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生物质燃料的采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03101发布日期:2020-07-14 17:5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生物质燃料的采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燃料采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生物质燃料的采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林业及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质废料日益增多,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对这些生物质废料进行可持续性的充分再利用。通过粉碎设备将之粉碎挤压成可供采暖的生物质燃料,但是,这些用来采暖的生物质燃料在传统的采暖炉中的燃烧过程中因为其堆积而影响彼此之间的间隙,生物质燃料内部的空气流通不通畅,从而导致堆积燃烧的生物质燃料燃烧不充分,热利用率较低。

同时,由于生物质燃料的灰烬量较大,炉内燃尽燃料的灰烬大量覆盖在正在燃烧的生物质燃料上对正在燃烧的生物质燃料与空气的充分接触造成阻隔,也影响生物质燃料的充分燃烧。而且,传统的采暖炉内的燃料灰烬在燃料燃烧过程中无法进行有效排除,持续堆积的灰烬进一步影响燃料在炉内的燃烧效率。

针对上述传统生物质燃料燃烧炉存在的缺点,有必要设计一种既能促进其内生物质燃料充分燃烧又能在生物质燃料燃烧过程中进行有效排出灰烬的采暖装置。

本发明设计一种使用生物质燃料的采热装置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使用生物质燃料的采热装置,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使用生物质燃料的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炉体、圆筒、电驱模块、隔板、燃烧室机构,其中炉体的炉膛内绕水平的中心轴线旋转配合有一端开口的中空圆筒,圆筒一端的开口与炉体上的气门相对,圆筒的壁面上均匀密布有通气槽;圆筒被电动驱动或手动驱动旋转;圆筒上周向均匀间隔安装有若干隔板;每相邻两个隔板之间的扇形柱体区域内均装配有燃烧室机构;燃烧室机构在隔板带动下随圆筒同步旋转。

燃烧室机构两端分别与对称分布于炉体炉膛内壁上的两个引导槽配合,随圆筒同步旋转的燃烧室机构通过两个引导槽的引导在圆筒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以下区域内贴着一侧隔板产生沿垂直于圆筒中心轴线方向的滑动;与燃烧室机构始终紧贴的隔板对绕圆筒中心轴线由上至下旋转至圆筒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以下的燃烧室机构发挥承托作用,从而保证燃烧笼内的燃料棒在与燃烧笼始终紧贴且处于倾斜状态的隔板上滑动时在自重和隔板的双重作用下发生滚动翻转,进而使得燃料棒在自身运动过程中将附着于其上的灰烬进行充分抖落,同时燃料棒的充分运动使得相互拥挤的燃料棒之间发生松动并有利于全部的燃料棒与空气的充分接触,促进燃料棒的充分燃烧,提高燃料棒的利用率。

