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23936发布日期:2021-12-07 19:16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新风机。


背景技术:

2.居室安装新风系统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在房屋中安装新风系统在目前已经较为普遍。
3.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51361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新风净化机及该室内空气净化循环系统》披露了一种结构,新风净化机包括壳体、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一过滤模块、第二过滤模块、新风口、回风口、出风口,壳体上开有新风口、回风口、出风口;新风口通新风,新风口连通设在封闭腔内的第一过滤模块的进风端,新风通过第一过滤模块进入第一风机的进气端,第一风机的出风端与出风口相通,回风口连通设在封闭腔内的第二过滤模块的进风端,回风通过第二过滤模块进入第二风机的进气端,第二风机的出风端与出风口相通。
4.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新风净化机普遍存在内、外循环不彻底的问题,导致仍有室外新风进入,而不能实现真正的全内循环。且由于受到室外空气温度的影响,应该会出现冬天的时候将冷风引入室内导致室内温度骤降或夏天将室外高温空气引入室内造成室内温度陡然升高的问题,严重影响用户体验感。在新风机中设置加热器可对低温空气进行加热,但该结构仅能解决冬天室温骤降的问题,而对于夏天室内陡然升高的问题则无能为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根据进风温度对室内外空气进行预混从而降低温差、提高用户体验感的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新风机。
6.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新风机,包括壳体及风机系统,所述风机系统设于壳体中且用于将空气吸入室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壁开有回风口、顶壁开有出风口、侧壁开有新风口,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能将新风口打开或关闭的第一阀门组件、将回风口打开或关闭的第二阀门组件;沿气体流通方向,所述壳体中设置有位于风机系统上游且用于将新风口进风与回风口进风进行预混的混风区域,所述壳体中设置有位于风机系统下游且用于对出风进行加热的加热器。
7.优选地,所述新风机还包括能对混风区域中的空气进行搅动的风扇,该风扇设于混风区域的顶部。该结构有利于提高混风效果,使室外高温空气与室内低温空气迅速混合并上排,降低新风与室内空气的温差,呈现出柔和出风效果,提高用户体验感。
8.进一步优选,所述风机系统具有朝前布置且与混风区域相连通的入风口,所述风扇能转动地设于风机系统前侧壁的近下边缘处。
9.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风机系统的排风口朝上且对应出风口布置,该排风口上覆盖有出风格栅板,所述加热器设于该出风格栅板的下侧壁上。将加热器至于该处,便于装配,能有效利用装配空间。
10.在本发明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靠近新风口布置且用于检测新风温度的第一传感器及靠近回风口布置且用于检测回风温度的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与加热器、第一阀门组件、第二阀门组件受控于同一控制系统,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新风温度较高、回风温度较低时,加热器不运行,混风区域中进行新风与回风预混,以降低新年风机排入室内的新风与室内空气之间的温差。
11.优选地,所述第一阀门组件设于壳体后侧壁上,该第一阀门组件包括阀套、阀片及驱动件,所述阀套对应新风口约束在壳体后侧壁上且具有前后贯通的通风口,所述阀片能翻转地设于阀套中且用于将通风口打开或关闭,所述驱动件设于阀套上且用于驱动阀片翻转。上述第一阀门组件结构简单、便于装配。
12.优选地,所述壳体中设置有能将通风口覆盖的滤网,且该滤网与所述阀套边缘脱卸式连接。该结构可对新风进行初步过滤,且便于滤网的拆装及后续清理。
