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干机用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48309发布日期:2020-10-31 09:39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烘干机用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烘干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烘干机用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粮食加工厂、储粮企业从农户收购的粮食,需要经过烘干处理才能长期存储,由于收购过来的粮食含水量不同,含水量不同的粮食混合在一起烘干,烘干过程中,原本含水量较低的粮食经烘干,含水量已经低于预定值,而原本含水量较高的粮食还没有达到预定值,需要继续烘干,这就给含水量较低的粮食增多了不必要的烘干时长,并且最终原本含水量较低的粮食烘干后远低于预定值,原本含水量较高的粮食刚好达到预定值,烘干后粮食的含水量大小不一。也可以针对不同含水量的粮食分批次烘干,但需要分好几次上料、卸料,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烘干机用循环装置,包括储粮机构、多个湿度计、烘干机构、n个第一阀门和提升机构;

储粮机构设有n个储粮腔;

m个湿度计分别安装在n个储粮腔内,m≥n;

烘干机构与储粮机构连接,烘干机构设有烘干腔,n个第一阀门分别安装在n个储粮腔与烘干腔之间;

提升机构的进料端与烘干腔的出料口连通,提升机构的出料端与储粮机构连接,提升机构的出料端可以向一个或多个储粮腔输送物料。

优选地,提升机构包括第一提升机、软管和第一导料筒;

第一提升机的进料端与烘干机构连接;

软管第一端与第一提升机的出料端连接;

第一导料筒与软管第二端连接;

第一导料筒滑动安装在储粮机构的进料端,第一导料筒移动过程中具有n个位置,在第i个位置,第一导料筒用于引导物料进入第i个储粮腔,i≤n。

优选地,提升机构包括第二提升机和第二导料筒;

第二提升机的进料端与烘干机构连接;

第二导料筒与第二提升机的出料端连接;

第二导料筒的出料端与n个储粮腔的进料口连通,n个储粮腔的进料口分别设有第二阀门。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料筒的出料端与n个储粮腔的进料口连通,n个储粮腔的进料口分别设有第二阀门具体为:

n个储粮腔的进料口保持水平;

第二导料筒的出料端位于n个储粮腔的进料口的上方;

n个储粮腔的进料口分别设有第二阀门。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料筒的出料端与n个储粮腔的进料口连通,n个储粮腔的进料口分别设有第二阀门具体为:

第一至第n个储粮腔的进料口的高度顺序降低;

第二导料筒的出料端位于第一个储粮腔的进料口的上方;

n个储粮腔的进料口分别设有第二阀门。

优选地,提升机构包括第三提升机、接料件、第三导料筒和第一电机;

多个储粮腔圆周分布,

第三提升机位于多个储粮腔所构成环形结构的中央,第三提升机的进料端与烘干机构连接,第三提升机的出料端位于储粮机构进料端上方;

接料件转动安装在第三提升机出料端,接料件用于承接出料口输出的物料;

第三导料筒安装在接料件上;

第一电机安装在储粮机构上用于驱动接料件转动。

优选地,第一阀门包括多个第一挡板、多个第二挡板和第二电机;

多个第一挡板固定在储粮腔和烘干腔之间,任意相邻第一挡板之间设有间隔;

多个第二挡板固定连接,多个第二挡板滑动安装在在储粮腔和烘干腔之间,多个第二挡板滑动过程中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多个第二挡板在第一位置下,多个的第二挡板将所述间隔遮盖,烘干腔与储粮腔隔绝,多个第二挡板在第二位置下,多个的第二挡板远离所述间隔,烘干腔与储粮腔连通。

