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通风逆流式冷却塔导风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0504发布日期:2020-05-29 11:51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然通风逆流式冷却塔导风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风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然通风逆流式冷却塔导风管。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自然通风逆流式冷却塔进风口区域进风导流板”,授权公告号cn20217733u,采用分层进风配风技术,该圆环形导板设置在冷却塔雨区内塔淋水填料区与集水池水面之间,将进风口区域分为上下两层,分层后,下层没有淋到雨,空气可免受淋雨阻力,从而使进入冷却塔中心区域的空气流量较不分层有所增加,可使淋水填料断面的风速分布均匀性得到改善,可降低出水温度0.5℃~1.5℃,但是,由于冷却塔淋水填料区与集水池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支撑立柱,支撑着淋水填料、配水喷淋系统、收水器等构件,现有技术中,导风管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不具备固定支撑,所以很容易导致导风管的出现倾倒,给人们带来经济损失,所以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导风管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不具备固定支撑,所以很容易导致导风管的出现倾倒,给人们带来经济损失,所以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然通风逆流式冷却塔导风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然通风逆流式冷却塔导风管,包括设置为中空结构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孔内固定安装有导风管主体,且导风管主体的一端延伸至壳体的外侧,壳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两个安装板靠近壳体的一侧均开设有移动槽,两个移动槽内均滑动安装有移动板,两个移动板上均开设有定位孔,两个定位孔内均滑动安装有定位杆,且定位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相对应的移动槽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固定连接,两个移动板靠近壳体的一端分别延伸至相对应的安装板的外侧并固定安装有滑动板,两个滑动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开设有螺纹槽,定位杆对移动板进行限位。

优选的,两个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转动槽,两个转动槽内均转动安装有丝杆,且两个丝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延伸至相对应的螺纹槽内并与相对应的螺纹槽螺纹连接,两个滑动板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板,且两个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导风管主体相适配,壳体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转动座,两个转动座上均开设有转动孔,两个转动孔内均转动安装有转动杆,丝杆的转动通过螺纹槽带动滑动板进行移动。

优选的,两个丝杆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链轮,两个链轮上均啮合有第一链条,且两个链轮通过两个第一链条分别与相对应的转动杆传动连接,两个链轮通过两个第一链条带动两个转动杆进行转动。

优选的,两个固定板中的其中一个固定板的底部开设有嵌入槽,嵌入槽内转动安装有把手,把手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丝,固定板的底部开设有螺纹卡槽,且螺丝的顶端与螺纹卡槽螺纹卡装,螺丝和螺纹卡槽对把手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把手上啮合有第二链条,且把手通过第二链条与转动杆传动连接,把手通过第二链条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

优选的,所述螺纹卡槽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螺纹卡槽呈环形等距离分布在固定板的底部,多个螺纹卡槽可以对支撑板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一种自然通风逆流式冷却塔导风管,通过拧动螺丝,使螺丝移出螺纹卡槽内,然后转动把手,把手通过第二链条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两个滑动板带动两个支撑板进行移动;

同时,两个滑动板带动两个移动板进行移动,两个支撑板对导风管主体进行固定支撑,当两个支撑板对导风管主体固定紧时,停止转动把手,保持把手不动,拧动螺丝,使螺丝与螺纹卡槽螺纹卡装即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快速方便的对导风管主体进行固定支撑,防止导风管主体的倾倒给人们带来的经济损坏,所以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然通风逆流式冷却塔导风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然通风逆流式冷却塔导风管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然通风逆流式冷却塔导风管的b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然通风逆流式冷却塔导风管的导风管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固定孔、3导风管主体、4固定板、5安装板、6移动槽、7移动板、8定位孔、9定位杆、10滑动板、11螺纹槽、12转动槽、13丝杆、14支撑板、15转动座、16转动孔、17转动杆、18链轮、19第一链条、20嵌入槽、21把手、22螺纹孔、23螺丝、24螺纹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4,一种自然通风逆流式冷却塔导风管,包括设置为中空结构的壳体1,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2,固定孔2内固定安装有导风管主体3,且导风管主体3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的外侧,壳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板4,两个固定板4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5,两个安装板5靠近壳体1的一侧均开设有移动槽6,两个移动槽6内均滑动安装有移动板7,两个移动板7上均开设有定位孔8,两个定位孔8内均滑动安装有定位杆9,且定位杆9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相对应的移动槽6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固定连接,两个移动板7靠近壳体1的一端分别延伸至相对应的安装板5的外侧并固定安装有滑动板10,两个滑动板10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开设有螺纹槽11。

