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雨伞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61552发布日期:2020-06-26 22:27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雨伞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智能雨伞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下雨天淋湿的雨伞,若将其放置在一边自然晾干,较为浪费时间,并且雨伞放置在地上既会占据大量空间也会给人带来不便,大部分人为了图方便都是将淋湿的伞立刻折叠起来,这种行为减少了雨伞的寿命。现代生活中,能够看到的是使用塑料套袋来防止雨伞滴水,这种行为从根本上没有解决雨伞湿透的问题,并且长时间没让雨伞通风晾干容易引起雨伞的生锈,另一方面还会产生一些白色污染和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就需要一台节能又环保的雨伞烘干装置。在商场、学校、办公楼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携带湿雨伞不方便,这不仅给自己或他人带来麻烦,还会使地面积水湿滑,对出入人群和清洁人员都造成较大的麻烦。

为解决这一问题,行业内开发了许多雨伞烘干装置,其大多都是使用按钮来控制装置的启停,但在使用过程中雨伞放在装置里面,这让人很难判断是否已经完成了烘干过程。在雨伞烘干装置内布置温度传感器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检测烘干过程,但还是没有办法防止使用人员由于一时的不注意导致温度过高,而温度过高不仅会损害雨伞而且也是个极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开发一种设计合理、烘干效率高、不影响雨伞使用寿命且安全性好的雨伞烘干装置极具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设计不合理、烘干效果差、影响雨伞使用寿命且安全隐患大的缺陷,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烘干效率高、不影响雨伞使用寿命且安全性好的雨伞烘干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雨伞烘干装置,包括上顶盖、壳体、加热装置、检测装置、置放装置、弹起装置、控制箱和水槽;

所述壳体为仅一端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其开口端设有上顶盖,所述上顶盖上设有引导雨伞插入壳体的开孔,上顶盖内壁上布置有风扇;

所述壳体内由上至下依次布置有加热装置、检测装置、置放装置、控制箱和水槽;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雨伞的导电片,其与风扇协同工作,用于烘干雨伞;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其用于实时采集壳体内部的温度和湿度信息并将相关信号发送至控制箱;

所述置放装置用于固定雨伞,其设有将雨水导流至水槽的导管,导管内还布置有弹起装置;

所述弹起装置在潮湿雨伞插入壳体的同时将压缩,雨伞烘干后弹起以提示用户烘干工作完成;

所述控制箱用于控制弹起装置压缩或弹起并根据检测装置采集的温度和湿度信息控制加热装置完成雨伞烘干工作;

所述水槽用于收集壳体内部的流落雨水。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其内设置的温度传感器能够采集壳体内的温度数据,控制箱可根据温度数据控制加热装置及弹起装置,智能化程度好,本实用新型内布置的风扇能够显著提高烘干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将控制箱布置在湿度较低的区域内,避免了控制箱被水汽腐蚀,延长了控制箱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成本低廉,极具应用前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雨伞烘干装置,所述上顶盖呈正六边形,所述开孔为八叶槽孔,与伞匹配度高。本实用新型的上顶盖的结构形状并不仅限于此,此处仅给出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雨伞烘干装置,所述上顶盖上还设有开关按钮、复位按钮和指示灯,所述开关按钮、复位按钮和指示灯分别与控制箱连接,所述开关按钮用于开启或关闭智能雨伞烘干装置,所述复位按钮用于重置智能雨伞烘干装置的设置,所述指示灯用于显示智能雨伞烘干装置的工作状态;当开关按下,指示灯闪烁,本装置开始工作,并开始倒计时,直至本实用新型完成工作,指示灯再次闪烁,提示烘干完成,当本实用新型的正常工作流程被中断时,可按下复位按钮,重置内部工作流程;

所述风扇共有六个,其均匀分布在上顶盖的上壁的六个棱角,所有风扇正对雨伞的伞面且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同。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上顶盖的具体设置、风扇的具体数量及布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此处仅给出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雨伞烘干装置,所述壳体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连接的外壁、夹层和内壁;所述外壁为斜六棱柱,所述夹层内设有电路,电路通过夹层实现上下相连,保障电路的正常工作,提高本装置的使用寿命,所述内壁用于分离和导向雨伞的各伞面,其呈网状,其上涂有聚氨酯,防水透气。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具体结构形式并不仅限于此,此处仅给出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而已。

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雨伞烘干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和检测装置固定在夹层上。

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雨伞烘干装置,所述置放装置包括支撑架、隔温层、底座、固定片、固定环、支撑块和限位开关;

所述支撑架布置在底座上端,其由多根钢管连接而成,其内设有隔温层,在壳体上下部分中起干湿分离和隔绝热气的作用,保护下端电路板,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位于在底板上方的导管,所述导管通过所述固定环与支撑架实现无相对运动的连接,所述导管外设有限位开关,所述导管的内壁设有通孔和非通孔,导管内的弹起装置通过通孔与导管外的限位开关连接,所述非通孔辅助弹起装置实现下压、保持及弹起,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容纳水槽的凹槽,底板为空心设计,其中空结构用于布置电路,中空结构上还开有多个散热孔,防止因热量聚集,烧毁电路;

