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水盘排水结构及座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99093发布日期:2020-11-13 12:25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水盘排水结构及座吊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室内机底座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空调已成为人们办公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轻型商用座吊两用安装空调,由于需实现座式与吊式两种安装方式,所以接水盘的结构及其安装环境要求比较复杂。

市场大多座吊机均为传统的重力排水方式,如图1所示,接水盘为相互垂直的两面组成的整体结构,在两面交接处设置排水口,机组吊装时冷凝水存积在接水盘的其中一面中,由排水口排出;机组座装时冷凝水存积在接水盘的另一面中,也由排水口排除。目前的方案只能依靠重力排水,且两个排水面和排水口之间不存在高度差异,排水困难,导致接水盘内存储有大量冷凝水。

此外,如图2所示,接水盘内表面储水部分为光滑斜面,接水盘与蒸发器安装接触面处贴有防护垫(海绵条),保证蒸发器翅片不受重力影响而破损,机体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水从引水板上靠近出风口的一端向靠近集水槽的一端排水流动,由于防护垫(海绵条)被压缩,透水能力差,机体漏水率高,影响用户体验,降低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水盘排水结构及座吊机,通过在接水盘上设置防护垫的位置设置一个波浪形的排水结构,提高接水盘上的排水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水盘排水结构,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包括引水板和集水槽,在所述引水板上设置防护垫,在所述防护垫与所述引水板的接触位置设置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用于将所述接水盘上所述防护垫处的冷凝水排向所述集水槽。

该设置通过在防护垫与所述接水盘的接触位置设置一个凸起或者凹陷状的排水结构,使得防护垫与接水盘的内表面储水部分处于非紧贴状态,排水结构与接水盘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容水部,从而提高防护垫的透水能力,使得流经防护垫的冷凝水能够快速流向容水部,排水结构的容水部与集水槽联通,蒸发器滴落至接水盘上的冷凝水能够快速流过海绵垫,流向集水槽,从而避免在海绵处形成霉污染或者在背板处形成滴漏,降低机体漏水概率。

优选的,所述排水结构设置在引水板上,所述排水结构设置有凸块和/或凹槽。

该设置通过在防护垫与所述接水盘的接触位置设置呈凸起或者凹陷状的排水结构,使得防护垫与接水盘的内表面储水部分处于非紧贴状态,保证蒸发器滴落至接水盘上的冷凝水能够快速流过海绵垫,流向集水槽,提高了接水盘的排水效率,增加产品竞争力。

优选的,在所述引水板的一端设置集水板,所述集水槽形成在所述集水板与所述引水板的连接处。

该设置一方面增加了接水盘上冷凝水流向集水槽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冷凝水流过防护垫的可靠性,避免发生漏水现象。

优选的,所述引水板包括引水部和排水部,所述排水部与所述引水部在连接处呈台阶状设置,排水结构设置在所述引水部和所述排水部的连接处,所述引水部的冷凝水经所述排水结构能够流向所述集水槽。

优选的,所述引水部的上表面从远离排水部的一端向靠近排水部的一端呈弧形设置。

该设置使得冷凝水在接水盘上由较高的位置流向较低的位置流动,结构简单,并且在接水盘内部通过高度差将冷凝水排出,避免冷凝水接触到内部的电路,改善座吊机整机性能。

优选的,所述排水结构整体呈长条状的波浪结构。

通过设置波浪形的排水结构,保证冷凝水流动的延续性,提高排水结构的排水效率。

优选的,在所述排水部的至少一端部设置台阶结构,所述台阶结构设置为至少两级台阶。

该设置便于收集由蒸发器各个角度滴落的冷凝水,通过在所述排水部的至少一端部设置台阶结构,便于排水部两端与第一端板和/或第二端板连接处冷凝水流动,在吊装状态下,集水槽设置在排水结构的侧下方,集水槽位于接水盘上的最低处,进一步接水盘的排水效率。

优选的,所述排水部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台阶结构,所述台阶结构包括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所述排水结构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台阶面之间。

该设置便于在使用状态下,接水盘两端的冷凝水在自重作用下自上而下流动,台阶结构对冷凝水起到聚集作用。

优选的,所述的排水结构呈连续的锯齿状结构。

该设置对排水结构的形成进行改进,进一步增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接水盘排水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1)结构简单,通过在接水盘内设置防护垫的位置设置凸起和/或凹陷状的排水结构,在防护垫的下方形成容水部,避免在防护垫处形成霉污染或者在背板处形成滴漏,降低机体漏水概率,提高产品品质;

