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油网及吸油烟机的风机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98550发布日期:2020-11-13 12:2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态油网及吸油烟机的风机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油烟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烟烟机的滤油技术。



背景技术:

油烟中含有大量的油滴,油烟中的油滴遇冷后便会凝聚,因此可以通过增大油烟与油网的接触面积,进而将油脂从油烟中分离。动态网通过高速旋转可以增加与油烟中油分子的碰撞概率,再通过离心作用将凝聚的油滴甩出。现有动态网通过径向设置的导油槽,以将油脂按照一定的轨迹甩出动态网,然而这种动态网滤油效果不充分,依然会导致叶轮聚集大量油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动态油网,可将油滴按照一定轨迹甩出动态网,提升滤油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动态油网的吸油烟机的风机组件。

根据上述提供的一种动态油网,其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动态油网,所述动态油网包括内环部、主干和若干支干,所述内环部周向设有沿其径向朝外延伸且彼此间隔布置的若干所述支干,每个所述主干在面向油烟向上逃逸方向的一面设有沿长度方向布置的主导油槽,所述支干设置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主干之间且其设有支导油槽,所述支导油槽与所述主导油槽位于所述动态油网的同一侧,且所述支导油槽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主导油槽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导油槽呈由内往外且朝向所述动态油网旋转方向倾斜布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任意相邻两个所述主干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支干,所述支干的中心点位于同一圆周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导油槽的宽度由内朝外逐步变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动态油网还包括外环部,所述外环部设置于全部所述支干的外侧并与所述内环部同轴,每个所述支干远离所述内环部的一端与所述外环部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环部间隔设有与所述主导油槽数量相同的若干出油通道,每个所述出油通道与对应所述主导油槽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油通道与所述主导油槽位于所述动态油网的同一侧,且所述出油通道与所述主导油槽的延长线重合。

根据上述提供的一种吸油烟机的风机组件,其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吸油烟机的风机组件,包括蜗壳、驱动器和叶轮,所述驱动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蜗壳内,所述叶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蜗壳内并与所述驱动器的驱动轴固定连接,其中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动态油网,所述动态油网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叶轮与所述蜗壳的进风口之间并与所述驱动轴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侧具有开口的固定盖,所述内环部的中心处设有安装孔,在所述驱动轴的中部设有限位凸台,所述驱动轴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后与所述固定盖紧固连接,所述动态油网夹持于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固定盖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盖内侧面设有朝外突出的固定孔,所述驱动轴插设于所述固定孔里面并与所述固定孔内侧壁相配合紧固连接,所述固定盖的周壁端面与所述动态油网相紧密抵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动态油网,其结构简单,其通过设置相互连通的主导油槽和支导油槽,从而实现了在动态油网旋转时,将油滴分离出来并导入主导油槽内,沿主导油槽向动态油网的径向外侧运动以甩到预定位置;

2、主导油槽和支导油槽的侧壁可以增加与油烟接触的面积以及挡油效果,利于进一步提高油脂分离效果,提升滤油效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动态油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动态油网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风机组件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风机组件隐去了固定盖和动态油网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固定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动态油网,动态油网1包括内环部11、主干12和若干支干13,在内环部11外侧壁周向设有沿其径向朝外延伸且彼此间隔布置的若干支干13,每个主干12在面向油烟向上逃逸方向的一面设有沿长度方向布置的主导油槽121。支干13设置于任意相邻两个主干12之间且其设有支导油槽131,支导油槽131与主导油槽121位于动态油网1的同一侧,且支导油槽131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主导油槽121相连通。

本实施例的动态油网1,其结构简单,通过在主干12上设置沿内环部11径向朝外延伸的主导油槽121,并且任意相邻两个主导油槽121通过支导油槽131连通,便于在动态油网1旋转时,油烟与主导油槽121和支导油槽131的侧壁发生撞击,实现了将油滴分离出来并导入主导油槽121内,沿主导油槽121向动态油网1的径向外侧运动以甩到预定位置;此外,主导油槽121和支导油槽131的侧壁可以增加与油烟接触的面积以及挡油效果,利于进一步提高油脂分离效果,提升滤油效高。

具体地,内环部11呈具有中心安装孔111的圆柱形,在内环部11其中一端周向设有朝外突出的凸台(图中未示出),该凸台与内环部11外侧壁一体成型并与内环部11的端面相平齐,用于与主干12固定连接。若干主干12环绕内环部11设置且其靠近内环部11的一端与凸台外侧壁一体成型。

