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式空调室内机及柜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0964发布日期:2020-05-29 13:0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柜式空调室内机及柜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及柜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对空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柜式空调器可以对较大的室内空间制冷或制热,且造型美观,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

空调产品既需要对室内温度调节,又需要对室内湿度调节,现有的空调大多数是将空气冷却至空气露点温度,再将该空气排到室内,无法实现温度和湿度的独立控制。

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可以实现温度和湿度独立控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及柜式空调器,然而,这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及柜式空调器极易引起人体的热不舒适。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及柜式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温度与湿度独立控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且降低柜式空调室内机带来的人体的热不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柜式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除湿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内,用于在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制冷或除湿时干燥流经所述除湿换热器的空气;辐射换热件,呈两端开口的筒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或用于形成至少部分所述机壳,所述辐射换热件的内壁面吸收热量或冷量,所述辐射换热件的外壁面向外辐射热量或冷量;对流换热件,设置于所述辐射换热件的内侧,被构造为产生热量或冷量,且将热量或冷量传递给流经所述辐射换热件内侧的空气,以及将热量或冷量传递给所述辐射换热件的内壁面。

可选地,所述机壳侧壁下部形成有进风口,且其侧壁上部形成有出风口;所述除湿换热器以及所述辐射换热件沿纵向方向间隔分布于所述机壳内位于所述进风口以及所述出风口之间的区段,且所述辐射换热件位于所述除湿换热器上方。

可选地,还包括:至少一个送风风机,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位于所述除湿换热器与所述辐射换热件之间的区段和/或所述机壳内位于所述辐射换热件上方的区段,用于促使形成从所述进风口进入,并从所述出风口排出的气流。

可选地,所述对流换热件包括:多个换热板,每个所述换热板内设置有沿所述辐射换热件轴向方向延伸的多个冷媒通道;多个散热翅片,安装于所述多个换热板。

可选地,每个所述换热板具有沿所述辐射换热件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设置于所述辐射换热件内侧空间的中部,所述第二边缘连接于所述辐射换热件的内壁面;多个所述换热板沿所述辐射换热件的周向方向均布;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换热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沿所述辐射换热件的径向方向依次设置的所述散热翅片;每个所述换热板内的多个所述冷媒通道由所述第一边缘指向所述第二边缘的方向依次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电磁阀,设置于所述除湿换热器在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制冷或除湿时的冷媒流动方向的上游,控制流进所述除湿换热器的冷媒流量,以使得所述除湿换热器内冷媒的蒸发温度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第二电磁阀,设置于所述对流换热件在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制冷或除湿时的冷媒流动方向的上游,控制流进所述多个冷媒通道的冷媒流量,以使得所述多个冷媒通道内冷媒的蒸发温度高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可选地,所述对流换热件限定出沿所述辐射换热件的轴向方向延伸的中央通道,位于所述辐射换热件内侧空间的中央,所述中央通道用于流通空气。

可选地,还包括:接水盘,设置于所述除湿换热器下方,用于接收流经所述除湿换热器的空气中凝结的水分。

可选地,所述除湿换热器为管翅式换热器或微通道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器,包括:根据上述任一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及具有该柜式空调室内机的柜式空调器,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设置于机壳内的除湿换热器、辐射换热件以及对流换热件,除湿换热器用于在柜式空调室内机制冷或除湿时干燥流经除湿换热器的空气,辐射换热件呈两端开口的筒状,设置于机壳内或用于形成至少部分机壳,辐射换热件的内壁面吸收热量或冷量,辐射换热件的外壁面向外辐射热量或冷量,对流换热件设置于辐射换热件的内侧,被构造为产生热量或冷量,且将热量或冷量传递给流经辐射换热件内侧的空气,以及将热量或冷量传递给辐射换热件的内壁面。除湿换热器可以对空气除湿,辐射换热件以及对流换热件用于控温,实现温度和湿度的独立控制,提升了用户体验,且这种方式使得一部分热量或冷量以辐射的方式传递,减少了人体的吹风感,增加了人体的热舒适性。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辐射换热件以及对流换热件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1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0的示意性结构图。柜式空调室内机10包括机壳100、设置于机壳100内的除湿换热器200、辐射换热件300以及对流换热件400,除湿换热器200用于在柜式空调室内机10制冷或除湿时干燥流经除湿换热器200的空气,辐射换热件300呈两端开口的筒状,例如,圆筒状或方筒状,设置于机壳100内或用于形成至少部分机壳100,也就是说,在一些实施例中,辐射换热件300可以独立于机壳100设置于机壳100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部分辐射换热件300可以形成机壳100的部分,另一部分辐射换热件300与形成机壳100的部分辐射换热件300相连,并设置在机壳100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辐射换热件300的形状与机壳的形状相适应,以使得全部辐射换热件300均形成部分机壳100。

