侧壁设置有第二凸耳,所述第一凸耳与所述第二凸耳之间的垂直距离h为3-10mm;

所述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二腔体朝向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口对应并卡接所述新风部的第四通口、以及用于卡接所述动力系统的第五通口。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内设置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沿其竖直方向转动有若干个百叶窗叶片,所述百叶窗叶片的轴杆穿过所述安装框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轴杆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智能系统电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推杆、竖直齿条、与所述轴杆对应的齿轮,所述电动推杆设置在所述安装框的下方,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智能系统电连接,所述竖直齿条的下端与所述电动推杆的工作端连接,并且所述竖直齿条与所述齿轮转动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用于安装所述进风机和所述排风机的第一安装盒,所述第一安装盒为矩形盒体并且朝向所述盖板的一侧开口,所述第一安装盒的上端设置有开设在有第六通口,中间设置有平置隔板,所述第一安装盒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通口对应的第六通口,所述第一安装盒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排风机的第二出风端对应的第七通口。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排风口内也设置有过滤复合层;

所述第二进风口内设置有多个第一栅格,所述第二排风口设置有多个第二栅格。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智能系统包括pm.传感器、hcho传感器、co传感器、tvoc空气质量传感器、tft显示屏以及处理器,所述pm2.5、hcho、co、tvoc空气质量传感器全天候检测室内空气质量,当检测到室内空气污染超标时tft显示屏即刻显示,所述智能系统第一时间启动动力系统进行进、排风净化;

所述盖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安装盒,所述tft显示屏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盒上,第二安装盒上位于所述tft显示屏下方的部位设置有监测孔,所述pm2.5传感器、hcho传感器、co传感器、tvoc空气质量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盒内。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二腔体的端部均设置有卡槽,使得所述净化机体卡接在窗框上;

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朝向室内的侧壁与所述第二辅助排风道之间,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卡接所述新风部的第八通口、以及卡接所述动力系统的第九通口。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窗用智能新风净化机方便用户安装在窗框中,节省了室内空间,且安装方便,便于后续维护、清理。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窗用智能新风净化机中净化机体的一侧位于室内,另一侧位于室外,可将室外的空气及时地传入至室内,保证了室内外空气的循环流通,净化效果较佳;净化机体内设置有新风部,新风部内的过滤复合层对室外进入到室内的清洗空气进行过滤净化,热交换装置可以方便室内、室外空气的交换,并且在室内的空气流向室外、室外的空气流向室内时分别通过热交换装置进行热交换,使室外的空气的温度被室内的空气的温度进行影响,进而升高或降低由室外流向室内的空气的温度,使得室外流向室内的空气的温度与室内的温度更加近似,进而降低室内加热或制冷装置的工作功率,起到节能的作用;净化机体内的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避免进风、排风之间出现干涉,也避免串风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窗用智能新风净化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窗用智能新风净化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窗用智能新风净化机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窗用智能新风净化机中盖板的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窗用智能新风净化机中百叶窗叶片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窗用智能新风净化机中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窗用智能新风净化机中过滤复合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窗用智能新风净化机,包括:

净化机体1,其可拆卸地卡设窗框2上,所述净化机体1位于室内的侧壁中部设置有第一通口3,所述净化机体1位于室外的侧壁上部的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进风口4,该侧壁的下端开口处为第一排风口5,所述净化机体1内包括进风通道40和排风通道41,所述进风通道40包括位于所净化机体1一端的第一辅助进风道401和位于所述净化机体1内靠近室内的第二辅助进风道402,所述排风通道41包括位于所述净化机体1另一端的第一辅助排风道411和位于所述净化机体1中部且远离室内的第二辅助排风道412,第二辅助排风道412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辅助进风道402连通的第二通口7,另一端设置有第三通口8;

盖板9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口3内,所述盖板9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口7对应的第二进风口10,靠近下端的部位设置有第二排风口11;

新风净化系统,其包括新风部12、动力系统13以及智能系统,所述新风部12设置在所述净化机体1并位于所述第一通口3与所述第二通口7之间,所述新风部12包括热交换装置121和设置在所述热交换装置121上方的过滤复合层122,所述热交换装置121的排气端与所述第二通口7对应,所述过滤复合层122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初效滤网123、hepa中效滤芯124以及活性炭高效滤芯125;

所述动力系统13设置在所述净化机体1并位于所述第一通口3与所述第三通口8之间,所述动力系统13包括进风机14和位于所述进风机14下方的排风机15,所述进风机14的第一进风端141朝向所述新风部12,其第一出风端142朝向所述第二排风口11,所述排风机15的第二进风端151朝向所述第三通口8,其第二出风端152朝向所述第一排风口5;