本发明的烘干机用循环装置,可以将不同含水量的粮食分别储存在不同的储粮腔内,按顺序将含水量最大的粮食至含水量第二小的粮食烘干,确保储粮腔内的粮食含水量都能达到原本含水量最小的粮食相同,最后将所有储粮腔内的粮食同时烘干。最终烘干后的粮食含水量相同,并且也不需要分批次的上料、卸料,操作更为简单。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实施例一中烘干机用循环装置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实施例一中烘干机用循环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3示出了实施例一中烘干机构和第一阀门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实施例一中第一阀门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实施例一中第一阀门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实施例二中烘干机用循环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7示出了实施例二中第二阀门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实施例三中烘干机用循环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9示出了实施例四中烘干机用循环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实施例四中烘干机用循环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储粮机构,11-储粮腔,2-湿度计,3-烘干机构,31-进风口,4-第一阀门,41-第一挡板,42-第二挡板,43-第二电机,44-第一立柱,45-第二立柱,46-凸轮,5-提升机构,51-第一管段,52-第二管段,53-软管,54-第一导料筒,55-滑轮,56-第二导料筒,6-第二阀门,61-第一盖板,62-第二盖板,63-第一液压缸,64-第二液压缸,71-第三提升机,72-接料件,73-第三导料筒,74-第一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烘干机用循环装置,用于烘干各种粮食,下面列举几个实施例。

实施例一

实施例一提出的烘干机用循环装置,参照图1,包括储粮机构1、九个湿度计2、烘干机构3、三个第一阀门4(图1中未图示)和提升机构5。

储粮机构1外形为长方体结构,储粮机构1设有三个储粮腔11,三个储粮腔11沿水平方向顺序排部,储粮腔11的顶部为储粮腔11的进料口,储粮腔11的底部为储粮腔11的出料口;待烘干的粮食首先需要存储在储粮腔11内。

湿度计2用于监测储粮腔11内粮食的湿度,九个湿度计2分别安装在三个储粮腔11内,每个储粮腔11内布置三个湿度计2,三个湿度计2在储粮腔11内自上而下顺序布置,储粮腔11内粮食的湿度由三个湿度计2检测值计算得到的均值为准,因此三个湿度计2与计算机系统通信连接,三个湿度计2将采集到的实时数据发送至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计算三个数据的平均值,从而得出相应的储粮腔11内粮食湿度值。湿度计2的数量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湿度计2的数量、布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烘干机构3与储粮机构1连接并位于储粮机构1下方,烘干机构3设有烘干腔,粮食在烘干腔内烘干,三个第一阀门4分别安装在三个储粮腔11与烘干腔之间,三个第一阀门4可以独立控制。打开其中一个第一阀门4,该第一阀门4对应的储粮腔11内的粮食在重力作用下落入烘干腔内,关闭第一阀门4,该第一阀门4对应的储粮腔11与烘干腔隔绝,储粮腔11内的粮食不会落入烘干腔内。烘干机构3还设有进风口31,热风从进风口31进入烘干腔内,粮食在烘干腔内下落时,热风促使粮食内的水分蒸发,从而达到烘干的目的。烘干机构3的出料口设置在烘干机构3底部。

