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能空调的蓄能装置及具有其的蓄能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56498发布日期:2020-07-29 03:13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蓄能空调的蓄能装置及具有其的蓄能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蓄能空调的蓄能装置及具有其的蓄能空调。



背景技术:

冰蓄能空调为一种全新空调形式,关键组件为储存容器,储存容器内部的制冷装置将水相变为冰,达到保存能量的作用。相关技术的储存容器结构复杂,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蓄能空调的蓄能装置,所述蓄能装置的装配难度低。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蓄能装置的蓄能空调。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蓄能空调的蓄能装置,包括:储存容器,所述储存容器包括箱体和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避让孔,所述箱体内设有蓄能介质,所述箱体的内壁上设有插入槽;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于所述蓄能介质内,所述蓄能介质从所述第一换热器取能并蓄能,所述第一换热器具有进口管和出口管,所述进口管和所述出口管分别通过所述避让孔伸出所述储存容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设于所述蓄能介质内,所述第二换热器内的载冷剂与所述蓄能介质热交换,所述第二换热器具有取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取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分别通过所述避让孔伸出所述储存容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设有边板,所述边板插入到所述插入槽内以定位所述换热模块;防水密封件,所述进口管和所述避让孔的内壁之间、所述出口管和所述避让孔的内壁之间、所述取液管和所述避让孔的内壁之间、所述出液管和所述避让孔的内壁之间分别设有所述防水密封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蓄能空调的蓄能装置,在箱体上设置有插入槽,插入槽可以对换热模块起到定位作用,而且插接配合的方式可靠性高,同时还可以降低蓄能装置的装配难度,从而便于蓄能装置的生产,提升生产效率。设置防水密封件可以对进口管、出口管、取液管、出液管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进一步提升换热模块与箱体之间的配合可靠性,同时还可以防止储存容器内的冷量损失,提升蓄能装置的蓄能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箱体的内壁上设有插入凸台,所述插入凸台内设有所述插入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箱体的内底壁内壁上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在换热模块上以使所述换热模块和所述箱体的内底壁之间形成有流通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盖上设有支撑在所述换热模块的顶壁上的定位支撑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换热管分别穿过所述边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箱体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止抵凸筋,所述止抵凸筋分别止抵在所述换热模块的相对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箱体包括:外箱,所述外箱的顶部敞开;内箱,所述内箱的顶部敞开且所述内箱设在所述外箱内,所述内箱和所述外箱之间设有周壁保温层,所述内箱内具有蓄能介质,所述顶盖设在所述内箱上用于封闭所述内箱的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箱的一部分向内凹入以形成第一凹入部,所述周壁保温层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入部伸入到所述第一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箱的一部分向内凹入以形成第二凹入部,所述周壁保温层上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伸入到所述第二凹入部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蓄能装置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在所述顶盖和所述内箱的顶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盖的底壁设有第一放置槽,所述密封圈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所述第一放置槽内,所述顶盖上设有第一卡扣部和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卡扣部和所述内箱卡扣配合,所述内箱的顶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正对的第二固定孔,固定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蓄能空调,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具有风道;压缩机和第三换热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第三换热器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压缩机连接在所述第三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蓄能装置,所述蓄能装置为上述的蓄能装置;第四换热器和泵液装置,所述泵液装置连接在所述第四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以使所述载冷剂在所述第四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循环,所述第四换热器设在所述风道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蓄能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蓄能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蓄能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线a-a处的剖面图;

图5为图4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图3中线b-b处的剖面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蓄能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蓄能装置的剖面图;

图9为图8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蓄能空调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

蓄能空调100、

机壳1、第三换热器31、压缩机33、节流元件34、

第四换热器41、泵液装置43、取液管433、出液管434、

蓄能装置7、

储存容器70、外箱7011、第一凹入部70111、内箱7012、第二固定孔70121、第二凹入部70122、支撑部70123、止抵凸筋70124、插入槽70125、周壁保温层7013、第一凹槽70131、第一凸起部70132、顶盖702、定位支撑件7021、第一放置槽7022、第一固定孔7023、避让孔7024、盛放腔室703、顶部保温层707、