辐射换热件300的内壁面吸收热量或冷量,辐射换热件300的外壁面向外辐射热量或冷量,对流换热件400设置于辐射换热件300的内侧,被构造为产生热量或冷量,且将热量或冷量传递给流经辐射换热件300内侧的空气,以及将热量或冷量传递给辐射换热件300的内壁面。除湿换热器200可以对空气除湿,辐射换热件300以及对流换热件400用于控温,实现温度和湿度的独立控制,提升了用户体验,且这种方式使得一部分热量或冷量以辐射的方式传递,减少了人体的吹风感,增加了人体的热舒适性。

且这种辐射换热件300以及对流换热件400组合以控制温度的方式相比于传统的管翅换热器相比,减少了弯头等部件的局部阻力,提高了过流风速,且生产流程也比较简单,提高了生产工艺,简化了生产流程,在相同体积情况下具有更好的换热性能。

机壳100的侧壁下部可以形成有进风口110,且机壳100侧壁上部可以形成有出风口120,由于柜式空调室内机10用于制冷的情况较多,而用于制热的情况较少,且由于热空气上浮,冷空气下沉,这种设置方式使得制冷时冷空气从较高的出风口120向下移动,使得室内空间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提升用户体验。

除湿换热器200以及辐射换热件300可以沿纵向方向间隔分布于机壳100内位于进风口110以及出风口120之间的区段,且辐射换热件300可以位于除湿换热器200上方。这种设置方式避免了除湿换热器200对空气除湿过程中冷凝的水被除完湿的空气带到室内,提升用户体验。

柜式空调室内机1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送风风机500,送风风机500可以设置于机壳100内位于除湿换热器200与辐射换热件300之间的区段和/或机壳100内位于辐射换热件300上方的区段,用于促使形成从所述进风口110进入,并从出风口120排出的气流。送风风机500可以加速空气的流动,使得室内温度更快达到用户需求的温度,提升用户体验。

送风风机500可以为一个,如图1所示,送风风机500设置于机壳100内位于辐射换热件300上方的区段。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0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2所示,送风风机500设置于机壳100内位于除湿换热器200与辐射换热件300之间的区段。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0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3所示,送风风机500可以为两个,一个送风风机500设置于机壳100内位于除湿换热器200与辐射换热件300之间的区段,另一个送风风机500设置于机壳100内位于辐射换热件300上方的区段。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00内位于除湿换热器200与辐射换热件300之间的区段可以设置有两个送风风机500,或机壳100内位于辐射换热件300上方的区段设置有三个送风风机500等。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0的辐射换热件300以及对流换热件400的截面图(截面与辐射换热件300的轴向方向垂直)。对流换热件400可以包括多个换热板410以及多个散热翅片420,每个换热板410内设置有沿辐射换热件300轴向方向延伸的多个冷媒通道411,冷媒管路还具有总进管和总出管,每个冷媒通道411的一端与总进管(针对制冷或除湿过程而言,冷媒从总进管进入冷媒通道411,当制热时,冷媒通过总进管排出冷媒通道411)连通,另一端与总出管(针对制冷或除湿过程而言,冷媒从总出管排出冷媒通道411,当制热时,冷媒通过总出管进入冷媒通道411)连通,以使多个冷媒通道411并联。多个散热翅片420安装于多个换热板410。将换热板410以及散热翅片420设置为多个可以提升换热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每个冷媒通道411优选为微通道管。换热板410、辐射换热件300均可采用铜材质或铝材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两个相邻的换热板410之间设置有多个沿辐射换热件300的径向方向依次设置的散热翅片420,每个散热翅片420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散热孔,构成镂空式结构。沿辐射换热件300的径向方向,每两个相邻的换热板410之间的多个散热翅片420中两个相邻散热翅片420之间的间隔大小具有多个距离数值,以使多个散热翅片420的排列密度不等。如沿辐射换热件300的径向方向,多个距离数值依次变小,即散热翅片420布置先疏后密。