2)将排水结构整体呈波浪结构设置,便于加工生产,且提高了接水盘的排水效率,增加产品竞争力。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座吊机,在座吊机上设置有如上述所述的接水盘排水结构。

所述座吊机与上述接水盘排水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蒸发器与接水盘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蒸发器与接水盘装配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接水盘的流水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接水盘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接水盘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接水盘与防护垫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与接水盘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与接水盘装配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接水盘,101-引水板,102-集水板,103-第一端板,104-第二端板,105-集水槽,106-排水结构,107-排水槽,108-排水口,109-台阶结构,109a-第一台阶面,109b-第二台阶面,1010-排水部,1011-引水部,2-蒸发器,3-防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3~9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接水盘排水结构,包括接水盘1,在接水盘1上设置防护垫3,在所述防护垫3与所述接水盘1的接触位置设置排水结构106,所述排水结构106呈凸块和/或凹槽设置,所述排水结构106用于对所述接水盘1上所述防护垫3处的冷凝水进行导流,并排向接水盘1上的集水槽105。

如图3、图4、图8及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接水盘排水结构,蒸发器2倾斜安装在接水盘1的容纳腔内,蒸发器2上产生的冷凝水流至接水盘1内部,并通过接水盘1排出。现有技术中,接水盘1的内表面储水部分为光滑斜面,为了避免蒸发器2与接水盘储水部分的接触处由于蒸发器翅片受重力影响而破损,在蒸发器2与接水盘1的接触处设置防护垫3,所述防护垫一般为由柔性材质的材料制作而成,例如海绵条或者其它发泡塑料聚合物,在整机运行时,由蒸发器滴落至接水盘1内的冷凝水向集水槽105内流动,由于蒸发器2与接水盘2接触处设置的防护垫3被压缩,透水能力差,通过在防护垫3与所述接水盘1的接触位置设置一个凸起或者凹陷状的排水结构106,使得防护垫3与接水盘1的内表面储水部分处于非紧贴状态,排水结构106与接水盘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容水部,从而提高防护垫3的透水能力,使得流经防护垫3的冷凝水能够快速流向容水部,排水结构106的容水部与集水槽105连通,蒸发器滴落至接水盘1上的冷凝水能够快速流过海绵垫,流向集水槽,从而避免在海绵处形成霉污染或者在背板处形成滴漏,降低机体漏水概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接水盘排水结构,所述接水盘1包括引水板101和集水板102,所述引水板101与所述集水板102呈夹角状设置,在所述引水板101、所述集水板102的一端设置第一端板103,在所述引水板101、所述集水板102的另一端设置第二端板104,所述集水槽105形成在所述集水板102与所述引水板101的连接处,所述排水结构106设置在所述集水槽105远离所述集水板102的一侧,所述排水结构106设置在引水板101上。

该设置公开了一种接水盘的具体结构,使得接水盘1整体形成一个凹陷的容纳腔,蒸发器2的一端设置在容纳腔内部,便于收集由蒸发器2各个角度滴落的冷凝水,在吊装状态下,集水槽105设置在排水结构106的侧下方,集水槽105位于接水盘1上的最低处,该设置一方面增加了接水盘上冷凝水流向集水槽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冷凝水流过防护垫3的可靠性,避免发生漏水现象。

优选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排水结构106与引水板101一体成型。

该设置便于接水盘的加工制作,降低生产成本。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示例,若所述的排水结构106为凸起状设置,排水结构106也可以粘接或者可拆卸的固定在引水板101的上表面上,引水板101的上表面为接水盘1与蒸发器2接触的表面,防护垫3粘接在排水结构106上,防护垫3与引水板101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容水部;若所述的排水结构106为凹陷状设置,则在引水板101上需要设置一个凹槽,容纳固定所述排水结构106,所述排水结构粘接或者可拆卸的固定在凹槽内,防护垫3粘接在排水结构106上,引水板101的上表面上的冷凝水流向容纳排水结构106的凹槽内,防护垫3上的冷凝水同样流向该凹槽内,该凹槽内的冷凝水在自重的作用下流向集水槽105;排水结构106与引水板101一体成型,所述的排水结构106为凸起块或者凹陷孔,减少装配步骤,保证冷凝水经过排水结构流向集水槽105的可靠性。