13.作为改进,所述滤网具有成形为套筒状的侧壁及连接于该套筒状侧壁前端的端壁,所述滤网自壳体后侧壁向前延伸且位于混风区域的中部。该结构增大了过滤面积,有利于提高过滤效果、降低风阻,而且滤网整体前后延伸的横置在混风区域中,新风经滤网周壁及前壁输入混风区域中,室内空气自混风区域底部进入后将新风包裹并进行混合,有利于提高混合效果。
14.作为改进,所述风机系统包括后向离心风机及蜗壳,蜗壳具有前盖板、后盖板及连接于前盖板与后盖板之间的蜗壳围板,所述前盖板的上开有入风口,所述前盖板、后盖板与蜗壳围板的顶部共同围合成排风口;所述后向离心风机能转动地偏心设置在蜗壳中,所述蜗壳围板在靠近第一端处向内凹陷形成第一蜗舌、在靠近第二端处向内凹陷形成第二蜗舌,所述第一蜗舌与第二蜗舌相对布置,且第一蜗舌中下部与第二蜗舌中下部之间形成能对出风进行增压的增压区域,所述第一蜗舌中上部与第二蜗舌中上部之间形成能对出风方向进行引导且增大出风面积的扩风区域。将后向离心风机至于蜗壳中,上述增压区域可对出风进行增压,从而提高风机效率;扩风区域可对风向进行引导,且使出风面增大,有利于提高出风均匀性及稳定性,进而提高出风效果。
15.优选地,所述后向离心风机在蜗壳中偏向第二蜗舌布置,且所述后向离心风机的转动方向为自第一蜗舌侧向第二蜗舌侧转动。该结构有利于提高对出风的增压效果,以进一步提高增大风压的效果,提高风机效率。
16.优选地,所述前盖板在对应蜗舌处自下而上向前弯曲形成弧形结构,相应的,所述后盖板在对应蜗舌处形成自下而上逐渐向前倾斜的斜面结构,所述蜗壳围板自蜗舌顶部向上竖向延伸、所述前盖板的弧形结构顶部向上竖向延伸、所述后盖板的斜面结构顶部向上竖向延伸共同围合成能使出风稳定流动的稳流区域。由于本发明后向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前置,采用上述结构,不仅有利于与后向离心风机的偏心布置方式相配合进一步提高增压效果,而且对出风面积的改变、出风方向的逐渐引导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出风稳定性。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在风机系统上游设置了将新风口进风与回风口进风进行预混的混风区域,当夏天室外温度很高时,第一阀门组件开启、第二阀门组件开启,新风与回风先在混风区域进行预混后再经风机系统排至室内,可降低新风与室内空气温差,避免室内温度陡然升高;当冬天室外温度很低时,可利用加热器对新风进行加热,避免室内温度骤降,以提高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隐藏前侧部分壳体);
19.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风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蜗壳的剖视图;
2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风机系统的分解图;
23.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阀门组价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图6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6.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新风机包括壳体5及风机系统100,风机系统100设于壳体5中且用于将空气吸入室内。壳体5底壁开有回风口51、顶壁开有出风口52、侧壁开有新风口53,壳体5上设置有能将新风口53打开或关闭的第一阀门组件10、将回风口51打开或关闭的第二阀门组件20。
27.沿气体流通方向,壳体5中设置有位于风机系统100上游且用于将新风口53进风与回风口51进风进行预混的混风区域10a。壳体5中还设置有能对混风区域10a中的空气进行搅动的风扇10b,该风扇10b设于混风区域10a的顶部。该结构有利于提高混风效果,使室外高温空气与室内低温空气迅速混合并上排,降低新风与室内空气的温差,呈现出柔和出风效果,提高用户体验感。风机系统100具有朝前布置且与混风区域10a相连通的入风口10c,风扇10b能转动地设于风机系统100前侧壁的近下边缘处。
