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组件布置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77711发布日期:2020-05-08 18:0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机组件布置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机组件布置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cn204718004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电机组件、风道部件及空调器,其中,该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安装板、电机,以及离心风叶;电机安装板上形成有用于安装电机的安装孔,电机设置于安装孔中、且与电机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离心风叶与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电机组件与空调器的箱体固定连接,且离心风叶收容于空调器的箱体内,电机安装板与箱体的外表面可拆卸固定连接。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上述电机组件主要安装于风道的收容腔内,风道的收容腔的安装位于换热器组件的下部位置,这也是传统的柜机普遍采用的安装方式,通过电机组件的向上送风,再经过换热器的换热,实现制冷。换热器位于风机组件的上方,只能采用单一向上送风的方式,送风模式单一。现有技术气空调柜机的流流向通常为进风面板-风机组件-换热器-出风口,风机组件与换热器的相对位置决定了空调器只能采用单风口出风方式,无法满足需要。

此外,该电机组件只通过电机安装板与蜗壳收容腔表面依靠几颗螺钉固定,较容易松脱,安装不可靠,也易引起共振和噪声。

再者,传统离心风机有压板线等多个零件需要点焊,安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机组件布置结构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调柜机的气流流向为进风面板-风机组件-换热器-出风口,导致空调只能采用单风口出风方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风机组件布置结构,包括进风口、换热器、风机组件、风道组件和多个出风口,所述风机组件位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流道中,空气依次流经进风口、换热器、风机组件后由多个所述出风口吹送。

可选地,所述风道组件具有风道,所述出风口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所述上出风口和所述下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风道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风道组件形成有风道收容腔,所述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收容腔。

可选地,所述收容腔位于所述风道组件的腰部。

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叶、电机和风机支架,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风机支架,所述风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风机支架位于所述风机组件的一侧端面。

可选地,所述风道组件形成有收容腔,所述风叶位于所述收容腔;所述风机支架固定于所述收容腔外围的所述风道组件。

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的中心轴线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垂直平分面上。

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为单离心风机。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为蒸发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包括以上任一所述的风机组件布置结构。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的高度为h,则所述风机组件位于h/4~3h/4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风机组件布置结构及空调器,风机组件位于换热器与出风口之间的流道中,空气依次流经进风口、换热器、风机组件后由多个出风口吹送,风机组件位置的调整,使气流流向由传统的进风口-风机组件-换热器-出风口转变为进风口-换热器-风机组件-出风口,先经过换热的空气再由风机吹送,从而实现了风机组件的送风能由多个出风口吹出,因此,送风模式不再只是单出风口出风模式,实现了双出风口出风,甚至更多出风口出风的模式,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具有本发明风机组件布置结构的空调柜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空调柜机进风面板、换热器与风机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是风道组件与风机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风机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风机支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风面板;11、进风口;2、换热器;3、风机组件;31、风叶;32、电机;33、风机支架;331、螺钉孔;332、出线口;4、风道组件;41、收容腔;5、螺钉安装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机组件3布置结构,包括进风口11、换热器2、风机组件3、风道组件4和多个出风口,风机组件3位于换热器2与出风口之间的流道中,空气依次流经进风口11、换热器2、风机组件3后由多个出风口吹送。

风机组件3位于换热器2与出风口之间的流道中,空气依次流经进风口11、换热器2、风机组件3后由多个出风口吹送,风机组件3位置的调整,使气流流向由传统的进风口11-风机组件3-换热器2-出风口转变为进风口11-换热器2-风机组件3-出风口,先经过换热的空气再由风机吹送,从而实现了风机组件3的送风能由多个出风口吹出,因此,送风模式不再只是单出风口出风模式,实现了双出风口出风、甚至更多出风口出风的多风口出风模式,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风道组件4具有风道,出风口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分别位于风道的两端。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风道组件4形成有风道收容腔41,风机组件3设置于收容腔41。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收容腔41位于风道组件4的腰部。

收容腔41位于风道组件4的腰部,使得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出风均匀。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风机组件3包括风叶31、电机32和风机支架33,电机32固定于风机支架33,风叶31与电机32的输出轴传动连接。风机支架33的结构参见图5。

设置风机支架33,除了与收容腔41的固定点,还通过风机支架33上的螺钉孔331与进风面板1进行固定,增加了安装固定点的数量,风机组件3的安装固定更加牢靠,不容易松脱,进而也有效避免了共振和噪声。

设置风机支架33后,可提前预装,风机组件3与空调壳体(进风面板1)的安装固定的焊点数量减少,安装效率得到了提高。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风机支架33位于风机组件3的一侧端面。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风道组件4形成有收容腔41,风叶31位于收容腔41;风机支架33固定于收容腔41外围的风道组件4。

风叶31位于收容腔41,风叶31“甩”出的风直接进入风道,进而由风道两端的出风口吹送,能量损失少。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风机组件3的中心轴线位于换热器2的垂直平分面上。

风机组件3的中心轴线位于换热器2的垂直平分面上,也就是风机组件3位于换热器2的正中心位置,换热均匀,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的送风温度一致。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风机组件3为单离心风机。

采用单离心风机,实现双向送风,结构紧凑。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换热器2为蒸发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柜机,包括以上任一的风机组件3布置结构。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空调柜机的高度为h,则风机组件3位于h/4~3h/4范围内。

空调柜机进风口11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对于整机而言,风机组件3的位置在空调器高度的1/4~3/4范围内,与蒸发器位置相对应。

空调柜机主要由进风面板1、风机组件3、换热器2、风道组件4组成。图示1所示,风机组件3通过风机支架33安装于进风面板1的两侧壁,通过4颗螺钉固定。如图4和图5所示,风机组件3主要由风机支架33(钣金)、交流电机32、风叶31通过风机支架33的中心位置依次安装组成;其中风机支架33的四周设置有固定于进风面板1上的固定螺钉孔331;在风机支架33的中心偏下位置设置有交流电机32的出线口332,且出线口332设置有叠边,防止其割线风险。如图3所示,风机组件3安装于收纳风叶31的收容腔41内,风叶31朝里安装设置并固定。如图2所示,风机组件3位置主要位于换热器2组件与出风口之间的流道中,即空调器出风口位置方向放置固定。其中风机的中心位置位于换热器2的中心位置,即位于换热器2的垂直平分面上,如图2所示a=b。由于空调器的进风区域面积因外观因数导致其换热器2组件的安装位置不同,所以风机组件3的位置是在整个空调器高度的1/4——3/4位置区域内,同换热器2对应放置。若风机组件3的安装位置发生改变,其会影响整个空调器的舒适性以及出风性能等。此空调器实现了空调器的上、下分布式送风方式(双出风口送风),由传统简单的单一向上送风方式,更改为分布式送风,使空调器实现多出风口送风,灵活性高,适应了不同人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