第一换热器710、进口管7101、出口管7102、边板7103、冷媒管713、第二换热器714、

密封圈72、

防水密封件73、防脱凸台730、

加液管7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蓄能空调100的蓄能装置7。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蓄能装置7,包括:储存容器70、换热模块和防水密封件73。

其中,储存容器70包括箱体和顶盖702,顶盖702上设置有避让孔7024,箱体内设有蓄能介质,箱体的内壁上设有插入槽70125。

换热模块包括第一换热器710和第二换热器714,第一换热器710设于蓄能介质内,蓄能介质从第一换热器710取能并蓄能,第一换热器710具有进口管7101和出口管7102,进口管7101和出口管7102分别通过避让孔7024伸出储存容器70;第二换热器714设于蓄能介质内,第二换热器714内的载冷剂与蓄能介质热交换,第二换热器714具有取液管433和出液管434,取液管433和出液管434分别通过避让孔7024伸出储存容器70。

其中,第一换热器710和第二换热器714中的至少一个设有边板7103,即可以在第一换热器710设置有边板7103,或在第二换热器714设置有边板,再或者在第一换热器710和第二换热器714上同时设置有边板7103,且边板7103插入到插入槽70125内以定位换热模块。

当第一换热器710和第二换热器714均设置有边板7103时,边板7103相对第一换热器710和第二换热器714固定,当边板7103与插入槽70125插接配合时,第一换热器710和第二换热器714可以通过边板7103与箱体固定。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710和第二换热器714的换热管分别穿过边板7103,从而可以将第一换热器710和第二换热器714连接在一起。当边板7103与插入槽70125插接配合时,可以对第一换热器710和第二换热器714同时定位,而且定位效果好,可靠性高。

当第一换热器710或第二换热器714中有边板7103时,边板7103相对第一换热器710或第二换热器714固定。这里以边板7103设置在第一换热器710为例,参照图4,边板7103设置在第一换热器710上,而且边板7103与插入槽70125插接配合,由此将第一换热器710在箱体内定位。

可以理解的是,换热模块布置在储存容器70内,根据换热模块在储存容器70内的布置需求,可以将第一换热器710和第二换热器714同时与边板7103配合,并将边板7103与插入槽70125插接配合,以对第一换热器710和第二换热器714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还可以将第一换热器710和第二换热器714中的一个设置边板7103,以满足对换热模块内不同部件的定位需求。插接配合的方式可以节省连接件(如:螺钉)的布置,其中,换热模块中的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41可以通过插接配合的方式与储存容器70进行定位。由此,在换热模块与储存容器70无需设置螺钉即可将二者的固定配合,可以降低蓄能装置7的装配难度,同时减轻蓄能装置7的重量。

如图4所示,箱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插入槽70125,但并不局限于附图4中所示出的插入槽70125的布置位置,插入槽70125可以根据换热模块与储存容器70的配合位置在内壁上进行调节,以满足换热模块在储存容器70内的定位需求。如:将插入槽70125布置在箱体的内底壁、内侧壁等。

进口管7101和避让孔7024的内壁之间、出口管7102和避让孔7024的内壁之间、取液管433和避让孔7024的内壁之间、出液管434和避让孔7024的内壁之间分别设有防水密封件73。防水密封件73可以起到密封作用,在蓄能装置7工作时,防水密封件73可以防止储存容器70内的冷量损失。

进一步地,防水密封件73可以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与上述多个部件相连,以提升防水密封件73的密封效果,同时防水密封件73还可以对进口管7101、出口管7102、取液管433、出液管434起到定位作用,防止其与内壁之间存在间隙而导致固定不牢靠的问题发生。

