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流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3661发布日期:2020-05-26 18:11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向流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流新风机。



背景技术:

新风机,主要作用是将室外的新鲜空气通过过滤装置后变成洁净的新鲜空气再送入到室内;室内的污浊通过主机的排气端排出室外;从而达到过滤除霾的效果,使室内空气达到洁净。

目前市场上的新风机工作模式是需要一个新风电机负责将室外的新风引入室内,同时,需要一个排风电机将室内的空气排出,两个电机同时工作,该结构的新风机能耗较高,工作噪音比较大,产品的维护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向流新风机,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新风机结构复杂、耗能较高的技术问题,通过单个电机的正反转实现双向流新风的工作,达到了低功率、低噪音的技术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双向流新风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开设有新风入口、室内出风口、室内回风口以及排风口,所述新风入口和排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同一侧;

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机壳中;

风轮,所述风轮为离心风轮,设置在所述机壳中并与所述电机驱动连接,所述新风入口设置在所述风轮轴向的一侧;

新风入口开合机构,所述新风入口开合机构包括阀门和驱动源,所述阀门活动设置所述新风入口处,所述驱动源驱动所述阀门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入口;

其中,所述机壳内还设置有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并列设置,位于所述风轮径向的同一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入口开合机构还包括导轨,所述导轨固设在所述机壳上,所述阀门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驱动源驱动所述阀门沿所述导轨滑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入口开合机构还包括驱动齿轮,所述驱动源为电机,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电机驱动连接,所述阀门上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入口开合机构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以及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驱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阀门上的齿条啮合,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阀门上的齿条啮合,且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运动方向相反,共同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入口。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入口开合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内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排风通道靠近所述排风口的一端设置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包括向所述排风口弯曲的导风面。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通道靠近所述室内出风口处设置有空气过滤组件。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一蜗壳,所述蜗壳设置在所述机壳中,所述电机和风轮均设置在所述蜗壳中,所述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在所述蜗壳中形成。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向流新风机,包括机壳、电机、风轮和新风入口开合机构,其中,通过控制所述电机正反转来达到采用一个电机实现双向流新风的工作,其功耗低、噪音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由于只采用单个电机的方式,所述新风入口和排风口可以位于所述机壳的同一侧,所述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并列设置,位于所述风轮径向的同一侧,使得新风机的体积更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方面,通过所述新风入口开合机构的闭合来实现室内循环风和排风功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双向流新风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双向流新风机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新风入口开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新风入口开合机构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双向流新风机在新风模式下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双向流新风机在新风模式下的侧向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双向流新风机在新风模式下的内部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双向流新风机在回风模式下的内部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双向流新风机在回风模式下的侧向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双向流新风机在回风模式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实用新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双向流新风机,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新风机结构复杂,功耗高的问题,采用单电机的方式实现双向流新风的工作,达到了功耗低、噪音低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现有新风机结构复杂、功耗高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通过控制单个电机的正反转来实现双向流的新风工作,从而降低新风机的功耗,当电机正转时,将室外的新风引入室内,当电机反转时,将室内的污染空气排出室外。

另外,由于只采用单个电机的方式,便可以将所述新风入口和排风口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同一侧,所述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并列设置,并位于所述风轮径向的同一侧,使得新风机的体积更小,结构更简单。

再者,通过新风入口开合机构对新风入口闭合来实现室内循环风和排风功能,维持了新风机的模式的多样化。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双向流新风机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双向流新风机的爆炸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新风入口开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新风入口开合机构的爆炸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向流新风机,具体包括:

机壳1,所述机壳开设有新风入口101、室内出风口102、室内回风口103以及排风口104,其中,所述新风入口101和排风口104位于所述机壳1的同一侧,均与室外连通,所述室内出风口102和室内回风口103则与室内连通。

电机2,所述电机2设置在所述机壳1中,用于提供动力,通过控制电机2的正转和反转实现从所述新风入口101吸入新风以及从所述室内回风口103吸入室内空气的切换。

风轮3,所述风轮3为离心风轮,设置在所述机壳1中并与所述电机2驱动连接,所述新风入口101设置在所述风轮3轴向的一侧。当所述电机2正转,所述风轮3在电机2的驱动下正转,室外空气从所述新风入口101吸入,并从所述室内出风口102排出,实现新风功能。当所述电机2反转,所述风轮3在电机2的驱动下反转,室内的空气从所述室内回风口103进入,并从所述排风口104排出,实现将污染空气排出的功能。