具体地,每两个相邻的换热板410之间的多个散热翅片420被布置成多组,每组散热翅片420具有至少两个散热翅片420,每组散热翅片420中每两个相邻散热翅片420间距离相等为一个上述距离数值,以使每两个相邻的换热板410之间的散热翅片420间的间隔大小具有多个距离数值,相邻两组可共用一个散热翅片420,即利用一个共用散热翅片420进行分组。

每个换热板410可以具有沿辐射换热件300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412和第二边缘413,第一边缘412设置于辐射换热件300内侧空间的中部,第二边缘413连接于辐射换热件300的内壁面。多个换热板410沿辐射换热件300的周向方向均布,每两个相邻的换热板410之间设置有多个沿辐射换热件300的径向方向依次设置的散热翅片420,每个换热板410内的多个冷媒通道411由第一边缘412指向第二边缘413的方向依次设置。这种设置方式使得冷媒流动至冷媒通道411时的分布较为均匀,从而提升了换热的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

每个换热板410中,由第一边缘412指向第二边缘413的方向,多个冷媒通道411依次设置,两个相邻冷媒通道411之间的间隔大小具有一个或多个间距数值。多个间距数值依次变小。每个换热板410上的多个冷媒通道411被布置成多组,每组冷媒通道411具有至少两个冷媒通道411,每组冷媒通道411中每两个相邻冷媒通道411间距离相等为一个上述间距数值,以使每个换热板410上的冷媒通道411间的间隔大小具有多个间距数值,相邻两组可共用一个冷媒通道411,即利用一个共用冷媒通道411进行分组。

由第一边缘412指向第二边缘413的方向,冷媒通道411的数量与散热翅片420的数量之间的比值为4/5至10/1,优选为1/1至10/1。每个散热翅片420呈向辐射换热件300的外侧拱起的弧形。每个冷媒通道411的横截面轮廓为矩形或圆形或其他规则或不规则形状。每个冷媒通道411的管径为0.1~10mm;每个换热板410上的冷媒通道411的数量为10~50。换热板410的数量为4至50个。在一些实施例中,由第一边缘412指向第二边缘413的方向,两个相邻冷媒通道411之间的间距具有一个,即多个冷媒通道411等间距布置。每两个相邻的换热板410之间的多个散热翅片420中两个相邻散热翅片420之间的距离为一个,即每两个相邻的换热板410之间的多个散热翅片420等间距布置。

每个散热翅片420可为平片状散热翅片420。每个换热板410的两侧均设置有由相应第一边缘412指向第二边缘413的方向依次设置的上述平片状散热翅片420。每个散热翅片420垂直于相应换热板410。在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每个散热翅片420可为针状散热翅片420,每个换热板410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垂直于该换热板410的针状散热翅片42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换热板410的两侧也可设置其他形状的散热翅片420,如树状的、不规则状形状的等,进一步地,换热板410优选与散热翅片420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加工制造,对流换热件400采用挤出工艺成型,或,对流换热件400和辐射换热件300构成的整体采用挤出工艺成型。

柜式空调室内机10还可以包括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二电磁阀(图中未示出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设置于除湿换热器200在柜式空调室内机10制冷或除湿时的冷媒流动方向的上游,控制流进除湿换热器200的冷媒流量,以使得除湿换热器200内冷媒的蒸发温度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第二电磁阀设置于对流换热件400在柜式空调室内机10制冷或除湿时的冷媒流动方向的上游,控制流进多个冷媒通道411的冷媒流量,以使得多个冷媒通道411内冷媒的蒸发温度高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柜式空调室内机10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计算单元,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温度,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湿度,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室内温度以及室内湿度计算室内空气露点温度,由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的获取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习知且易于实现的,在此不做赘述。