所述固定片嵌于底座的上端面,其用于限制弹起装置的运动极限,所述支撑块位于底座的接触上端,其用于调整限位开关的放置高度,所述限位开关位于支撑块的接触上端,通过导管上的通孔与弹起装置接触,雨伞下压,限位开关压合,当限位开关弹起,则停止工作,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失灵。本实用新型的置放装置的具体结构形式并不仅限于此,此处仅给出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而已。

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雨伞烘干装置,所述底座的侧面设有充电接口,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接电使用和拔电使用,提高其使用的便利性。

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雨伞烘干装置,所述弹起装置包括导片、弹簧i、卡扣、弹簧ii、细绳和舵机;

所述导片布置在固定片的下方,所述弹簧i位于导片的下方,其上下端分别与导片和底板固定相接,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弹簧i的中部,其一端固定有水平布置的弹簧ii,弹簧ii通过细绳穿过非通孔与固定在导管内壁上的舵机相连,当雨伞插入所述智能雨伞烘干装置时,弹簧i压缩,导片下端推动卡扣使其缩回,卡扣将导片卡住,完成烘干工作后,舵机拉动细绳,卡扣缩回,弹簧i被释放,将雨伞弹起至底座上端口,完成自动弹起。本实用新型的弹起装置的具体结构形式并不仅限于此,此处仅给出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而已。

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雨伞烘干装置,所述导片呈圆柱状,其中心设有固定雨伞顶端的限位孔,限位孔外圈设有多个通孔,致使雨水顺畅通过底座导管内壁并向下流动;所述卡扣为三角形薄片,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及导片的形状及结构并不仅限于此,本实用新型仅以此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形状结构的卡扣和导片。

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雨伞烘干装置,所述水槽为抽屉式水槽,抽屉式结构便于倾倒,增加便利性。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雨伞烘干装置,借助八叶槽孔可将雨伞各伞面分离,加之有六个风扇和加热装置的协同工作,可使本实用新型实现快速烘干,提高烘干效率;借助温湿度传感器和单片机,进行实时监测、反馈、调节,对烘干效果的科学标准化,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烘干质量,避免了出现雨伞未烘干的情况,以及因温度过高烧毁雨伞的安全隐患;整个工作流程中,本实用新型无需使用者过多的手动操作,将潮湿雨伞插入壳体,按下开关按钮,本实用新型便能在完成工作后自动将干燥雨伞弹起,若期间出现雨伞潮湿程度与预设标准不同、内部温度过高、操作不当等异常状况也能自行调节,排除异常,实现高度智能控制,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雨伞烘干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置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弹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顶盖,101-开关按钮,102-复位按钮,103-八叶槽孔,2-外壁,3-夹层,4-内壁,5-加热装置,6-检测装置,7-置放装置,701-支撑架,702-隔温层,703-非通孔,704-通孔,705-限位开关,706-支撑块,707-底座,708-固定片,709-固定环,8-弹起装置,801-导片,802-弹簧i,803-卡扣,804-细绳,805-舵机,806-弹簧ii,9-水槽,10-充电接口,11-控制箱,12-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阐述。

一种智能雨伞烘干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上顶盖1、壳体、加热装置5、检测装置6、置放装置7、弹起装置8、控制箱11和水槽9;

壳体为仅一端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连接的外壁2、夹层3和内壁4;外壁2为斜六棱柱,夹层3内设有电路,内壁4用于分离和导向雨伞的各伞面,其呈网状,其上涂有聚氨酯;

壳体的开口端设有如图2所示的上顶盖1,上顶盖1呈正六边形,上顶盖上设有引导雨伞插入壳体的八叶槽孔103,上顶盖内壁上布置有六个风扇12,其均匀分布在上顶盖的上壁的六个棱角,所有风扇正对雨伞的伞面且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同,上顶盖上还设有开关按钮101、复位按钮102和指示灯,开关按钮101、复位按钮102和指示灯分别与控制箱11连接,开关按钮101用于开启或关闭智能雨伞烘干装置,复位按钮102用于重置智能雨伞烘干装置的设置,指示灯用于显示智能雨伞烘干装置的工作状态;

壳体内由上至下依次布置有加热装置5、检测装置6、置放装置7、控制箱11和水槽9;

加热装置5固定在夹层3上,其包括加热雨伞的导电片,其与风扇12协同工作,用于烘干雨伞;

检测装置6固定在夹层3上,其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其用于实时采集壳体内部的温度和湿度信息并将相关信号发送至控制箱11;

置放装置7如图3所示,包括支撑架701、隔温层702、底座707、固定片708、固定环709、支撑块706和限位开关705;

