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28452发布日期:2020-08-28 17:1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从顶进风口进入空调室内机的气流与换热器存在换热不充分的问题,造成换热效率较低,制冷能力受到限制,影响空调室内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换热效率高和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第一进风气流通道和第二进风气流通道,所述壳体上具有与所述第一进风气流通道和第二进风气流通道连通的顶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气流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进风气流通道前侧,所述第二进风气流通道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进风气流通道连通的前进风口,所述壳体内限定出出风气流通道,所述出风气流通道与所述第一进风气流通道连通,所述壳体上具有与所述出风气流通道连通的出风口;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在所述第一进风气流通道内,所述换热器的部分和所述顶进风口相对,所述换热器的部分和所述前进风口相对;风机,所述风机设在所述第一进风气流通道内以驱动气流从所述顶进风口向所述出风口流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顶进风口和前进风口,气流可以通过顶进风口和前进风口进入壳体内,由此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与换热器进行换热,从而可以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增大换热器的制冷和制热能力,进而提升空调室内机的工作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在所述前进风口处以封堵所述前进风口,所述隔板上设有多个通风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与所述隔板相对的部分与所述隔板的外形轮廓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和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通风孔呈多行多列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风孔的横截面形成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口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前侧的第一子出风口,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开关门组件,所述开关门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上下移动地设在所述壳体上,当所述开关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开关门组件打开所述第一子出风口,当所述开关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开关门组件关闭所述第一子出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门组件包括上下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当所述开关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子出风口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有多个散风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二进风气流通道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门组件包括具有散风作用的散流模块,所述散流模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流模块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形成有多个沿左右方向排布的第一出风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流模块包括:散风机构,所述散风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出风孔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风机构包括:导叶组件,每个所述第一出风孔内均设有所述导叶组件,所述导叶组件包括静叶和可转动的动叶,所述静叶和所述动叶沿所述第一出风孔的轴向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气流流动方向,所述动叶设在所述静叶下游或上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叶与所述静叶同轴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口还包括第二子出风口,所述壳体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子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底盘;面框,所述面框和所述底盘连接,所述面框具有所述顶进风口、所述前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所述面框和所述底盘限定出所述第一进风气流通道;面板,所述面板与所述面框连接,所述面板与所述面框限定出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进风气流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顶进风口和前进风口,气流可以通过顶进风口和前进风口进入壳体内,由此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与换热器进行换热,从而可以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增大换热器的制冷和制热能力,进而提升空调室内机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侧视图;

图5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的简示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部分结构图;

图8是图7中c处的放大图;

图9是图7中的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开关门组件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中d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00,壳体10,

面框1,第一进风气流通道11,第二进风气流通道12,顶进风口131,前进风口132,

出风口14,第一子出风口141,第二子出风口142,出风气流通道15,

换热器2,风机3,

隔板4,通风孔41,限位板42,

开关门组件5,第一连接部51,第二连接部52,散风孔521,

散流模块6,安装板61,第一出风孔611,

导叶组件62,静叶621,动叶622,

面板7,内导风板8,驱动机构9,电机91,齿条9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

如图1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0、换热器2和风机3。

具体地,如图5所示,壳体10内限定出第一进风气流通道11和第二进风气流通道12,壳体10上具有与第一进风气流通道11和第二进风气流通道12连通的顶进风口131,第二进风气流通道12位于第一进风气流通道11前侧,第二进风气流通道12的下端设有与第一进风气流通道11连通的前进风口132。

可以理解的是,从顶进风口131进入壳体10内的气流,可以被分流至第一进风气流通道11和第二进风气流通道12内,其中,被分流至第二进风气流通道12内气流,可以沿着第二进风气流通道12流动,并通过第二进风气流通道12的下端的前进风口132汇入第一进风气流通道11内。由此,可以将入口位置单一的气流分散成两股,然后通过两个不同位置的顶进风口131和前进风口132汇入第一进风气流通道11内。