防水密封件7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防水密封件73分别布置在进口管7101和避让孔7024的内壁之间、出口管7102和避让孔7024的内壁之间、取液管433和避让孔7024的内壁之间、出液管434和避让孔7024的内壁之间,多个防水密封件73单独布置的方式可以降低装配难度。当进口管7101、出口管7102、取液管433、出液管434之间的间隔较远时,适用于将多个防水密封件73单独布置在与其对应的安装位置,以降低装配难度。

多个防水密封件73可以一体成型,并分别对应布置在与其对应的管路处。当进口管7101、出口管7102、取液管433、出液管434之间的间距小时,集成为一体的多个防水密封件73的装配难度低,而且多个防水密封件73之间的连接处可以进一步提升密封效果。

可选地,防水密封件73的材质为洛氏硬度45以下的橡胶。

载冷剂与蓄能介质热交换,也就是说,蓄能介质从第一换热器710获取并储存的能量(即热量或者冷量),可以热交换给载冷剂,并由载冷剂携带输送,这样,载冷剂就可以将蓄能介质中的能量转移。例如,当蓄能介质中储存的为冷量时,载冷剂从蓄能介质吸收冷量并转移。又例如,当蓄能介质中储存的为热量时,载冷剂从蓄能介质吸收热量并转移。

需要说明的是,蓄能介质的具体类型不限,例如可以是水等,在第一换热器710使蓄能介质蓄冷的过程中,水可以结冰,以较好地储存冷量,且成本低,蓄冷、取冷效果好,而且载冷剂的具体类型也不限。例如可以是醇类溶液,例如甲醇、乙二醇、丙三醇或低碳类醇水合物等,从而可以提高取冷和放冷效果。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蓄能介质和载冷剂的具体不限,只要载冷剂的凝固点低于蓄能介质的蓄冷温度,保证载冷剂不凝固可以循环流动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蓄能空调100的蓄能装置7,在箱体上设置有插入槽70125,插入槽70125可以对换热模块起到定位作用,而且插接配合的方式可靠性高,无需设置连接部件(如:螺钉、螺栓等),同时还可以降低蓄能装置7的装配难度,从而便于蓄能装置7的生产,提升生产效率。设置防水密封件73可以对进口管7101、出口管7102、取液管433、出液管434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进一步提升换热模块与箱体之间的配合可靠性,同时还可以防止储存容器70内的冷量损失,提升蓄能装置7的蓄能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箱体的内壁上设有插入凸台,插入凸台内设有插入槽70125。可以理解的是,将插入槽70125布置在插入凸台上可以保证插入槽70125处的结构强度,提升箱体与换热模块之间的配合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箱体的内壁上设有支撑部70123,支撑部70123支撑在换热模块上以使换热模块和箱体的内底壁之间形成流通通道。支撑部70123支撑换热模块以将换热模块与内底壁间隔开,由此在换热模块、内底壁和支撑部70123之间形成流通通道。其中,蓄能介质可以在流通通道内流动,以合理地增加蓄能介质与换热模块配合时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好地对能量进行传递。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支撑部70123为多个,多个支撑部70123间隔设在箱体的内底壁,多个支撑部70123可以同时支撑换热模块,从而可以提升支撑部70123对换热模块的支撑稳定性好,而且可以在多个支撑部70123之间形成多个流通通道,进而在保证支撑稳定性的前提下增加蓄能介质与换热模块的接触面积,以提升蓄能介质的换热效率。

其中,支撑部70123在箱体内可以沿竖向方向向设置有换热模块的一侧延伸,这样的布置方式可以提升支撑部70123对换热模块的支撑可靠性。但并不局限于此,支撑部70123还可以朝向换热模块一侧倾斜向上延伸。

如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顶盖702上设有支撑在换热模块的顶壁上的定位支撑件7021,当顶盖702封闭箱体时,定位支撑件7021可以止抵在换热模块的顶壁上,从而定位支撑件7021可以对换热模块起到定位作用。