上述燃烧室机构包括燃烧笼、导销、封盖、摆轴、拨板、涡卷弹簧,其中周围均匀密布有漏灰槽的扇形柱型燃烧笼上与隔板始终紧贴的一侧开口,且燃烧笼与此隔板之间具有对燃烧笼紧贴隔板滑动的定位导向结构;燃烧笼外弧形壁上的添料口b处安装有轴摆式封盖,封盖所在的摆轴平行于圆筒中心轴线;摆轴上嵌套对其复位的涡卷弹簧;摆轴两端对称安装有两个拨板,两个拨板分别与对称安装在炉膛壁上的两个卡块配合。两个卡块位于炉体上添料口a的下方,且位于添料口a背向圆筒旋转方向的内壁下方处,卡块的这种位置特点可以保证,当燃烧笼上的添料口b在到达添料口a的正下方时,燃烧笼上的封盖在卡块与相应燃烧室机构上的拨板的相互作用下打开至极限,此时燃烧笼上的添料口b正好完全打开并与炉体上的添料口a完全相对,便于从添料口a经添料口b向燃烧笼内添加生物质燃料棒。对称安装在燃烧笼两端的两个导销分别滑动于两个引导槽中。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引导槽为由圆形部分和外凸部分形成的封闭环形槽,保证每个燃烧室机构都能随圆筒的旋转紧贴隔板周而复始地沿垂直于圆筒中心轴线的方向往复运动。外凸部分位于沿圆筒旋转方向自圆筒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向下60度至120度的旋转角度范围内,保证对燃烧室配合并发挥承托作用的隔板在燃烧室机构紧贴隔板沿垂直于圆筒中心轴线的方向向圆筒外进行放射状运动时处于倾斜状态,进而保证燃烧笼内燃料棒在自重和隔板双重作用下进行有效的翻滚,从而存进燃料棒上覆盖的灰烬的掉落和燃料棒的充分燃烧。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封盖所在摆轴的两端分别与燃烧笼上的两个圆槽旋转配合;对摆轴旋转复位的涡卷弹簧具有两个,两个涡卷弹簧分别位于两个圆槽内壁上的环槽内;涡卷弹簧一端与摆轴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环槽的内壁连接。环槽为涡卷弹簧提供容纳空间,从而减小涡卷弹簧在摆轴上占据的空间,使得设备内部结构更加紧凑。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圆筒的两端分别与对称安装在炉体内壁上的两个环套旋转配合;圆筒上未开口的一端安装有转轴,转轴与炉体旋转配合;安装在炉体外侧的电驱模块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a,齿轮a与安装在转轴上的齿轮b啮合;电驱模块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炉体的炉膛壁上沿圆筒旋转方向安装有若干负责监测运动至圆筒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以上位置的燃烧室机构的温度的传感器;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圆筒被手动驱动旋转时,转轴一端安装有驱动其旋转的摇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燃烧笼上对称安装有两个梯形导条,两个梯形导条分别沿垂直于圆筒中心轴线的方向滑动于燃烧笼始终紧贴的隔板上的两个梯形导槽内。梯形导条与梯形导槽的配合对燃烧笼在隔板上的滑动发挥定位导向作用,保证燃烧笼始终紧贴一个隔板平稳滑动。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炉体下方活动安装有承接收纳炉灰的收集盒;收集盒上方安装有承接未充分燃烧就掉落的生物质燃料的炉箅子;炉体上端的出烟口处安装有排烟的烟筒;添料口a上安装有轴摆式的炉盖。气门处安装有调节气门开口幅度的挡板,进而调节进入炉内的空气量,从而有效调节炉子的采暖温度。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隔板上均匀密布有漏灰槽,有利于燃烧笼内的生物质燃料棒在隔板上滚动时将抖落的灰烬经隔板上的漏灰槽及时排出。

相对于传统的生物质燃料采暖装置,本发明通过在圆筒周围周向均匀分布若干燃烧室机构的方式使得每个燃烧室机构中的生物质燃料棒的燃烧热量形成有效集中,便于采暖装置的集中有效采暖,同时又使得从圆筒开口处进入圆筒内的空气与各个燃烧室机构中的燃料棒进行充分接触,有利于生物质燃料的充分燃烧,以提高燃料利用率。

本发明中随圆筒旋转的燃烧室机构通过安装于其上的两个导销分别同时与炉膛内的两个引导槽的循环往复的配合形成紧贴隔板沿垂直于圆筒中心轴线方向的往复滑动,使得位于燃烧笼内的燃料棒在自重和倾斜的隔板的双重作用下发生翻滚运动,燃料棒之间的空间发生改变,有利于空气进入燃料棒之间,促进燃料棒的充分燃烧;同时,燃料棒的滚动使得覆盖于燃料棒上的灰烬在不影响燃料棒的继续充分燃烧的情况下被抖落排出,进一步提高生物质燃料的充分燃烧和燃烧效率。

另外,本发明中的燃烧笼上的添料口b在到达炉体上的添料口a的下方时自动完全打开,便于随时向燃烧笼内添加生物质燃料。当燃烧笼上的添料口b离开炉体上的添料口a后自动进行关闭,有效防止燃烧室机构在旋转至圆筒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以下区域时发生燃料泄露。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两个视角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两个视角的整体剖面示意图。

图3是卡块于燃烧室机构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4是燃烧室机构与引导槽的外凸部分配合时的位置剖面示意图。