新风入口开合机构4,所述新风入口开合机构4包括阀门和驱动源,所述阀门活动设置所述新风入口处,所述驱动源驱动所述阀门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入口101。当风机需要从室外吸入空气时,所述阀门打开,所述电机2带动风轮3正转从新风入口101吸入新鲜空气。当风机需要从室内回风时,所述阀门关闭,所述电机2带动风轮3反转从室内回风口103吸入室内的空气。其中,所述阀门可以为一片或多片组合的阀门,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入口101,所述驱动源可以为电机、气缸等具备驱动功能的元件。

其中,所述机壳1内还设置有新风通道、排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其中,所述新风通道105和排风通道并列设置,位于所述风轮3径向的同一侧,所述回风通道则位于另一侧。所述新风通道连通新风入口101和室内出风口102,所述回风通道与排风通道和所述新风通道105均连通,并可将所述室内回风口103与室内出风口102和排风口104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入口开合机构4还包括导轨,所述导轨固设在所述机壳1上,所述阀门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驱动源驱动所述阀门沿所述导轨滑动。

具体地,所述新风入口开合机构4还包括驱动齿轮,所述驱动源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连接,所述阀门上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所述驱动电机提供动力,并通过驱动齿轮和齿条的传动使阀门沿着导轨移动,实现阀门的开闭。

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入口开合机构4包括第一阀门41、第二阀门42、第一驱动电机43、第二驱动电机44以及第一驱动齿轮45和第二驱动齿轮46,所述第一阀门41和第二阀门42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3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45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4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46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齿轮45与所述第一阀门41上的齿条啮合,所述第二驱动齿轮46与所述第二阀门41上的齿条啮合,且所述第一阀门41和第二阀门42的运动方向相反,共同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入口101。若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阀门41和第二阀门42互相闭合,需要打开所述新风入口101时,所述第一阀门41和第二阀门42分别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3和第二驱动电机44的驱动下,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互相远离,使从而打开所述新风入口101。同理,当新风入口需要再次关闭时,所述第一阀门41和第二阀门42分别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3和第二驱动电机44的驱动下互相靠近运动,直至互相闭合。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新风入口两侧的第一导轨47和第二导轨48,所述第一导轨47和第二导轨48均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阀门41、第二阀门42的两端分别嵌入所述第一导轨47和第二导轨48的滑槽中,可以沿着该滑槽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入口开合机构4设置在所述机壳1的内侧,所述排风通道靠近所述排风口104的一端设置有导风罩5,所述导风罩5包括向所述排风口弯曲的导风面,所述新风通道靠近所述室内出风口102处设置有空气过滤组件6。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新风机还包括一蜗壳7,所述蜗壳7设置在所述机壳1中,所述电机2和风轮3均设置在所述蜗壳7中,所述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在所述蜗壳7中形成,所述导风罩5与所述蜗壳7固定连接,所述空气过滤组件6为空气过滤网,具体可包括一层或多层不同材料和结构的空气过滤网,室外的空气进入室内前会首先经过所述空气过滤组件83的过滤,使得新风的空气质量更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入口开合机构4设置在所述蜗壳7和机壳1之间,被所述蜗壳7和机壳1夹持,因此,所述新风入口开合机构4不容易松动,不会轻易发生位置偏移,导致阀门失效,不能顺利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入口101。

工作原理:

如图5至图10所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双向流新风机在新风模式下的主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双向流新风机在新风模式下的侧向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双向流新风机在新风模式下的内部结构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双向流新风机在回风模式下的内部结构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双向流新风机在回风模式下的侧向剖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双向流新风机在回风模式下的主视图。

在新风模式下,所述风入口开合机构4打开所述新风入口101,所述电机2正转,室外的空气在风轮3的作用从新风入口101吸入到蜗壳7,并经过所述新风通道从室内出风口102排出,起到将新风吸入室内的功能。

在回风模式下,所述风入口开合机构4关闭所述新风入口101,所述电机2反转,室内的空气在风轮3的作用下从所述室内回风口103吸入,经过所述回风通道进入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使部分空气重新回到室内以及部分空气排出室外,同时起到室内循环风和把污染空气排到室外的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向流新风机,包括机壳、电机、风轮和新风入口开合机构,其中,通过控制所述电机正反转来达到采用一个电机实现双向流新风的工作,其功耗低、噪音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由于只采用单个电机的方式,所述新风入口和排风口可以位于所述机壳的同一侧,所述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并列设置,位于所述风轮径向的同一侧,使得新风机的体积更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方面,通过所述新风入口开合机构的闭合来实现室内循环风和排风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