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蒸式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7837发布日期:2020-02-11 10:09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闪蒸式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尤其涉及一种闪蒸式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是一种通过人工手段,对建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一般包括冷源和热源设备。现有空调的冷源设备通常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元件,通过使制冷剂(如氟利昂)在冷源设备中循环相变,以制造冷量释放到室内环境中,达到降温的效果。

现有的空调组成元件多,结构复杂,不便于清洗和维护,且常用的氟利昂制冷剂会对环境造成破环,不利于环境的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闪蒸式空调,通过在封闭环境中促进水由液态相变为气态,释放冷量,制造低温环境,实现对室内空气温度的调节。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闪蒸式空调,用于调节室内环境温度,包括空调壳体,空调壳体内部形成有温度调节腔室,温度调节腔室内设置有冷源组件,冷源组件包括水雾化装置和第一引风机,水雾化装置可产生雾化水,第一引风机可形成负压环境,雾化水在负压环境中气化制冷;空调壳体上设置有回风管和送风管,回风管和送风管分别与室内环境相连通,空气在室内环境、回风管、温度调节腔室、送风管之间循环流动,通过冷源组件冷却降温。

进一步,第一引风机靠近送风管设置,水雾化装置与第一引风机之间形成有蒸发空间。

进一步,水雾化装置设置在空调壳体内,第一引风机设置在空调壳体上,第一引风机转动使空调壳体内部形成负压环境。

进一步,温度调节腔室内设置有热源组件,热源组件位于回风管和送风管之间,空气通过热源组件加热升温。

进一步,空调壳体内部设置有互不连通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冷源组件设置在第一风道内,回风管和送风管与第二风道相连通,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之间设置有换热器,第二风道内的气体通过换热器吸收第一风道内产生的冷量。

进一步,换热器为全热交换器,全热交换器内形成有互不连通的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且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呈交叉式设置,第一风道与第一气流通道相连通,第二风道与第二气流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第一引风机和水雾化装置设置在空调壳体上,全热交换器位于第一引风机和水雾化装置之间,第一引风机转动使空调壳体的第一风道和全热交换器的第一气流通道内形成负压环境。

进一步,空调壳体的第二风道中设置有第二引风机,第二引风机靠近送风管设置。

进一步,空调壳体的第二风道中设置有热源组件,空气通过热源组件加热升温。

进一步,包括新风管,新风管与空调壳体内的温度调节腔室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闪蒸式空调结构简单,方便安装,便于维护,既可设置在室外,也可设置在室内,且冷源组件的制冷过程环保无污染,对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闪蒸式空调的实施例一的循环过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闪蒸式空调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闪蒸式空调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闪蒸式空调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闪蒸式空调的实施例二的循环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闪蒸式空调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闪蒸式空调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闪蒸式空调包括空调壳体,空调壳体内形成有温度调节腔室,空调壳体上设置有送风管和回风管,送风管一端与空调壳体内的温度调节腔室相连通,另一端与室内环境相连通,回风管一端与空调壳体内的温度调节腔室相连通,另一端与室内环境相连通。

空调壳体的温度调节腔室内设置有冷源组件和热源组件,冷源组件和热源组件位于回风管和送风管之间。根据实际需要打开冷源组件或热源组件,室内环境中的空气通过回风管进入空调壳体内,在经过冷源组件或热源组件时冷却或加热,再通过送风管吹送至室内环境中,以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闪蒸式空调包括空调壳体100,空调壳体100内形成有温度调节腔室。空调壳体100上设置有送风管101,送风管101一端与空调壳体100内的温度调节腔室相连通,另一端与室内环境相连通。空调壳体100上设置有引风机102,引风机102靠近送风管101设置,引风机102转动,可将空调壳体100内的气体抽出,促进空调壳体100内的气体通过送风管101进入室内环境中。

空调壳体100上还设置有回风管103,回风管103一端与空调壳体100内的温度调节腔室相连通,另一端与室内环境相连通,室内环境中的空气通过回风管103流至空调壳体100的温度调节腔室内,以进行冷却或加热。

优选地,为了使室内环境中的空气不断更新,在回风管103上还设置有新风管104,新风管104的一端与回风管103相连通,另一端与室外环境相连通,室外的自然风可通过新风管104进入回风管103,与回风管103内的室内空气混合后流至空调壳体100的温度调节腔室内,进行加热升温或冷却降温。当然,新风管104也可以直接设置在空调壳体100上,与空调壳体100内的温度调节腔室直接连通。

具体的,如图2所示,空调壳体100内设置有热源组件105,热源组件105可采用电热丝等可发热结构。热源组件105开启后可产生热量,使空调壳体100内的环境温度升高,以对空调壳体100内的气体加热,加热气体通过送风管101进入室内环境中,形成热风。

