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结构、出风方法及空调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21785516发布日期:2020-08-07 20:29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出风结构、出风方法及空调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风结构、出风方法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家用空调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制热或制冷的效果,更侧重于健康与舒适性,于是具有无风感模式的空调成为了热点。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空调器无法实现无风感模式,从而提供一种出风结构、出风方法及空调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出风结构,包括:

出风口;

至少两个导风板,至少两个导风板沿出风方向依次设置在出风口内,每个导风板上均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导风板的通风孔;

沿出风方向分布的至少两个通风孔在出风口内形成散风结构,气流能够沿出风方向通过散风结构后无风感吹出。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地,至少两个导风板分别活动设置在出风口内,至少两个导风板能够相对运动,改变沿出风方向分布的至少两个通风孔的相对位置,形成不同的散风结构。

优选地,通风孔的形状为圆孔、方形孔、条形孔、不规则形孔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至少两个通风孔为条形孔,至少两个条形孔呈预设角度设置,至少两个条形孔在出风口内形成网格形的散风结构。

优选地,出风口内还设有扫风叶片,扫风叶片设置在至少两个导风板的沿出风方向的上游。

优选地,至少两个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一导风板上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第一导风板的第一通风孔;第二导风板,第二导风板上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第二导风板的第二通风孔。

优选地,第一导风板活动设置在出风口的一侧内壁上,第二导风板活动设置在出风口的相对侧的内壁上。

优选地,第一通风孔、第二通风孔均为条形孔,第一通风孔延伸方向与第二通风孔的延伸方向垂直。

一种采用上述出风结构的出风方法,包括微风模式、自然风模式,其中:

微风模式下,第一导风板活动至与出风方向呈预设角度α,第二导风板活动之与出风方向呈预设角度α,气流先经第一导风板的第一通风孔打乱层流,再经过第二导风板的第二通风孔形成絮流,以微风形式吹出;

和/或,

自然风模式下,第一导风板在出风口内旋转,第二导风板在出风口内旋转,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同时扫风,气流通过第一导风板扫风作用,再通过第二导风板扫风作用,以不规则的自然风形式吹出。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地,自然风模式下,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的扫风周期均为t1,扫风叶片的扫风周期为t2,t1≠t2。

一种空调器,采用上述任一的出风结构,或出风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出风结构、出风方法及空调器至少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出风口内设置至少两个的导风板,同时导风板上设置通风孔,形成复合多层的散风结构,通过出风口吹出的气流通过散风结构会被阻滞、打乱层流,实现无规则的无风感出风,改善用户的使用体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出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出风口;2、散风结构;3、第一导风板;4、第二导风板;5、第一通风孔;6、第二通风孔;7、扫风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出风结构,包括:出风口1;至少两个导风板,至少两个导风板沿出风方向依次设置在出风口1内,每个导风板上均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导风板的通风孔;沿出风方向分布的至少两个通风孔在出风口1内形成散风结构2,气流能够沿出风方向通过散风结构2后无风感吹出。

本发明的出风结构,通过在出风口内设置至少两个的导风板,同时导风板上设置通风孔,形成复合多层的散风结构2,通过出风口1吹出的气流通过散风结构2会被阻滞、打乱层流,实现无规则的无风感出风,改善用户的使用体感。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出风结构的乱流能力,至少两个导风板分别活动设置在出风口1内,至少两个导风板能够相对运动,改变沿出风方向分布的至少两个通风孔的相对位置,形成不同的散风结构2,从而满足不同工况下的出风需求。

优选地,通风孔的形状为圆孔、方形孔、条形孔、不规则形孔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为了在散风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最大的出风面积,至少两个通风孔为条形孔,条形孔均匀分布在导风板上,至少两个条形孔呈预设角度设置,从而至少两个条形孔在出风口1内形成网格形的散风结构2,网格形的散风结构2能够保证最大化的出风面积,同时具有较好的散风能力。

优选地,出风口1内还设有扫风叶片7,扫风叶片7设置在至少两个导风板的沿出风方向的上游。

优选地,至少两个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3,第一导风板3上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第一导风板3的第一通风孔5;第二导风板4,第二导风板4上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第二导风板4的第二通风孔6。第一通风孔5、第二通风孔6均为条形孔,第一通风孔5延伸方向与第二通风孔6的延伸方向垂直,从而第一通风孔5与第二通风孔6在出风口1内形成矩阵式散风结构2。

优选地,第一导风板3活动设置在出风口1的一侧内壁上,第二导风板4活动设置在出风口1的相对侧的内壁上。第一导风板3、第二导风板4分别向出风口1内伸出,形成阻断气流的散风结构2,同时,两个导风板分别设置在想对内壁上,还能给两个导风板预留足够的翻转空间,便于导风板的活动。

另一方面,两个导风板能够较大程度上闭合出风口1,避免风从导风板与出风口内壁之间的间隙吹出,从而减小漏风间隙,保证了无风感送风的送风效果;由于减小了漏风间隙,使得风道内的风压增强,从而使自空调的送风距离更远,有利于房间内快速降温且使房间内温度较为均衡。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出风结构的出风方法,包括微风模式、自然风模式,其中:

微风模式下,第一导风板3活动至与出风方向呈预设角度α,第二导风板4活动之与出风方向呈预设角度α,气流先经第一导风板3的第一通风孔5打乱层流,再经过第二导风板4的第二通风孔6形成絮流,以微风形式吹出;其中0<α≤90°,从而保证导风板对气流的散风作用。

和/或,

自然风模式下,第一导风板3在出风口1内旋转,第二导风板4在出风口1内旋转,第一导风板3、第二导风板4由两个独立驱动电机控制,同时扫风,由于两个导风板的通风孔旋转时与出风方向的角度不同,气流通过第一导风板3扫风作用,再通过第二导风板4扫风作用,两种动态扫风效果相互影响,在一个周期内第一导风板3不同的扫风角度,配合第二导风板4不同的扫风角度,其气流的出风角度、出风方向以及出风量均会发生变化,以不规则的自然风形式吹出。

在自然风模式下,第一导风板3与第二导风板4的扫风周期均为t1,扫风叶片的扫风周期为t2,t1≠t2。由于两个导风板扫风周期相同,而同一时间所处在的角度不同,形成的出风量有所改变,以及配合扫风叶片7的扫风周期,若想再次回到同一个起点扫风,则必须到达t1、t2的最小公倍数t3,这样两个不同运动周期相组合能够更进一步增大自然风扫风周期,使得自然风感更加持久强烈,提高用户体验。

一种空调器,采用上述任一的出风结构,或出风方法。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