所述智能系统设置在所述盖板9朝向室内的侧板中部,所述智能系统用于控制所述进风机14、所述排风机15。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窗用智能新风净化机中的净化机体1可拆卸地卡设窗框2上,窗框2可以是不同窗型的窗框,如单窗、双窗、推拉窗等;窗框2也可以是不同型材的窗户的窗框,如断桥铝合金、塑料、木质窗户等;

使用者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时,使用者启动智能系统,智能系统启动进风机14、排风机15,进风机14转动起来将室外的清新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4吸入到净化机体1中,清新空气进入到进风通道40的第一辅助进风道401内,再进入第二辅助进风道402后通过新风部12中的过滤复合层122、热交换装置121后进入到进风机14的第一进风端141,然后由进风机14的第一出风端142以及盖板9上的第二排风口11进入到室内;

同时,排风机15转动将室内的污染空气通过盖板9上的第二进风口10、热交换装置121、以及第二通口7吸入到排风通道41的第二辅助排风道412内,污染空气经过第二辅助排风道412上的第三通口8进入到排风机15的第二进风端151,由排风机15的第二出风端152排出至第一辅助排风道411后再经第一排风口5排出至室外;

室外的清新空气经过热交换装置121进入至室内,室内的污染空气经过热交换装置121后排出至室外,其中,热交换装置121为热交换纸在申请号为201821035474.x的专利中已经有详细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本窗用智能新风净化机方便用户安装在窗框2中,节省了室内空间,且安装方便,便于后续维护、清理;

本窗用智能新风净化机中净化机体的一侧位于室内,另一侧位于室外,可将室外的空气及时地传入至室内,保证了室内外空气的循环流通,净化效果较佳;新风部12内的过滤复合层122对室外进入到室内的清洗空气进行过滤净化,热交换装置121可以方便室内、室外空气的交换,并且在室内的空气流向室外、室外的空气流向室内时分别通过热交换装置121进行热交换,使室外的空气的温度被室内的空气的温度进行影响,进而升高或降低由室外流向室内的空气的温度,使得室外流向室内的空气的温度与室内的温度更加近似,进而降低室内加热或制冷装置的工作功率,起到节能的作用;净化机体1内的进风通道40和排风通道41,避免进风、排风之间出现干涉,也避免串风现象的发生。

另外,过滤复合层122中的初效滤网123可以通过水洗后可重复,对于hepa中效滤芯124、活性炭高效滤芯125,使用者可以通过智能系统设置更换时间;大大提高了滤芯更换时间的科学性和净化效果,降低使用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净化机体1包括位于室内的第一腔体101、与所述第一腔体101连接且位于室外的第二腔体102,所述第一腔体101通过两个隔热条103与所述第二腔体102连接,所述第二腔体102的上端开口并设置有封堵板16,所述第二腔体102的左右侧壁上均开设所述第一进风口4,所述第二腔体102的左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凸耳104,右侧壁设置有第二凸耳105,所述第一凸耳104与所述第二凸耳105之间的垂直距离h为3-10mm;

所述进风通道40和排风通道41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102内,所述第二腔体102朝向所述第一腔体10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口7对应并卡接所述新风部12的第四通口、以及用于卡接所述动力系统13的第五通口。

垂直距离h优选为5mm,第一凸耳104与所述第二凸耳105之间的水平距离b为100-180mm,净化机体1的宽度a为150-300mm。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净化机体1包括位于室内的第一腔体101、与第一腔体101连接且位于室外的第二腔体102,第二腔体101通过两个隔热条103与第二腔体102连接,上述的第一腔体101、第二腔体102、隔热条103均为铝合金型材窗框制作常用的部件,所以净化机体1优选由铝合金型材窗框制作而成的,第二腔体102上的第二凸耳105用于和原窗框中的中梃卡接,第一凸耳104与窗扇卡接,所以第一凸耳104与第二凸耳105之间的距离为3-10mm,优选为5mm,这样第一凸耳104正好和窗扇卡接;

新风部12卡接在第二腔体102的第四通口内,动力系统13卡接在第二腔体102的第五通口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方便用户将净化机体1安装在窗框内,这里第二腔体102上端的第一凸耳104、第二凸耳105使得净化机体1与中梃34、窗扇33卡接;当然通过改变第一凸耳104、第二凸耳105之间的相对位置,本净化机体1可以安装在中梃34的右侧,或窗框的上端、或窗框的下端,而上述改动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不在一一列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4内设置有安装框19,所述安装框19内沿其竖直方向转动有若干个百叶窗叶片20,所述百叶窗叶片20的轴杆21穿过所述安装框19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腔体102内,所述第二腔体102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轴杆21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智能系统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在平时百叶窗叶片20处于闭合装置,当使用者启动智能系统进行净化时,智能系统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百叶窗叶片20转动,这样相邻的两个百叶窗叶片20之间出现空隙,室外的空气通过百叶窗叶片20之间的空隙进入净化机体1内;当使用者停止净化时,智能系统通过驱动机构关闭百叶窗叶片20至闭合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百叶窗叶片20开启时方便室外清新空气进入到净化机体1,百叶窗叶片20闭合时有效避免室外灰尘进入室内,节能环保。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推杆22、竖直齿条23、与所述轴杆21对应的齿轮35,所述电动推杆22设置在所述安装框19的下方,所述电动推杆22与所述智能系统电连接,所述竖直齿条23的下端与所述电动推杆22的工作端连接,并且所述竖直齿条23与所述齿轮35转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智能系统启动电动推杆22的工作端向上伸出,然后工作端带动竖直齿条23也向上移动,竖直齿条23与齿轮35相互地啮合进而推动齿轮23转动,齿轮35带动轴杆21转动,轴杆21带动百叶窗叶片20转动进而实现百叶窗叶片20的开启;

