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6673发布日期:2020-06-02 20:26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湿度调节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湿器。



背景技术:

加湿器是一种可以增加房间湿度的家用电器,加湿器可以给指定房间加湿,也可以与锅炉或中央空调系统相连给整栋建筑加湿。现有的加湿器大部分直接使用未作净化处理的自来水或使用通过其它在外部净化装置净化后的水进行加湿,这样的加湿器本身并不具备净化功能。没有经净化处理的水中含有许多杂质,特别是钙镁离子,时间一长会在加湿器中形成污垢层,这些未处理的水也会对加湿系统进行侵蚀,减短加湿器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问题,部分加湿器内增设滤芯件,其具体实现方式为:在水槽上设置圆柱状的滤芯,在加湿时通过滤芯吸收水槽内的水,水中的杂质残留于滤芯内,而水则通过风扇强制对流而汽化,以此达到加湿过滤的功能。但是该滤芯一般由pp棉制成,长期使用后,杂质与水共同侵蚀滤芯,会导致滤芯发霉,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带有不易发霉的滤芯的加湿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加湿器,包括水槽、分别设置于所述水槽两侧的立板和主轴箱、设置于所述立板和主轴箱之间的不锈钢滤芯、以及出风口朝向所述不锈钢滤芯的风扇;所述不锈钢滤芯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盘、多个沿周向设置于所述安装盘的端面上的通孔、设置于所述安装盘之间且由内而外顺次设置的环形的冲孔网、折叠滤芯和钢板网,所述通孔沿轴向贯穿所述安装盘、且布置于所述钢板网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湿过程中,钢板网接触水槽内的水面,此时钢板网的网孔内连续形成水膜,同时通过风扇强制不锈钢滤筒处的空气流动,从而把空气当中的尘螨、花粉、悬浮颗粒物等杂质吸附在水膜上,再次接触水槽内的水时,杂质则洗脱至水槽内;而洁净水则经过折叠滤芯过滤、并在钢板网处雾化成水汽,然后这些水汽通过通孔或者不锈钢滤芯远离风扇的一侧脱离,起到加湿功能;通过采用上述不锈钢滤芯,在兼顾加湿、过滤功能的同时,消除了原有棉质滤芯容易发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折叠滤芯由多个钢丝网叠加固定而成,所述钢丝网的两面分别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且开口方向相反的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之间形成多个固定于所述冲孔网的周向外壁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沟槽之间形成多个固定于所述钢板网的周向内壁的第二凸起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面上的第一沟槽的棱边形成多个位于第一凸起部与冲孔网固定处的交叉点,相邻面上的第二沟槽的棱边形成多个位于第二凸起部与钢板网固定处的交叉点,这些交叉点构成了大量的空腔和不规则的通路,这些通路由开口向内不断缩小,过滤时,这些通路导致水的紊流,最终促使水中的杂质被拦截在各个交叉点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板和主轴箱之间设置有布置于所述滤芯和所述风扇之间的陶瓷加热器,所述主轴箱上设置有与所述陶瓷加热器电连接的温度控制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室温低于10℃时,此时风扇的作用对不锈钢滤芯处的水的雾化作用减弱,通过温度控制器采集温度数据,并控制陶瓷加热器开启,从而促进不锈钢滤芯处的水的雾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其中一个所述安装盘与所述立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轮毂轴承,另一个所述安装盘与所述主轴箱之间设置有第二轮毂轴承,所述主轴箱内设置有马达,所述第二轮毂轴承穿过所述主轴箱、转动连接于所述马达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轮毂轴承和第二轮毂轴承实现不锈钢滤芯在主轴箱和立板之间的转动,而马达即使在很低的转速下输出轴也能产生稳定的输出,从而带动不锈钢滤芯低速转动,从而使得钢板网的周向面能连续地覆盖水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轴箱上设置有布置于所述水槽上方的出水头,所述主轴箱的侧壁开设有进水口、出水口、以及连通于所述水槽内的排水口,所述主轴箱内设置有连通于所述出水头和所述进水口的进水管、连通于所述出水口和所述排水口的出水管、阀门控制器,所述进水管的一端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阀,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出水阀,所述阀门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进水阀和所述出水阀电连接,以控制所述进水阀和所述出水阀启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经过进水口、进水管和出水头输入至水槽内,水槽内的水通过排水口、出水管和出水口排出,通过阀门控制器与进水阀和出水阀形成控制系统,便于对水槽内进行注水和排水操作,操作简易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轴箱内设置有罩设于所述马达外的围板,所述围板将所述主轴箱的内部分隔为水管室和布置有所述马达的驱动室;所述主轴箱的上端设置有连通于所述主轴箱内的检修口、用于遮挡所述检修口的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围板分隔开马达和进水管、出水管,同时设置检修口便于检修马达,以此保证马达的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采用不锈钢滤芯吸附水槽内的水,同时通过风扇强制不锈钢滤筒处的空气流动,在兼顾加湿、过滤功能的同时,消除了原有棉质滤芯容易发霉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加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不锈钢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不锈钢滤芯、立板和主轴箱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轴箱、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槽;2、立板;3、主轴箱;31、检修口;32、盖板;4、风扇;5、陶瓷加热器;51、温度控制器;6、不锈钢滤芯;61、安装盘;62、通孔;63、冲孔网;64、折叠滤芯;641、钢丝网;642、第一沟槽;643、第二沟槽;644、第一凸起部;645、第二凸起部;65、钢板网;7、围板;8、水管室;81、出水头;82、进水口;83、出水口;84、排水口;85、进水管;86、出水管;87、阀门控制器;88、进水阀;89、出水阀;9、驱动室;91、马达;92、第一轮毂轴承;93、第二轮毂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加湿器,包括水槽1、设置于水槽1左侧的立板2、设置于水槽1右侧的主轴箱3、设置于立板2和主轴箱3之间且从前往后顺次布置的风扇4、陶瓷加热器5和不锈钢滤芯6;其中,陶瓷加热器5为pct加热器。当室温高于10℃时,仅风扇4开启,不锈钢滤芯6接触水槽1内的水面,从而促使水附着于不锈钢滤芯6上,此时风扇4强制不锈钢滤筒处的空气流动,从而促进不锈钢滤芯6处的水的雾化。当室温低于10℃时,此时风扇4的作用对不锈钢滤芯6处的水的雾化作用减弱,主轴箱3上设置有与陶瓷加热器5电连接的温度控制器51。通过温度控制器51采集温度数据,并控制陶瓷加热器5开启,从而促进不锈钢滤芯6处的水的雾化。