如图2和图5所示,壳体10内限定出出风气流通道15,出风气流通道15与第一进风气流通道11连通,壳体10上具有与出风气流通道15连通的出风口14。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进风气流通道11内的气流,可以通过出风气流通道15的出风口14吹送至室内空间,同时第二进风气流通道12内的气流,在汇入第一进风气流通道11后,也可以通过出风气流通道15的出风口14吹送至室内空间。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出风气流通道15内设有可转动的内导风板8。由此,通过在出风气流通道15内设置内导风板8,利用内导风板8的转动可以实现出风方向的改变和调整。

可选地,上述出风气流通道15内还可以设置可转动的百叶,百叶可以起到左右导风的作用,百叶可以设置在内导风板8的气流流动方向上的上游。

如图5和图6所示,换热器2设在第一进风气流通道11内,换热器2的部分和顶进风口131相对,换热器2的部分和前进风口132相对。可以理解的是,与换热器2进行换热的气流,是分别通过顶进风口131和前进风口132后与换热器2进行接触换热,由此可以在两个方向和两个位置上与换热器2进行换热,从而可以提升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增大换热器2的制冷和制热能力,进而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工作效率。

如图5和图6所示,风机3设在第一进风气流通道11内以驱动气流从顶进风口131向出风口14流动。风机3可以实现气流的强制流动,使得气流具有从顶进风口131朝向出风口14运动的动力。具体地,在风机3的驱动下,气流可以从顶进风口131分别进入第一进风气流通道11和第二进风气流通道12,其中,直接进入第一进风气流通道11内的气流,可以与换热器2的顶面直接换热,而被分流至第二进风气流通道12内气流,可以沿着第二进风气流通道12流动,并通过第二进风气流通道12的下端的前进风口132汇入第一进风气流通道11内,然后再与换热器2的前面进行换热,最后从出风口14输送至室内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壳体10包括:底盘、面框1和面板7,面框1和底盘连接,面框1具有顶进风口131、前进风口132和出风口14,面框1和底盘限定出第一进风气流通道11,面板7与面框1连接,面板7与面框1限定出至少部分第二进风气流通道12。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面框1和底盘连接,面框1具有顶进风口131、前进风口132和出风口14,面框1和底盘限定出第一进风气流通道11,顶进风口131、前进风口132和出风口14均与第一进风气流通道11连通。面板7和面框1连接,且面板7位于面框1的背离底盘的一侧,面板7和面框1限定出至少部分第二进风气流通道12,第二进风气流通道12和第一进风气流通道11间隔开,第二进风气流通道12的一端与顶进风口131连通,第二进风气流通道12的另一端和前进风口132连通。

其中,面板7和面框1之间间隔有第二进风气流通道12,在空调室内机100处在制冷模式时,可以避免面框1内与换热器2换热后的冷风与面板7接触而导致面板7的内外表面出现较大的温差,从而可以减少或避免面板7的外表面产生的凝露。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设置顶进风口131和前进风口132,气流可以通过顶进风口131和前进风口132进入壳体10内,由此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与换热器2进行换热,从而可以提升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增大换热器2的制冷能力,进而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工作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和图7所示,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隔板4,隔板4设在前进风口132处以封堵前进风口132,隔板4上设有多个通风孔41。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进风气流通道12内的气流可以通过通风孔41进入第一进风气流通道1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换热器2与隔板4相对的部分与隔板4的外形轮廓相匹配。由此,可以增大气流与换热器2的换热面积,从而进一步提升换热效率,进一步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隔板4与换热器2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mm。由此可以保证隔板4与换热器2之间具有较大的空间,使得从顶进风口131进入壳体10内的气流在流向换热器2的过程中,气流流入隔板4与换热器2之间时,可以增大气流进入隔板4与换热器2之间的流量,改善换热器2与隔板4的相对部分的换热效率,从而可以提高整机的工作效率,并且可以降低气流流入隔板4与换热器2之间时产生的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隔板4和壳体10为一体成型件。由此,一体件的结构不仅可以保证隔板4和壳体10的结构、性能稳定性,并且方便成型、制造简单,而且省去了多余的装配件以及连接工序,大大提高了隔板4和壳体10的装配效率,保证隔板4和壳体10的连接可靠性。再者,一体形成的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较高,组装更方便,寿命更长。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隔板4和壳体10的面框1为一体成型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多个通风孔41呈多行多列分布。由此,可以提升气流流经隔板4的顺畅性和均匀性,使得气流与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更高。同时,还可以减少气流流动的阻力,进而减少气流流动的动力损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通风孔41的横截面形成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由此,可以根据空调室内机100的型号、尺寸以及应用的环境选在通风孔41的横截面的形状,从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通用性,进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要。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通风孔41的横截面的形状还可以为长圆形,例如跑道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和图10所示,出风口14包括位于壳体10前侧的第一子出风口141,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开关门组件5,开关门组件5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上下移动地设在壳体10上,当开关门组件5位于第一位置时,开关门组件5打开第一子出风口141。可以理解的是,当开关门组件5位于第一位置时,空调室内机100从第一子出风口141出风,空调室内机100处在正常出风模式,此时空调室内机100可以是处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可以实现快速制冷或制热。