进一步地,定位支撑件7021可以构造为由上向下延伸板状结构,而且定位支撑件7021的自由端适于止抵在换热模块的顶壁。

可选地,参照图8,第一换热器710和第二换热器714在箱体可以沿上下方向布置,当插入槽70125布置在箱体的内底壁上时,边板7103可以设在布置在下方的换热器上,以便于将边板7103与插入槽70125插接配合。

第一换热器710和第二换热器714还可以沿水平方向排布并布置在箱体内,如:第一换热器710和第二换热器714沿箱体的宽度方向排布、或沿长度方向排布等。其具体布置方式可以根据设计需求进行调节。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箱体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止抵凸筋70124,止抵凸筋70124分别止抵在换热模块的相对侧壁上,从而相对侧壁上的止抵凸筋70124可以对换热模块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换热模块在箱体内晃动,提升换热模块与箱体的配合可靠性。当将换热模块与箱体装配时,止抵凸筋70124还可以对换热模块的装配起到导向作用,以便于将换热模块布置在箱体内。

进一步地,止抵凸筋70124布置在箱体的内侧壁上,两个相对侧壁上的止抵凸筋70124沿朝向与其相对的侧壁的方向延伸,而且止抵凸筋70124与换热模块未设置管路的侧壁对应,从而可以防止止抵凸筋70124与管路之间相互干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蓄能装置7中,箱体包括:外箱7011和内箱7012。外箱7011的顶部敞开,内箱7012的顶部敞开,并且内箱7012设在外箱7011内,内箱7012和外箱7011之间设有周壁保温层7013,内箱7012内具有蓄能介质,顶盖702设在内箱7012上用于封闭内箱7012的顶部。周壁保温层7013可以防止内箱7012的冷能损失,从而提升蓄能装置7的蓄能效率。

具体地,通过设置外箱7011、内箱7012和周壁保温层7013,周壁保温层7013位于内箱7012和外箱7011之间,周壁保温层7013可以对内箱7012内的制冷剂起到保温效果,外箱7011可以对周壁保温层7013起到保护作用,外箱7011还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温效果,从而可以保证储存容器70的保温效果且储存容器70的结构简单,在第一换热器710对蓄能介质进行制冷或制热后,可以保证蓄能装置7的蓄能效果。

可选地,周壁保温层7013可以为聚氨脂材料,通过发泡工艺填充在外箱7011和内箱7012之间。可选地,周壁保温层7013的厚度h≥25mm,从而可以保证储存容器70的保温效果。

具体而言,内箱7012内设有盛放腔室703,盛放腔室703内具有蓄能介质,顶盖702用于封闭盛放腔室703的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内箱7012的顶部设有安装凸耳,安装凸耳通过螺钉固定在外箱7011上,从而便于内箱7012和外箱7011之间的定位安装。可选地,安装凸耳为四个,且四个安装凸耳设在内箱7012的四个拐角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蓄能装置7还包括顶部保温层707,顶部保温层707设在顶盖702上。从而通过设置顶部保温层707,可以进一步提高储存容器70的保温效果,避免冷量泄露。可选地,顶盖702上设有容纳腔,顶部保温层707设在容纳腔内。从而便于顶部保温层707的安装。进一步地,顶部保温层707的厚度可以为25mm以上,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顶部保温层707的保温效果。可选地,顶部保温层707可以为eps等保温材料。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当顶盖702上设有顶部保温层707时,顶部保温层707内设有与避让孔7024连通的避让通道。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箱7011的一部分向内凹入以形成第一凹入部70111,周壁保温层7013上设有第一凹槽70131,第一凹入部70111伸入到第一凹槽70131内。将第一凹入部70111与第一凹槽70131配合,以对外箱7011和周壁保温层7013进行定位,降低装配难度。