支撑架701布置在底座707上端,其由多根钢管连接而成,其内设有隔温层702,底座707包括底板和位于在底板上方用于将雨水导流至水槽9的导管,导管内布置有弹起装置8,导管通过固定环709与支撑架701实现无相对运动的连接,导管外设有限位开关705,导管的内壁设有通孔704和非通孔703,导管内的弹起装置8通过通孔704与导管外的限位开关705连接,非通孔703辅助弹起装置8实现下压、保持及弹起,底板上设有用于容纳水槽的凹槽,底板为空心设计,其中空结构用于布置电路,中空结构上还开有多个散热孔;

固定片708嵌于底座707的上端面,其用于限制弹起装置8的运动极限,支撑块706位于底座707的接触上端,其用于调整限位开关705的放置高度,限位开关705位于支撑块706的接触上端,通过导管上的通孔704与弹起装置8接触;

底座707的侧面设有充电接口10;

弹起装置8如图4所示,包括导片801、弹簧i802、卡扣803、弹簧ii806、细绳804和舵机805;

导片801呈圆柱状,其中心设有固定雨伞顶端的限位孔,限位孔外圈设有多个通孔,导片801布置在固定片708的下方,弹簧i802位于导片801的下方,其上下端分别与导片801和底板固定相接,卡扣803为三角形薄片,其设置在弹簧i802的中部,其一端固定有水平布置的弹簧ii806,弹簧ii806通过细绳804穿过非通孔803与固定在导管内壁上的舵机805相连,当雨伞插入智能雨伞烘干装置时,弹簧i802压缩,导片801下端推动卡扣803侧边,将导片801卡住,完成烘干工作后,舵机805拉动细绳804,卡扣803缩回,弹簧i802被释放,将雨伞弹起至底座上端口,完成自动弹起;

控制箱11用于控制弹起装置8压缩或弹起并根据检测装置6采集的温度和湿度信息控制加热装置5完成雨伞烘干工作;

水槽9为抽屉式水槽,用于收集壳体内部的流落雨水。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雨伞烘干装置各部件的(一种可能的作业流程)作业流程i如下:

将潮湿的雨伞插入壳体,雨伞推动导片向下滑动,弹簧i压缩,卡扣将导片卡住,同时导片与限位开关接触,限位开关压合。按下开关按钮,本实用新型各部件开始工作,风扇开始运转,控制箱向加热装置发送指令,加热装置与风扇同时工作,开始烘干。检测装置实时检测本体内部温度,若温度高于65℃,检测装置向控制箱反馈信息,控制箱向加热装置传输停止指令,加热装置接受指令,停止加热,此时若检测装置检测到温度已降至低于50℃,检测装置向控制箱反馈信息,控制箱向加热装置传输工作指令,加热装置接受指令,继续加热。此过程不断循环,当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间达到2分钟的标准时长,控制箱向舵机传输指令,舵机拉动卡扣缩回,弹簧被释放,推动导片,将雨伞顶端弹起至底座上端口,导片弹起,与限位开关分离,限位开关断电,其它各部件均停止工作,本实用新型烘干工作完成。

其作业流程ii(壳体内部空气湿度低于40%或温度高于70℃)如下:

将潮湿的雨伞插入壳体,雨伞推动导片向下滑动,弹簧压缩,卡扣将导片卡住,同时导片与限位开关接触,限位开关压合。按下开关按钮,本实用新型各部件开始工作,风扇开始运转,控制箱向加热装置发送指令,加热装置与风扇同时工作,开始烘干。检测装置实时检测壳体内部温度,一旦检测到温度或湿度任意指标超过正常变动范围,检测装置向控制箱反馈信息,控制箱向舵机传输指令,舵机拉动卡扣缩回,弹簧被释放,推动导片,将雨伞顶端弹起至底座上端口,导片弹起,与限位开关分离,限位开关断电,其它各部件均停止工作,本实用新型烘干工作完成。通过这一设定,可排除因过度烘干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在保护雨伞的同时延长了使用寿命,实现高度智能控制。

其作业流程iii(壳体内部无雨伞插入)如下:

鉴于只有在雨伞顶端下压,推动导片,将限位开关压合的情况下,其他各部件才开始工作,所以若由于误操作,插入物体非雨伞,本实用新型将不工作。若本实用新型正常工作期间,雨伞需立即取出,可按下复位按钮,控制箱向舵机传输指令,舵机拉动卡扣缩回,弹簧被释放,推动导片,将雨伞顶端弹起至底座上端口,导片弹起,与限位开关分离,限位开关断电,其它各部件均停止工作,本实用新型烘干工作完成。通过这一设定,可排除因误操作而引起的故障,延长了使用寿命,实现高度智能控制。

经验证,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雨伞烘干装置,设计合理,烘干效率高;智能化程度高;不影响雨伞使用寿命且安全性好,极具应用前景。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