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燃料取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03100发布日期:2020-07-14 17:5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质燃料取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燃料取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质燃料取暖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生物质燃料取暖设备因其内部生物质燃料的堆积燃烧而导致气流不通畅,燃料间的间隙小,影响燃烧,导致生物质燃料的燃烧效率较低,从而使得传统的生物质燃料采暖设备的采暖效率较低。同时,传统的生物质燃料取暖设备中的生物质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烬,这些灰烬会继续覆盖于生物质燃料的表面,减小生物质燃料与空气的充分接触,影响燃料的完全充分,降低生物质燃料的燃烧效率;由于传统生物质燃料取暖设备不容易排灰,如果频繁进行排灰,不利于生物质燃料的正常稳定燃烧。

所以针对上述传统生物质燃料采暖设备存在的上述缺点,设计一种防止生物质燃料持续因堆积而影响其燃烧充分且易于排灰的取暖设备是有必要的。

本发明设计一种生物质燃料取暖设备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生物质燃料取暖设备,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生物质燃料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炉体、圆筒、隔板、燃烧室机构,其中一端开口的中空圆筒沿水平的中心轴线旋转于炉子内,圆筒的柱面上密布有通气槽,圆筒一端的开口与炉子侧壁上的气门相对;若干隔板周向均匀地安装于圆筒外柱面上;每相邻两个隔板之间的扇形柱体区域内均装配有燃烧室机构;燃烧室机构在两个隔板带动下随圆筒同步旋转;燃烧室机构两端分别与对称分布于炉体内壁上的两个引导槽配合;随圆筒同步旋转的燃烧室机构通过两个引导槽的引导沿圆筒径向方向往复滑动;燃烧室机构在圆筒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以上的位置时完全位于相应的两个隔板之间。燃烧室机构随圆筒旋转至最下端位置时在自重作用下瞬间部分滑出相应两个隔板之间,使得到达圆筒最下端位置的燃烧室机构在瞬间的一动一停之间完成对位于其中的生物质燃料的抖动,促使正在燃烧的生物质燃料表面覆盖的灰烬的掉落,从而保证生物质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够始终与空气保持良好充分的接触,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圆筒上的通气槽可以更好地随时通过炉子上的气门向四周的燃烧室机构中加入空气,同时避免位于燃烧室机构中的燃料经开口尺寸较小的通气槽进入圆筒中而影响炉子内部进入空气的流通,提高与燃料接触的空气量,进而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上述燃烧室机构包括弧板、封盖、弹簧a、侧挡a、导销、侧挡b、滑条、漏斗、限位块、弹簧b,其中两个滑条分别沿垂直于圆筒中心轴线方向横向滑动于两个隔板上;每个滑条上均铰接有矩形的侧挡b;两个侧挡b分别与弧心轴线平行于圆筒中心轴线的弧板的两侧铰接;对称安装在弧板两端的两个扇形侧挡a对弧板与两个侧挡b组成的扇形柱的两端扇形口形成封挡。两个侧挡a对位于弧板与两个侧挡b组成的扇形柱区域内的燃料发挥包裹作用,防止燃烧室机构中的燃料向两侧发生大量泄漏而影响集中取暖效果。