提升机构5的进料端与烘干腔的出料口连通,提升机构5的出料端与储粮机构1连接,提升机构5的出料端位于储粮机构1顶部上方。具体地,提升机构5包括第一提升机、软管53和第一导料筒54,第一提升机包括管体、绞龙和提升料斗,管体包括第一管段51和第二管段52,第一管段51第一端与烘干机构3的出料口连通,第一管段51水平设置,第二管段52第二端与第一管段51第一端连接,第二管段52竖直设置,第二管段52第二端位于烘干机构3顶部上方。绞龙安装在第一管段51内,绞龙由电动机驱动,将烘干机构3出料口处的粮食输送至第一管段51第二端。提升料斗安装在第二管段52内,提升料斗将第一管段51第二端的粮食提升至第二管段52第二端。软管53第一端与第二管段52第二端连接,本实施例中的软管53采用的是橡胶波纹管,在另外的设计方式上也可以选用金属波纹管等其他软管53,到达第二管段52第二端的粮食会进入橡胶波纹管内。第一导料筒54与橡胶波纹管第二端连接,橡胶波纹管第二端高度低于橡胶波纹管第一端高度,从而波纹管内的粮食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橡胶波纹管第一端滑落至波纹管第二端,再到达第一导料筒54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导料筒54滑动安装在储粮机构1顶部,第一导料筒54的滑动方向平行于三个储粮腔11的布置方向。具体地,第一导料筒54底部设有多个滚轮55,储粮机构1顶部设有轨道,轨道长度方向平行于三个储粮腔11的布置方向,滚轮55滑动配合在轨道中,滚轮55由电动机驱动,当电动机驱动滚轮55转动时,第一导料筒54沿着轨道移动,移动过程中,第一导料筒54可以分别到达三个储料腔顶部上方,第一导料筒54沿轨道方向上的宽度小于储粮腔11沿轨道方向上的宽度,因而当第一导料筒54位于某个储粮腔11的正上方时,第一导料筒54排出的粮食全部进入正下方的储粮腔11内。

参照图3-图5,为第一阀门4的结构,以第一储粮腔11底部的第一阀门4为例,第一阀门4包括四个第一挡板41、五个第二挡板42和第二电机43。四个第一挡板41水平固定在储粮腔11和烘干腔之间,具体是固定在储粮机构1上,任意相邻第一挡板41之间设有间隔,四个第一挡板41以及第一储粮腔11内壁之间形成五个间隔。五个第二挡板42通过一个连杆固定连接,五个第二挡板42位于同一平面内,五个第二挡板42水平滑动安装在在储粮腔11和烘干腔之间,并且第二挡板42位于第一挡板41下方,第二挡板42与第一挡板41之间贴合或预留较小的间隙,第一储粮腔11内的粮食是不会穿过该间隙落入烘干腔内。五个第二挡板42滑动过程中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如图4所示,五个第二挡板42在第一位置下,五个的第二挡板42将刚好将五个间隔遮盖,烘干腔与第一储粮腔11隔绝,第一储粮腔11内的粮食不会掉落至烘干腔内;如图5所示,五个第二挡板42在第二位置下,五个的第二挡板42远离间隔,第二挡板42没有将间隔遮盖,从而烘干腔与储粮腔11连通,第一储粮腔11内的粮食会穿过间隔落入烘干腔内。

第二挡板42由第二电机43驱动,具体地,第二电机43安装在烘干腔内,第二电机43输出轴上安装有凸轮46,第二挡板42远离第一挡板41的一侧安装有两个立柱,分别命名为第一立柱44和第二立柱45,凸轮46位于第一立柱44和第二立柱45之间,当第二电机43驱动凸轮46转动时,凸轮46轮流推动第一立柱44和第二立柱45移动,推动第一立柱44和第二立柱45移动时,第二挡板42同步移动,并且凸轮46推动第一立柱44移动的方向和凸轮46推动第二立柱45移动的方向相反,从而第二挡板42往复移动,实现第二挡板4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往复切换,储粮腔11内的粮食得以掉落至烘干腔内。