图5是炉体两个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圆筒与若干隔板配合示意图。

图7是燃烧室机构示意图。

图8是燃烧笼与隔板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9是封盖、摆轴、涡卷弹簧与燃烧笼配合两个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燃烧笼及其剖面示意图。

图11是封盖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炉体;2、气门;3、添料口a;4、引导槽;5、外凸部分;6、环套;7、卡块;8、旋转方向;9、收集盒;10、拉手;11、炉箅子;12、烟筒;13、炉盖;14、挡板;15、圆筒;16、通气槽;17、转轴;18、齿轮b;19、齿轮a;20、电驱模块;21、隔板;22、漏灰槽;23、梯形导槽;24、燃烧室机构;25、燃烧笼;26、添料口b;27、圆槽;28、环槽;29、梯形导条;30、导销;31、封盖;32、摆轴;33、拨板;34、涡卷弹簧;35、传感器;36、圆形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均为本发明实施的示意图,以便于理解结构运行原理。具体产品结构及比例尺寸根据使用环境结合常规技术确定即可。

如图1、2所示,它包括炉体1、圆筒15、电驱模块20、隔板21、燃烧室机构24,其中如图2、5所示,炉体1的炉膛内绕水平的中心轴线旋转配合有一端开口的中空圆筒15,圆筒15一端的开口与炉体1上的气门2相对;如图6所示,圆筒15的壁面上均匀密布有通气槽16;如图1、2所示,圆筒15被电动驱动或手动驱动旋转;如图2、6所示,圆筒15上周向均匀间隔安装有若干隔板21;每相邻两个隔板21之间的扇形柱体区域内均装配有燃烧室机构24;燃烧室机构24在隔板21带动下随圆筒15同步旋转。

如图2、5、7所示,燃烧室机构24两端分别与对称分布于炉体1炉膛内壁上的两个引导槽4配合,随圆筒15同步旋转的燃烧室机构24通过两个引导槽4的引导在圆筒15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以下区域内贴着一侧隔板21产生沿垂直于圆筒15中心轴线方向的滑动;如图2、4、8所示,与燃烧室机构24始终紧贴的隔板21对绕圆筒15中心轴线由上至下旋转至圆筒15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以下的燃烧室机构24发挥承托作用,从而保证燃烧笼25内的燃料棒在与燃烧笼25始终紧贴且处于倾斜状态的隔板21上滑动时在自重和隔板21的双重作用下发生滚动翻转,进而使得燃料棒在自身运动过程中将附着于其上的灰烬进行充分抖落,同时燃料棒的充分运动使得相互拥挤的燃料棒之间发生松动并有利于全部的燃料棒与空气的充分接触,促进燃料棒的充分燃烧,提高燃料棒的利用率。

如图7、9所示,上述燃烧室机构24包括燃烧笼25、导销30、封盖31、摆轴32、拨板33、涡卷弹簧34,其中如图7、8、10所示,周围均匀密布有漏灰槽22的扇形柱型燃烧笼25上与隔板21始终紧贴的一侧开口,且燃烧笼25与此隔板21之间具有对燃烧笼25紧贴隔板21滑动的定位导向结构;燃烧笼25外弧形壁上的添料口b26处安装有轴摆式封盖31,封盖31所在的摆轴32平行于圆筒15中心轴线;如图9、11所示,摆轴32上嵌套对其复位的涡卷弹簧34;如图3、9、11所示,摆轴32两端对称安装有两个拨板33,两个拨板33分别与对称安装在炉膛壁上的两个卡块7配合。两个卡块7位于炉体1上添料口a3的下方,且位于添料口a3背向圆筒15旋转方向8的内壁下方处,卡块7的这种位置特点可以保证,当燃烧笼25上的添料口b26在到达添料口a3的正下方时,燃烧笼25上的封盖31在卡块7与相应燃烧室机构24上的拨板33的相互作用下打开至极限,此时燃烧笼25上的添料口b26正好完全打开并与炉体1上的添料口a3完全相对,便于从添料口a3经添料口b26向燃烧笼25内添加生物质燃料棒。对称安装在燃烧笼25两端的两个导销30分别滑动于两个引导槽4中。