28.本实施例的壳体5中设置有位于风机系统100下游且用于对出风进行加热的加热器6。风机系统100的排风口10d朝上且对应出风口52布置,如图3所示,该排风口10d上覆盖有出风格栅板10e,加热器6设于该出风格栅板10e的下侧壁上,将ptc加热器6至于该处,便于装配,能有效利用装配空间。壳体5上还设置有靠近新风口53布置且用于检测新风温度的第一传感器(图中为示出)及靠近回风口51布置且用于检测回风温度的第二传感器(图中为示出)。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与加热器6、第一阀门组件10、第二阀门组件20受控于同一控制系统,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新风温度较高、回风温度较低时,加热器不运行,混风区域中进行新风与回风预混,以降低新年风机排入室内的新风与室内空气之间的温差。
29.本实施例的第一阀门组件10设于壳体5后侧壁上,该第一阀门组件10包括阀套101、阀片102及驱动件103,阀套101对应新风口53通过螺钉固定在壳体5后侧壁上,阀套101具有前后贯通的通风口1011,阀片102能翻转地设于阀套101中且用于将通风口1011打开或关闭,驱动件103设于阀套101上且用于驱动阀片102翻转。阀套101侧壁上开有轴孔1012,相应的,所述阀片102的边缘处具有能转动地穿过该轴孔1012的轴1021,驱动件103为设于阀套101外侧的电机,该电机的输出端与轴1021连接。阀套101的外周还设置有用于安装驱动件103的容置槽1013。上述第一阀门组件10结构简单、便于装配。本实施例的第二阀门组件20为百叶窗式的结构,通过百叶板的转动实现回风口51的打开或关闭,该结构为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30.在本实施例中,壳体5中设置有能将通风口1011覆盖的滤网7,且该滤网7后端与阀
套101前边缘处筒卡扣结构脱卸式连接。该结构可对新风进行初步过滤,且便于滤网的拆装及后续清理。滤网7具有成形为套筒状的侧壁71及连接于该套筒状侧壁71前端的端壁72,滤网7自壳体5后侧壁向前延伸且位于混风区域10a的中部。该结构增大了过滤面积,有利于提高过滤效果、降低风阻,而且滤网7整体前后延伸的横置在混风区域10a中,新风经滤网7周壁及前壁输入混风区域10a中,室内空气自混风区域10a底部进入后将新风包裹并进行混合,有利于提高混合效果。
31.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风机系统100包括后向离心风机a及蜗壳b,蜗壳b具有前盖板1、后盖板2及连接于前盖板1与后盖板2之间的蜗壳围板3,前盖板1的上开有入风口10c,前盖板1、后盖板2与蜗壳围板3的顶部共同围合成排风口10d。后向离心风机a能转动地偏心设置在蜗壳b中,后向离心风机a通过螺钉固定在后盖板2的前侧壁上,后向离心风机a的进风口a1对应蜗壳b的入风口10c布置,前盖板1的入风口10c处覆盖有进风罩。
32.在本实施例中,蜗壳围板3的两侧分别在靠近上端处向内凹陷形成能对出风进行增压、导流的蜗舌。具体的,该蜗舌包括靠近蜗壳围板3第一端布置的第一蜗舌31及靠近蜗壳围板3第二端布置的第二蜗舌32,如图2所示,第一蜗舌31与第二蜗舌32相对布置,且第一蜗舌31中下部与第二蜗舌32中下部之间形成能对出风进行增压的增压区域3a,第一蜗舌31中上部与第二蜗舌32中上部之间形成能对出风方向进行引导且增大出风面积的扩风区域3b。上述增压区域3a可对出风进行增压,从而提高风机效率;扩风区域3b可对风向进行引导,且使出风面增大,有利于提高出风均匀性及稳定性,进而提高出风效果。本实施例的后向离心风机a在蜗壳b中偏向第二蜗舌32布置,且后向离心风机a的转动方向为自第一蜗舌31侧向第二蜗舌32侧转动。该结构有利于提高对出风的增压效果,以进一步提高增大风压的效果,提高风机效率。
3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前盖板1在对应蜗舌处自下而上向前弯曲形成弧形结构13,相应的,后盖板2在对应蜗舌处形成自下而上逐渐向前倾斜的斜面结构21。由于本实施例后向离心风机a的进风口a1前置,采用上述结构,不仅有利于与后向离心风机a的偏心布置方式相配合进一步提高增压效果,而且对出风面积的改变、出风方向的逐渐引导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出风稳定性。蜗壳围板3自蜗舌顶部向上竖向延伸、前盖板1的弧形结构13顶部向上竖向延伸、后盖板2的斜面结构21顶部向上竖向延伸共同围合成能使出风稳定流动的稳流区域3c。该结构可出风起到稳流作用,进一步提高出风稳定性。
34.壳体5中还可以设置覆盖在回风口51处的除甲醛模块、覆盖在出风口52处的过滤模块8,以达到好的空气净化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