下面示例性的讲解循环装置的工作过程。当前有收购来的三批次玉米,含水率分别为30%、26%和22%,烘干后玉米的含水率必须低于13%。这里将图1中三个储粮腔11从左至右分别命名为第一储粮腔11、第二储粮腔11和第三储粮腔11,首先将含水率为30%、26%和22%的三批次玉米分别装入第一储粮腔11、第二储粮腔11和第三储粮腔11。然后将含水率为30%的玉米烘干至含水率为26%,将第一导料筒54移动时第一储粮腔11正上方,启动提升机构5,热风连续输送进入烘干腔内,打开第第一储粮腔11底部的第一阀门4,第一储粮腔11内的玉米在重力作用下一点一点的落入烘干腔内,在烘干腔内得到烘干,在绞龙和料斗的驱送下,落入烘干腔内的玉米被提升至第二管段52第二端,并沿着橡胶波纹管和第一导料筒54又回到第一储粮腔11内,从而实现对第一储粮腔11内玉米的循环烘干。第一储粮腔11内的湿度计2实时监测玉米的湿度,并有计算机系统计算平均湿度值。当监测到第一储粮腔11内的玉米含水率到达26%时,第二储粮腔11底部的第一阀门4打开,开始对第二储粮腔11内的玉米进行烘干,此时第一导料筒54在第一储粮腔11和第二储粮腔11上方往复移动,以使第一导料筒54排出的玉米均匀落入第一储粮腔11和第二储粮腔11内,此时第一储粮腔11和第二储粮腔11内的玉米混合烘干。当湿度计2监测到第一储粮腔11和第二储粮腔11内的玉米含水率到达22%时,第三储粮腔11底部的第一阀门4打开,开始对第三储粮腔11内的玉米进行烘干,此时第一导料筒54在第一储粮腔11、第二储粮腔11和第三储粮腔11上方往复移动,以使第一导料筒54排出的玉米均匀落入第一储粮腔11、第二储粮腔11和第三储粮腔11内,此时第一储粮腔11、第二储粮腔11和第三储粮腔11内的玉米混合烘干,最终第一储粮腔11、第二储粮腔11和第三储粮腔11内的玉米含水率同时到达13%,停止烘干,烘干结束。

也可以采用另外一种烘干方法,首先将第一导料筒54移动至第一储粮腔11正上方,将第一储粮腔11内的玉米进行烘干,直到第一储粮腔11内玉米含水率到达22%,随后关闭第一储粮腔11底部的第一阀门4。将第一导料筒54移动至第二储粮腔11正上方,将第二储粮腔11内的玉米进行烘干,直到第二储粮腔11内玉米含水率到达22%。再打开所有的第一阀门4,驱动第一导料筒54在第一储粮腔11、第二储粮腔11和第三储粮腔11上方往复移动,此时第一储粮腔11、第二储粮腔11和第三储粮腔11内的玉米混合烘干,最终第一储粮腔11、第二储粮腔11和第三储粮腔11内的玉米含水率同时到达13%,此时停止烘干,烘干结束。

实施例二

图6示出了实施例二中循环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实施例二中的循环装置,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是也包括储粮机构1、九个湿度计2、烘干机构3、三个第一阀门4和提升机构5,并且储粮机构1、九个湿度计2、烘干机构3和三个第一阀门4的结构和设置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区别在于,第二提升机中第二管段52顶部没有设置软管53,并且第二导料筒56与第一导料筒54结构不同。实施例二中的第二导料筒56直接与第二管段52第二端连接,并且第二导流筒的出料口位于三个储粮腔11上方,第二导料筒56是固定不动的。另外三个储粮腔11进料口分别设有第二阀门6,第二阀门6打开,第二导料筒56排出的粮食可以进入该第二阀门6所处的储粮腔11内,但无进入第二阀门6没有打开的储粮腔11内。

烘干方法与实施例一的烘干方法相同,当对某个储粮腔11内的粮食进行烘干时,该储粮腔11中的第二阀门6打开。例如对第一储粮腔11的粮食进行烘干时,则打开第一储粮腔11进料口位置的第二阀门6。如果是对第二储粮腔11和第三储粮腔11的粮食同时烘干,则打开第二储粮腔11进料口位置的第二阀门6和第三储粮腔11进料口位置的第二阀门6。