优选地,热源组件105呈板状,且板状热源组件105沿横向方向设置在送风管101与回风管103的端口之间,空气从回风管103所在一侧向送风管101所在一侧流动时,需穿过板状的热源组件105,以增强热源组件105对气体的加热效果。

进一步,空调壳体100内还设置有冷源组件,冷源组件可制冷,以对温度调节腔室内的气体冷却降温。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当冷源组件工作时,引风机102的排风量始终大于回风管103与新风管104的进风总量,以使空调壳体100的温度调节腔室内始终保持负压环境。

具体的,冷源组件包括水雾化装置106,水雾化装置106可将水转化为雾状的雾化水,雾化水散布在空调壳体100内的负压环境中,在负压的促进作用下快速闪蒸,由液态雾滴相变为气态的水蒸气,释放冷量,使空调壳体100内的环境温度降低。

如图2所示,水雾化装置106设置在空调壳体100的侧壁上,向空调壳体100的中心喷射雾化水。具体的,水雾化装置106包括供水管道107,供水管道107设置在空调壳体100的侧壁上,与空调壳体100外的水箱或水管相连通,持续向空调壳体100内供水;供水管道107可为单条直线形管路,也可为两条或多条管路并排设置,或采用单条管路环绕成盘状设置。供水管道107上分散设置有多个高压雾化喷嘴,供水管道107中的水可通过高压雾化喷嘴喷出,形成雾状的雾化水,散布在温度调节腔室内。当然,也可将高压雾化喷嘴替换为超声波雾化器,以形成雾化水。

进一步,如图3和图4所示,水雾化装置106也可以设置在空调壳体100的底部,或倾斜设置在空调壳体100内。

下面结合上述关于闪蒸式空调的具体结构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闪蒸式空调的实施例一的制冷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闪蒸式空调的基本制冷原理为:在封闭环境中,促进水由液态蒸发为气态,释放冷量。其中,促进水蒸发的因素主要有:1)水的表面积越大,越利于水的蒸发;2)所处环境的负压值越大,水分子之间越容易相互脱离,形成水蒸气。

基于上述冷却原理,本实用新型中促进水由液态相变为气态的具体方案有:

第一,采用水雾化装置106将液态水雾化为小雾滴,雾滴状的水表面积大大增加,能够加速蒸发,同时,雾滴状的水运动活跃,能够在空调壳体100内四散飘动,加速换热蒸发。

第二,空调壳体100与引风机102相配合,使空调壳体100的温度调节腔室内始终保持在负压环境中,优选的负压压力为低于环境大气压20pa以上,此时原本已经雾化为小雾滴的水,其表面的水分子更容易脱离雾滴本体,转变为水蒸气。这里的环境大气压是指,闪蒸式空调所处的工作环境的大气压值。

优选地,水雾化装置106靠近回风管103所在一侧设置,且与引风机102之间形成有蒸发空间。水雾化装置106与引风机102之间的蒸发空间能够使雾化水充分扩散流动,并为液态的雾化水提供蒸发空间,进一步促进水由液态相变为气态,提高制冷效果。

实施例二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闪蒸式空调包括空调壳体200,空调壳体200内形成有温度调节腔室。空调壳体200的温度调节腔室内设置有互不连通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冷源组件设置在第一风道内,第二风道与送风管201和回风管203相连通。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之间设置有全热交换器209,室内空气通过送风管201和回风管203在第二风道内循环流动,并通过全热交换器209吸收第一风道内冷源组件产生的冷量,以达到冷却降温的效果。当然,上述全热交换器209也可替换为其他类型的换热器。

具体的,温度调节腔室内设置有挡板208,挡板208将温度调节腔室分隔成第一腔210、第二腔220、第三腔230和第四腔240,第一腔210、第二腔220、第三腔230和第四腔240呈矩阵式排布,其中,第一腔210和第二腔220形成第一风道,第三腔230和第四腔240形成第二风道。

空调壳体200内设置有全热交换器209,全热交换器209内设置有气流分隔板,气流分隔板在全热交换器209内部分隔出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之间相互隔离,互不连通。

进一步,温度调节腔室的第一腔210和第二腔220分别与全热交换器209的第一气流通道的两个端口连通设置,第三腔230和第四腔240分别与全热交换器209的第二气流通道的两个端口连通设置。当气流分隔板两侧的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中的气流存在温差时,两股气流会通过气流分隔板传热,引起全热交换过程。

进一步,第一腔210内设置有第一引风机2021,由于第一腔210通过全热交换器209的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腔220相连通,所以当第一引风机2021转动时,第一腔210、第二腔220与第一气流通道内的气体会被第一引风机2021持续抽出腔体外,使第一腔210、第二腔220和第一气流通道内形成均匀稳定的负压环境。