弧板的添料口b处沿弧板的圆弧方向滑动配合有封盖,弧板与封盖之间装配有对封盖复位的弹簧a;炉体上添料口a下方安装有扇形柱状的漏斗,漏斗上背向圆筒旋转方向的侧壁下端开设有滑槽,滑槽中沿圆筒径向方向滑动有一端具有限位斜面的限位块,限位斜面与安装在封盖上的拨块配合;滑槽中安装有对限位块复位的弹簧b;对称安装在两个侧挡a上的两个导销分别滑动于两个引导槽中。弧板和封盖上均密布有漏灰槽,保证在燃烧室机构到达圆筒最下端时燃烧室机构因在自重和引导槽外凸部分的双重作用下发生瞬间下落和瞬间停止所抖落的灰烬可以经燃烧室机构中弧板和封盖上的漏灰槽排出。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圆筒两端分别与对称安装在炉子内壁上的两个环套旋转配合;圆筒的未开口端安装有转轴,转轴与炉体侧壁旋转配合;转轴被电动驱动或手动驱动旋转。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转轴被电动驱动时,炉子外侧需安装电驱模块,电驱模块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电驱模块的输出轴上安装的锥齿轮a与安装在转轴上的锥齿轮b啮合。直齿轮a与直齿轮b的传动比大于1,保证转轴的旋转速度小于电驱模块的输出轴的旋转速度,从而使得转轴通过圆筒和隔板带动若干燃烧室机构进行缓慢旋转,保证运动中的燃烧室机构中的燃料的稳定燃烧。炉体的内壁上沿圆筒旋转方向安装有若干负责监测运动至圆筒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以上位置的燃烧室机构的温度的传感器;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转轴被手动驱动时,转轴一端需安装手动摇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侧挡a上密布有漏灰孔,侧挡b和隔板上均密布有漏灰槽,保证从燃料表面抖落的灰烬可以在燃烧室机构携带燃料随圆筒旋转过程中经侧挡a上的漏灰孔及侧挡b和隔板上的漏灰槽尽可能完全排出。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炉体下方活动安装有承接收纳炉灰的收集盒;收集盒上方安装有承接未充分燃烧就掉落的生物质燃料的炉箅子;炉体上端的出烟口处安装有排烟的烟筒;添料口a上安装有轴摆式的炉盖;气门处安装有调节气门开口幅度的挡板。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引导槽为由圆形部分和外凸部分形成的封闭环形槽。外凸部分位于引导槽的最下端处,保证当随圆筒旋转的燃烧室机构两端的两个导销在到达外凸部分时,燃烧室机构在自重作用和引导槽外凸部分的引导下瞬间完成燃烧室的下落抖动,使得燃烧室机构中的燃料表面附着的灰烬发生抖落。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滑条上安装有梯形导块,梯形导块沿垂直于圆筒中心轴线的方向滑动于相应隔板上的梯形导槽a中;封盖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弧形的梯形导条,两个梯形导条分别沿相应弧板的弧线方向滑动于弧板上的两个弧形梯形导槽b中;弧板上的添料口b两端对称安装有两个拉簧块b;封盖两端对称安装有两个拉簧块a;每个拉簧块a均通过弹簧a与同侧的拉簧块b连接。梯形导槽a与梯形导块的配合对滑条沿相应隔板表面的滑动发挥定位导向作用。梯形导槽b与梯形导条的配合对封盖在相应弧板上的滑动发对定位导向作用。

相对于传统的生物质燃料取暖设备,本发明通过燃烧室机构上的两个导销与炉子内壁上的两个引导槽的配合来完成随圆筒旋转的燃烧室机构中燃料在弧板和两个侧挡b形成的扇形状区域内的运动,燃料自身在弧板和两个侧挡b形成的扇形状区域内产生的相对运动打乱了燃料的堆积,使得燃料之间的接触面发生变换,促进燃料的更充分燃烧。同时,在弧板和两个侧挡b形成的扇形状区域内产生相对运动的燃料将自身表面附着的灰烬进行抖落,使得燃料更好地与空气发生接触,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圆筒周围均匀分布若干燃烧室机构的结构特点,使得位于不同燃烧室机构中的燃料的燃烧散热集中于以圆筒为中心的环形区域内,使得燃料燃烧所释放的热量更加集中,提高炉子的整体采暖效率。同时,炉子通过气门向圆筒内进气的方式,使得进入圆筒内的空气可以经圆筒上的通气槽四散均匀地进入周向分布的若干燃烧室机构中,使得每个燃烧室机构中的受气量均匀,进而使得每个燃烧室机构内燃料的燃烧速度和燃烧效率基本相同,保证一圆筒为中心的散热环形区域内的散热更加集中且均匀,增强炉子的采暖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两个视角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整体两个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燃烧室机构与限位块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4是燃烧室机构与引导槽中外凸部分配合时的位置剖面示意图。