进一步地,内箱7012的一部分向内凹入以形成第二凹入部70122,周壁保温层7013上设有第一凸起部70132,第一凸起部70132伸入到第二凹入部70122内。将第一凸起部70132与第一凹槽70131配合,以对周壁保温层7013和内箱7012进行定位,降低装配难度。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入部70111与第二凹入部70122正对,即第一凹槽70131与第一凸起部70132正对设置,从而使得周壁保温层7013的结构规整,提升蓄能装置7的美观性,同时可以降低装配难度。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凹槽70131和第一凸起部70132正对布置,在保证周壁保温层7013的保温性能的前提下,无需单独增加第一凹槽70131或第一凸起处的周壁保温层7013的厚度,从而可以节省周壁保温层7013占用的空间,进而减小蓄能装置7的体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入部70111还设置有避让部,避让部可以对储存容器70内的连接部件进行避让。如:当内箱7012与顶盖70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配合,且二者配合处临近第一凹入部70111时,可以在第一凹入部70111处设置避让部,以节省螺纹配合需要的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蓄能装置7还包括密封圈72,密封圈72设置在顶盖702和内箱7012的顶壁之间,从而可以提升顶盖702和内箱7012之间的密封性,可以防止内箱7012中的蓄能介质流出。

进一步地,顶盖702的底壁设置有第一放置槽7022,密封圈72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第一放置槽7022内,顶盖702上设有第一卡扣部和第一固定孔7023,第一卡扣部和内箱卡扣配合,内箱7012的顶壁上设有与第一固定孔7023正对的第二固定孔70121,固定连接件穿过第一固定孔7023固定在第二固定孔70121内。

具体地,密封圈72布置在第一放置槽7022和顶盖702之间,当顶盖702与内箱7012固定配合时,密封圈72可以止抵在内箱7012的顶壁上,使得内箱7012的顶壁与密封圈72之间的配合紧凑,以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

顶盖702与内箱7012可以先通过第一卡扣部与内箱卡扣卡接配合,以对顶盖702和内箱7012定位,并通过固定连接件将顶盖702和内箱7012固定配合,以使得顶盖702压紧密封圈72。两种配合方式均可以对顶盖702和内箱7012起到固定作用,当其中任一种配合失效时,仍然可以保证顶盖702与内箱7012的配合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卡接配合的方式对顶盖702和内箱7012定位,以将第一固定孔7023和第二固定孔70121正对,便于固定连接件与第二固定孔70121固定配合,降低顶盖702与内箱7012的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第一卡扣部为卡钩。可选地,固定连接件可以为螺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卡扣部为多个,多个第一卡扣部沿密封圈72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第一卡扣部分别与内箱7012卡扣配合。从而可以沿着周向均匀压紧密封圈72,进一步避免液体泄露。可选地,第一卡扣部可以为四个。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孔7023可以为多个,第二固定孔70121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固定孔7023与多个第二固定孔70121一一对应设置,从而可以提高顶盖702的固定牢固性,同时可以沿着周向均匀压紧密封圈72,进一步避免液体泄露。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第一卡扣部为四个,第一固定孔7023为四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内箱7012内的蓄能介质从储存容器70漏出,同时也避免冷量从顶盖702和内箱7012之间泄露,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蓄能装置7还包括密封圈72,密封圈72设在顶盖702和内箱7012的顶壁之间。具体地,顶盖702的底壁设有第一放置槽7022,密封圈72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第一放置槽7022内,从而便于密封圈72的安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密封圈72放置在内箱7012的顶壁上且密封圈72完全容纳在第一放置槽7022内。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内箱7012的顶壁设有第二放置槽,密封圈72的一部分容纳在第一放置槽7022内,密封圈72的另一部分容纳在第二放置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防水密封件73与避让孔7024过盈配合,防水密封件73和进口管7101过盈配合,防水密封件73和出口管7102过盈配合,防水密封件73和取液管433过盈配合,防水密封件73和出液管434过盈配合。如图9所示,防水密封件73的内径为m,防水密封件73的外径m,避让孔7024的直径为d1,进口管7101、出口管7102、取液管433和出液管434的直径可以为d2,其中m>d1,m<d2,m和d1之间的差值、m和d2之间的差值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3mm-1mm,从而可以保证过盈配合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水密封件73设有环形的防脱凸台730,防脱凸台730的至少一部分设在顶盖702和内箱7012之间。从而可以对防水密封件73进行上下限位,避免防水密封件73脱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防水密封件73的外周壁设有环形的凹槽,顶盖702的围绕避让孔7024的部分伸入到凹槽内,从而可以提高防水密封件73的固定牢固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顶盖702上设有与内箱7012连通的加液管74。从而便于往内箱7012内加入蓄能介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蓄能空调100,蓄能空调100包括:机壳1、压缩机33、第三换热器31、第四换热器41、泵液装置43和上述的蓄能装置7。机壳1具有风道,压缩机33和第三换热器31设在机壳1内,压缩机33连接在第三换热器31和第一换热器710之间,泵液装置43连接在第四换热器41和第二换热器714之间以使载冷剂在第四换热器41和第二换热器714之间循环,第四换热器41设在风道内。其中机壳1包括进风口、出风口、和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通风装置设在机壳1内,且用于使风道从进风口吸入气流,并从出风口送出气流。具体地,蓄能空调100可以为移动空调。