优选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排水结构106整体呈长条状的波浪结构设计。

由于蒸发器2与接水盘1的接触面为长条状接触,而将引水板101上的排水结构106也呈长条型设计,保证蒸发器2滴落在引水板101上的冷凝水均能够通过排水结构106流向集水槽105,而将排水结构呈连续的波浪结构设置,如图6所示,通过设置波浪形的排水结构,保证冷凝水流动的延续性,提高排水结构的排水效率。

优选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如图4、图5、图6、图9所示,所述引水板101包括引水部1011和排水部1010,所述排水部1010与所述引水部1011在连接处呈台阶状设置,排水结构106设置在所述引水部1011和所述排水部1010的连接处,所述引水部1011的冷凝水经所述排水结构106能够流向所述集水槽105。具体的,所述排水结构106的下表面设置在所述排水部1010的上表面上,所述排水结构106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引水部1011连接处一端端部的上表面,所述引水部1011连接处为所述引水部1011上与所述排水部1010连接的位置。优选的,所述排水结构106的上表面低于所述引水部1011连接处的上表面,在所述排水结构106的上表面粘接所述防护垫3,所述防护垫3的上表面形成在所述引水部1011连接处的延伸方向上。

该设置通过在引水板101上引水部1011与排水部1010的连接处形成台阶状,一方面便于引水部1011上冷凝水向排水部流动,另一方面也便于容纳固定防护垫3,保证冷凝水在引水板101上流动时的延续性。

优选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引水部1011的上表面从远离排水部1010的一端向靠近排水部1010的一端呈弧形设置。

该设置使得冷凝水在接水盘上由较高的位置流向较低的位置流动,结构简单,并且在接水盘内部通过高度差将冷凝水排出,避免冷凝水接触到内部的电路,改善座吊机整机性能。

优选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排水部1010与所述第一端板103、所述第二端板104连接的至少一端的端部设置台阶结构109,所述台阶结构109设置为至少两级台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示例,所述台阶结构109包括第一台阶面109a和第二台阶面109b,所述第一台阶面109a远离所述第二台阶面109b的一端设置排水槽107,所述第二台阶面109b的远离所述第一台阶面109a的一端与引水部1011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台阶面109b与所述排水结构106的上表面平齐。

该设置公开了一种台阶结构的具体结构,便于在使用状态下,接水盘1两端的冷凝水在自重作用下自上而下流动,台阶结构对冷凝水起到聚集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示例,所述排水部1010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台阶结构109,所述排水结构106设置在两个第二台阶面109b之间。

该设置使得防护垫3呈整体一块状贴在排水结构106上并延伸至两个第二台阶面109b,使得蒸发器2与接水盘1的接触处均设置有防护垫3,并且两个第二台阶面109b的高度与所述排水结构106的上表面平齐的结构设置,也保证了防护垫3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示例,所述的排水结构106也可以呈连续的锯齿状设置。亦或者是,所述的排水结构106也可以呈其它规则的或者不规则的异型结构。该设置对排水结构的形成进行改进,进一步增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示例,所述集水槽105呈倾斜状设置,在所述集水槽105的最低端设置排水槽107,所述排水槽107与所述集水槽105形成下降的台阶面,在所述排水槽107内设置排水口108。

该设置公开了一种接水盘上集水槽的结构,将集水槽105倾斜设置且在集水槽105的最低端设置有下沉的排水槽107,使得接水盘1上引流的冷凝水能够高效的从排水槽107内的排水口108流出,避免汇积或者长时间无法流程导致的霉变。优选的,所述集水槽105可以从一端向另一端呈整体的倾斜状设置,所述排水槽107设置在集水槽105的最低端;所述集水槽105可以呈中间高、两端低的结构设置,在集水槽105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沉降的排水槽107,在排水槽107内各设置一个排水口108。如图4所示,图中的箭头指示接水盘1正面冷凝水的流动方向,将集水槽105设置为中间高、两端低的结构,集水槽105内的冷凝水从中间向两端分别流淌入两个排水槽107中,两个排水槽107内的冷凝水通过排水口108流向排水管中,该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冷凝水的排出效率。

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座吊机,所述座吊机上设置有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接水盘1。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