本实用新型中,两个固定板4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转动槽12,两个转动槽12内均转动安装有丝杆13,且两个丝杆13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延伸至相对应的螺纹槽11内并与相对应的螺纹槽11螺纹连接,两个滑动板10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板14,且两个支撑板14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导风管主体3相适配,壳体1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转动座15,两个转动座15上均开设有转动孔16,两个转动孔16内均转动安装有转动杆17。

本实用新型中,两个丝杆13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链轮18,两个链轮18上均啮合有第一链条19,且两个链轮18通过两个第一链条19分别与相对应的转动杆17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两个固定板4中的其中一个固定板4的底部开设有嵌入槽20,嵌入槽20内转动安装有把手21,把手21上开设有螺纹孔22,螺纹孔22内螺纹连接有螺丝23,固定板4的底部开设有螺纹卡槽24,且螺丝23的顶端与螺纹卡槽24螺纹卡装。

本实用新型中,把手21上啮合有第二链条,且把手21通过第二链条与转动杆17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螺纹卡槽24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螺纹卡槽24呈环形等距离分布在固定板4的底部。

实施例二

参照图1-4,一种自然通风逆流式冷却塔导风管,包括设置为中空结构的壳体1,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2,固定孔2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导风管主体3,且导风管主体3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的外侧,壳体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4,两个固定板4相互靠近的一侧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两个安装板5靠近壳体1的一侧均开设有移动槽6,两个移动槽6内均滑动安装有移动板7,两个移动板7上均开设有定位孔8,两个定位孔8内均滑动安装有定位杆9,且定位杆9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相对应的移动槽6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固定连接,两个移动板7靠近壳体1的一端分别延伸至相对应的安装板5的外侧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滑动板10,两个滑动板10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开设有螺纹槽11,定位杆9对移动板7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中,两个固定板4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转动槽12,两个转动槽12内均转动安装有丝杆13,且两个丝杆13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延伸至相对应的螺纹槽11内并与相对应的螺纹槽11螺纹连接,两个滑动板10相互靠近的一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4,且两个支撑板14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导风管主体3相适配,壳体1的一侧内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两个转动座15,两个转动座15上均开设有转动孔16,两个转动孔16内均转动安装有转动杆17,丝杆13的转动通过螺纹槽11带动滑动板10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两个丝杆13的外侧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链轮18,两个链轮18上均啮合有第一链条19,且两个链轮18通过两个第一链条19分别与相对应的转动杆17传动连接,两个链轮18通过两个第一链条19带动两个转动杆17进行转动。

本实用新型中,两个固定板4中的其中一个固定板4的底部开设有嵌入槽20,嵌入槽20内转动安装有把手21,把手21上开设有螺纹孔22,螺纹孔22内螺纹连接有螺丝23,固定板4的底部开设有螺纹卡槽24,且螺丝23的顶端与螺纹卡槽24螺纹卡装,螺丝23和螺纹卡槽24对把手21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把手21上啮合有第二链条,且把手21通过第二链条与转动杆17传动连接,把手21通过第二链条带动转动杆17进行转动。

本实用新型中,螺纹卡槽24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螺纹卡槽24呈环形等距离分布在固定板4的底部,多个螺纹卡槽24可以对支撑板14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中,拧动螺丝23,使螺丝23移出螺纹卡槽24内,然后转动把手21,把手21通过第二链条带动转动杆17进行转动,转动杆17通过两个第一链条19带动两个丝杆13进行转动,两个丝杆13的转动通过两个螺纹槽11带动两个滑动板10进行移动,两个滑动板10带动两个支撑板14进行移动,同时,两个滑动板10带动两个移动板7进行移动,两个支撑板14对导风管主体3进行固定支撑,当两个支撑板14对导风管主体3固定紧时,停止转动把手21,保持把手21不动,拧动螺丝23,使螺丝23与螺纹卡槽24螺纹卡装即可,从而实现了对导风管主体3进行固定支撑,防止导风管主体3的倾倒给人们带来的经济损坏,所以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