同理,电动推杆22的工作端向下收缩时,带动竖直齿条向23下运动,竖直齿条23带动齿轮35转动进而实现百叶窗叶片20的闭合。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方便实现百叶窗叶片20的闭合、开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用于安装所述进风机14和所述排风机15的第一安装盒24,所述第一安装盒24为矩形盒体并且朝向所述盖板9的一侧开口,所述第一安装盒24的上端设置有开设在有第六通口,中间设置有平置隔板,所述第一安装盒24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通口8对应的第六通口,所述第一安装盒24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排风机15的第二出风端152对应的第七通口。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进风机14、排风机15都安装在第一安装盒24内,第一安装盒24安装在第一通口3的下部;清新空气通过热交换装置121、第六通口后被吸入进风机14的第一进风端141,然后经过进风机14的第一出风端142、第二进风口10进入到室内;排风夹层6内的空气通过第三通孔8、第六通口、第二进风端152被排风机15吸入,然后排风机15将空气通过第二出风端152、第七通孔排出。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第一安装盒24将进风机14、排风机15安装在第一通口3内,并且第一安装盒24上的第五通口、第六通口、第七通口实现空气的流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风口5内也设置有过滤复合层122;

所述第二进风口10内设置有多个第一栅格31,所述第二排风口11设置有多个第二栅格3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排风机15排出的污染空气通过第一排风口5排出室外,第一排风口5内设置有过滤复合层122,污染空气进过过滤复合层122后排出室外;

室内的污染空气可以通过多个第一栅格31进入到热交换装置121内,清新空气通过多个第二栅格32进入到室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室内的污染空气通过过滤复合层122的过滤后排出至室外,较少对室外空气的污染;同时室外空气通过过滤复合层122进入到净化机体1时被过滤复合层122过滤,过滤复合层122避免室外的灰尘积聚到净化机体1里;过滤复合层122还可以阻止飞虫、小鸟进入到净化机体1内里;第一栅格28、第二栅格29起到美观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系统包括pm2.5传感器、hcho传感器、co2传感器、tvoc空气质量传感器、tft显示屏以及处理器,所述pm2.5、hcho、co2、tvoc空气质量传感器全天候检测室内空气质量,当检测到室内空气污染超标时tft显示屏29即刻显示,所述智能系统第一时间启动动力系统进行进、排风净化;

所述盖板9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安装盒26,所述tft显示屏29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盒26上,第二安装盒26上位于所述tft显示屏29下方的部位设置有监测孔30,所述pm2.5传感器、hcho传感器、co2传感器、tvoc空气质量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盒26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智能系统安装在第二安装盒26内,可通过pm2.5传感器、hcho传感器、co2传感器以及tvoc空气质量传感器全天候检测室内空气质量并通过远程控制tft显示屏41进行显示,当pm2.5传感器、hcho传感器、co2传感器以及tvoc空气质量传感器任意中的一个检测到室内空气污染超标时tft显示屏41即刻显示,此时处理器分别控制并启动进风机14、排风机15、电动推杆22工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更加方便使用者使用本窗用智能新风净化机,智能系统依据室内空污染浓度,控制进风机14、排风机15第一时间启动室内外空气双向循环净化,快速排除室内污染气体,补充新鲜空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腔体102的端部均设置有卡槽106,使得所述净化机体1卡接在窗框2上;

所述第二腔体102内设置有加强板107,所述加强板107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02的朝向室内的侧壁与所述第二辅助排风道412之间,所述加强板107上设置有卡接所述新风部12的第八通口、以及卡接所述动力系统13的第九通口。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使用者在安装本窗用智能新风净化机时,通过第二腔体102的端部均设置有卡槽106可以卡接在窗框2上,与原窗框上的卡条相适配;在第二腔体102内设置加强板107,以提高净化机体1的支撑强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方便使用者将本窗用智能新风净化机安装在窗框2上,并且通过在第二腔体102内设置加强板107,以提高净化机体1的支撑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