图5是炉体两个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漏斗及其剖面示意图。

图7是圆筒与若干隔板配合示意图。

图8是燃烧室机构及其局部示意图。

图9是封盖与弧板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封盖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弧板、侧挡a、侧挡b与滑条配合及其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炉体;2、气门;3、添料口a;4、引导槽;5、外凸部分;6、环套;7、炉箅子;8、收集盒;9、烟筒;10、炉盖;11、传感器;12、挡板;13、拉手;14、电驱模块;15、锥齿轮a;16、锥齿轮b;17、转轴;18、圆筒;19、通气槽;20、隔板;21、漏灰槽;22、梯形导槽a;23、燃烧室机构;24、弧板;25、梯形导槽b;26、添料口b;27、封盖;28、梯形导条;29、拉簧块a;30、拨块;31、拉簧块b;32、弹簧a;33、侧挡a;34、漏灰孔;35、导销;36、侧挡b;37、滑条;38、梯形导块;39、漏斗;40、滑槽;41、导向槽;42、限位块;43、限位斜面;44、导向块;45、弹簧b;46、旋转方向;47、圆形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均为本发明实施的示意图,以便于理解结构运行原理。具体产品结构及比例尺寸根据使用环境结合常规技术确定即可。

如图1、2所示,它包括炉体1、圆筒18、隔板20、燃烧室机构23,其中如图2、5、7所示,一端开口的中空圆筒18沿水平的中心轴线旋转于炉子内,圆筒18的柱面上密布有通气槽19,圆筒18一端的开口与炉子侧壁上的气门2相对;若干隔板20周向均匀地安装于圆筒18外柱面上;每相邻两个隔板20之间的扇形柱体区域内均装配有燃烧室机构23;燃烧室机构23在两个隔板20带动下随圆筒18同步旋转;如图2、5、8所示,燃烧室机构23两端分别与对称分布于炉体1内壁上的两个引导槽4配合;如图2、4、7所示,随圆筒18同步旋转的燃烧室机构23通过两个引导槽4的引导沿圆筒18径向方向往复滑动;如图2、3所示,燃烧室机构23在圆筒18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以上的位置时完全位于相应的两个隔板20之间。如图2、4所示,燃烧室机构23随圆筒18旋转至最下端位置时在自重作用下瞬间部分滑出相应两个隔板20之间,使得到达圆筒18最下端位置的燃烧室机构23在瞬间的一动一停之间完成对位于其中的生物质燃料的抖动,促使正在燃烧的生物质燃料表面覆盖的灰烬的掉落,从而保证生物质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够始终与空气保持良好充分的接触,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圆筒18上的通气槽19可以更好地随时通过炉子上的气门2向四周的燃烧室机构23中加入空气,同时避免位于燃烧室机构23中的燃料经开口尺寸较小的通气槽19进入圆筒18中而影响炉子内部进入空气的流通,提高与燃料接触的空气量,进而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如图8所示,上述燃烧室机构23包括弧板24、封盖27、弹簧a32、侧挡a33、导销35、侧挡b36、滑条37、漏斗39、限位块42、弹簧b45,其中如图4、8、11所示,两个滑条37分别沿垂直于圆筒18中心轴线方向横向滑动于两个隔板20上;每个滑条37上均铰接有矩形的侧挡b36;两个侧挡b36分别与弧心轴线平行于圆筒18中心轴线的弧板24的两侧铰接;对称安装在弧板24两端的两个扇形侧挡a33对弧板24与两个侧挡b36组成的扇形柱的两端扇形口形成封挡。两个侧挡a33对位于弧板24与两个侧挡b36组成的扇形柱区域内的燃料发挥包裹作用,防止燃烧室机构23中的燃料向两侧发生大量泄漏而影响集中取暖效果。

如图8、9、11所示,弧板24的添料口b26处沿弧板24的圆弧方向滑动配合有封盖27,弧板24与封盖27之间装配有对封盖27复位的弹簧a32;如图2、5、6所示,炉体1上添料口a3下方安装有扇形柱状的漏斗39,漏斗39上背向圆筒18旋转方向46的侧壁下端开设有滑槽40;如图3、6、10所示,滑槽40中沿圆筒18径向方向滑动有一端具有限位斜面43的限位块42,限位斜面43与安装在封盖27上的拨块30配合;滑槽40中安装有对限位块42复位的弹簧b45;如图5、11所示,对称安装在两个侧挡a33上的两个导销35分别滑动于两个引导槽4中。如图8、10、11所示,弧板24和封盖27上均密布有漏灰槽21,保证在燃烧室机构23到达圆筒18最下端时燃烧室机构23因在自重和引导槽4外凸部分5的双重作用下发生瞬间下落和瞬间停止所抖落的灰烬可以经燃烧室机构23中弧板24和封盖27上的漏灰槽21排出。