优选地,每个主干12的长度相等,并且每个主干12的宽度由内环部11朝外逐渐变大。主导油槽121的宽度由内环部11朝外逐步变宽,并且主导油槽12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主干12的中心线重合,以保证主导油槽121相对两侧壁的厚度一致,此外主导油槽121的相对两侧壁可起到导向作用,限制油滴沿动态油网1的周向运动,从而使得油滴更好地沿主干12向动态油网1的径向外侧运动以甩出动态油网1外,从而实现将油滴甩到预定位置(如蜗壳内)。

优选地,支导油槽131呈由内往外且朝向动态油网1旋转方向倾斜布置,如此,便于在动态油网1旋转时,附着于支导油槽131内的油滴沿着动态油网1旋转方向导入到主导油槽121内,然后沿主导油槽121向动态油网1的径向外侧运动以甩到预定位置。

优选地,在任意相邻两个主干12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支干13,支干13的中心点位于同一圆周上,如此支干13的支导油槽131不仅起到增加与油烟接触面积以及导油效果,还可以提高动态油网1的整体美观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任意相邻两个主干12之间间隔设有六个支干13,靠近于内环部11的支干13为第一层,其余支干13的层数由内环部11朝外依次递增。位于第一层的全部支干13的中心点围合形成第一圆周,位于第二层的全部支干13的中心点围合形成第二圆周,以此类推,位于第六层的全部支干13的中心点围合形成第六圆周。由此,通过设置六层支干13,一方面利用进一步增大支干13侧壁与油烟撞击概率,从而达到提升滤油效果;另一方面利于增加主干12的强度,从而达到提升动态油网1本身的强度和实用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支干13的层数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递增或递减。

进一步地,动态油网1还包括外环部14,外环部14设置于全部支干13的外侧并与内环部11同轴,每个支干13远离内环部11的一端与外环部14固定连接,如此可提升动态油网1的整体美观性。

优选地,外环部14间隔设有与主导油槽121数量相同的若干出油通道141,每个出油通道141与对应主导油槽121相连通,从而便于主导油槽121内的油滴通过出油通道141甩出动态油网1外,即将油滴导流至预定位置。

更优选地,出油通道141与主导油槽121位于动态油网1的同一侧,且出油通道141与主导油槽121的延长线重合,以保证主导油槽121内的油滴顺畅地甩到预定位置,避免油滴在出油通道141内聚集。

实施例2

如图4-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吸油烟机的风机组件,包括蜗壳2、驱动器3和叶轮4,驱动器3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蜗壳2内,叶轮4可转动地设置于蜗壳2内并与驱动器3的驱动轴31固定连接,其中还包括如实施例1所述的动态油网1,该动态油网1可转动地设置于叶轮4与蜗壳2的进风口21之间并与驱动轴31固定连接。由此,当驱动器3带动驱动轴31转动时,驱动轴31可同步带动叶轮4和动态油网1旋转,油烟通过蜗壳2的进风口21进入蜗壳2时,先与动态油网1中主导油槽121和支导油槽131的侧壁发生撞击以将油滴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油滴沿主导油槽121向动态油网1的径向外侧甩到蜗壳2内部,通过自身重力朝向蜗壳2的漏油孔运行,从而使得叶轮4的油污积累减少,减轻叶轮4的工作负荷,利于降低叶轮4的清洗难度和拆装清洗频率,提高用户满意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侧具有开口51的固定盖5,内环部11的中心处设有安装孔111,在驱动轴31的中部设有限位凸台32,驱动轴31穿设于安装孔111后与固定盖5紧固连接,动态油网1夹持于限位凸台32与固定盖5之间。由此,通过限位凸台32与固定盖5配合,实现了将动态油网1稳固可靠地紧固于驱动轴31上,进而保证驱动器3能够通过驱动轴31带动动态油网1转动;为此,动态油网1拆装清洗方便,只需拆除固定盖5,即可实现将快速动态油网1拆卸下来。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轴31靠近蜗壳1的进风口21处的一段外径小于驱动轴31靠近叶轮4的一段外径以形成一限位凸台32。固定盖5内侧面设有朝外突出的固定孔52,驱动轴31插设于固定孔52里面并与固定孔52内侧壁相配合紧固连接,固定盖5的周壁端面与动态油网1相紧密抵接,如此通过固定孔52与驱动轴31靠近进风口21处的一端配合,实现了将固定盖5稳固可靠的紧固于驱动轴31上并与动态油网1相紧密抵接,提高动态油网1与驱动轴31连接的可靠性,从而避免动态油网1与驱动轴31的连接松动而影响正常使用,进而提高风机组件的使用性。

优选地,固定盖5内侧面与固定孔52外侧面之间间隔设有环绕固定孔52的加强筋53,以增加固定孔52本身的强度,利于提高固定盖5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