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的消毒、除尘、加湿或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2084发布日期:2020-06-26 22:59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的消毒、除尘、加湿或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空气的消毒、除尘、加湿或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空气清新机、净化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

市场上的类似产品有很多,也确实有净化空气的效果,但是可能还是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净化的速度不够快,对于机械过滤类可能需要频繁的更换滤膜,静电集尘对于空气流速较快或颗粒物较大时的净化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可能不具备干燥空气的功能,不能起到在潮湿环境下干燥空气,保护家具不受潮,本发明阐明了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的消毒、除尘、加湿或干燥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空气的消毒、除尘、加湿或干燥装置,包括净化箱,所述净化箱的上表面内设有左右位置对称的用于添加液体的漏斗,所述漏斗的上侧安装有用于防止灰尘进入所述漏斗的塞子,所述塞子的上侧固设有用于打开所述塞子的抓取块,所述漏斗的下侧连接有进液管道,所述进液管道的底端固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的下方设有用于净化气体的左右位置对称的净化机构,所述净化机构包括位于所述进液口下侧的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下侧设有用于将气体分成多股的并导入所述储液箱的分气机构,所述储液箱的右上侧设有贯穿所述储液箱的开口,右侧的所述开口的右侧连接有输气管道,所述输气管道的右侧连接有用于吸收气体中水分的吸水机构,所述吸水机构的右侧设有用于加快洁净空气流通的风扇机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净化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储液箱内的储液腔,左侧的所述储液腔内配备有浓度较高的消毒液,右侧的所述储液腔内配备有清水,所述储液腔的顶壁与底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套装有浮块,所述浮块上固设有套装于所述固定杆上的水位传感器,所述净化箱的上表面内设有用于表示水位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水位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储液腔的底壁上固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的下侧连接有第一排液管,所述第一排液管的下端连接有贯穿所述净化箱后表面的用于将液体排出所述净化箱的第二排液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分气机构包括固设于所述储液箱的底壁并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分气管,所述分气管内设有分气腔,所述分气腔侧壁的上侧固设有蜂窝块,所述蜂窝块上设有等间距均匀分布的分气孔,所述分气孔的顶部固设有只能通过气体的气体阀,所述分气腔的下端设有固设于所述分气管的缩口,所述缩口的下端固设有气管接头。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吸水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净化箱内部右侧的右侧开口的吸水箱,所述吸水箱的上侧设有空腔,所述吸水箱内设有吸水腔,所述吸水腔的左壁内设有与所述输气管道的下端连通的发散口,所述吸水腔的右侧设有贯穿所述净化箱的出气口,所述吸水腔内设有等间距均匀分布的贯穿所述吸水腔的顶壁且伸入所述空腔的吸水棒,所述吸水棒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贯穿所述空腔的顶壁并伸出所述净化箱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净化箱的上表面抵接的用于限制所述吸水棒位置的卡环。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吸水箱的下侧设有滑动空间,所述滑动空间内设有等间距均匀分布的、贯穿所述滑动空间的顶壁并伸入所述吸水腔中的用于包裹所述吸水棒的包裹管,所述包裹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底板,所述滑动空间的后侧连通有电机腔,所述电机腔的顶壁内固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底端连接有下端与所述电机腔的底壁转动连接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的螺母。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风扇机构包括固设于所述净化箱右表面上且左侧开口并与所述出气口相对的风扇箱,所述风扇箱内部设有风扇空间,所述风扇空间的右壁上贯穿有与外界连通的等间距均匀分布的排气孔,所述风扇空间上下前后壁的左侧设有环形阵列的四个连杆,所述连杆远离所述风扇空间上下前后壁的一端连接有一个圆板,所述圆板的右侧固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电机的右端连接有右端与所述风扇空间的右壁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扇叶座,所述扇叶座上固定连接有风扇叶片。