如图2、5所示,上述圆筒18两端分别与对称安装在炉子内壁上的两个环套6旋转配合;圆筒18的未开口端安装有转轴17,转轴17与炉体1侧壁旋转配合;转轴17被电动驱动或手动驱动旋转。

如图1、2所示,上述转轴17被电动驱动时,炉子外侧需安装电驱模块14,电驱模块14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电驱模块14的输出轴上安装的锥齿轮a15与安装在转轴17上的锥齿轮b16啮合。直齿轮a与直齿轮b的传动比大于1,保证转轴17的旋转速度小于电驱模块14的输出轴的旋转速度,从而使得转轴17通过圆筒18和隔板20带动若干燃烧室机构23进行缓慢旋转,保证运动中的燃烧室机构23中的燃料的稳定燃烧。炉体1的内壁上沿圆筒18旋转方向46安装有若干负责监测运动至圆筒18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以上位置的燃烧室机构23的温度的传感器11;传感器11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如图1、2所示,上述转轴17被手动驱动时,转轴17一端需安装手动摇把。

如图8、11所示,上述侧挡a33上密布有漏灰孔34,侧挡b36和隔板20上均密布有漏灰槽21,保证从燃料表面抖落的灰烬可以在燃烧室机构23携带燃料随圆筒18旋转过程中经侧挡a33上的漏灰孔34及侧挡b36和隔板20上的漏灰槽21尽可能完全排出。

如图1、2、5所示,上述炉体1下方活动安装有承接收纳炉灰的收集盒8;收集盒8上方安装有承接未充分燃烧就掉落的生物质燃料的炉箅子7;炉体1上端的出烟口处安装有排烟的烟筒9;添料口a3上安装有轴摆式的炉盖10;气门2处安装有调节气门2开口幅度的挡板12。

如图5所示,上述引导槽4为由圆形部分47和外凸部分5形成的封闭环形槽。外凸部分5位于引导槽4的最下端处,保证当随圆筒18旋转的燃烧室机构23两端的两个导销35在到达外凸部分5时,燃烧室机构23在自重作用和引导槽4外凸部分5的引导下瞬间完成燃烧室的下落抖动,使得燃烧室机构23中的燃料表面附着的灰烬发生抖落。

如图7、8、11所示,上述滑条37上安装有梯形导块38,梯形导块38沿垂直于圆筒18中心轴线的方向滑动于相应隔板20上的梯形导槽a22中;如图9、10所示,封盖27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弧形的梯形导条28,两个梯形导条28分别沿相应弧板24的弧线方向滑动于弧板24上的两个弧形梯形导槽b25中;如图11所示,弧板24上的添料口b26两端对称安装有两个拉簧块b31;如图10所示,封盖27两端对称安装有两个拉簧块a29;如图8所示,每个拉簧块a29均通过弹簧a32与同侧的拉簧块b31连接。梯形导槽a22与梯形导块38的配合对滑条37沿相应隔板20表面的滑动发挥定位导向作用。梯形导槽b25与梯形导条28的配合对封盖27在相应弧板24上的滑动发对定位导向作用。

本发明中所用到的生物质燃料为圆柱形,其大概尺寸为高7-8厘米,横截面直径为1-2厘米。

本发明中燃烧室机构23中沿圆筒18轴向方向可以容纳两排燃料棒,每排燃料棒的堆叠数量根据生物质燃料棒的实际尺寸而定。

本发明中的电驱模块14采用现有技术,其主要有电机、减速器和控制单元组成。

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当使用本发明进行取暖时,先驱动圆筒18旋转;如果是电驱模块14驱动,则先启动电驱模块14,电驱模块14通过安装于其上的锥齿轮a15带动锥齿轮b16旋转,锥齿轮b16通过转轴17带动圆筒18缓慢旋转。如果是手动驱动,则通过摇动摇把带动转轴17旋转,转轴17带动圆筒18旋转。圆筒18的旋转方向46与漏斗39上滑动有限位块42的侧壁内侧壁面相背。