如图5所示,上述引导槽4为由圆形部分36和外凸部分5形成的封闭环形槽,保证每个燃烧室机构24都能随圆筒15的旋转紧贴隔板21周而复始地沿垂直于圆筒15中心轴线的方向往复运动。外凸部分5位于沿圆筒15旋转方向8自圆筒15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向下60度至120度的旋转角度范围内,保证对燃烧室配合并发挥承托作用的隔板21在燃烧室机构24紧贴隔板21沿垂直于圆筒15中心轴线的方向向圆筒15外进行放射状运动时处于倾斜状态,进而保证燃烧笼25内燃料棒在自重和隔板21双重作用下进行有效的翻滚,从而存进燃料棒上覆盖的灰烬的掉落和燃料棒的充分燃烧。

如图9、10、11所示,上述封盖31所在摆轴32的两端分别与燃烧笼25上的两个圆槽27旋转配合;对摆轴32旋转复位的涡卷弹簧34具有两个,两个涡卷弹簧34分别位于两个圆槽27内壁上的环槽28内;涡卷弹簧34一端与摆轴32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环槽28的内壁连接。环槽28为涡卷弹簧34提供容纳空间,从而减小涡卷弹簧34在摆轴32上占据的空间,使得设备内部结构更加紧凑。

如图2、5所示,上述圆筒15的两端分别与对称安装在炉体1内壁上的两个环套6旋转配合;圆筒15上未开口的一端安装有转轴17,转轴17与炉体1旋转配合;安装在炉体1外侧的电驱模块20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a19,齿轮a19与安装在转轴17上的齿轮b18啮合;电驱模块20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如图2所示,上述炉体1的炉膛壁上沿圆筒15旋转方向8安装有若干负责监测运动至圆筒15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以上位置的燃烧室机构24的温度的传感器35;传感器35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如图1、2所示,上述圆筒15被手动驱动旋转时,转轴17一端安装有驱动其旋转的摇把。

如图7、8、10所示,上述燃烧笼25上对称安装有两个梯形导条29,两个梯形导条29分别沿垂直于圆筒15中心轴线的方向滑动于燃烧笼25始终紧贴的隔板21上的两个梯形导槽23内。梯形导条29与梯形导槽23的配合对燃烧笼25在隔板21上的滑动发挥定位导向作用,保证燃烧笼25始终紧贴一个隔板21平稳滑动。

如图1、2所示,上述炉体1下方活动安装有承接收纳炉灰的收集盒9;收集盒9上方安装有承接未充分燃烧就掉落的生物质燃料的炉箅子11;炉体1上端的出烟口处安装有排烟的烟筒12;添料口a3上安装有轴摆式的炉盖13。气门2处安装有调节气门2开口幅度的挡板14,进而调节进入炉内的空气量,从而有效调节炉子的采暖温度。

如图6所示,上述隔板21上均匀密布有漏灰槽22,有利于燃烧笼25内的生物质燃料棒在隔板21上滚动时将抖落的灰烬经隔板21上的漏灰槽22及时排出。

本发明中所用到的生物质燃料为圆柱形,其大概尺寸为高7-8厘米,横截面直径为1-2厘米。

本发明中每个燃烧笼25内可以容纳生物质燃料棒的数量为6-8个,且燃料棒以平行于圆筒15中心轴线方向放置于燃烧笼25中。燃烧笼25中沿圆筒15轴向方向可以容纳两排燃料棒,每排燃料棒的堆叠数量为3-4个。

本发明中的电驱模块20采用现有技术,其主要有电机、减速器和控制单元组成。

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当使用本发明进行取暖时,先驱动圆筒15旋转;如果是电驱模块20驱动,则先启动电驱模块20,电驱模块20通过安装于其上的齿轮a19带动齿轮b18旋转,齿轮b18通过转轴17带动圆筒15缓慢旋转。如果是手动驱动,则通过摇动摇把带动转轴17旋转,转轴17带动圆筒15旋转。圆筒15的旋转方向8与添料口a3内位于卡块7上方的内壁相背。

