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水回收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19373发布日期:2020-08-18 20:24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冷凝水回收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收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冷凝水回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定型机使用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高温蒸汽,定型机在使用过程中会带走高温蒸汽的大部分热量,使高温蒸汽在冷凝成水,对冷凝水进行回收时其仍然较高的稳定,现有的做法是直接将高温冷凝水进行收集,然后等待自然冷却完成后再重新利用,但这种冷却方式耗时较长,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冷凝水回收处理装置,能够快速降低冷凝水的温度,提高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冷凝水回收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道,包括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之间设置有若干散热水管,若干所述散热水管之间互相平行,所述散热水管的一端与相邻的一个所述散热水管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根相邻的所述散热水管连通;水冷机构,包括有若干冷却水管、储水箱、第一散热风扇和水泵,所述储水箱连接有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与若干所述冷却水管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二水管与若干所述冷却水管的出水端连接,若干所述冷却水管、所述第一水管、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储水箱形成回路,所述第一散热风扇用于对第二水管散热,所述水泵用将所述储水箱中的水输送至所述冷却水管中,若干所述冷却水管互相平行,所述冷却水管与所述散热水管互相垂直,所述冷却水管与所述散热水管接触;风冷机构,包括有第二散热风扇和散热铜管,所述散热铜管与所述散热水管接触,所述第二散热风扇用于对所述散热铜管散热;其中,所述水冷机构与所述风冷机构均设置在所述进水管道上,所述水冷机构与所述风冷机构依次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凝水回收处理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冷凝水从进水管道进入,过水冷机构时,散失大量的热量,使冷凝水的温度大幅降低,然后再经过风冷机构,使冷凝水的温度进一步降低,然后从进水管道的出水端排出,等待重新利用,加快了冷凝水的降温速度,提高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若干所述冷却水管设置有第一冷却面,所述第一冷却面的形状与所述散热水管的形状匹配,所述第一冷却面与所述散热水管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铜管包括有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水平段与所述散热水管互相垂直,所述水平段与所述散热水管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冷机构还包括有若干散热片,若干所述散热片水平设置,若干所述散热片等距排列,所述散热铜管的竖直段穿过所述散热片设置,所述第二散热风扇面向所述散热铜管的竖直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铜管的水平段设置有第二冷却面,所述第二冷却面的形状与所述散热水管的形状匹配,所述第二冷却面与所述散热水管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凝水回收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冷凝水回收处理装置的散热铜管与散热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进水口111、散热水管112、出水口113、

冷却水管211、第一水管212、第二水管213、第一散热风扇214、储水箱215、

第二散热风扇311、散热铜管312、散热板313、水平段314、竖直段3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冷凝水回收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道,包括有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13,进水口111与出水口113之间设置有若干散热水管112,若干散热水管112之间互相平行,散热水管112的一端与相邻的一个散热水管112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根相邻的散热水管112连通,增大冷凝水在散热水管112内的行程,有助于冷凝水散失热量;水冷机构,包括有若干冷却水管211、储水箱215、第一散热风扇214和水泵,储水箱215连接有第一水管212和第二水管213,第一水管212与若干冷却水管211的进水端连接,第二水管213与若干冷却水管211的出水端连接,若干冷却水管211、第一水管212、第二水管213与储水箱215形成回路,第一散热风扇214用于对第二水管213散热,水泵用将储水箱215中的水输送至冷却水管211中,若干冷却水管211互相平行,冷却水管211与散热水管112互相垂直,冷却水管211与散热水管112接触;风冷机构,包括有第二散热风扇311和散热铜管312,散热铜管312与散热水管112接触,第二散热风扇311用于对散热铜管312散热;其中,水冷机构与风冷机构均设置在进水管道上,水冷机构与风冷机构依次设置。

冷凝水从进入进水管道的进水端进入,然后进入到散热水管112,此时,水泵将冷水从储水箱215经第一水管212输送到冷却水管211,并经第二水管213回流至储水箱215,形成水路回路,当冷凝水进入散热水管112时,冷却水管211通过与散热水管112接触,使冷凝水的热量传导至冷却水管211中冷水中,冷水带走冷凝水的热量,使冷凝水温度降低;冷水带着传递过来的热量进入第二水管213,第一散热风扇214将冷风吹向第二水管213,使冷水的温度降低,使冷水重新进入储水箱215中,待重新利用;经过水冷机构后,冷凝水的温度下降,冷凝水继续在散热管中流动,冷凝水中的热量向散热铜管312传递,使冷凝水的稳定进一步下降,然后散热铜管312通过第二散热风扇311将热量散失到空气中,完成冷凝水的冷却,使冷凝水的温度符合再利用的要求,且加快了冷凝水的冷却速度,提高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干冷却水管211设置有第一冷却面(图中未示出),第一冷却面的形状与散热水管112的形状匹配,第一冷却面与散热水管112接触。第一冷却面增大了与散热水管112的基础面积,提高冷却水管211与散热水管112之间的热传递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散热铜管312包括有水平段314和竖直段315,水平段314与散热水管112互相垂直,水平段314与散热水管112接触。铜管内的空气受热上升,积聚在竖直段315,方便将热量带离水平段314,同时将受热的空气将热量引导至竖直段315,方便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风冷机构还包括有若干散热板313,若干散热板313水平设置,若干散热板313等距排列,散热铜管312的竖直段315穿过散热板313设置,第二散热风扇311面向散热铜管312的竖直段315。散热板313与竖直段315接触,将热量传递到散热板313中,方便热量的散失,使竖直段315与水平段314之间保持温度差,方便热量的传递。同时第二散热风扇311将冷风吹向竖直段315,冷风吹向竖直段315并沿散热板313之间的间隙穿过,带走竖直段315与散热板313的热量,提高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铜管312的水平段314设置有第二冷却面(图中未示出),第二冷却面的形状与散热水管112的形状匹配,第二冷却面与散热水管112接触。第二冷却面增大散热铜管312与散热水管112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热传递效率,同时增加散热效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