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出格栅、室内机以及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77623发布日期:2021-12-25 00:44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吹出格栅、室内机以及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形成有吹出空气的开口的吹出格栅、室内机以及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2.以往,作为形成有吹出空气的开口的吹出格栅,公知有安装于空调装置的天花板嵌入式的室内机的吹出格栅。在天花板嵌入式的室内机中,一般来说,在室内机的壳体形成的空气的吹出口的部分和在天花板面设置的吹出格栅通过管道连结。从室内机吹出的冷气或者暖气经由管道从吹出格栅向室内吹出。另外,近年来还提出一种吹出格栅,通过施工将天花板嵌入式的室内机安装于吊顶等,从而该吹出格栅被直接安装在形成于室内机的壳体的空气的吹出口的部分。
3.吹出格栅具有变更空气的吹出方向的百叶。以往具有手动的百叶的吹出格栅是主流,但近年来还提出一种在家庭用的壁挂式的室内机中多被使用的具有电动控制的百叶的吹出格栅。在吹出格栅中,用于控制气流的百叶以适当的间隔配置有多个。
4.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面板的室内机,该面板是具备垂直叶片以及水平叶片的吹出格栅。专利文献1在垂直叶片以最大角度摆动时,垂直叶片的空气的下游侧的下游端和相邻的垂直叶片的空气的上游侧的上游端在宽度方向重叠。
5.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第203231493号说明书
6.然而,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室内机中,垂直叶片的空气的下游侧的下游端和相邻的垂直叶片的空气的上游侧的上游端在宽度方向上重叠。因此由于气流流动的风路变窄,因此压力损失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所做出的,能够提供减少压力损失的吹出格栅、室内机以及空调装置。
8.本发明的吹出格栅具备:框体,其形成有吹出空气的开口;以及侧方百叶,其在宽度方向上空开间隔地在框体的开口设置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以上下方向为轴而沿宽度方向摆动,在进深方向上侧方百叶的空气的下游侧的下游端和该侧方百叶的下游端的移动方向侧的相邻的侧方百叶的空气的上游侧的上游端,在侧方百叶以最大角度摆动时,在宽度方向上空开间隔。
9.根据本发明,侧方百叶的空气的下游侧的下游端和该侧方百叶的相邻的侧方百叶的空气的上游侧的上游端,在侧方百叶以最大角度摆动时,在宽度方向上空开间隔。因而能够确保气流流动的风路。因此能够减少压力损失。
附图说明
10.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回路图。
11.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12.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的立体剖视图。
13.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的侧面剖视图。
14.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吹出格栅的立体图。
15.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吹出格栅的主视图。
16.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吹出格栅的上表面剖视图。
17.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侧方百叶的示意图。
18.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气流的分布的分布图。
19.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气流的分布的分布图。
20.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气流的分布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吹出格栅、室内机以及空调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非通过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来限定。另外,包含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存在各构成部件的大小的关系与实际不同的情况。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适当地使用表示方向的用语,这是为了说明本发明,这些用语不对本发明进行限定。作为表示方向的用语,可例举出“上”、“下”、“右”、“左”、“前”或“后”等。
22.实施方式1.
23.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的回路图。空调装置1是调整室内的空气的装置,如图1所示,具备室外机2和室内机3。在室外机2例如设置有压缩机6、流路切换装置7、室外热交换器8、室外送风机9以及膨胀部10。在室内机3例如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11以及室内送风机12。
24.压缩机6、流路切换装置7、室外热交换器8、膨胀部10以及室内热交换器11通过制冷剂配管5连接而构成制冷剂回路4。压缩机6吸入低温且低压的状态的制冷剂,将吸入的制冷剂压缩使其成为高温且高压的状态的制冷剂并排出。流路切换装置7在制冷剂回路4中切换制冷剂流动的方向,例如是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8例如在室外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外热交换器8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室外送风机9是将室外空气向室外热交换器8输送的设备。