当开关门组件5位于第二位置时,开关门组件5关闭第一子出风口141。可以理解的是,当开关门组件5位于第二位置时,开关门组件5可以将壳体10的内部空间与室内空间间隔开,从而避免室内的灰尘或者杂物通过第一子出风口141进入壳体10内,进而保证空调室内机100的可靠性。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面框1的前部形成有第一子出风口141,且第一子出风口141贯穿面框1的底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面框1的前部形成有第一子出风口141且第一子出风口141贯穿面框1的底部,可以实现空调室内机100向前和向下同时出风,实现多角度出风,增大出风范围和出风量。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出风气流通道15内设有可转动的内导风板8(参照图5),开关门组件5处在第一位置且空调室内机100处在制冷模式,内导风板8可以转动至将较多的气流朝向斜上方引导,例如内导风板8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45°;开关门组件5处在第一位置且空调室内机100处在制热模式,内导风板8可以转动至将较多的气流朝向斜下方引导,例如内导风板8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45-90°。在开关门组件5处在第二位置时,内导风板8可以转动至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由此内导风板8可以将气流导向第一子出风口141的底部,减少气流朝向前吹出的量,进一步地提升出风无风感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10所示,开关门组件5包括上下连接的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当开关门组件5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连接部52与第一子出风口141相对,第二连接部52形成有多个散风孔521,第一连接部51位于第二连接部52的上方。

可以理解的是,空调室内机100可以通过第一子出风口141出风,并通过第二连接部52上的多个散风孔521将气流分散,使得出风柔和,实现无风感出风模式,此时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处在制冷模式,减少或避免冷风直吹人体产生的不适,同时可以保证具有较大的出风量,保证无风感模式下的制冷量。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51可以为实体结构。由此,可以提开关门组件5的整体结构强度。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51上也可以设置装饰孔。由此可以使得第一连接部51与第二连接部52从外观上形成为一个整体,且可以节约用料。其中,装饰孔可以不贯穿第一连接部51,装饰孔也可以贯穿第一连接部5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开关门组件5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连接部51位于壳体10内且位于第二进风气流通道12内。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面框1的上端设有面板7且面板7位于面框1的前侧,面板7与面框1之间限定出收容腔,在开关门组件5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连接部51位于收容腔内。