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净化箱的左表面设有用于吸入待净化空气的吸气泵,所述吸气泵通过固设于所述净化箱内的第一气管与左侧的所述气管接头连接,左侧的所述开口通过固设于所述净化箱内的第二气管与右侧的所述气管接头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给空气消毒和除尘,在分气孔的作用下能够有相对较快的净化速度,空气流速可以比较快,大颗粒物也能清除,更换消毒液与清水的频率不高,若是储液箱的容量够大可以较长时间不用更换,使用简便且没有消毒液的刺激性气味;能够自动选择是否进行加湿,在潮湿环境下使用还能有干燥空气的作用,能够避免空气湿度过高而导致家具受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空气的消毒、除尘、加湿或干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图1中b-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1中c-c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图1中d-d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5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参照图1-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空气的消毒、除尘、加湿或干燥装置,包括净化箱20,所述净化箱20的上表面内设有左右位置对称的用于添加液体的漏斗23,所述漏斗23的上侧安装有用于防止灰尘进入所述漏斗23的塞子24,所述塞子24的上侧固设有用于打开所述塞子24的抓取块25,所述漏斗23的下侧连接有进液管道29,所述进液管道29的底端固设有进液口27,所述进液口27的下方设有用于净化气体的左右位置对称的净化机构801,所述净化机构801包括位于所述进液口27下侧的储液箱34,所述储液箱34的下侧设有用于将气体分成多股的并导入所述储液箱34的分气机构802,所述储液箱34的右上侧设有贯穿所述储液箱34的开口26,右侧的所述开口26的右侧连接有输气管道37,所述输气管道37的右侧连接有用于吸收气体中水分的吸水机构803,所述吸水机构803的右侧设有用于加快洁净空气流通的风扇机构804。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净化机构801还包括位于所述储液箱34内的储液腔36,左侧的所述储液腔36内配备有浓度较高的消毒液35,右侧的所述储液腔36内配备有清水70,所述储液腔36的顶壁与底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杆32,所述固定杆32上套装有浮块31,所述浮块31上固设有套装于所述固定杆32上的水位传感器28,所述净化箱20的上表面内设有用于表示水位的显示屏30,所述显示屏30与所述水位传感器28电性连接,所述储液腔36的底壁上固设有排液口33,所述排液口33的下侧连接有第一排液管66,所述第一排液管66的下端连接有贯穿所述净化箱20后表面的用于将液体排出所述净化箱20的第二排液管67,当小股气体进入所述消毒液35中时,气体中的细菌被高浓度的所述消毒液35杀死,起到消毒的作用,气体中的部分灰尘会被所述消毒液35截留,然后气体渐渐上浮并聚集于所述储液腔36的上端,当小股气体进入所述清水70中时,气体中附带的少量挥发出来的所述消毒液35的气体被所述清水70溶解,用于消除所述消毒液35的刺激性气味,所述清水70还能够将气体中的剩余的灰尘全部溶解,起到消除灰尘的效果。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气机构802包括固设于所述储液箱34的底壁并与所述储液腔36连通的分气管61,所述分气管61内设有分气腔58,所述分气腔58侧壁的上侧固设有蜂窝块57,所述蜂窝块57上设有等间距均匀分布的分气孔56,所述分气孔56的顶部固设有只能通过气体的气体阀55,所述分气腔58的下端设有固设于所述分气管61的缩口59,所述缩口59的下端固设有气管接头60,当所述气管接头60上有气体进入时,气体经过所述分气管61并分散进入所述分气孔56,再由所述气体阀55进入所述储液腔36中。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水机构803包括位于所述净化箱20内部右侧的右侧开口的吸水箱72,所述吸水箱72的上侧设有空腔52,所述吸水箱72内设有吸水腔41,所述吸水腔41的左壁内设有与所述输气管道37的下端连通的发散口38,所述吸水腔41的右侧设有贯穿所述净化箱20的出气口39,所述吸水腔41内设有等间距均匀分布的贯穿所述吸水腔41的顶壁且伸入所述空腔52的吸水棒40,所述吸水棒4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贯穿所述空腔52的顶壁并伸出所述净化箱20的连接杆53,所述连接杆53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净化箱20的上表面抵接的用于限制所述吸水棒40位置的卡环54,当气体从所述清水70中经过时会吸收水分并给气体加湿,而当气体经过所述吸水腔41时,气体与裸露的所述吸水棒40接触并被吸收掉气体中的水分,此时会从所述出气口39中排出干燥的气体,拿住所述连接杆53可以抽出或者放入所述吸水棒40。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水箱72的下侧设有滑动空间42,所述滑动空间42内设有等间距均匀分布的、贯穿所述滑动空间42的顶壁并伸入所述吸水腔41中的用于包裹所述吸水棒40的包裹管43,所述包裹管4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底板44,所述滑动空间42的后侧连通有电机腔64,所述电机腔64的顶壁内固设有第一电机62,所述第一电机62的底端连接有下端与所述电机腔64的底壁转动连接的螺纹杆63,所述螺纹杆63上螺纹连接有与所述底板44固定连接的螺母65,当所述第一电机62启动时,所述第一电机62带动所述螺纹杆63转动,由于所述螺母65与所述底板44固定,所以所述螺母65无法转动,所以在所述螺纹杆63的转动下,所述螺母65只能带动所述底板44上下移动,当所述螺母65向上移动时,所述底板44带动所述包裹管43向上移动并将所述吸水棒40包裹住,使所述吸水棒40无法与气体接触,此时从所述出气口39排出湿润的气体。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机构804包括固设于所述净化箱20右表面上且左侧开口并与所述出气口39相对的风扇箱46,所述风扇箱46内部设有风扇空间51,所述风扇空间51的右壁上贯穿有与外界连通的等间距均匀分布的排气孔45,所述风扇空间51上下前后壁的左侧设有环形阵列的四个连杆68,所述连杆68远离所述风扇空间51上下前后壁的一端连接有一个圆板69,所述圆板69的右侧固设有第二电机50,所述电机50的右端连接有右端与所述风扇空间51的右壁转动连接的转轴47,所述转轴47上固定连接有扇叶座48,所述扇叶座48上固定连接有风扇叶片49,当所述第二电机50启动时,所述第二电机50带动所述转轴47转动,所述转轴47的转动通过所述扇叶座48带动所述风扇叶片49转动,所述风扇叶片49的转动会加速被排出空气的流动,使干净的空气更快的分散开来。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净化箱20的左表面设有用于吸入待净化空气的吸气泵22,所述吸气泵22通过固设于所述净化箱20内的第一气管21与左侧的所述气管接头60连接,左侧的所述开口26通过固设于所述净化箱20内的第二气管71与右侧的所述气管接头60连接,当启动所述吸气泵22时,需要净化的空气会经所述第一气管21进入左侧的所述气管接头60内,当左侧的储液腔36内的气体过多时,空气会经过所述第二气管71进入右侧的所述气管接头60内。

