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64331发布日期:2020-09-08 15:27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预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给电芯等进行加热的预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电芯的加热时,一般采用的是通风式或接触式,但是这两种传统的加热方式分别存在加热效率低、加热效果不好等问题,因此急需寻找一种加热效率高、热损失少的加热装置。

有鉴于上述现有预热装置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预热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预热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效率加热的预热装置,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预热装置,包括:

预热壳体,所述预热壳体设置有供待加热物进出的进料口及出料口;

传送组件,设置在所述预热壳体内部,用于传送所述待加热物;

压紧组件,设置在所述预热壳体内部,用于给置于所述传送组件上的所述待加热物提供压紧力;

加热组件,用于给所述预热壳体内部提供热风及给所述压紧组件提供热量。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一传输机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传输机上的多组压板组件,所述压板组件用于压紧所述传送组件上的所述待加热物,所述第一传输机用于驱动所述压板组件随所述待加热物移动至所述出料口。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板组件包括:

安装板,用于与所述第一传输机连接;

压板,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

第一驱动件,用于给所述压板提供朝向所述待加热物的压力。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

第一凸轮,所述第一凸轮相对于所述传送组件的端面与所述待加热物移动方向水平且能够使得与所述第一凸轮接触的所述压板压紧所述待加热物;

连接轴,设置有至少一组,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板预设的贯通孔内,且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压板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滚轮连接,所述压板通过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一凸轮接触,且所述第一滚轮能够跟随所述压板沿所述第一凸轮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传输机包括:主动轴,从动轴、设置在所述从动轴与所述主动轴上的至少两组齿轮、套设在所述至少两组齿轮上的至少两组传送带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轴转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压板组件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板组件沿所述主动轴或所述从动轴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多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送组件包括:

第二传输机;

第二凸轮,设置在所述第二传输机内;

承载组件,与所述第二传输机连接,所述承载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凸轮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滚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与所述预热壳体上预设的通风口连通,用于将热风传输至所述预热壳体内部,且所述通风口设置有多组,其中至少有一组相对于所述压紧组件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上料组件,用于将所述待加热物运输至所述传送组件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送组件上靠近所述进料口的端部设置在所述预热壳体的外部,且所述预热壳体预留有供所述待加热物通过的开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结合传统的接触式加热及通风式加热的优点,如接触式的热传递快,有效增加工作效率,通风式的热损失少,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预热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预热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预热装置的再一实施例的内部俯视图;

图4为压板组件的主视图;

图5为压板组件的侧视图;

图6为第一传输机的俯视图;

图7为第一传输机的侧视图;

图8为预热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的内部俯视图;

