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6997发布日期:2020-06-02 20:2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风机。



背景技术:

新风机是一种新型室内通风排气设备,属于开放式的循环系统,让人们在室内也可以呼吸到新鲜、干净、高品质的空气。它是根据在密闭的室内一侧用专用设备向室内送新风,再从另一侧由专用设备向室外排出,在室内会形成“新风流动场”的原理,从而满足室内新风换气的需要。

授权公告号为cn20623491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风机,包括第一室内机及第二室内机,所述第一室内机内设有送风通道及排风通道,所述第一室内机上设有与送风通道连通的新风进风口及与排风通道连通的旧风出风口,所述第二室内机内设有送风腔及排风腔,所述第二室内机上设有与送风腔连通的新风出风口及与排风腔连通的旧风进风口,所述送风通道与送风腔通过第一过墙管连通,所述排风通道与排风腔通过第二过墙管连通,所述送风通道或送风腔内设有用于将风从新风进风口引至新风出风口的第一风机,所述排风通道或排风腔内设有用于将风从旧风进风口引至旧风出风口的第二风机。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新风机通过第一风机将新风从新风进风口引至新风出风口,由于室外的新风中存在粉尘等固态颗粒,在长期使用后,这些颗粒容易附着于新风机内的设备内,进而影响新风机正常运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新风机,其通过在新风进风口设置滤芯过滤固态颗粒,以减少这些颗粒对新风机内部设备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风机,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新风口的进风管,所述进风管内可拆卸连接有带有进风网孔的进风端头,所述进风端头位于所述进风管内的一侧设置有滤芯以及包裹于所述滤芯层外的环形罩,所述滤芯包括位于中心的蜂窝活性炭过滤层、依次对称布置于所述蜂窝活性炭过滤层两侧的无纺布层和初效过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新风首先经过外侧的初效过滤层,初效过滤层相当于滤芯的外部屏障,对来自空气中的大颗粒进行初步的阻挡,而后空气通过蜂窝活性炭过滤层,活性炭层具有吸附作用,对经过的空气中进行吸附,同时蜂窝活性炭上的蜂窝孔结构有利于保证新风的流量,到此小颗粒基本已经去除完全;此外,进风端头可拆卸方式还使得滤芯可以通过反洗完成清洁、以实现重复利用,并且也为滤芯和进风端头这个组合整体可以采取反向安装的方式更替使用;通过上述滤芯层层消除固态颗粒并逐层防护的方式,辅以环形罩形成骨架支撑效果,有利于降低了滤芯的更换率,进一步保证滤芯的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风端头的周向外壁设置有柔性的凸块,所述进风管的周向内壁开设有环形槽、以及连通于所述环形槽且与所述凸块嵌接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均位于环形槽远离所述壳体的新风口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滑槽沿长度方向贯穿所述进风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和环形槽配合形成限位结构,第一滑槽则是作为凸块滑移进入环形槽的通道,然后凸块沿环形槽旋转至第二滑槽的开口,最后凸块沿第二滑槽下滑至第二滑槽底端,进一步达到了限制进风端头周向移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槽内嵌设有柔性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两轴向端面分别抵触于环形槽的两个轴向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安装进风端头时,凸块沿第一滑槽上滑抵紧密封圈、并滑至环形槽内,凸块挤压密封圈后沿环形槽旋转,凸块沿环形槽后旋转至第二滑槽上方,密封圈驱动凸块脱离环形槽,凸块沿第二滑槽下滑至第二滑槽底端;此时密封圈形变复位并阻止凸块在使用过程中脱离第二滑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块的轴向端面贯穿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朝向所述进风管贯穿所述凸块;所述第一滑槽的切向宽度沿远离所述环形槽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滑槽的切向宽度沿远离所述环形槽的方向逐渐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纳槽将凸块分割出两个凸起部,同时为凸起部之间的相向运动提供空间;同时,由于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切向宽度的改变,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的内壁对凸块施加的压力沿其切向宽度增大的方向而减小,同时容纳槽的压缩量减小,迫使凸块朝切向宽度较大处滑移,以此限制凸块轻易地脱离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块的两轴向端面均设置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用于将所述凸块导向至所述第一滑槽、环形槽和第二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导向面与上述槽壁接触时,由于槽宽的改变,利用导向面的导向作用,便于容纳槽在滑移过程中的压缩,操作简易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风端头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凹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者在需要取下或安装进风端头时比较容易抓取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滤芯层层消除固态颗粒并逐层防护的方式,以此过滤空气中的固态颗粒,而作为载体的进风端头的可拆卸方式,使得滤芯可以通过反洗完成清洁,并通过反向安装的方式循环利用,有利于保证滤芯的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进风端头、滤芯、环形罩和进风管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进风端头和凸块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凸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进风管和滑道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进风管;3、进风端头;31、进风网孔;32、凹面;4、滤芯;41、蜂窝活性炭过滤层;42、无纺布层;43、初效过滤层;5、环形罩;6、滑道;61、环形槽;62、密封圈;63、第一滑槽;64、第二滑槽;7、凸块;71、容纳槽;72、导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新风机,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的新风口的进风管2、可拆卸连接于进风管2内且带有进风网孔31的进风端头3、设置于进风端头3位于进风管2内的一侧的滤芯4和包裹于滤芯4层外的环形罩5。参照图2,其中,滤芯4包括位于中心的蜂窝活性炭过滤层41、依次对称布置于蜂窝活性炭过滤层41两侧的无纺布层42和初效过滤层43。为便于使用者在需要取下或安装进风端头3时比较容易抓取施力,进风端头3的侧壁设置有两个凹面32。