参照图7,为第二阀门6的结构,第二阀门6包括第一盖板61、第二盖板62、第一液压缸63和第二液压缸64,第一盖板61和第二盖板62转动安装在储粮腔11顶部。第一液压缸63的缸体转动安装在储粮腔11的内壁上,第一液压缸63活塞杆端部与第一盖板61中部转动连接,当第一液压缸63的活塞杆伸缩时,第一盖板61转动,第一盖板61向上转动的极限位置是与水平面平齐。第二液压缸64的缸体转动安装在储粮腔11的内壁上,第二液压缸64活塞杆端部与第二盖板62中部转动连接,当第二液压缸64的活塞杆伸缩时,第二盖板62转动,第二盖板62向上转动的极限位置是与水平面平齐。当第一盖板61和第二盖板62均与水平面平齐时,储粮腔11顶部被第一盖板61和第二盖板62密封,即储粮腔11进料口被密封,此时导料筒排出的粮食无法进入该第二阀门6下方的储粮腔11;当第一盖板61和第二盖板62向下转动一定角度后,第一盖板61和第二盖板62之间具有间隔,即储粮腔11进料口被打开,此时导料筒排出的粮食可以进入该第二阀门6下方的储粮腔11。

实施例三

图8示出了实施例三中循环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实施例三中的循环装置,与实施例二相同的是也包括储粮机构1、九个湿度计2、烘干机构3、三个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6和提升机构5,并且储粮机构1、九个湿度计2、烘干机构3、三个第一阀门4和三个第二阀门6的结构和设置方式于是实施例二相同。区别在于,三个储粮腔11的进料口的高度顺序降低,所有的第二阀门6关闭状态下,所有第一盖板61和第二盖板62位于同一倾斜平面内,第二导料筒56的出料端位于进料口高度最高的储粮腔11的正上方。这里也将三个储粮腔11从左至右分别命名为第一储粮腔11、第二储粮腔11和第三储粮腔11,打开第一储粮腔11中的第二阀门6,第二导料筒56排出的粮食落入第一储粮腔11,打开第二储粮腔11中的第二阀门6,第二导料筒56排出的粮食滑落落入第二储粮腔11,打开第三储粮腔11中的第二阀门6,第二导料筒56排出的粮食滑落落入第三储粮腔11,打开第二储粮腔11和第三储粮腔11中的第二阀门6,第二导料筒56排出的粮食滑落落入第二储粮腔11和第三储粮腔11。

烘干方法与实施例一的烘干方法相同,当对某个储粮腔11内的粮食进行烘干时,该储粮腔11中的第二阀门6打开。例如对第一储粮腔11的粮食进行烘干时,则打开第一储粮腔11进料口位置的第二阀门6。如果是对第二储粮腔11和第三储粮腔11的粮食同时烘干,则打开第二储粮腔11进料口位置的第二阀门6和第三储粮腔11进料口位置的第二阀门6。

实施例四

参照图9-图10,设有四个储粮腔11,四个储粮腔11圆周分布,本实施例中储粮腔1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等等。第三提升机71位于四个储粮腔11所构成环形结构的中央,第三提升机71的进料端与烘干机构3底部连接,第三提升机71的出料端位于储粮机构1进料端上方。接料件72转动安装在第三提升机71出料端,转动轴线竖直设置,接料件72用于承接出料口输出的物料,当第三提升机71将粮食提升至出料端时,会溢出至接料件72上。第三导料筒73安装在接料件72上,接料件72上的粮食滑落至第三导料筒73中,再沿着第三导料筒73落入储粮腔11内。第一电机74安装在储粮机构1上用于驱动接料件72转动,接料件72带动第三导料筒73同步转动,从而第三导料筒73可以引导粮食进入不同的储粮腔11内。本实施例中接料件72周向设有一圈第一齿轮,第一电机74输出轴上设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从而实现第一电机74驱动接料件72转动。

烘干方法与实施例一的烘干方法相同,当对某个储粮腔11内的粮食进行烘干时,第三导料筒73转动至相应的储粮腔11上方,当对多个储粮腔11内的粮食进行烘干时,第一电机74驱动接料件72往复转动,使得第三导料筒73排出的粮食均匀的落入多个储粮腔11内。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