蓄能装置7中的多个部件之间的定位效果好,装配难度低,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蓄能装置7的密封性好,可以防止储存容器70内的冷量损失,提升蓄能装置7的蓄能效率。

压缩机33连接在第三换热器31与第一换热器710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换热器31和第一换热器710之间还设有节流元件34。压缩机33、第三换热器31、第一换热器710和节流元件34之间形成的冷媒流路为压缩机系统。其中压缩机系统可以制冷或者制热,当压缩机系统同时具有制冷和制热功能时,压缩机系统还包括四通阀。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当压缩机系统制冷或制热时,制冷原理和制热原理已为现有技术,这里就不进行详细描述。

泵液装置43连接在第四换热器41和第二换热器714之间以使载冷剂剂在第四换热器41和第二换热器714之间循环,第四换热器41设在风道内。

具体而言,储存容器70的盛放腔室703内盛放有蓄能介质,储存容器70内还设有第二换热器714,第二换热器714和第一换热器710分别设在蓄能介质内,第一换热器710对蓄能介质进行制冷或制热。

第二换热器714、第四换热器41和泵液装置43之间形成取能回路,泵液装置43通过取液管433与第二换热器714相连,第四换热器41通过出液管434与第二换热器714相连,在泵液装置43的作用下,载冷剂在第二换热器714和第四换热器41之间循环,载冷剂流经第二换热器714以与蓄能介质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或加热,被冷却或加热后的载冷剂在泵液装置43的作用下流向第四换热器41,第四换热器41将载冷剂的能量通过风道排向室内环境,以实现调节室内环境的温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蓄能空调100,利用蓄能原理先将能量储存起来,再利用第四换热器41将能量排放,在利用第四换热器41向环境排冷时,不伴随向环境排热,从而不需要设置排风管等,从而不会对蓄能空调100的使用环境造成限制,扩大蓄能空调100的使用范围。同时储存容器70的保温效果好,保证了蓄能装置7的制冷/制热和蓄能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蓄能空调100中的压缩机系统,可以类似冰箱中的制冷系统那样,对蓄能介质进行制冰,而取能回路可以代替相关技术中移动空调中的制冷系统,可以利用蓄能介质从压缩机系统中的第一换热器710取冷并蓄冷,并通过载冷剂和第四换热器41将冷量释放到环境中,从而降低环境温度。这样,在取能回路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载冷剂与蓄能介质交换热量,以向蓄能介质放热,从而取能回路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移动空调中的制冷系统来说,可以省去用于排热风的排风管等,进而使得蓄能空调100可以任意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