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二电磁阀的设置可以保证除湿换热器200以及辐射换热件300与对流换热件400的功能,且电磁阀具有系统简单、价格低廉、动作快速、功率微小、外形轻巧的优点。

对流换热件400还可以限定出沿辐射换热件300的轴向方向延伸的中央通道430,位于辐射换热件300内侧空间的中央,中央通道430用于流通空气,提升空气流动的顺畅性。

柜式空调室内机10还可以包括接水盘600,接水盘600设置于除湿换热器200下方,用于接收流经除湿换热器200的空气中凝结的水分,接水盘600可以对水起收集作用,提升用户体验,接水盘600可以连接排水管,以将接水盘600内的水排到室外。

除湿换热器200可以为管翅式换热器或微通道换热器,管翅式换热器是一种由换热管和翅片组成的一种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就是通道当量直径在10-1000μm的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的扁平管内有数十条细微流道,在扁平管的两端与圆形集管相联,集管内设置隔板将换热器流道分隔成数个流程。由于管翅式换热器以及微通道换热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习知且容易获得的,在此不做赘述。这些种类的换热器,价格便宜,且除湿效果较好。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器,柜式空调器包括根据上述任一柜式空调室内机10。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柜式空调器还可以包括室外机以及连接管路等,其中室外机内设置有压缩机、节流装置以及室外换热器等部件。

柜式空调器制冷或除湿运行时,冷媒在压缩机中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冷媒蒸气,冷媒蒸气进入室外换热器,冷媒蒸气在室外换热器中冷凝放热成为高温高压的液体,再经过节流装置,之后降压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通过冷媒管路分别进入除湿换热器200以及总进管,并通过总进管进入多个冷媒通道411,冷媒在除湿换热器200吸热蒸发后通过冷媒管路再次进入压缩机,以及在多个冷媒通道411中吸热蒸发后通过总出管进入冷媒管路并再次进入压缩机,以完成制冷或除湿循环,也就是说除湿换热器200与对流换热件400可以并联设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除湿换热器200与对流换热件400也可以串联设置,具体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柜式空调器使用地区的气候状况等选择。

本实施例中的柜式空调器在工作时,对流换热件400产生热量或冷量,与辐射换热件300内侧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与辐射换热件300的内壁面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空气可流出辐射换热件300,用于室内或人体保暖或降温,辐射换热件300的外壁面可向外辐射热量或冷量,用于室内或人体保暖或降温。辐射换热件300承担一部分制热或制冷负荷,可以在保证制热或制冷能力的前提下,减少人体的吹风感,增加人体热舒适性。

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器还可以包括换向阀(图中未示出),以使柜式空调器具有制热功能,由于柜式空调器的制热原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实现的,在冬季制热时,辐射换热能显著增加人体热舒适性,且在柜式空调器制热时冷媒回从总出管进入冷媒通道411,并从总进管排出冷媒通道411,柜式空调器制热时,除湿换热器200、辐射换热件300以及对流换热件400可均用于制热。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10及具有该柜式空调室内机10的柜式空调器,柜式空调室内机10包括机壳100、设置于机壳100内的除湿换热器200、辐射换热件300以及对流换热件400,除湿换热器200用于在柜式空调室内机10制冷或除湿时干燥流经除湿换热器200的空气,辐射换热件300呈两端开口的筒状,设置于机壳100内或用于形成至少部分机壳100,辐射换热件300的内壁面吸收热量或冷量,辐射换热件300的外壁面向外辐射热量或冷量,对流换热件400设置于辐射换热件300的内侧,被构造为产生热量或冷量,且将热量或冷量传递给流经辐射换热件300内侧的空气,以及将热量或冷量传递给辐射换热件300的内壁面。除湿换热器200可以对空气除湿,辐射换热件300以及对流换热件400用于控温,实现温度和湿度的独立控制,提升了用户体验,且这种方式使得一部分热量或冷量以辐射的方式传递,减少了人体的吹风感,增加了人体的热舒适性。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