参照图2和图3,为实现进风端头3于进风管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进风管2的周向内壁设置有滑道6,进风端头3的周向外壁对称设置有两个柔性的凸块7。凸块7嵌合于滑道6内、且能沿滑道6滑移脱离。参照图4,凸块7的轴向端面贯穿设置有容纳槽71,容纳槽71沿朝向进风管2的方向贯穿凸块7;另外,凸块7的两轴向端面均设置有导向面72。

参照图5,滑道6包括环形槽61、嵌设于环形槽61内的柔性的密封圈62、以及连通于环形槽61且与凸块7嵌接的两个第一滑槽63和两个第二滑槽64,密封圈62两轴向端面分别抵触于环形槽61的两个轴向内壁。其中,第一滑槽63与第二滑槽64均位于环形槽61远离壳体1的新风口的一侧、且交错布置,且第一滑槽63远离环形槽61的一端沿长度方向贯穿进风管2。第一滑槽63的切向宽度沿远离环形槽61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二滑槽64的切向宽度沿远离环形槽61的方向逐渐增大。凸块7、第一滑槽63和第二滑槽64的横截面均近似于t字型。

参照图4和图5,安装时,凸块7的导向面72接触第一滑槽63的开口,凸块7进入第一滑槽63且容纳槽71压缩。由于第一滑槽63的切向宽度逐渐增大,凸块7在自身预紧作用下滑移至环形槽61处。接着凸块7滑移抵紧密封圈62、并滑至环形槽61内,凸块7挤压密封圈62后沿环形槽61旋转,凸块7沿环形槽61后旋转至第二滑槽64上方。然后凸块7沿另一侧的导向面72再次被压缩、并进入第二滑槽64。由于第二滑槽64的切向宽度逐渐增大,凸块7在自身预紧作用下滑移至第二滑槽64的底部,安装完成。拆卸时,对进风端头3持续施力,使得依次通过第二滑槽64、环形槽61和第二滑槽64,最后凸块7从第一滑槽63的开口脱离进风管2。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新风首先经过外侧的初效过滤层43,初效过滤层43相当于滤芯4的外部屏障,对来自空气中的大颗粒进行初步的阻挡,而后空气通过蜂窝活性炭过滤层41,活性炭层具有吸附作用,对经过的空气中进行吸附,同时蜂窝活性炭上的蜂窝孔结构有利于保证新风的流量,到此小颗粒基本已经去除完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