由此,在开关门组件5向上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连接部51向上移动并通过收容腔的底部进入并收纳至收容腔内,方便第一连接部51的收纳和隐藏;在开关门组件5向下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连接部51向下移动至收容腔外且位于收容腔的下方。在开关门组件5的移动过程中,收容腔还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开关门组件5的上下移动更为稳定可靠。并且,也使得空调室内机100的外观更为美观。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限位板42,限位板42的一端与隔板4的一端连接,隔板4沿上下方向延伸,限位板42沿前后方向延伸,限位板42设在隔板4的顶部,限位板42与面框1相连,限位板42位于收容腔的底部,且限位板42的前端面与面板7之间限定出适于第一连接部51穿过的收容通道。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限位板42的前端面与面板7之间限定出适于第一连接部51穿过的收容通道,方便开关门组件5的上下移动,从而方便第一连接部51上下移动收纳或移出收容腔。其中,收容通道的尺寸略大于第一连接部51的厚度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板42上也设有通风孔4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开关门组件5包括具有散风作用的散流模块6,散流模块6设在第二连接部52上,散流模块6包括:安装板61和散风机构,安装板61上形成有多个沿左右方向排布的第一出风孔611,散风机构设于第一出风孔处611。散风机构包括导叶组件62,每个第一出风孔611内均设有导叶组件62,导叶组件62包括静叶621和可转动的动叶622,静叶621和动叶622沿第一出风孔611的轴向排布,沿气流流动方向,动叶622设在静叶621下游或上游,动叶622与静叶621同轴设置。

由此,在开关门组件5处在第二位置时,从第一子出风口141吹出的风可以通过散流模块6进行旋流和散流,使得气流更为分散,且可以使得气流具有一定的旋向,进一步地增强无风感效果。

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个示例中,动叶622设在静叶621下游,在气流流经散流模块6时,气流依次经过静叶621的导向、整流和分散的作用,而后流经动叶622,动叶622可以具有一定的旋向,使得气流流经动叶622后具有一定的旋向,最后气流经过第二连接部52上的散风孔521进一步地进行分散,使得出风更为柔和,更接近自然风。

其中,可以通过控制动叶622地转动,改变动叶622的叶片与静叶621的叶片的相对位置,从而可以调节第一出风孔611的通风面积,从而可以调节出风量和出风速度。在空调室内机100工作且开关门组件5处在第二位置时,可以控制动叶622转动至某个角度后停止转动,也可以控制动叶622一直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4所示,出风口14(参照图5)还包括第二子出风口142,壳体10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有第二子出风口142。换言之,壳体10的左侧设有第二子出风口142;或者,壳体10的右侧设有第二子出风口142;或者,壳体10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第二子出风口142。由此,可以实现更多角度的出风和更大范围的出风,增大出风量,提高效率。

例如,面框1的左侧形成有第二子出风口142,空调室内机100出风时,可以实现朝向前、下和左出风,形成3d出风;面框1的右侧形成有第二子出风口142,空调室内机100出风时,可以实现朝向前、下和右出风,形成3d出风;面框1的左侧和面框1的右侧均形成有第二子出风口142,空调室内机100出风时,可以实现朝向前、下、左和右出风,形成4d出风。

具体地,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开关门组件5,开关门组件5包括上下连接的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当开关门组件5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连接部52与第一子出风口141相对,第二连接部52形成有多个散风孔521,第一连接部51位于第二连接部52的上方,在开关门组件5处在第二位置时,空调室内机100处在无风感模式,由于增加了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子出风口142,由于左右两侧的出风不会直接吹向人体,在保证实现无风感模式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地增大无风感模式下的制冷量。

例如,在图4的示例中,面框1的左端面和面框1的右端面上均形成有第二子出风口142,面框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端板,端板可以呈格栅状,第二子出风口142出风可以从端板的间隙内出风,由此在空调室内机100处在无风感模式时,可以使得左右出风更为柔和,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整体无风感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参照图10和图11,用于驱动开关门组件5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9包括:电机91、齿轮和齿条92,电机91设在空调室内机100的底盘上,底盘与面框1相连,齿轮与电机91的输出轴相连,齿条92设在开关门组件5上且沿上下方向延伸,齿条92适于与齿轮啮合。由此,通过电机91驱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齿条92上下移动,进而可以带动开关门组件5上下移动。

可选地,齿条92设在开关门组件5的移动面板上,齿条92与移动面板可拆卸相连,由此方便齿条92的拆装和更换。或者,齿条92与移动面板一体成型。由此,可以简化空调室内机100的装配工艺,提高齿条92与移动面板的连接强度。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空调室内机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顶进风口131和前进风口132,气流可以通过顶进风口131和前进风口132进入壳体10内,由此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与换热器2进行换热,从而可以提升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增大换热器2的制冷和制热能力,进而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