旋转的圆筒15通过安装于其上的若干隔板21带动若干燃烧室机构24旋转,燃烧室机构24上的两个导销30开始分别在相应的引导槽4内运动,在引导槽4的引导下,导销30带动随圆筒15旋转的燃烧室机构24紧贴相应的一个隔板21沿垂直于圆筒15中心轴线的方向往复运动。

当导销30在引导槽4的圆形部分36内运动时,燃烧室机构24中的燃烧笼25的两个矩形面分别与相应的两个隔板21紧贴,扇形柱型燃烧笼25的外侧内弧面与圆筒15外柱面紧贴。

当燃烧室机构24由上至下旋转至圆筒15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以下时,导销30从引导槽4的圆形部分36进入外凸部分5,此时在燃烧室机构24自重作用下,燃烧室机构24整体逐渐沿燃烧笼25石宏紧贴的隔板21向远离圆筒15的方向滑动。随着燃烧室机构24中的两个导销30由引导槽4的外凸部分5向圆形部分36逐渐运动,燃烧室机构24开始整体在引导槽4引导下向其在相应两个隔板21之间的初始位置运动。当燃烧室机构24中的两个导销30分别同时由引导槽4的外凸部分5进入引导槽4的圆形部分36时,燃烧室机构24完全进入相应两个隔板21之间的初始位置。燃烧室机构24中的封盖31在两个拨板33分别同时遇到相应卡块7之前始终保持对相应燃烧笼25上添料口b26的关闭。

当随圆筒15旋转至圆筒15上端位置的燃烧室机构24两端的两个拨板33分别同时与安装在对称安装在炉膛壁上的两个卡块7相遇时,卡块7拨动燃烧笼25两端的两个拨板33,两个拨板33通过相应摆轴32来带动随圆筒15旋转的燃烧笼25上的封盖31绕相应摆轴32中心轴线相对于燃烧笼25摆动,封盖31逐渐打开燃烧笼25上的添料口b26,两个涡卷弹簧34被进一步压缩储能。当添料口b26完全打开时,添料口b26正好与炉体1上的添料口a3相对。随着燃烧室机构24的继续旋转,当燃烧笼25两端的两个拨板33分别同时越过相应卡块7时,在两个涡卷弹簧34的复位作用下,封盖31瞬间回摆复位并对燃烧笼25上的添料口b26重新关闭。

打开炉体1上的炉盖13向炉内进行观察,当燃烧室机构24中的燃烧笼25上的添料口b26完全打开时,停止电驱模块20的运行或停止手动驱动,再向添料口b26完全打开的燃烧笼25中添加燃料棒,待燃烧笼25中添加了足够的燃料时,再重新继续启动电驱模块20或手动驱动,使得圆筒15带动若干燃烧室机构24继续旋转。每当看到燃烧室机构24中的添料口b26完全打开时,就停止电驱模块20运行或停止手动驱动,向燃烧室机构24内添加足够的被点燃的燃料后再继续启动电驱模块20或进行手动驱动操作。如此依次将若干燃烧室机构24中添加燃料,添加燃料结束后就停止电驱模块20运行或停止手动驱动操作,再将炉盖13盖上即可。

如果是电驱模块20驱动圆筒15旋转,那么当燃烧室机构24中燃料燃烧散发的热量有所减小时,说明燃烧室机构24中的燃料经过一段时间的燃烧后表面覆盖了较厚的灰烬,此时,燃烧室机构24所对应的传感器35就会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电驱模块20运行。电驱模块20通过一系列传动带动若干燃烧室机构24同步旋转一圈,每个燃烧室机构24到达引导槽4中外凸部分5所对应的位置时,因为燃烧笼25上的导销30进入相应引导槽4中的外凸部分5内,使得燃烧室机构24整体发生沿倾斜隔板21的下滑,燃烧室机构24内的燃料在随燃烧笼25沿倾斜隔板21下滑过程中在倾斜隔板21的作用下发生相对于承托燃料的隔板21的滚动。燃料的滚动使得燃料表面的灰烬掉落,同时处于堆积状态的燃料之间发生相互运动,使得燃料之间原先相互挤压的面与空气充分接触,从而有效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当燃烧室机构24在导销30由引导槽4的外凸部分5向圆形部分36运动过程中,燃烧室机构24开始向相应两个隔板21之间的初始位置运动,在燃烧室机构24相对于隔板21复位和燃烧室机构24旋转的过程中,燃烧室机构24中的燃料再次发生沿隔板21的滚动和翻转,燃料表面的灰烬被进一步抖落,从而进一步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当圆筒15带动若干燃烧室旋转一圈时,停止电驱模块20运行即可。