旋转的圆筒18通过安装于其上的若干隔板20带动若干燃烧室机构23旋转,燃烧室机构23上的两个导销35开始分别在相应的引导槽4内运动,在引导槽4的引导下,导销35带动随圆筒18旋转的燃烧室机构23沿垂直于圆筒18中心轴线的径向方向往复运动。

当导销35在引导槽4的圆形部分47内运动时,相应的燃烧室机构23完全位于相邻两个隔板20形成的扇形状区域内,燃烧室机构23中的两个侧挡b36分别与相应的两个隔板20紧贴,燃烧室机构23中的两个滑条37与圆筒18外柱面紧贴,两个侧挡a33对燃烧室机构23中两个侧挡b36和弧板24形成的扇形状区域的两端开口形成关闭。

当导销35从引导槽4的圆形部分47进入外凸部分5时,在燃烧室机构23自重作用下,燃烧室机构23整体瞬间下落并部分瞬间滑出相应两个隔板20形成的扇形状区域,燃烧室机构23中的两个滑条37分别沿相应隔板20向圆筒18外产生放射状运动。燃烧室机构23中的两个侧挡b36分别相对于弧板24发生向弧板24两侧的摆动,使得弧板24与两个侧挡b36围成的区域增大。位于圆筒18最下端部分滑出相应两个隔板20形成扇形状区域的燃烧室机构23随着圆筒18继续旋转,随着燃烧室机构23中的两个导销35由引导槽4的外凸部分5向圆形部分47逐渐运动,燃烧室机构23开始整体在引导槽4引导下向其在相应两个隔板20之间的初始位置运动。当燃烧室机构23中的两个导销35分别同时进入引导槽4的圆形部分47时,燃烧室机构23完全进入相应两个隔板20之间的初始位置。燃烧室机构23中的封盖27在相应拨块30遇到限位块42之前始终保持对相应弧板24上添料口b26的关闭。

当随圆筒18旋转至圆筒18上端位置的燃烧室机构23中的拨块30与安装在漏斗39上的限位块42的限位斜面43相遇时,在预压缩的弹簧b45作用下,限位块42通过限位斜面43拨动拨块30来带动随圆筒18旋转的燃烧室机构23中的封盖27沿弧板24的弧面相对于弧板24滑动,弧板24上的添料口b26随着燃烧室机构23的整体旋转而打开,封盖27通过两个对称分布的拉簧块a29分别拉伸两个弹簧a32。当添料口b26完全打开时,添料口b26正好与炉体1上的添料口a3相对,此时,添料口b26完全打开的燃烧室机构23中的封盖27运动至极限位置。随着燃烧室机构23的继续旋转,相对于弧板24停止运动的封盖27上的拨块30通过限位块42的限位斜面43作用于限位块42,使得限位块42沿滑槽40向内收缩,弹簧b45被进一步压缩储能,限位块42解除对燃烧室机构23旋转的限制。当拨块30越过限位块42时,在两个弹簧a32的复位作用下,封盖27瞬间复位并对弧板24上的添料口b26重新关闭。

打开炉体1上的炉盖10向炉内进行观察,当燃烧室机构23中的弧板24上的添料口b26完全打开时,停止电驱模块14的运行或停止手动驱动,使得添料口b26完全打开的燃烧室机构23的运动停止,再向添料口b26完全打开的燃烧室机构23中添加燃料棒,待燃烧室机构23中添加了足够的燃料时,再重新继续启动电驱模块14或手动驱动,使得圆筒18带动若干燃烧室机构23继续旋转。每当看到燃烧室机构23中的添料口b26完全打开时,就停止电驱模块14运行或停止手动驱动,向燃烧室机构23内添加足够的被点燃的燃料后再继续启动电驱模块14或进行手动驱动操作。如此依次将若干燃烧室机构23中添加燃料,添加燃料结束后就停止电驱模块14运行或停止手动驱动操作,再将炉盖10盖上即可。

