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通风、空气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1540发布日期:2020-05-29 13:04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通风、空气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计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通风、空气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玻璃幕墙是指由支承结构体系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结构。墙体有单层和双层玻璃两种。玻璃幕墙是一种美观新颖的建筑墙体装饰方法,是现代主义高层建筑时代的显著特征。

现有的玻璃幕墙大多没有通风单元,实现建筑内外通风大多通过建筑的内置的通风系统予以保证。所以在玻璃幕墙上集成通风模块是一种可选的方向。

基于此,申请人扬州宇天玻璃有限公司于2018年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cn201810383961.3公开了一种太阳能节能通风玻璃幕墙,属于太阳能节能领域,包括可调角度式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可调角度式太阳能电池板一侧通过电机驱动,所述电机由可控ecu控制,所述可控ecu控制风扇的转动,所述风扇和内嵌隔离式防尘网连接,所述内嵌隔离式防尘网底部和光感传感器连接,所述光感传感器和双层玻璃幕墙结构连接,所述双层玻璃幕墙结构上方固定有磁性吸条,所述双层玻璃幕墙结构下方和内嵌隔离式防尘网连接,所述内嵌隔离式防尘网侧边和空气过滤器连接,所述空气过滤器和温度湿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温度湿度传感器和电机连接,所述电机和风扇连接,所述风扇和出风口连接,最后两个部件温度湿度传感器和可充电usb接口连接,简单可行,易于操作。

该方案通过风扇来进行空气流动的驱动,在实现过程中,其需要另外的电路布局,

本技术:
的目的在于,在无外设动力的前提下,辅助提高建筑通风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通风、空气净化系统,该系统集成到玻璃幕墙上,无需动力,可以辅助建筑通风,同时,具有较为方便和简单的除尘和反吹清洗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通风、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幕墙支架和以矩形阵列布置的幕墙玻璃;还包括通风主管;所述的幕墙支架上或者幕墙支架之间设有进风通道;所述的进风通道连接至通风主管,所述的进风通道内设有过滤层,所述的进风通道和外界大气接触的一侧设有进风罩;所述的进风罩沿竖直方向的剖面为c字形;所述的进风罩的下部设有进风口。

在上述的建筑通风、空气净化系统中,所述的进风口通过冲压形成在进风罩上;所述的进风口的两侧为向进风罩内部延伸的加强筋。

在上述的建筑通风、空气净化系统中,所述的加强筋与进风口通过冲压的方式一体成型在进风罩上。

在上述的建筑通风、空气净化系统中,所述的过滤层由多块固定在进风通道内的斜板平行布置形成;所述的过滤层从通风主管至外界大气的方向上向下倾斜。

在上述的建筑通风、空气净化系统中,所述的通风主管与进风通道接触的位置设有若干通风口。

在上述的建筑通风、空气净化系统中,所述的通风主管竖直布置;所述的通风主管的底部设有集尘单元。

在上述的建筑通风、空气净化系统中,所述的集成单元包括与通风主管连通的集尘箱和设置在集尘箱内的抽屉式集尘槽。

在上述的建筑通风、空气净化系统中,还包括延伸到建筑内的各房间的通风支管;所述的通风主管和通风支管连通。

在上述的建筑通风、空气净化系统中,所述的通风主管固定在外墙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将进风通道布置在玻璃幕墙的幕墙支架位置,可以通过玻璃幕墙来实现建筑物的辅助通风。

具体来说,通过进风通道来进风,进风通道设置在幕墙支架内(如果幕墙支架较大)或幕墙支架之间(幕墙支架体积相对较小),通过进风罩进风,进风罩的下部为进风口且为c字形,其上部不设置进风口,能够避雨避尘,进一步的,设置过滤层,降低外界大气的粉尘进入室内的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一种建筑通风、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幕墙支架1和以矩形阵列布置的幕墙玻璃2;还包括通风主管3;所述的幕墙支架1之间设有进风通道4;所述的进风通道4连接至通风主管3,所述的进风通道4内设有过滤层5,所述的进风通道4和外界大气接触的一侧设有进风罩6;所述的进风罩6沿竖直方向的剖面为c字形;所述的进风罩6的下部设有进风口7。

在应用过程中,进风通道4通常是由镀锌板围成,设置在幕墙支架1之间,进风通道4可以设置在左右的两块幕墙玻璃2之间也可以设置在上下两块幕墙玻璃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设置在上下两块幕墙玻璃2之间,大气的风从进风罩6的进风口7进入经过过滤层5过来后进入到通风主管3实现建筑内的辅助通风。

本方案无需额外的动力,并且在粉尘隔离效果好,通过增设的风机反吹空气流道可以实现进风通道4的清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进风口7通过冲压形成在进风罩6上;所述的进风口7的两侧为向进风罩6内部延伸的加强筋8,所述的加强筋8与进风口7通过冲压的方式一体成型在进风罩6上。预先的,将整片镀锌板或者其他金属板冲压成为弧面,然后从外向内冲压,冲压形成的折边即所述的加强筋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过滤层5由多块固定在进风通道4内的斜板平行布置形成;所述的过滤层5从通风主管3至外界大气的方向上向下倾斜。倾斜式的通道过滤器在实际应用中又有各种变换,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通风主管3与进风通道4接触的位置设有若干通风口9,所述的通风主管3竖直布置;所述的通风主管3的底部设有集尘单元,所述的集成单元包括与通风主管3连通的集尘箱10和设置在集尘箱10内的抽屉式集尘槽。集成单元基于粉尘的自重进行收集。

更为具体来说,还包括延伸到建筑内的各房间的通风支管11;所述的通风主管3和通风支管11连通,所述的通风主管3固定在外墙上。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通风、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幕墙支架和以矩形阵列布置的幕墙玻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风主管;所述的幕墙支架上或者幕墙支架之间设有进风通道;所述的进风通道连接至通风主管,所述的进风通道内设有过滤层,所述的进风通道和外界大气接触的一侧设有进风罩;所述的进风罩沿竖直方向的剖面为c字形;所述的进风罩的下部设有进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通风、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通过冲压形成在进风罩上;所述的进风口的两侧为向进风罩内部延伸的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通风、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筋与进风口通过冲压的方式一体成型在进风罩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通风、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层由多块固定在进风通道内的斜板平行布置形成;所述的过滤层从通风主管至外界大气的方向上向下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通风、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主管与进风通道接触的位置设有若干通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通风、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主管竖直布置;所述的通风主管的底部设有集尘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通风、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尘单元包括与通风主管连通的集尘箱和设置在集尘箱内的抽屉式集尘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通风、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延伸到建筑内的各房间的通风支管;所述的通风主管和通风支管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通风、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主管固定在外墙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计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建筑通风、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幕墙支架和以矩形阵列布置的幕墙玻璃;还包括通风主管;所述的幕墙支架上或者幕墙支架之间设有进风通道;所述的进风通道连接至通风主管,所述的进风通道内设有过滤层,所述的进风通道和外界大气接触的一侧设有进风罩;所述的进风罩沿竖直方向的剖面为C字形;所述的进风罩的下部设有进风口。该系统集成到玻璃幕墙上,无需动力,可以辅助建筑通风,同时,具有较为方便和简单的除尘和反吹清洗的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刘锐;窦建奇;关杰灵;谢涵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4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