初始状态时,底板44位于最高处且与滑动空间42的顶壁抵接。

当需要净化空气时,启动吸气泵22,当启动吸气泵22时,需要净化的空气会经第一气管21进入左侧的气管接头60内,

当气管接头60上有气体进入时,气体经过分气管61并分散进入分气孔56,再由气体阀55进入储液腔36中,

当小股气体进入消毒液35中时,气体中的细菌被高浓度的消毒液35杀死,起到消毒的作用,气体中的部分灰尘会被消毒液35截留,然后气体渐渐上浮并聚集于储液腔36的上端,当左侧的储液腔36内的气体过多时,空气会经过第二气管71进入右侧的气管接头60内,再经过分气腔58被分成小股气体进入清水70中,

当气体进入清水70中时,气体中附带的少量挥发出来的消毒液35的气体被清水70溶解,用于消除消毒液35的刺激性气味,清水70还能够将气体中的剩余的灰尘全部溶解,起到消除灰尘的效果,同时气体会吸收清水70中的水分,变成湿润的空气,并经过输气管道37进入吸水腔41中,

由于此时吸水棒40被包裹管43包住,不能与气体接触,所以湿润的气体会直接进入风扇空间51中,然后启动第二电机50,当第二电机50启动时,第二电机50带动转轴47转动,转轴47的转动通过扇叶座48带动风扇叶片49转动,风扇叶片49的转动会加速被排出空气的流动,使干净的空气更快的分散开来,

若是空气中的湿度过高,不需要排放湿润的空气时,则可以启动第一电机62,当第一电机62启动时,第一电机62带动螺纹杆63转动,由于螺母65与底板44固定,所以螺母65无法转动,所以在螺纹杆63的转动下,螺母65只能带动底板44向下移动,底板44带动包裹管43向下移动并将吸水棒40渐渐露出,使吸水棒40与气体接触并吸收掉气体中的水分,此时从出气口39排出干燥的气体,从排气孔45中排出的也是干燥且洁净的气体。

当净化结束时,只需要关闭吸气泵22与第二电机50,再启动第一电机62,将底板44向上移动直至与滑动空间42的顶壁抵接、包裹管43将吸水棒40全部包裹住后再关闭第一电机62即可回复初始状态。

当使用时间久了后,储液箱34内的消毒液35与清水70会变脏,此时只需要打开排液口33即可将被污染的消毒液35与清水70通过第一排液管66与第二排液管67排出净化箱20,然后可以通过漏斗23、进液管道29、进液口27添加消毒液35、清水7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给空气消毒和除尘,在分气孔的作用下能够有相对较快的净化速度,空气流速可以比较快,大颗粒物也能清除,更换消毒液与清水的频率不高,若是储液箱的容量够大可以较长时间不用更换,使用简便且没有消毒液的刺激性气味;能够自动选择是否进行加湿,在潮湿环境下使用还能有干燥空气的作用,能够避免空气湿度过高而导致家具受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