第二腔220内设置有水雾化装置206,水雾化装置206可将水转化为雾状的雾化水,雾化水散布在第二腔220内的负压环境中,能够迅速闪蒸为水蒸气,释放冷量,使第二腔220内的环境温度降低。第一引风机2021持续转动,将第二腔220内蒸发出的水蒸气不断排出空调壳体200外,一方面能够将冷量抽吸至第一气流通道内,使第一气流通道内的温度降低,另一方面能够提高第二腔220内雾化水的蒸发效率,加强制冷效果。

具体的,水雾化装置206设置在第二腔220的侧壁上,包括供水管道207,供水管道207与空调壳体200外的水箱或水管相连通,持续向第二腔220内供水;供水管道207可为单条直线形管路,也可为两条或多条管路并排设置,或采用单条管路环绕成盘状设置。供水管道207上分散设置有多个高压雾化喷嘴,供水管道207中的水可通过高压雾化喷嘴喷出,形成雾状的雾化水,散布在第二腔220内。当然,也可将高压雾化喷嘴替换为超声波雾化器,以形成雾化水;水雾化装置206也可以设置在第二腔220的底部,或倾斜设置在第二腔220内。

进一步,第三腔230上设置有送风管201,送风管201一端与第三腔230内的空间相连通,另一端与室内环境相连通。第四腔240上设置有回风管203,回风管203一端与第四腔240内的空间相连通,另一端与室内环境相连通。

第三腔230内设置有第二引风机2022,第二引风机2022靠近送风管201设置。由于第三腔230通过全热交换器209的第二气流通道与第四腔240相连通,所以当第二引风机2022转动时,可将第三腔230内的气体抽出,促进第三腔230内的气体通过送风管201进入室内环境中,同时促进回风管203将室内气体引入第四腔240中。当室内气体通过回风管203和第四腔240进入第二气流通道中时,由于第一气流通道中的温度低,第二气流腔室中的气体会被冷却降温,被冷却的气体通过第三腔230和送风管201进入室内,形成冷风。

下面结合上述关于闪蒸式空调的具体结构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闪蒸式空调的实施例二的制冷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二中的基本冷却原理为:在封闭环境中,促进水由液态蒸发为气态,释放冷量。其中,促进水蒸发的因素主要有:1)水的表面积越大,越利于水的蒸发;2)所处环境的负压值越大,水分子之间越容易相互脱离,形成蒸汽;3)温度越高,水的蒸发越快。

基于上述冷却原理,本实用新型中促进水由液态蒸发为气态的具体方案有:

第一,采用水雾化装置206将水雾化为小雾滴,雾滴状的水表面积大大增加,能够加速蒸发,同时,雾滴状的水运动活跃,能够在腔体内四散飘动,加速换热蒸发。

第二,封闭的腔体与第一引风机2021相配合,使第一腔210、第二腔220和第一气流通道内始终保持负压环境,负压压力低于环境大气压20pa以上,此时原本已经雾化为小雾滴的水,其表面的水分子更容易脱离雾滴本体,转变为蒸汽。这里的环境大气压是指,闪蒸式空调所处的工作环境的大气压值。

第三,进入第二气流腔室内的室内空气为温度较高的气体,高温气体会产生辐射热,因此在辐射热的作用下,雾化水会加速蒸发,进一步吸收热量,释放冷量。

进一步,第三腔230内设置有热源组件205,热源组件205可采用电热丝等可发热结构。热源组件205开启后可产生热量,使第三腔230内的环境温度升高,以对第三腔230内的气体加热,加热气体通过送风管201进入室内环境中,形成热风。优选地,热源组件205呈板状,且板状热源组件205沿横向方向设置在第三腔230内,以增强热源组件205对气体的加热效果。

优选地,为了使室内环境中的空气不断更新,在回风管203上还设置有新风管204,新风管204的一端与回风管203相连通,另一端与室外环境相连通,室外的自然风可通过新风管204进入回风管203,与回风管203内的室内空气混合后进入第四腔240内,第四腔240内的混合风通过全热交换器209或热源组件205进行冷却或加热,再通过送风管201进入室内,形成冷风或热风。当然,新风管204也可以直接设置在第四腔240上,与第四腔240内的空间直接连通。

综合以上对实施例二的具体描述,当需要制冷时,打开第一引风机2021和水雾化装置206,关闭热源组件205,此时空气在通过全热交换器209时冷却降温,最终形成冷风;当需要制热时,打开热源组件205,关闭第一引风机2021和水雾化装置206,空气在通过热源组件205时加热升温,最终形成热风。

本实用新型的闪蒸式空调结构简单,方便安装,便于维护,既可设置在室外,也可设置在室内,且冷源组件的制冷过程环保无污染,对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