25.膨胀部10是对制冷剂减压而使其膨胀的减压阀或者膨胀阀。膨胀部10例如是调整开度的电子式膨胀阀。室内热交换器11例如在室内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11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室内送风机12是将室内空气向室内热交换器11输送的设备。另外,制冷剂可以是水,也可以是防冻液,还可以是制冷剂。
26.(运转模式、制冷运转)
27.接下来,对空调装置1的运转模式进行说明。首先,说明制冷运转。在制冷运转中,吸入到压缩机6的制冷剂通过压缩机6压缩而以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态排出。从压缩机6排出的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在流路切换装置7通过而流入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8,并在室外热交换器8中,与通过室外送风机9输送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凝并液化。冷凝后的液态的制冷剂流入膨胀部10,在膨胀部10中膨胀以及被减压而成为低温且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然后,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作为蒸发
器发挥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11,在室内热交换器11中,与通过室内送风机12输送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并气化。此时,室内空气被冷却并在室内实施制冷。蒸发的低温且低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在流路切换装置7通过并被吸入压缩机6。
28.(运转模式、制热运转)
29.接下来,对制热运转进行说明。在制热运转中,被吸入到压缩机6的制冷剂通过压缩机6被压缩而以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态排出。从压缩机6排出的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在流路切换装置7通过并流入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11,在室内热交换器11中,与通过室内送风机12输送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并液化。此时,室内空气被加热并向室内实施制热。被冷凝的液态的制冷剂流入膨胀部10,在膨胀部10中膨胀以及被减压从而成为低温且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然后,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8,在室外热交换器8中与通过室外送风机9输送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蒸发并气化。蒸发的低温且低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在流路切换装置7通过并被吸入压缩机6。
30.(室内机3)
31.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3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3的立体剖视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3的侧面剖视图。接下来,对室内机3进行详细地说明。室内机3例如是被嵌入天花板的天花板嵌入式的室内机。如图2~图4所示,室内机3具备壳体20和吹出格栅30。
32.(壳体20)
33.壳体20是呈长方体状且在内部形成有中空部的箱体。在壳体20的内部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11和室内送风机12。室内热交换器11设置于壳体20内部的前方。室内送风机12设置于壳体20内部的后方,具有马达12a和两个风扇12b。马达12a设置于两个风扇12b之间,旋转驱动两个风扇12b。风扇12b通过马达12a旋转驱动,将空气输送至室内热交换器11。
34.在壳体20形成有吸入口21和吹出口22。吸入口21是吸入空气的开口部且形成于壳体20的背面。吹出口22是吹出空气的开口部且形成于壳体20的前表面。室内送风机12从吸入口21吸入室内的空气,将吸入的空气输送至室内热交换器11。室内送风机12从吹出口22吹出在室内热交换器11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
35.(吹出格栅30)
36.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吹出格栅30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吹出格栅30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吹出格栅30的上表面剖视图。吹出格栅30可以与室内机3的壳体20直接连接,也可以经由管道等与室内机3的壳体20间接连接。如图5~图7所示,具有管道连接用面40、框体50、百叶用马达60、上下方百叶70和侧方百叶80。
37.(管道连接用面40)
38.管道连接用面40是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在壳体20和吹出格栅30经由管道(未图示)连接时被安装于管道。管道连接用面40具有吹出面41和平坦面42。吹出面41是在与壳体20连接时与壳体20的吹出口22对置的部分且大部分开口。吹出面41是供框体50安装的部分。平坦面42是设置于吹出面41的侧方且未形成开口部的平坦部分。在平坦面42安装有扩展室内机3的功能的扩展单元(未图示)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扩展单元未例示。