参照图2,不锈钢滤芯6近似于圆柱状。不锈钢滤芯6包括两个左右相对设置的安装盘61、多个沿周向设置于安装盘61的端面上的通孔62、设置于安装盘61之间且由内而外顺次设置的环形的冲孔网63、折叠滤芯64和钢板网65。通孔62沿轴向贯穿安装盘61、且布置于钢板网65内。其中,冲孔网63的开孔呈圆形,钢板网65的开孔呈菱形。

参照图3,折叠滤芯64由多个由内而外顺次布置的钢丝网641叠加固定而成,钢丝网641的内外两面分别设置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沟槽642和多个第二沟槽643。其中,第一沟槽642的开口朝向冲孔网63,第一沟槽642之间形成多个固定于冲孔网63的周向外壁的第一凸起部644;第二沟槽643的开口朝向钢板网65,第二沟槽643之间形成多个固定于钢板网65的周向内壁的第二凸起部645。

参照图4,主轴箱3内设置有围板7,围板7将主轴箱3的内部分隔为水管室8和驱动室9。为促使不锈钢滤芯6周向均能接触到水槽1的水面,左侧的安装盘61与立板2之间设置有第一轮毂轴承92,右侧的安装盘61与主轴箱3之间设置有第二轮毂轴承93。驱动室9内设置有马达91,第二轮毂轴承93穿过主轴箱3、转动连接于马达91上。由于马达91即使在很低的转速下输出轴也能产生稳定的输出,从而带动不锈钢滤芯6低速转动。另外,主轴箱3的上端设置有连通于驱动室9内的检修口31、用于遮挡检修口31的盖板32,便于检修马达91。同时盖板32的上端和主轴箱3的上端均开设有供电线穿出的开口。

参照图5和图6,主轴箱3上设置有布置于水槽1上方的出水头81,主轴箱3的侧壁开设有连通于水管室8内的进水口82、出水口83、以及连通于水槽1内的排水口84。水管室8内设置有连通于出水头81和进水口82的进水管85、连通于出水口83和排水口84的出水管86、阀门控制器87。进水管85的一端进水管85上设置有进水阀88,出水管86上设置有出水阀89,阀门控制器87分别与进水阀88和出水阀89电连接,以控制进水阀88和出水阀89启闭。水经过进水口82、进水管85和出水头81输入至水槽1内,水槽1内的水通过排水口84、出水管86和出水口83排出,通过阀门控制器87与进水阀88和出水阀89形成控制系统,便于对水槽1内进行注水和排水操作。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加湿过程中,钢板网65接触水槽1内的水面,此时钢板网65的网孔内连续形成水膜,同时通过风扇4强制不锈钢滤筒处的空气流动,从而把空气当中的尘螨、花粉、悬浮颗粒物等杂质吸附在水膜上,再次接触水槽1内的水时,杂质则洗脱至水槽1内;而洁净水则经过折叠滤芯64过滤、并在钢板网65处雾化成水汽,然后这些水汽通过通孔62或者不锈钢滤芯6远离风扇4的一侧脱离,起到加湿功能。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