如果是电驱模块14驱动圆筒18旋转,那么当燃烧室机构23中燃料燃烧散发的热量有所减小时,说明燃烧室机构23中的燃料经过一段时间的燃烧后表面覆盖了较厚的灰烬,此时,燃烧室机构23所对应的传感器11就会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电驱模块14运行。电驱模块14通过一系列传动带动若干燃烧室机构23同步旋转一圈,每个燃烧室机构23到达圆筒18的最下端时,因为燃烧室机构23上的导销35进入相应引导槽4中的外凸部分5内,使得燃烧室机构23整体发生瞬间的下落,燃烧室机构23内的燃料在瞬间下落的燃烧室机构23内发生抖动运动,燃料之间发生相互运动。燃料的抖动使得燃料表面的灰烬被抖落,同时处于堆积状态的燃料之间发生相互运动,使得燃料之间原先相互挤压的面与空气充分接触,从而有效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当燃烧室机构23在导销35由引导槽4的外凸部分5向圆形部分47运动过程中,燃烧室机构23开始向相应两个隔板20之间的初始位置运动,在其相对复位过程中,燃烧室机构23中的燃料再次发生一定程度的运动,燃料表面的灰烬被进一步抖落,从而进一步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当圆筒18带动若干燃烧室旋转一圈时,停止电驱模块14运行即可。

当燃烧室机构23中的燃料燃烧殆尽时,燃烧室机构23中的温度就会最低,此时传感器11将信号传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电驱模块14运行。电驱模块14通过一系列传动带动若干燃烧室机构23同步旋转一圈,当每个燃烧室机构23到达圆筒18的最上端并打开添料口b26时停止电驱模块14运行,并向燃烧室机构23中补充添加燃料,如此依次对每个经过添料口a3的燃烧室机构23中补充燃料。待圆筒18带动若干燃烧室机构23旋转一圈时,若干燃烧室机构23中均完成燃料的补充添加。此时,停止电驱模块14的运行即可。

如果是手动驱动方式,在若干燃烧室机构23中初次添加燃料采暖一段时间后摇动摇把,摇把通过一系列传动带动若干燃烧室机构23旋转一圈,完成上述电驱模块14驱动方式中若干燃烧室机构23内燃料表面灰烬的抖落,圆筒18旋转一圈后停止摇动摇把即可。如此规律间断地对若干燃烧室机构23中的燃料表面的灰烬进行抖落后,再经过一段时间后,打开炉盖10观察燃烧室机构23中的燃料燃烧的所剩无几时,摇动摇把并通过炉体1上的添料口a3向添料口b26打开的燃烧室机构23内快速补充添加足够的燃料。当圆筒18旋转一周后,停止摇动摇把,此时若干燃烧室机构23均被补充添加了燃料。

燃烧室机构23中掉落的燃料灰烬经炉体1中的炉箅子7掉入下方的收集盒8中,通过拉动拉手13将收集有灰烬的收集盒8拉出来。将收集盒8中的灰烬清理后重新放入炉子中即可。炉箅子7可以将掉落的未被充分燃烧的分离出来,未被充分燃烧的燃料再进行充分利用。

本发明中板中的所开孔的大小、形状和数量,可以针对不同的燃料棒做相应的调整。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燃烧室机构23上的两个导销35与炉子内壁上的两个引导槽4的配合来完成随圆筒18旋转的燃烧室机构23中燃料在弧板24和两个侧挡b36形成的扇形状区域内的运动,燃料自身在弧板24和两个侧挡b36形成的扇形状区域内产生的相对运动打乱了燃料的堆积,使得燃料之间的接触面发生变换,促进燃料的更充分燃烧。同时,在弧板24和两个侧挡b36形成的扇形状区域内产生相对运动的燃料将自身表面附着的灰烬进行抖落,使得燃料更好地与空气发生接触,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圆筒18周围均匀分布若干燃烧室机构23的结构特点,使得位于不同燃烧室机构23中的燃料的燃烧散热集中于以圆筒18为中心的环形区域内,使得燃料燃烧所释放的热量更加集中,提高炉子的整体采暖效率。同时,炉子通过气门2向圆筒18内进气的方式,使得进入圆筒18内的空气可以经圆筒18上的通气槽19四散均匀地进入周向分布的若干燃烧室机构23中,使得每个燃烧室机构23中的受气量均匀,进而使得每个燃烧室机构23内燃料的燃烧速度和燃烧效率基本相同,保证一圆筒18为中心的散热环形区域内的散热更加集中且均匀,增强炉子的采暖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