39.(框体50)
40.框体50是形成有吹出空气的开口51的框状的装饰面板,且安装于管道连接用面40的吹出面41。在此,开口51呈长方体状。框体50的上部被倒角为厚度随着朝向上方而变薄。框体50的下部被倒角为厚度随着朝向下方而变薄。
41.(百叶用马达60)
42.百叶用马达60在框体50的一侧端部设置于框体50与管道连接用面40之间,旋转驱动上下方百叶70以及侧方百叶80。百叶用马达60接收从设置于室内机3的遥控器(未图示)等发送的信号等,并基于接收的信号旋转驱动上下方百叶70以及侧方百叶80。
43.(上下方百叶70)
44.上下方百叶70是在上下方向空开间隔地在框体50的开口51设置有多个且沿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部件。上下方百叶70通过百叶用马达60驱动,从而以宽度方向为轴沿上下方向摆动。上下方百叶70通过摆动的角度来控制从壳体20的吹出口22吹出的空气的上下方向的行进方向。
45.(侧方百叶80)
46.侧方百叶80是在宽度方向空开间隔地在框体50的开口51设置有多个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状部件。侧方百叶80通过百叶用马达60驱动,从而以上下方向为轴沿宽度方向摆动。侧方百叶80通过摆动的角度来控制从壳体20的吹出口22吹出的空气的宽度方向的行进方向。
47.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侧方百叶80的示意图。在此,对侧方百叶80的下游端81和上游端82进行说明。侧方百叶80的下游端81是在进深方向上侧方百叶80的空气的下游侧的端部,且与侧方百叶80旋转的轴相反一侧的端部。侧方百叶80的上游端82是在进深方向上侧方百叶80的空气的上游侧的端部,且与侧方百叶80旋转的轴为一体。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图8所示侧方百叶80的下游端81和下游端81的移动方向侧的相邻的侧方百叶80的上游端82在宽度方向上空开间隔。
48.具体而言,侧方百叶80的下游端81和相邻的侧方百叶80的上游端82在侧方百叶80以最大角度摆动时,在宽度方向上空开间隔。将此时的间隔设为c[mm],将侧方百叶80的从下游端81至上游端82为止的长度设为b[mm],将最大角度设为θ[deg]。表示间隔c、长度b和最大角度θ的关系的参数l用l=(b
·
sinθ+c)/(b
·
sinθ)表示。在本实施方式1中,满足1<l<1.5的关系。另外,侧方百叶80彼此的间隔a根据a=b
·
sinθ+c的公式求出。
[0049]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气流的分布的分布图。在此,对从吹出格栅30吹出的空气的流动即气流的分布进行说明。在图9中,上方是吹出格栅30侧。将在从正面观察吹出格栅30的情况下吹出格栅30的一端的位置表示为(1)。在图9中,各阴影线的不同是风速的不同,越接近(1)的位置风速越高,越远离(1)风速越低。另外,将风速0.1[m/s]与风速0.2[m/s]的边界的位置表示为(2)。而且,将从(1)垂直下落的垂线与连结(1)和(2)的线段所夹的角度设为气流角度x。另外,风速0.2[m/s]被认为是人能够感知风的程度的风速。
[0050]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气流的分布的分布图。接下来,说明将侧方百叶80彼此的间隔a[mm]或者参数l设定为任意值时的气流角度x。在图10中,针对a=25或者l=0.95的情况、a=30或者l=1.14的情况、a=35或者l=1.34的情况和a=40或者l=1.53的情况,表示气流的分布。
[0051]
如图10所示,在a=25或者l=0.95的情况下,气流角度x=61[deg],在a=30或者l
=1.14的情况下,气流角度x=62.5[deg]。另外,在a=35或者l=1.34的情况下,气流角度x=61.5[deg],在a=40或者l=1.53的情况下,气流角度x=53[deg]。这样,参数l是为了对气流的分布进行数值解析而使用的。如图10所示,如果1<l<1.5,则在气流行进的方向的指向性上没有变化。
[0052]
若百叶彼此的间隔狭窄,则百叶的设置张数增加,吹出格栅的制造成本增加,在此基础上,气流流动的风路变窄,因此压力损失增加。另一方面,若百叶彼此的间隔宽,则无法向所希望的方向输送气流。在本实施方式1中,满足1<l<1.5的关系。由此,能够将气流角度x维持为较高的状态,能够维持空气流动的指向性。即,无论侧方百叶80的设置间隔如何,吹出格栅30都能将从壳体20的吹出口22吹出的空气向相同方向输送。
[0053]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气流的分布的曲线图。在图11中,横轴是参数l,纵轴是气流角度[deg]。如图11所示,在l=1.35和l=1.53处,在气流角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即,例如如果1<l<1.35,则能够确保气流角度60[deg]。因此,优选满足1<l<1.35的关系。
[0054]
根据本实施方式1,侧方百叶80的空气的下游侧的下游端81和该侧方百叶80的相邻的侧方百叶80的空气的上游侧的上游端82,在侧方百叶80以最大角度θ摆动时,在宽度方向上空开间隔。因而侧方百叶80的设置张数减少。因此能够抑制吹出格栅30的制造成本。另外,由于侧方百叶80的空气的下游侧的下游端81和该侧方百叶80的相邻的侧方百叶80的空气的上游侧的上游端82,在宽度方向上空开间隔,因而能够确保气流流动的风路。因此能够减少压力损失。
[0055]
另外,参数l满足1<l<1.5的关系。由此,能够抑制吹出格栅30的制造成本减少压力损失,并且吹出格栅30能够将从壳体20的吹出口22吹出的空气向相同方向输送。
[0056]
附图标记说明
[0057]1…
空调装置;2

室外机;3

室内机;4

制冷剂回路;5

制冷剂配管;6

压缩机;7

流路切换装置;8

室外热交换器;9

室外送风机;10

膨胀部;11

室内热交换器;12

室内送风机;12a

马达;12b

风扇;20

壳体;21

吸入口;22

吹出口;30

吹出格栅;40

管道连接用面;41

吹出面;42

平坦面;50

框体;51

开口;60

百叶用马达;70

上下方百叶;80

侧方百叶;81

下游端;82

上游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