当燃烧室机构24中的燃料燃烧殆尽时,燃烧室机构24中的温度就会最低,此时传感器35将信号传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电驱模块20运行。电驱模块20通过一系列传动带动若干燃烧室机构24同步旋转一圈,当每个燃烧室机构24到达炉体1添料口a3处并打开添料口b26时停止电驱模块20运行,并向燃烧室机构24中补充添加燃料,如此依次对每个经过添料口a3的燃烧室机构24中补充燃料。待圆筒15带动若干燃烧室机构24旋转一圈时,若干燃烧室机构24中均完成燃料的补充添加。此时,停止电驱模块20的运行即可。

如果是手动驱动方式,在若干燃烧室机构24中初次添加燃料采暖一段时间后摇动摇把,摇把通过一系列传动带动若干燃烧室机构24旋转一圈,完成上述电驱模块20驱动方式中若干燃烧室机构24内燃料表面灰烬的抖落,圆筒15旋转一圈后停止摇动摇把即可。如此规律间断地对若干燃烧室机构24中的燃料表面的灰烬进行抖落后,再经过一段时间后,打开炉盖13观察燃烧室机构24中的燃料燃烧的所剩无几时,摇动摇把并通过炉体1上的添料口a3向添料口b26打开的燃烧室机构24内快速补充添加足够的燃料。当圆筒15旋转一周后,停止摇动摇把,此时若干燃烧室机构24均被补充添加了燃料。

燃烧室机构24中掉落的燃料灰烬经炉体1中的炉箅子11掉入下方的收集盒9中,通过拉动拉手10将收集有灰烬的收集盒9拉出来。将收集盒9中的灰烬清理后重新放入炉子中即可。炉箅子11可以将掉落的未被充分燃烧的分离出来,未被充分燃烧的燃料再进行充分利用。

本发明中板中的所开孔的大小、形状和数量,可以针对不同的燃料棒做相应的调整。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在圆筒15周围周向均匀分布若干燃烧室机构24的方式使得每个燃烧室机构24中的生物质燃料棒的燃烧热量形成有效集中,便于采暖装置的集中有效采暖,同时又使得从圆筒15开口处进入圆筒15内的空气与各个燃烧室机构24中的燃料棒进行充分接触,有利于生物质燃料的充分燃烧,以提高燃料利用率。

本发明中随圆筒15旋转的燃烧室机构24通过安装于其上的两个导销30分别同时与炉膛内的两个引导槽4的循环往复的配合形成紧贴隔板21沿垂直于圆筒15中心轴线方向的往复滑动,使得位于燃烧笼25内的燃料棒在自重和倾斜的隔板21的双重作用下发生翻滚运动,燃料棒之间的空间发生改变,有利于空气进入燃料棒之间,促进燃料棒的充分燃烧;同时,燃料棒的滚动使得覆盖于燃料棒上的灰烬在不影响燃料棒的继续充分燃烧的情况下被抖落排出,进一步提高生物质燃料的充分燃烧和燃烧效率。

另外,本发明中的燃烧笼25上的添料口b26在到达炉体1上的添料口a3的下方时自动完全打开,便于随时向燃烧笼25内添加生物质燃料。当燃烧笼25上的添料口b26离开炉体1上的添料口a3后自动进行关闭,有效防止燃烧室机构24在旋转至圆筒15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以下区域时发生燃料泄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