其中,1-安装板,2-压板,3-连接轴,4-直线轴承,5-连接板,6-第一滚轮,7-第一凸轮,8-第一传输机,81-主动轴,82-从动轴,83-传送带,84-齿轮,9-第二凸轮,10-第二传输机,11-待加热物,12-上料组件,13-加热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预热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热装置,包括:预热壳体,预热壳体设置有供待加热物11进出的进料口及出料口;传送组件,设置在预热壳体内部,用于传送待加热物11;压紧组件,设置在预热壳体内部,用于给置于传送组件上的待加热物11提供压紧力;加热组件13,用于给预热壳体内部提供热风及给压紧组件提供热量。具体的,置于传送组件上的待加热物11由进料口进入预热壳体内部,并由出料口出预热壳体,由于整个预热壳体内部经加热组件13的通热风加热,其内部处于高温状态(高于待加热物11在未进入预热壳体内部时所处温度),因此经过预热壳体的待加热物11经通风式加热可实现部分预热,另外处于预热壳体的高温状态的压紧组件也被预热至较高温度,在其接触并持续压紧待加热物11时,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将自身热量传递给待加热物11,因此通过通风式及接触式两种加热方式对待加热物11进行加热,可大大提高加热的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压紧组件包括第一传输机8及设置在第一传输机8上的多组压板组件,压板组件用于压紧传送组件上的待加热物11,第一传输机8用于驱动压板组件随待加热物11移动至出料口。如图1-图3所示,每组压板组件对应传送组件上的一组待加热物11,并在第一传输机8的驱动下跟随待加热物11一起向出料口处运动,从而增加两者的接触时间,通过热传递将压板组件上的热量传输给待加热物11,且图1和图3分别公开了两种第一传输机8的结构,其中,图3所示第一传输机8包括设置在传送组件上方的回转式传输轨道及设置在该传输轨道上的压板组件处于传送组件上方时可压紧处于其下方的待加热物11。以上仅公开了两种传输压紧组件的技术方案,但非对该传输机的限定,任何能够实现驱动压板组件随待加热物11移动至出料口的传输机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压板组件包括:安装板1,用于与第一传输机8连接;压板2,滑动设置在安装板1上;第一驱动件,用于给压板2提供朝向待加热物11的压力。如图4-图5所示,安装板1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第一传输机8上,使得压板组件能够在第一传输机8的带动下随对应的待加热物11向出料口处运动,且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能够与待加热物11始终处于接触状态,保证了接触的时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凸轮7,第一凸轮7相对于传送组件的端面与待加热物11移动方向水平且能够使得与第一凸轮7接触的压板2压紧待加热物11;连接轴3,设置有至少一组,滑动设置在安装板1预设的贯通孔内,且连接轴3的一端与压板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滚轮6连接,压板2通过第一滚轮6与第一凸轮7接触,且第一滚轮6能够跟随压板2沿第一凸轮7移动。如图1、图4-图5所示,第一凸轮7固定设置在第一传输机8内,且相对于传送组件的端面包括对称的两组导向面及处于两组导向面之间且与待加热物11移动方向水平的工作面,两组导向面分别与工作面平缓过渡且倾斜的导向面使得压板2压向待加热物11的压力逐步施加于其上,且使得两者相接触时压板2不会带动待加热物11相对于传送组件的移动;连接轴3穿过安装板1上预设的贯通孔且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滚轮6及压板2,优选的,连接轴3设置有两组,有效增加压板2下压的稳定性,且连接轴3与安装板1之间设置有直线轴承4,减少磨损,由于连接轴3设置有两组,两组连接轴3之间设置有连接板5,第一滚轮6设置在连接板5上,且第一滚轮6的滚动方向与待加热物11的移动方向一致。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如图6-图7所示,第一传输机8包括:主动轴81,从动轴82、设置在从动轴82与主动轴81上的至少两组齿轮84、套设在至少两组齿轮84上的至少两组传送带83以及用于驱动主动轴81转动的第二驱动件,压板组件设置在传送带83上。优选的,传送带83为不锈钢带,相较于皮带,具有较大的刚性,且给压板组件的安装增加了空间;第二驱动件优选为伺服电机,且第一传输机8的传输速度与传输待加热物11的传送组件的速度一致。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压板组件沿主动轴81或从动轴82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多组。具体的,压板组件沿传送带83均匀设置有多组,为了方便描述,沿一组传送带83一周均匀设置的多组压板组件为压板组件群,且为了增加预热的效率,传送组件可传送多排待加热件,分别沿从动轴82或主动轴81的延伸方向设置,对应的,压板组件群设置有多组,且沿主动轴81或从动轴82的延伸方向设置,具体的,在传送带83之间设置有连接两组传送带83的连接件,每组压板组件群分别设置在该连接件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传送组件包括:第二传输机10;第二凸轮9,设置在第二传输机10内;承载组件,承载组件相对于第二凸轮9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滚轮。如图1所示,第二传输机10的结构与第一传输机8类似,且由于不锈钢制的传送带83在产生变形或由于其上设置过重的物件导致的变形,因此在其内部设置有第二凸轮9,作为承载待加热物11的承载组件的支撑,具体的,第二凸轮9为长方体型,且其上端面与待加热物11的传输方向平行。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加热组件13包括加热器,加热器与预热壳体上预设的通风口连通,用于将热风传输至预热壳体内部,且通风口设置有多组,其中至少有一组相对于压紧组件设置。优选的,通风口至少设置有位于第一传输机8上方及第二传输机10下方的两组,分别用于给未接触待加热物11的承载组件及压板2进行预热,通过上下两个侧面的接触式加热,有效增加加热的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上料组件12,用于将待加热物11运输至传送组件上。如图8所示,具体的,上料组件12包括气爪及驱动夹爪朝向传送组件方向运动的电缸,气爪将处于上一工位的待加热件夹取后,并在电缸的驱动下朝向预热壳体的进料口方向运动,并将其置于承载组件上,通过承载组件带动其进入预热壳体内进行预热处理。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传送组件上靠近进料口的端部设置在预热壳体的外部,且预热壳体预留有供待加热物11通过的开口。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